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 第52章 作诗赋

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第52章 作诗赋

作者:周涛的萨摩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2:21:06

为首的官员看着他,沉吟片刻,似乎在想该出何等题目才能测出这孩子的深浅。最终,他选择了一首意境更为深远、情感也更为复杂的诗:

“盛长梧,你,背诵杜牧《泊秦淮》全诗,并为诸位讲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二句。须知,此诗并非表面听曲那么简单。”

这题目对于五岁幼童而言,难度极大,不仅涉及背诵,更需理解诗中借古讽今的沉痛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诗人那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感。

然而,盛长梧依旧镇定。他上前一步,用清晰稚嫩的声音背诵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背诵一字不差,音韵节奏恰到好处。

紧接着,他开始讲解,语速平稳,目光清亮: “回各位大人,杜牧此诗,名为夜泊秦淮听曲,实则是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醉生梦死之人的批判。”

他先点明主旨,然后具体分析那两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并非真的指责歌女无知,歌女卖唱,是身不由己。

诗人真正要斥责的,是那些点曲听歌、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他们只顾享乐,早已忘记了陈朝因《玉树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导致亡国的教训,忘记了国家面临的忧患。

隔江犹唱的犹字,充满了诗人的痛心、无奈和警示——国难当头,何以还能如此醉生梦死?”

这番讲解,不仅准确理解了诗句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更是精准地抓住了借代和用典的手法,剖析了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深沉情感,其见解之深刻、逻辑之清晰,完全超越了年龄的局限!

殿内一片寂静。

几位考官脸上的惊讶已经变成了彻底的震撼和欣赏,那十二岁的少年和另外几个孩子听得似懂非懂,但也能感觉到盛长梧说得极有道理。

那个女孩则睁大了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比她小好多却懂得这么多的小不点。

为首的官员深吸一口气,与其他几位同僚交换了一下眼神,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叹和确定。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

“好!甚好!”官员终于开口,声音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赞赏,“盛长梧,小小年纪,能有此见识,难得!实在难得!”

经义诗文考校完毕,几位考官对孩子们的水平已有大致了解,尤其是盛长梧,其表现堪称惊才绝艳。

为首的官员示意一旁侍候的小太监,将孩子们引至偏殿一侧早已准备好的数套桌椅前。每张桌案上都摆放着上好的宣纸、砚台、墨锭以及大小不一的毛笔。

“接下来,考校诗赋创作。”官员朗声道,“题目如下:诗,以“春”为题,创作五言或七言律诗、绝句均可;赋,默写王勃《滕王阁序》全文。”

这个题目一出,几个年纪稍小的孩子脸上顿时露出苦色,《滕王阁序》篇幅较长,骈俪藻饰,名句虽多,但要一字不差地默写全文,对于孩童的记忆力是极大的考验。

而以“春”为题作诗,虽常见,但要出新意、合格律,也非易事。

“诗成之后,举手示意,自有考官前来收取。收诗之后,方可开始默写《滕王阁序》,开始吧。”官员宣布道。

孩子们立刻纷纷坐下,开始研磨构思,殿内一时只剩下细微的磨墨声和紧张的呼吸声。

盛长梧也走到最末一张桌案前,他个子小,坐下去后几乎只露出一个小脑袋。

但他神情专注,不慌不忙地取水、磨墨,动作一丝不苟,他选择的是一支适合书写小字的兼毫笔。

以“春”为题……他略一沉吟,并未像其他孩子那样急于下笔,而是闭目凝神片刻。

前世今生的记忆、读过的诗书、观察到的春景在他脑中交汇融合,片刻后,他睁开眼,眸光清亮,已然成竹在胸。

他提笔蘸墨,落笔于雪白宣纸之上。

他所用的,正是后世宋徽宗赵佶所创、极具个人风格的瘦金体!

每一个笔画都如金刀刻玉,瘦削而劲挺,充满了铮铮骨力,毫无软媚之态。

起笔、收笔以及转折处,常带明显的顿挫和钩挑,锋芒锐利,如竹如兰,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犀利和洒脱。

字体结构内紧外松,中宫收紧,而撇、捺、竖等笔画则舒展延伸,显得风神俊朗,飘逸不凡。

虽以中锋为主,但在一些笔画的处理上,略带侧锋,犹如利刃划过,更添几分险峻之美。

在这公正严谨的官方场合,一个五岁幼童竟写出如此个性鲜明、风骨峭拔的字体,本身就极具视觉冲击力!

而他所写的诗,也随着这独特的字体,一行行呈现出来:

《咏春》

新雷惊蛰始,细雨润物华。柳眼初开叶,桃腮已缀花。燕掠澄波影,风传笑语遐。韶光如解意,莫负好年华。

诗成,盛长梧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无误,然后从容举手示意。

一位考官早就留意着这个最小的孩子,见他最先举手,心中诧异,立刻走了过来。当他低头看到宣纸上的字和诗时,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一般,瞬间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字……这诗……这真的是一个五岁孩童所能为?!

这首诗,对仗工整,平仄合律。意象选取典型新雷、细雨、柳眼、桃腮、燕影、笑语,生动描绘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尤其尾联“韶光如解意,莫负好年华”,巧妙地将对春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的劝勉结合起来,立意顿时高远,完全超出了普通咏春诗的范畴,流露出一种珍惜时光、积极进取的情怀,这对于一个五岁孩子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那瘦硬通神、锋芒毕露的字体已然令人震惊,再看诗的内容,工稳贴切,意境清新,最后更是升华主题,劝人惜时奋进……这需要何等的早慧与天赋!

考官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小心翼翼地将那张墨迹未干的诗作拿起,如同捧着稀世珍宝,快步呈送给为首的官员。

几位考官传阅之下,反应与方才那位考官如出一辙,皆是目瞪口呆,啧啧称奇,看向盛长梧的目光已经完全像是在看一个降世文曲星了。

盛长梧并未在意考官们的反应,在诗作被收走后,他便立刻铺开新的宣纸,开始凝神默写那篇宏篇巨制《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笔下瘦金体依旧稳健流畅,速度极快,且毫无滞涩错漏之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