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
彼得罗夫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心脏“咯噔”一下,沉了下去。
他刚刚还沉浸在莫斯科英明决策带来的自豪感中,此刻却如坠冰窟。
他紧张地看着林川,生怕这个总是能创造奇迹、也总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再提出什么让他心脏停跳的要求。
比如……再要一条飞机生产线?
连旁边的陈更旅长和李云龙,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在他们看来,苏联人这次给出的价码已经高到天上去了,堪称倾其所有。
林川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
“林总工,您……您请说。”
彼得罗夫艰难地开口,声音都有些干涩,他甚至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领,仿佛这样能让自己更有底气一些。
林川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巨大的工程规划图前,拿起指挥杆,指向那片标记着“愚公三期”和“泰山计划”的宏伟蓝图。
“彼得罗夫同志,你看。”
“我们的工程,规模很庞大。水电站,地下要塞,炼油厂,还有这个三千吨的水压机……每一个,都是吞噬人力的无底洞。”
“虽然总部给我们增援了三个工兵师,总兵力达到四万人,但对于我们宏伟的目标来说,高等级的技术人才,依旧是杯水车薪。”
彼得罗夫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林川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缺人?哪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缺人?
“所以,”
林川话锋一转,图穷匕见,笑容变得意味深长。
“我的条件很简单。”
“我需要人!大量的,懂技术、有经验的……精英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彼得罗夫更糊涂。
“林总工,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你们苏联专家组,不是要派人来学习吗?可以!”
林川的嘴角,勾起一丝近乎狡黠的弧度。
“但是,不能只派脑子来,身体也得来!”
“我要求,你们派来的每一个专家,都必须从你们苏联国内,自带一个完整的,由高级技工、熟练工人和工程师组成的,至少三十人的技术团队!”
此言一出,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
周平顾问和钱秉文老先生张大了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比如,”林川的指挥杆指向了周平顾问。
“周顾问的铸造攻关组,需要人手。“
”那么,你们乌拉尔重型机械厂的铸造专家来学习的时候,就必须把他厂里最好的那一个车间的铸造工、模具工、热处理工,全都给我带来!”
“再比如,”他又指向钱秉文老先生。
“钱老的焊接攻关组,缺人。那你们派来的电渣焊专家,就把他手底下最得力的那帮焊工、电工、探伤工,也给我打包带来!”
“还有王涛的机械加工组,张云初的电气组,张厂长的炼油厂……所有被批准参与学习的苏联专家,都必须遵守这个规矩!”
林川收起指挥杆,双手负后,语气变得冠冕堂皇,义正言辞。
“我们不搞纸上谈兵,我们搞的是‘现场教学’!“
”你们的专家和我们的专家一起研究图纸,你们的工人和我们的工人一起操作机床!“
”理论结合实际,在劳动中加深友谊,共同进步嘛!”
但彼得罗夫听完,整个人都傻了。
他终于明白林川的条件是什么了。
这哪里是“现场教学”?
这他娘的,是让他从苏维埃的工业心脏上,一块一块地往下挖肉啊!
一个专家,带一个三十人的顶配技术团队过来“学习”?
如果林川要求十个专家组,那就是三百名最顶尖的产业工人!
这哪里是学习?
这分明是连人带技术,连魂带身体,打包过来给太行山当“苦力”!
而且还是最高级,最稀缺,连乌拉尔工厂自己都宝贝得不行的那种技术苦力!
“林……林总工!您这个要求……太……太过分了!”
彼得罗夫的嘴唇都在哆嗦,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快凝固。
“这等于是让我们把国内各大工厂的核心技术骨干,都成建制地抽调到中国来!这会严重影响我们自己的生产计划!莫斯科……“
”莫斯科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他内心的惊骇远不止于此。
这不是简单的挖人,这是一种战略上的“釜底抽薪”!
这些人一旦来了,耳濡目染了林川那种“点石成金”的思想,见识了太行山这种匪夷所思的发展模式,他们回去后,还是原来那批工人吗?
不!他们的思想会被彻底颠覆!
这对于维护苏维埃自身的工业体系权威,简直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哦?是吗?”林川故作惊讶地挑了挑眉。
“那真是太遗憾了。”
他转头看向陈更旅长,摊了摊手,一脸的无奈。
“旅长,您看,不是我不想跟盟友交流技术,实在是……我们太缺人了。”
“没有足够的技术工人,我们的‘泰山’计划,就算有了你们的备用件和阀组,光是整合安装,恐怕进度也至少要再拖延一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