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18章 官驿中露真容

白衣盗 第18章 官驿中露真容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晨光熹微,寒意未褪。

李致贤踏着露水与晨霜,穿过逐渐苏醒的静水县城门。守城的兵丁抱着长矛,缩在城门洞里打着瞌睡,对他这早早入城的独行客并未过多留意。城内的街道尚且冷清,只有几个早起的贩夫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或是挑着担子,为一天的营生做着准备。

他步履迅疾,却并非仓皇。一夜未眠的疲惫被冰冷的晨风驱散了不少,但更深沉的思虑却如同附骨之疽,盘桓在他心头,挥之不去。黄家破败的茅屋,黄惜才那惊世的言论与梦中呓语,黄菡超乎常人的聪慧,还有那袋留下的银钱和书信……这一切交织成一团迷雾,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

他需要尽快回到官驿,换下这身已沾染了贫寒气息的道袍,重新做回那个手握权柄、肩负皇命的中枢令李致贤。只有回到那个身份,他才能调动资源,才能理清思绪,才能应对眼前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局面。

官驿坐落在县城相对僻静的西街,一座三进出的院落,粉墙黛瓦,比起周遭的民居显得规整而气派。门口两名值守的驿卒认得他,见他一大早从外归来,虽面露诧异,却不敢多问,连忙躬身行礼,无声地推开沉重的黑漆木门。

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驿馆院内,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不再是茅屋的霉味与酸馊气,而是打扫洁净的庭院散发出的淡淡水汽,以及从值房飘来的、预备早餐的米粥清香。这种秩序井然的官家氛围,让他紧绷了一夜的心神稍稍松弛了几分。

早有眼尖的驿丞听得动静,一路小跑着迎了出来。这是个四十岁上下的精干男子,穿着浆洗得笔挺的驿丞服,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与殷勤:“大人,您回来了?这大清早的,您这是……”他打量着李致贤略显风尘之色、却依旧难掩清贵的衣袍,语气中带着小心翼翼的探问。

“昨夜偶有所得,外出走了走,体察一下此地风土民情。”李致贤语气平淡,听不出任何情绪,一边说着,一边径直朝着自己下榻的上房走去。他不欲多言,更不会透露昨夜具体行踪。

驿丞是何等乖觉之人,见上官不愿多说,立刻噤声,只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连声道:“是,是,大人勤于王事,实乃我等楷模。热水早已备好,早膳也立刻给您送到房里去?”

“嗯。”李致贤淡淡应了一声,脚步未停。

回到上房,关上房门,将驿丞关切的目光隔绝在外。房间宽敞明亮,家具虽非极尽奢华,却也干净整洁,一应用具俱全。暖笼里炭火未熄,散发着融融暖意,与昨夜那冰冷刺骨的稻草铺恍若两个世界。

他站在房间中央,沉默了片刻。茅屋中的景象与官驿的舒适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对比,让他心中那份因贫富悬殊而生的复杂情绪再次翻涌起来。但他很快将这股情绪压下。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

他动作利落地脱下那身便于行走民间的道袍,换上了一袭质料上乘、做工精致的靛蓝色常服,腰间系上玉带,悬上那枚看似普通、实则刻有家族徽记的玉佩。对镜整理衣冠时,镜中之人眉宇间的疲惫已被一种沉静的威仪所取代,眼神锐利而深邃,不再是那个与说书人论道、与孩童观星的“李贤”,而是手握实权、奉旨查案的中枢令李致贤。

刚刚整理停当,门外便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以及驿丞小心翼翼的声音:“大人,早膳送来了。”

“进来。”

门被推开,驿丞亲自端着一个红漆托盘进来,上面摆着几样精致的清粥小菜和点心。他手脚麻利地将餐食在桌上摆好,垂手恭立一旁,等候吩咐。

李致贤在桌边坐下,并未立刻动筷,而是看似随意地问道:“本官离京这些时日,驿馆可曾收到任何来自京城的公文或消息?”

