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波士的旅程,气氛比离开时更加沉重。
清风道长虽修为高深,但毕竟年事已高,且久居山野,骤然经历跨国奔波、弟子友人罹难、以及这现代都市的喧嚣,眉宇间难免染上几分风霜与不适。
沈懿看在眼里,心中愧疚,但眼下危机四伏,她必须尽快为师父安顿下来。
吴伯安再次成为了关键。
得知沈懿归来,并带来了她的授业恩师清风道长,吴伯安大为高兴,立刻出面安排。
他利用自己在波士学术医术界和华人社区的影响力,很快为清风道长办理了探亲访友的长期签证延期,并邀请师徒二人暂时住进他在剑桥区一栋清静雅致的宅邸。
安顿下来后,沈懿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是。
如何在米国合法地使用中医手段?她的哈弗学者身份固然光鲜,但仅限于现代医学研究领域。若要行医,尤其是使用针灸、中药等疗法,必须持有当地的行医执照。
“欲在米国以此术济世,需先循其规矩。”
吴伯安捻须道:“本地有数所大学设有东方医学或针灸学院,你可去系统学习,考取执照。以你的根基,不过是走个过场,拿个名正言顺的凭证罢了。”
沈懿深以为然。
她很快注册成为了一所知名综合性大学下设的“东方医学与针灸学院”的硕士课程学生。这对她而言确实易如反掌,课堂上的理论对她来说是复习,实践操作更是远超同学水平。
她甚至经常在课堂上提出独到见解,引得教授侧目。
她的目的明确,以最快速度修完学分,通过全美针灸与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的考试,拿到那张能在米国大部分州合法行医的“门票”。
与此同时,清风道长也开始慢慢适应异国生活。
起初,他对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确实感到格格不入,但道家讲求“和光同尘”,他很快便调整心态,将这片新天地也视为修行的道场。
吴伯安的宅邸有个不小的后院,被他开辟出来,种上了从家乡带来的药材种子,模拟清风山的环境,竟也长得郁郁葱葱。
更令人惊讶的是,清风道长竟开始尝试在米国推行道教文化。
他并非要建立宫观,而是从最基础的养生功法入手。在吴伯安和沈懿的帮助下,他在社区中心、公园等地开设免费的太极拳、八段锦课程,用简单易懂的英语讲解其中的养生哲理。
起初只有零星几个好奇的华人老人参加,渐渐地,一些被慢性疼痛、压力困扰的美国人也加入进来,被他那套“道法自然”、“阴阳平衡”的理论和确实有效的锻炼方法所吸引。
清风道长那仙风道骨的形象和平和深邃的气质,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他从不强行传教,只是通过身体力行,让人们感受到道家文化的魅力,竟也慢慢积累起一批追随者,小小地掀起了一股“道家养生”热。
看着师父逐渐找到在新环境中的价值和乐趣,沈懿稍感欣慰。
但她自己,却即将踏入一个更加幽暗的领域。
“渔夫”的指令来了。
目标直指“奎恩生物科技”与理工学院合作成立的一个高度保密的前沿研究所——“普罗米修斯-II”项目。这个研究所名义上致力于“突破性再生医学与神经接口技术”,但“渔夫”提供的零星情报显示,其研究内容远非如此简单,可能涉及极其危险的生物合成与意识操控领域。
凭借“GPX-01”项目的亮眼成果和吴伯安的暗中推荐,沈懿顺利通过层层审核,以高级研究员的身份进入了这个戒备森严的研究所。
研究所位于剑桥市边缘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业园区地下,进入需要经过多重身份验证、虹膜扫描和金属探测。
内部灯火通明,充满未来感,但却弥漫着一种冰冷的、非人性的氛围。
沈懿被分配到的项目组,名为“神经塑性诱导与跨物种通讯可行性研究”。
名字听起来晦涩,但当她接触到核心研究内容时,饶是心志坚定如她,也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项目的主要方向,竟然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手段,改造一种具有极强神经可塑性和社会性的生物——裸鼹鼠 的基因,试图将其大脑的某些感知和通讯区域与人工合成的生物神经网络“嫁接”,并探索能否通过这种改造后的生物,与更高级的哺乳动物甚至是人类建立某种程度的“意识链接”或“信息传递”。
她看到实验室里那些被剃光毛发、身上连接着密密麻麻电极和微型输液管的裸鼹鼠,在特制的透明巢穴中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有的变得极度狂暴,相互撕咬,有的则陷入一种僵直状态,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还有少数几只,似乎能对研究人员发出的特定光信号或电磁脉冲,做出近乎“理解”的复杂反应,比如操作简单的杠杆获取食物。
更令人不安的是,沈懿在查阅高度加密的实验日志时,发现了更骇人听闻的尝试。研究人员正在秘密尝试将培养的人类神经元细胞与这些改造后的裸鼹鼠脑组织进行共培养,观察是否会发生“融合”或“信息渗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