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146章 淬火砺剑——军工升级与展望

磐石谷保卫战的辉煌胜利,为“山鹰支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和人员扩充,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在支队后勤处临时扩建的仓库里,以及露天分类堆放的场地上,缴获的武器弹药堆积如山,散发着钢铁、油脂和木箱特有的混合气味。战士们每次路过,都会投去欣喜和自豪的目光。特别是那两门保养良好、涂着黄绿色防锈漆的81毫米迫击炮,以及那几挺带着厚重钢板防盾的九二式重机枪,更是被视为镇队之宝,用油布仔细遮盖,派有专人看守。

然而,喜悦之下,是日益凸显的尖锐矛盾。支队长林烽在多次检查仓库后,眉头越皱越紧。

“老赵,你看,”林烽拍着一个标注着“八一式曲射炮弾”的木箱,语气沉重,“炮弹,满打满算就这六十多发。重机枪子弹,也就一万多发。听着不少,可咱们现在有了炮班、机枪班,训练要实弹,打仗更要敞开了用。打一发,就少一发啊!”

老赵蹲下身,抓起一把黄澄澄的6.5毫米有坂步枪弹,又指了指旁边堆着的复装子弹工作台,叹了口气:“是啊,咱们自己复装的子弹,数量跟不上,质量也差点意思。平时训练舍不得用,真到了硬仗,火力持续性还是个大问题。队伍扩编了,枪多了,这‘粮食’缺口反而更大了!”

这矛盾清晰而紧迫:先进的装备带来了强大的潜在火力,但弹药补给这根“脐带”却异常脆弱,完全依赖缴获,无法自主生产。 一旦消耗殆尽,这些重武器就会成为一堆废铁。军工生产能力的升级,已成为关系到支队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应对更大规模战斗的生命线,迫在眉睫!

这副沉甸甸的担子,主要压在了支队军工负责人李文和他带领的、刚刚扩充的技术小组肩上。李文看着仓库里的“宝贝”,心情复杂。他既为获得这些梦寐以求的装备样本而兴奋不已,又为如何让它们“活下去”而深感压力巨大。

“兄弟们,”李文在技术小组的会议上,指着摊开在桌子上的草图和一些拆解开的炮弹零件,语气严肃,“支队长把任务交给我们了!咱们不能光会缴,还得学会造!最起码,得先解决炮弹和重机枪子弹的仿制问题!这是硬骨头,再难也得啃下来!”

仿制的第一步是理解。李文小组选择了一发在战场上未爆炸的日军81毫米迫击炮弹,进行极其危险的拆解。过程在远离居住区的偏僻山坳进行,所有人穿着厚实衣物,小心翼翼。他们用简陋的工具,屏住呼吸,一点点旋开引信,倒出发射药,测量弹体尺寸,绘制草图。每一次轻微的响动都让众人心惊肉跳。通过这次冒险,他们基本摸清了炮弹的结构原理:弹体、引信、发射药包、尾翼。

原理清楚了,材料却极度匮乏。弹体需要灰口铸铁,根据地的土高炉炼出的生铁杂质多,易碎;引信需要铜材和精密弹簧,铜料奇缺,弹簧更是无法加工;稳定的发射药是最大难关,根据地只能生产黑火药,威力小、烟大,不适合炮弹。

* 土法上马:收集缴获的铜元、子弹壳、甚至老百姓家里废弃的铜壶、铜锁,集中熔炼。

李文带领铁匠,反复试验改进犁炉烧结技术,通过延长烧结时间、添加石灰石脱硫、以及尝试不同的煤炭配比,终于得到了勉强符合要求的灰口铸铁,虽然韧性仍不如日军原装货,但至少不会一铸出来就开裂。

* 发射药这是最大的瓶颈。李文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化学书籍,带领小组土法上马。他们尝试用樟脑丸 提纯,用棉花 硝化制作弱化版的硝化棉。过程极其危险,一次小型硝化试验中,因温度控制不当发生爆燃,一名年轻的技术员双手和面部被灼伤,幸好伤势不重,但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最终,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用精炼的黑火药作为发射药,并严格控制药量,虽然威力射程不如原装,但至少能保证炮弹能打出去。

* 金属引信短期内无法解决,李文大胆提出用硬木或牛角雕刻成简易的惯性触发机构,内部放入雷汞作为起爆药。这无疑可靠性大降,但这是唯一可行的土办法。

*经过数十个日夜的奋战,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第一批三发“土造”81毫米迫击炮弹终于诞生了。弹体粗糙,引信简陋,但凝聚了无数心血。试射那天,选在了一处僻静的山谷。林烽、老赵等支队领导亲自到场,技术小组和炮班战士心情紧张。第一发炮弹填入炮膛,“咚”一声闷响,炮弹飞出,划着弧线落在约一百米外的山坡上,却没有爆炸——引信未触发。现场一片寂静,李文的心沉到了谷底。但他没有气馁,仔细检查了哑弹,调整了引信撞针的灵敏度。第二发炮弹射出,这次在一百五十米处成功爆炸!虽然威力明显小于日军原装弹,腾起的烟尘也小得多,但这声爆炸,如同惊雷,宣告了根据地军工从复装子弹向制造炮弹的历史性跨越! 技术小组和炮班战士欢呼雀跃!李文擦着额头的汗,对林烽坚定地说:“支队长,路子对了!引信的问题,我们一定能解决!”

生产线 利用缴获的小型台钳、锉刀、游标卡尺等工具,李文将原来的复装作坊进行了升级。划分了子弹壳清洗、底火更换、火药称量装配、弹头压合等更细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提高了效率。

* 最关键的进步是,他们尝试用硬钢手工雕刻了一个简单的铜壳冲压模具,虽然简陋,但可以将回收的铜片冲压成大致统一的弹壳形状,取代了完全依赖回收旧弹壳和手工卷制铜皮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子弹壳的一致性,为将来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修械所不仅修复损坏的枪支,还开始尝试改造。例如,将缴获的一些枪管过长的三八式步枪截短枪管,制作成更轻便、更适合山地丛林近战的“马步枪”;为机枪设计制造了简易的备用枪管快速更换卡榫,以减少战时更换枪管的时间,提高火力持续性。

军工的艰难突破,很快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 支队组织了首次合成演练。新成立的机炮排操作着两门迫击炮,对预设目标进行了炮火覆盖;重机枪班组展示了强大的压制火力;新兵们在训练中更加熟练。战术选择变得更加丰富,战士们士气大振,对未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 军工生产如同饕餮巨兽,消耗着宝贵的资源。支队不得不派出精干的小分队,通过地下交通站、爱国商人等渠道,冒险从敌占区秘密采购钢材、铜料、酸、碱等化学品,后勤保障的难度和风险显着增加。

* 在一次战后总结和军工汇报会上,林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发出了清醒的警告:“兄弟们,咱们现在确实是‘鸟枪换炮’了,这是好事!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更要警惕一种倾向——‘大炮主义’!不能因为有了几门炮、几挺重机枪,就忘了咱们的看家本领是什么!是游击战!是灵活机动!是近战夜战!” 他环视众人,语气铿锵,“这些重家伙,是咱们的锤子,是关键时刻用来砸碎敌人硬骨头的!但日常的敲敲打打,巡逻警戒,小规模战斗,还得靠咱们的步枪、手枪、地雷,靠咱们灵活的战术和铁脚板!要把新装备和老传统结合好,不能本末倒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