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 第110章 播种的希望

土地开垦出来了,一片片新翻的田垄在秋日阳光下散发着泥土的腥香,像一道道褐色的波浪,等待着生命的注入。然而,面对这片用血汗换来的土地,一个新的、更为严峻的问题摆在了“山鹰支队”面前:种子在哪里?如何让这片土地真正孕育出养活两百张嘴的粮食?希望,从垦荒的豪迈,转向了播种的精细与忐忑。

支队的“粮仓”里,除了日渐减少的口粮,还有一个被层层包裹、精心保管的角落——种子库。这里的“财富”比黄金更为珍贵。数量却少得可怜:一小袋已经部分发芽的土豆种薯,这些土豆必须切开,确保每一块都带有芽眼,这意味着它们本身也是可以果腹的食物,如今却要埋入土中,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几捆用旧报纸包好的玉米种子,颗粒算不上饱满,有些甚至干瘪;还有一小包南瓜籽、一些豆角籽以及零星的萝卜、白菜种子。这些种子,部分是当初转移时从老乡那里换来的,部分是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口粮,每一粒都承载着生存的希望,被视若珍宝。

播种,不是简单地把种子埋进土里。在播种动员会上,支队里那位年过半百、参军前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兵马永富,被请到了前台。他捻起几粒玉米种子,在粗糙的手掌里搓了搓,语气沉重而严肃:

“兄弟们,这种地,讲究时节、地气。眼下秋分已过,种冬麦是来不及了,咱们主要种春玉米和土豆,来年夏收。现在播种,主要是利用秋冬积蓄地力,盼着开春早发。”

他详细讲解着要点:“土豆,要切块,每块上必须留‘眼睛’,坑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埋深了不出苗,浅了冻死。株距一尺半,行距两尺……玉米,点播,一穴两三粒,盖土一寸……最要紧的是底肥!”他加重了语气,“咱们这地,是新开的生土,瘦得很!不上肥,种子下去也长不出好苗!”

底肥,成了横亘在希望之路上的第一道难关。

没有化肥,甚至没有足够的农家肥,一切只能靠双手创造。一场轰轰烈烈的积肥运动随之展开。

沤制绿肥是最直接的办法。垦荒时砍伐下来的大量灌木、杂草,没有被浪费。在田边地头,挖出一个个深坑,将这些青绿的枝叶层层堆放进去,泼上水,再用稀泥密封起来,任其自然发酵腐烂。老马说,来年开春,这就是上好的“绿肥”,能壮地。

收集草木灰则是日常的功课。炊事班每做一顿饭,灶膛里掏出的灰烬;铁匠铺、修械所炉子里清出的炭灰;甚至队员们晚上烤火留下的余烬,都被小心翼翼地用簸箕收集起来,集中存放在干燥的棚子里。草木灰富含钾元素,是很好的钾肥,老马称之为“火粪”,能促使庄稼茎秆粗壮。

最艰巨、也最考验人的是人造粪肥。支队在生活区下游、远离水源的地方,修建了几个极其简陋的旱厕和沤肥坑。所有的人类粪便和牲畜的排泄物,都被集中到这里。加入泥土、杂草,定期翻搅,让其发酵。这项工作又脏又累,气味难闻,极易滋生蚊蝇病菌。林烽亲自带头,规定支队干部必须轮流参与清厕和沤肥工作,强调“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起初,一些年轻学生兵面露难色,但当他们看到支队长、老赵等人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干起来时,也纷纷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家明白,这污秽之物,转化之后,就是土地的“营养大餐”,是收获的保证。

肥料在一点点积累,虽然远远达不到理想状态,但总算有了些许底气。

时机到了。一场秋雨过后,土壤墒情正好,湿润而不粘腻。老马抓了一把土,在手里捏了捏,点头道:“正是播种的好时候!”

整个磐石谷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队员们以班排为单位,来到各自的责任田前。没有号子震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的静谧和专注。

点种土豆是第一项任务。队员们用锄头或小铲,按照划好的行距,刨出一个个深浅适宜的坑。然后,拿起那些切好的、带着嫩芽的土豆块,像放置易碎的珍宝一样,小心翼翼地放入坑中,芽眼朝上。接着,用手捧起细土,轻柔地覆盖上去,再轻轻压实。整个过程,缓慢而细致,生怕碰伤了那脆弱的生命之芽。

播种玉米则需要更多的耐心。队员们用手指或小木棍,在田垄上按穴距戳出小洞,每个洞里放入两到三粒金黄的玉米种子。动作轻巧,确保种子落入洞底。然后覆土,厚度严格控制在老马叮嘱的一寸左右。每一粒种子都极其珍贵,没有人舍得浪费。有时一阵山风吹过,卷起尘土,大家都会下意识地用手护住种子,生怕被吹走。

在窝棚和溶洞的房前屋后,女队员和后勤人员开辟了小片菜园。这里得到了更精细的照料。土壤被反复耙细,施上相对充足的粪肥和草木灰。南瓜籽、豆角籽、萝卜籽被小心地播下,有的还搭起了简易的瓜架豆架。这些蔬菜,将是未来改善伙食、补充维生素的重要来源。

广阔的田野上,数百名战士弯着腰,如同虔诚的朝圣者,在土地上默默劳作。他们的动作不再是开荒时的大开大合,而是变得异常轻柔、精准。阳光洒在他们古铜色的、带着汗水的脊背上,也洒在刚刚播下种子的田垄上。空气中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息和淡淡的粪肥味道,但这味道此刻却代表着生机。他们播下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对来年春天的全部期盼,是根据地能否真正扎根的赌注,是两百人生存的全部希望。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当最后一粒种子被埋入土壤,夕阳已将天空染成一片橘红。队员们直起酸痛的腰背,望着眼前这片看似依旧平静的土地。田垄整齐划一,覆盖着新土,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变化。但每个人都知道,在这片褐色的表层之下,正沉睡着无数生命的胚胎。

从这一天起,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有队员不由自主地走到田边,蹲下身,仔细察看,盼望着哪一垄土地会率先裂开缝隙,探出第一点娇嫩的绿意。等待的过程,变得格外漫长。焦虑和期盼交织在心头:种子能发芽吗?发芽率有多少?幼苗能抗住即将到来的霜冻吗?

希望,已经埋下。但能否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还需要阳光、雨露、以及更多的辛勤呵护,甚至需要一点点运气。磐石谷的空气中,除了炊烟和铁匠铺的烟火气,又增添了一份属于土地的、充满生命张力的等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