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懿没有停留。
她背着书包,脚步轻快地汇入人流。
她手中握着那叠皱巴巴的钞票——一百五十七元,扣除买枣的十元,还剩一百四十七元。
这是她目前全部的身家。张韵雅她们给的“巨额”生活费,她分文未动,早已全数交给了清风道长维持道观开销。她深知,在这个时代,没有钱,寸步难行,而知识,是她立足未来的根本。
她径直走向城中心最大的新华书店。
明亮的灯光,高大的书架,空气里弥漫着油墨和纸张的清香。
她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雷达,快速扫过一排排书脊。
她没有丝毫犹豫,目标明确。
基础医学类,《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英文原版)、《格氏解剖学》(影印版)、《生理学原理》、《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这些是构建现代医学体系的基石。
临床医学类,《西塞尔内科学》、《实用内科学》、《哈里森感染病学》……她要系统了解这个时代的疾病谱和诊疗思路。
药理学与植物化学,《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提取与分离》、《天然药物化学》……这是她结合自身优势的突破口。
现代科学与工具类,《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基础化学实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她要补足基础,掌握工具。
法律与政策类,《共和国医师法解读》、《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汇编》……“证”之困局,让她必须了解规则。
……
沈懿像一个闯入宝库的饕餮,贪婪地挑选着。
每一本都是精挑细选,每一本都直指她知识体系的短板或未来的需求。当她把厚厚一摞书放到收银台时,收银员都惊讶地看了她好几眼。结算,一百四十七元一分不剩,正好花光。
换来的是沉甸甸一大袋知识的重量。
她将所有的书小心翼翼地装进她那个容量惊人的帆布书包,原本轻便的书包瞬间被塞得鼓鼓囊囊,背带勒紧了她的肩膀。
她毫不在意,反而感觉心中无比踏实。
背着这沉甸甸的书山,她走出书店,融入华灯初上的街道。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喧嚣而繁华。
她步履从容,像一个普通的、刚买了书回家的学生。
她专挑人少、灯光昏暗的小路走。
当确认拐入一条没有监控探头的、寂静无人的后巷时,脚步陡然一变!
只见她足尖在布满青苔的潮湿石板地上轻轻一点,整个身体如同失去了重量,又如同被无形的风托起。
那鼓鼓囊囊、沉重异常的书包,此刻仿佛成了她身体的一部分,丝毫不影响她的动作。
踏!踏!踏!……
身影如一道青烟,在狭窄曲折、堆满杂物的后巷中疾速穿行。
脚尖在墙壁、水管、废弃的木箱上借力轻点,每一次点落都轻盈无声,每一次腾跃都迅捷如电!
老旧斑驳的墙壁在她身侧飞速倒退,头顶是狭窄的一线星空。
她像一只夜行的雨燕,背着知识的行囊,在这钢筋水泥的森林缝隙中,以违背物理常识的速度和姿态,朝着城外云雾缭绕的青山方向,飞掠而去!
书包里沉甸甸的书本,仿佛化作了她翱翔的羽翼。山风在耳边呼啸,城市的灯火在脚下迅速缩小、远去。
……
玉龙中学期中考有为期九天的秋假。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放松、游玩或补习的黄金时间。
对沈懿而言,这却是难得的、可以全身心投入道观修行和知识汲取的宝贵光阴。
然而,一封来自省城的加急信件,打破了清风观的宁静。
信纸是质地精良的洒金宣,落款处是一个龙飞凤舞的签名和一个省城某着名疗养院的地址。
信的内容言简意赅,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一位身份极其特殊的老人,罹患怪疾,省内名医束手无策,经人辗转介绍,恳请清风道长出手相助,并承诺无论结果如何,必有重谢。
清风道长捻着信纸,眉头微锁,一看寄信的时间是在五天前了。
省城,对他这深山老道而言,是另一个世界。
那地方权贵云集,规矩森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但信中提及的病症描述——“神思昏聩,四肢厥冷,脉象沉微散乱,时如游丝,时如奔马,药石罔效”,却让他心头一动,隐隐感觉这并非寻常之症。
五天了……不知道那人还有没有得救?
“师父?”
沈懿察觉到道长的异样。
清风道长沉吟片刻,将信递给她:“省城一趟,避无可避。你……可愿随为师同去?”
他想到那资格证,他年纪大了无所谓,沈懿这么年轻还有大好的前途,他得帮帮她,省城……机会多!
沈懿接过信,目光扫过那龙飞凤舞的字迹和奇特的病症描述,眼中瞬间掠过一丝异彩。
省城!
那是比县城、比市里更大的天地!
是汇聚了最顶尖医学资源、最前沿科技、也潜藏着最多未知与机遇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