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拓梦者 > 第28章 家宴畅谈毕业大计 书房爷孙共叙人生

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浓密的槐树叶,在林家四合院的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空气中弥漫着老北京胡同特有的宁静,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鸽哨,更添了几分安逸。

林雨潇站在自家那扇朱漆大门前,不时抬手看表,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来了来了!” 林雨潇眼睛一亮,朝着胡同口挥挥手。

一辆略显陈旧的公共汽车缓缓停下,车门打开,陆方舟、赵建军、苏晓梅和舒尔美拎着简单的礼品,说说笑笑地走了下来。

“雨潇!”

赵建军嗓门最大,率先嚷嚷起来,“可算到你家了!这胡同真深,差点转晕了。”

“欢迎欢迎!”

林雨潇快步迎上去,接过苏晓梅手里的网兜,里面装着几个水灵的苹果,“都别客气,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快请进!”

众人跟着林雨潇穿过门廊,走进了这座宽敞的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虽然有些年头,但打理得井井有条。正房宽敞明亮,东西厢房对称分布,院子中央摆着一个大鱼缸,几条金鱼在水中悠闲地游弋。

“哇,雨潇,你家可真气派!”

舒尔美是第一次来这种老式四合院,眼睛里满是好奇,忍不住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赞叹道。她是朝鲜族姑娘,皮肤白皙,梳着两条乌黑的长辫子,显得格外清纯。

“这算什么气派,就是个老房子而已。” 林雨潇笑着摆手,“我爸妈在里面呢,我带你们进去见他们。”

正房客厅里,林雨潇的父亲林清庭和母亲苏清沅正坐着说话。林清庭穿着一件半旧的蓝色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温和,但眉宇间透着一股久居上位的沉稳与威严。苏清沅则穿着一件素雅的碎花衬衫,显得温婉而干练。

“爸,妈,我的同学们来了。” 林雨潇高声说道。

林清庭和苏清沅连忙站起身。“欢迎欢迎!” 林清庭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主动走上前与同学们握手,“我是雨潇的父亲,林清庭。这位是我爱人苏清沅。孩子们快坐,别站着。”

苏清沅也热情地招呼着:“对对,快坐,喝点水。小王,把水果端上来。” 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保姆应声从里屋走出来,端上了一盘切好的西瓜和葡萄。

陆方舟等人依次与林父林母握手问好,略显拘谨地在沙发上坐下。当林清庭自我介绍时,陆方舟等人都没太在意,但当林雨潇随口补充了一句“我爸在国家农贸委工作”时,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农贸委?” 赵建军下意识地重复了一句,眼睛瞪得溜圆,“那……那您就是……”

林清庭看出了他们的惊讶,温和地笑了笑:“只是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副主任而已,没什么特别的。你们都是雨潇的好朋友,不用这么拘束。”

“副……副主任!”

舒尔美捂住了嘴,她虽然对中国的行政体系不太了解,但也知道这绝对是个大官。苏晓梅也有些意外,她没想到平时和大家打成一片的林雨潇,家境竟然如此不凡,但她很快恢复了镇定,只是微微调整了一下坐姿。

陆方舟心中也是一惊,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他一直对农业政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自己的思考,能有机会和农贸委的领导交流,对他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林清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扫过眼前的几个年轻人,微笑着问道:“听雨潇说,你们都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吧,有什么打算吗?特别是对咱们国家的农业,都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客厅里的气氛因为这句话变得热烈起来。赵建军性子最急,抢先说道:“林叔叔,我打算毕业后回我们老家的县农业局,踏踏实实干点实事,把学到的技术用在田地里。我觉得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懂技术的人。”

林清庭点点头:“很好,有志气。基层农业确实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去扎根。” 他又看向舒尔美,“舒同学,你呢?”

舒尔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声说:“我……我想回延边,我们那里的水稻种植很有特色,我想把学到的知识用在那里,帮助家乡发展。”

“回延边好啊,建设家乡,值得鼓励。” 林清庭赞许地说,然后目光落在了苏晓梅身上。

苏晓梅微微欠身,轻声说道:“林叔叔,我还没有完全确定。我想先了解更多地方的实际情况,也许会去一个农业合作社实习一段时间,看看最真实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再做决定。”

林清庭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嗯,不盲从,不冲动,先调研再决策,这是科学的态度。” 最后,他看向一直沉默的陆方舟,“陆同学,你呢?看你好像有很多想法。”

陆方舟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脊梁,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林叔叔,我想去南岭公社工作。”

“南岭公社?” 林清庭有些意外,“那地方我知道,条件比较艰苦,交通也不太便利。你为什么想去那里?”