驿丞连忙躬身回答:“回大人,昨日午后确有一份公文送至,是加急驿马送来的,封着火漆,标注着‘中枢急件’,小的不敢怠慢,已妥善收存在驿馆文书房内,等候大人回来查阅。”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昨日傍晚还有两位差官从州府赶来,说是奉了上命,前来听候大人调遣,此刻正在前院值房等候召见。”

李致贤眸光微微一闪。京城的急件?州府派来的差官?看来,他这次奉旨出京查案,上面并未让他有太多喘息的时间,催促的指令和协助的人手已然到位。

“嗯。”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让那两位差官稍候。先用饭,饭后本官自会处理公务。”

“是,是。”驿丞连声应着,恭敬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房间内恢复了安静。李致贤拿起银箸,慢慢用着早膳,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别处。京城的急件会是什么内容?是陛下催问案情?还是朝中又有了新的动向?州府派来的差官,是真心协助,还是某些人安插的眼线?

这一切,都意味着“茂儿爷”一案,远比他出发时所了解的更为复杂和紧迫。

而静水县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似乎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黄家父子……他们的出现,是一个意外的插曲,还是冥冥中与即将展开的案情有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他快速而不失优雅地用完了早膳。漱口净手之后,他并未立刻召见那两位差官,而是对门外候着的驿丞道:“带本官去文书房。”

“是,大人请随小的来。”

文书房在驿馆的二进院东厢,是一间安静而戒备稍严的房间。驿丞取出钥匙打开门锁,请李致贤入内,自己则守候在门外。

房间内充斥着纸张和墨锭的味道。靠墙是一排书架,上面整齐地码放着过往的文书档案。正中一张大书案,案上,一份封着鲜红火漆、盖着中枢省印鉴的公文袋格外显眼。

李致贤走到书案前,拿起那份公文。火漆完好无损。他熟练地剥开火漆,取出里面的公文。

公文的内容并不冗长,但字字千钧。首先是陛下通过中枢省发出的询问,语气虽还算平和,但已透出对“茂儿爷”连环盗案久未破获的不满与催促,强调此案影响恶劣,关乎朝廷颜面,命他抵达任所后,务必尽快查明真相,缉拿元凶,不得有误。

后面还附有一份来自刑部的简报,更新了最新的案情:就在他离京后不久,“茂儿爷”再次出手,目标直指京城一位颇有声望的皇商,盗走的并非寻常金银,而是一批极其珍贵的、准备进献宫中的海外珠宝,并在现场再次留下了那个嚣张的标记。此事已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舆论哗然。

公文的最后,则是告知他,已行文沿途州府,命其抽调精干人手,供他差遣,协助查案。

李致贤放下公文,面色沉静,但眼神已然变得无比锐利。压力,如同实质般骤然压了下来。陛下的催促,案情的升级,都意味着他必须立刻投入全部精力,不容有丝毫拖延和差错。

他走出文书房,对驿丞道:“传那两位差官来书房见我。”

“是!”

很快,两名身着公服、身形精悍、眼神锐利的男子被引到了书房。他们看起来约莫三十上下,行动间透着干练,进入房间后便立刻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

“卑职赵干,奉州府崔大人之命,前来听候李大人差遣!”两人异口同声,声音洪亮。

李致贤端坐于书案之后,目光如电,仔细打量着二人。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自带威严:“二位一路辛苦。既是崔大人派来的,想必也是办案的好手。对本官此次奉旨查办的‘茂儿爷’一案,你们了解多少?”

名为赵干的差官似乎是领头,上前一步,拱手回道:“回大人,卑职二人动身前,崔大人已简要告知,乃是京城接连发生数起巨贾被盗大案,贼人手法高明,行事嚣张,留下标记,自称‘茂儿爷’。此案已上达天听,陛下震怒,特命大人您主持侦办。至于具体案情细节,卑职等所知有限,一切还需大人示下。”

回答得体,滴水不漏。李致贤微微颔首,看不出喜怒。他需要的是能办事的人,至于忠诚度,需要在后续事务中慢慢考察。

“嗯。”李致贤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上的那份公文,“案情又有新变化。贼子愈发猖獗,竟敢盗取贡品。陛下已在催促。本官即日便要开始着手调查。你二人既来协助,便需尽心竭力,恪尽职守。”

