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的眼珠子瞪得滚圆,一把从林川手里夺过那份薄薄的生产报告。
他几乎是把脸贴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确认后面的零。
“个、十、百、千……真他娘的是五千!”
他激动得脖颈涨红,嗓门陡然拔高,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我的亲娘咧!林老弟,你这是从哪变出来的戏法?你真给我捣鼓出五千条新枪来了?”
旁边的陈更旅长身形一震。
他不像李云龙那样咋咋呼呼,但内心掀起的波澜却更为壮阔。
他想到的,是这批武器所带来的沉重战略分量。
他早就从林川的阶段性汇报中得知,生产线日产量已突破五十支大关。
可他做梦都没想到,这最终的产能爬坡速度会如此骇人,第一批成品就直接是一个五千支的惊天数字!
这不是五千根烧火棍。
这是五千支性能全面超越三八大盖的新式马步枪!
想当初,他一个旅的主力,能有一半人扛着枪就谢天谢地,手里还尽是些膛线都快磨平的“万国造”。
现在,林川不动声色地拿出五千支崭新家伙。
这批枪,足够把他最精锐的主力团从头到脚换个遍,甚至还能再武装一个新兵营!
“这只是开始。”
林川看着两人被惊到的表情,一股无法言喻的成就感在胸中升腾。
“目前‘八一式’生产线,工人们已经彻底熟练,日产量稳定在一百支。一个月三千支的稳定产量。”
李云龙像被人当胸打了一拳,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而陈更旅长则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他知道这个数字,他一直在等这个数字。
但当这个数字从林川口中以如此确定的语气说出时,他感到的不是狂喜,而是一种足以改变战局的、沉甸甸的责任。
一个月,三千支!
这比整个晋察冀边区所有兵工厂加在一起的月产量还要高!
李云龙的口水差点没忍住,他猛地攥住陈更的胳膊,唾沫星子都快喷到旅长脸上了。
“旅长!旅长你听见没?五千支!这批枪你可不能跟我老李抢!我的新一团刚换新貌,正缺这批硬家伙!“
”全给了我,我保证不出三个月,给你拉出一支全太行山最横的部队!”
“你个李云龙,想得倒美!”
陈更一巴掌拍开他的手,被气笑了。
“五千支全给你?你新一团撑死了三千来号人,你打算给炊事班和马夫都人手一支,让他们上刺刀冲锋?”
“那有啥不行?”李云龙梗着脖子,一脸的理直气壮。
“炊事班也能上阵杀敌,马夫也能端枪打鬼子!枪多了不压身!”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跟老子耍浑。”
陈更懒得跟他掰扯,他转向林川,神情变得无比郑重。
“林川同志,这批枪的交付是天大的事!我建议,必须搞一个正式的授枪仪式!“
”一来,鼓舞全旅的士气,让同志们都看看咱们兵工厂的家底!二来,也是向总部报捷!”
“我同意旅长的意见。”
林川点头。
这不仅仅是交付武器,更是一场成果展示,一次对全军信心的注入。
一天后。
兵工厂外的大操场,红旗招展,人头攒动。
新一团、七七二团、七七一团,三八六旅的几个主力团,都派来了最精锐的营队。
战士们穿着崭新的军装,队列整齐如刀切斧砍,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闪烁着压抑不住的火热与期待。
操场主席台前,崭新的“八一式”马步枪,整齐码放在铺着红布的枪架上。
乌黑的枪身,冷峻的线条,雪亮的刺刀,在秋日阳光下汇成一片钢铁的森林,那股冰冷的杀气,看得人心头发烫。
“同志们!”
陈更旅长走到台前,拿起一个铁皮喇叭,声音洪亮有力,传遍整个操场。
“今天,是我们三八六旅,乃至我们整个八路军,都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一天!”
“就在我们身后,这五千支崭新的步枪,是我们自己的兵工厂——三八六旅独立技术装备研究所,在林川所长的带领下,一个零件一个零件造出来的!“
”它的名字,叫‘八一式’!”
“它的性能,全面超越小鬼子的三八大盖!它的有效射程,达到了六百米!有了它,我们就能在鬼子够不着咱们的地方,先打响第一枪!”
“哗——!!!”
台下的队列瞬间炸开了锅!
六百米射程!
比三八大盖还远!
虽然早听说过‘八一式’的威名,更亲眼见过猎杀营用它创造的奇迹,可再次听到这个数字,还是忍不住热血沸腾!
“现在!我宣布!授枪仪式,正式开始!”
随着陈更一声令下,军乐声响彻山谷。
李云龙第一个从主席台上冲了下来,他跑到自己的新一团方阵前,亲自从枪架上拿起一支“八一式”,高高举过头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