“我在假期的时候去过南岭,” 陆方舟缓缓说道,“我看到那里的农民很勤劳,但因为缺乏技术和门路,生活还比较困难。我觉得那里有很大的潜力。我想在公社的乡镇企业干,从最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做起,比如把当地的水果做成罐头,把杂粮加工成食品,慢慢打开销路,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我知道这很难,但我有决心。南岭公社的天乐书记也很支持我,他给我写了信,希望我能过去。”

林清庭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惊讶逐渐变为赞许。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好!有志气,有想法,更有决心!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种敢闯敢拼的劲头!”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你说的乡镇企业,正是国家现在鼓励发展的方向。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也就是你们说的乡镇企业,这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一张中国地图前,指着南岭所在的区域说:“南岭虽然偏远,但自然资源并不差。只要思路对了,政策用好了,完全可以闯出一条路子来。你这个想法,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不谋而合!”

接下来,林清庭打开了话匣子,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到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再到鼓励多种经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各项政策,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给几个年轻人上了生动的一课。

陆方舟听得尤为入神,他没想到自己的想法竟然能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了。赵建军、苏晓梅和舒尔美也听得津津有味,对国家的农业政策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原本有些模糊的未来方向,似乎也清晰了几分。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到了傍晚。苏清沅看了看表,笑着对苏晓梅和舒尔美说:“晓梅,舒同学,厨房里正准备晚饭,你们要是不嫌弃,就来帮忙打打下手吧?人多热闹。”

“好啊!” 苏晓梅爽快地答应下来,她在家也经常做饭。舒尔美也连忙点头:“我也去帮忙!”

“那我们呢?” 赵建军搓着手,有些不甘寂寞。

林雨潇拍了拍他的肩膀:“走,跟我去书房!我爸那里有好多农业方面的老书和期刊,咱们去‘补脑’!”

“好主意!” 陆方舟立刻响应。

于是,苏晓梅和舒尔美跟着苏清沅和保姆小王走进了厨房。客厅里只剩下林清庭,他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背影,欣慰地笑了。

厨房里,苏清沅正在系围裙,看到苏晓梅进来,笑着说:“晓梅,我听雨潇说,你们以前是一个知青点的?”

“是啊,林阿姨,”

苏晓梅一边洗手一边说,“我们在一个知青点待了两年多,雨潇那时候可照顾我了。”

“哦?怎么个照顾法?” 苏清沅饶有兴致地问。

苏晓梅的眼神柔和下来,回忆起知青点的日子:“那时候条件苦,冬天特别冷。有一次我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知青点的药也用完了。雨潇背着我走了十几里山路,去公社卫生院看病,一路上还把他的棉袄脱给我穿,自己冻得嘴唇发紫。要不是他,我真不知道会怎么样。还有一次,发洪水,我被洪水冲倒下了,冲进了河里,是雨潇拼命把我救上岸,他自己差点丧了命!”

苏清沅听得感动不已,拉着苏晓梅的手说:“这孩子,就是心软。晓梅,你真是个好姑娘,又漂亮又大方,还这么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以后常来家里玩,阿姨喜欢你。”

苏晓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谢谢阿姨,您太客气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从知青点的趣事聊到大学的生活,再到对未来的憧憬,越聊越投机,俨然一对亲密的母女。

旁边的舒尔美却有些插不上话了。她汉语说得不算流利,加上苏晓梅和林妈妈聊的很多话题她都不熟悉,只能默默地跟着保姆小王择菜、洗菜,偶尔抬头看看,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另一边,书房里也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林雨潇的书房很大,靠墙摆着几个高大的书架,上面塞满了各种书籍,其中农业类的占了大半。

赵建军和陆方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书架前翻找起来。

“《农业学报》!还有1978年的合订本!” 赵建军从书架上抽出一摞期刊,兴奋地说,“这可是宝贝啊!”

陆方舟则找到了几本关于农村经济学和乡镇企业管理的专着,他立刻坐下来,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时不时还拿出笔记本记上几笔。

林雨潇也加入进来,三人一边翻书,一边讨论着书里的观点,时不时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又很快在相互启发中达成共识。书房里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晚饭时分,一桌丰盛的菜肴摆上了餐桌。糖醋里脊、京酱肉丝、红烧带鱼、清炒时蔬,还有一锅热气腾腾的冬瓜丸子汤,香气扑鼻,引得众人食指大动。

林清庭举起酒杯,笑着说:“来,孩子们,为了你们的友谊,也为了你们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干杯!”

“干杯!”

众人纷纷举起酒杯,清脆的碰杯声在客厅里回荡。

晚宴的气氛热烈而融洽。同学们吃着美味的菜肴,聊着大学的趣事、未来的打算,还有刚才在书房里看到的那些“宝贝”书籍。赵建军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他未来的“农业局宏图”,舒尔美也偶尔插上几句,介绍着延边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

苏晓梅则和苏清沅坐在一起,继续着她们的话题,苏清沅还不停地给苏晓梅夹菜,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林清庭则更多地倾听着,偶尔发表几句看法,言语间充满了对年轻人的关怀和期许。

“雨潇,你爸爸真是太厉害了!”

陆方舟喝了一口酒,感慨地说,“今天听林叔叔一番话,真是茅塞顿开。我更加确定了去南岭的决心!”

林雨潇笑了笑:“我爸就是这样,一聊到农业就停不下来。不过他说的都是干货,对你肯定有帮助。”

“何止是有帮助,简直是指明了方向!”