“卑职必定竭尽所能,助大人早日破案,以报皇恩!”两人再次躬身,语气斩钉截铁。

“好。”李致贤站起身,“你二人先去熟悉一下静水县的基本情况,尤其是近来可有可疑人物出入,或是类似盗案的风声。午后,本官再具体分派任务。”

“是!卑职遵命!”赵干和王忠行礼后,恭敬地退了出去。

书房内再次只剩下李致贤一人。他走到窗边,推开支摘窗,清冷的空气涌入,带着院落中枯草的淡淡气息。

静水县,将成为他查办“茂儿爷”一案的第一站。虽然案发中心在京城,但贼人来无影去无踪,其落脚点、销赃渠道,很可能就在京城周边乃至像静水这样的州县。陛下命他“赴任”,而非直接“查案”,亦有让他从外围着手,暗中查访之意。

他的目光变得深沉而专注,昨夜黄家带来的疑虑和波澜,被更大的责任和更紧迫的案件暂时压到了心底深处,但并未消失,只是如同潜流,在更庞大的水压下暗自涌动。

他重新坐回书案前,铺开纸张,磨墨润笔。他需要先将昨夜所见所闻,尤其是对黄家父子的观察与疑虑,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隐语简要记录下来。这不是正式的案卷,而是他个人的备忘与线索储存。那个名叫黄菡的孩子对星象的认知,以及他无意中望向玉佩的眼神,都被他细细记下,并在旁边画上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然后,他开始起草给朝廷的回复奏章,陈述自己已抵达静水县,即将着手开展调查,请陛下放心云云。奏章用语恭谨而自信,并未提及昨夜具体的微服私访,只笼统说“初步体察民情,了解地方风貌”。

处理完这些文书,已近中午。

驿丞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询问是否传午膳。

李致贤摆了摆手,示意稍候。他站起身,在书房内缓缓踱步。

“茂儿爷”……京城巨盗……贡品……嚣张标记……

黄惜才……“神妖论”……聪慧孩童……梦中呓语“京城”、“风险”……

两条线,一条是皇命钦差,迫在眉睫;一条是意外发现,迷雾重重。

它们之间,会有联系吗?

一个大胆的、近乎荒谬的念头忽然划过李致贤的脑海:那个看似穷困潦倒、却语出惊人的说书人,那个聪慧得异乎寻常的孩子,他们隐藏的秘密,会不会与这桩震惊京师的盗案有关?

这个想法让他自己都吃了一惊,随即又暗自摇头,觉得可能性微乎其微。黄家那般贫困,黄惜才更像个沉溺于旧日思绪的落魄文人,如何能与手段高超、来去无踪的巨盗联系起来?

但,那“神妖论”中对既定秩序的质疑,那孩子超常的观察力……又似乎隐隐透着某种不寻常的底色。

他停下脚步,目光再次落在那份刑部简报上关于“茂儿爷”嚣张标记的描述上。

也许,他该派人去细细查访一下那个黄惜才的底细了。不是为了那点私人好奇,而是出于一种职业性的、对任何潜在异常的高度警惕。

就在他思忖之际,门外传来了驿丞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和回禀声:

“大人,赵干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李致贤眉峰一挑:“让他进来。”

赵干快步走进书房,脸色凝重,拱手道:“大人,卑职方才在外初步探听,得知一桩事,觉得有些蹊跷,特来禀报。”

“讲。”

“卑职问及本县近来可有异事,有衙役提及,约莫半月前,县郊曾发生过一桩小窃案,失窃的是城外一座荒废山神庙里的一尊老旧铜磬,本不值几个钱,报案后县衙也未深究。但蹊跷的是,据那发现失窃的老庙祝说,那偷磬的贼人,在现场也留下了一个奇怪的标记——”

赵干顿了顿,抬眼看了看李致贤,语气变得有些奇异,“那标记……据老庙祝比划,似乎……像是一只猫头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