陆方舟激动地说,“等我到了南岭,一定好好干,不辜负林叔叔的鼓励!”

“我支持你!”

赵建军拍着胸脯说,“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苏晓梅也微笑着说:“陆方舟,你很勇敢,也很有想法。祝你在南岭一切顺利。”

舒尔美也点了点头:“加油!”

看着同学们意气风发的样子,听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林清庭和苏清沅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为林雨潇能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充满朝气的好朋友而感到高兴。

晚宴在欢声笑语中结束。送走了陆方舟、赵建军和舒尔美,苏晓梅因为家离得远,林雨潇父母便留她住一晚。苏清沅带着苏晓梅去安排房间了,客厅里只剩下林清庭和林雨潇父子俩。

“爸,您跟我来书房一下,我有话跟您说。” 林雨潇看着父亲,眼神坚定。

林清庭点了点头,跟着儿子走进了书房。

书房里,台灯散发着柔和的光。林雨潇给父亲泡了一杯茶,然后在他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深吸一口气,说道:“爸,我决定了,毕业后我也要回南岭。”

林清庭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他看着儿子,没有说话,似乎在等待他的下文。

“我知道您可能会反对,” 林雨潇继续说道,“南岭条件苦,远离家乡。但我在那里待过,我了解那里的情况,也喜欢那里的乡亲们。陆方舟有他的想法,我也有我的打算。我想利用我所学的农业技术,帮助那里的农民改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天乐书记也欢迎我回去。”

他看着父亲的眼睛,语气诚恳:“爸,我不是一时冲动。我觉得年轻人就应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那里,我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林清庭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转为平静,再到最后的欣慰。他放下茶杯,看着儿子,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雨潇,你长大了。爸爸没有反对,爸爸支持你!”

林雨潇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父亲会这么快就同意,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真的吗?爸!”

“当然是真的,” 林清庭点了点头,“你能有这样的觉悟和决心,爸爸为你感到骄傲。基层确实是锻炼人的好地方,在那里,你能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好好干,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做出成绩来!”

得到父亲的支持,林雨潇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激动地说:“谢谢爸!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嗯,” 林清庭欣慰地笑了笑,“对了,你爷爷的老战友,清溪县的老书记张建国,不是让你去他那里实习吗?这也是个好机会,能让你提前了解基层的工作。”

“是啊,” 林雨潇说,“我正想跟您说这件事。我打算毕业前先去清溪县实习一段时间,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去南岭。”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了,林雨潇的爷爷林老爷子拄着拐杖走了进来。老爷子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依旧锐利。

“你们爷俩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林老爷子笑着说。

“爷爷!” 林雨潇连忙站起来,扶着爷爷坐下,“我们在聊我毕业后去南岭的事,还有您老战友张爷爷让我去清溪县实习的事。”

“哦?去南岭?” 林老爷子看了看孙子,又看了看儿子,“好啊,有骨气!跟你爷爷我年轻时一样,敢闯敢干!”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起来,陷入了回忆:“说起你张爷爷,那可是我的老战友了。我们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认识的,当时我们都才十几岁,在同一个连队。那时候条件多艰苦啊,吃不上饭,穿不暖衣,每天还要面对鬼子的扫荡。”

老爷子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记得有一次,我们连队在山里被鬼子包围了,弹尽粮绝。我和你张爷爷还有几个战友负责掩护大部队转移。我们在一个山洞里坚守了三天三夜,最后只剩下我们两个人了。干粮早就吃完了,只能靠喝山洞里的泉水充饥。”

“第四天早上,鬼子发起了最后的进攻。你张爷爷为了掩护我,腿上挨了一枪,血流不止。我背着他,在山里跑了一天一夜,才摆脱了鬼子的追击。那一路,全是山路,荆棘丛生,我的衣服都被刮烂了,身上全是伤口,但我不敢停下来,我知道,我要是停下来,我们俩都得完。”

林雨潇和林清庭静静地听着,书房里只剩下老爷子低沉而沙哑的声音。

“后来,我们找到了大部队,你张爷爷的腿因为耽误了治疗,落下了残疾。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伤好之后,又马上投入到战斗中去了。”

老爷子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建国后,我和你张爷爷都转业了。我被分配到了机关工作,他却主动要求回他的老家清溪县,当了一名基层干部。”

“他在清溪县干了一辈子,从公社书记到县委书记,始终扎根在基层,为老百姓办实事。清溪县以前是个穷县,交通闭塞,农业落后。你张爷爷到任后,带领老百姓修公路,建水库,推广新技术,硬是把一个穷县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他常说,他常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能吃饱饭、穿暖衣,能过上好日子。他这一辈子,都献给了清溪县的土地和人民啊!”

老爷子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也充满了对老战友的无限崇敬。林雨潇听得心潮澎湃,他没想到,爷爷和张爷爷之间还有这么一段生死与共的传奇经历,更没想到张爷爷是这样一位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老英雄。

“爷爷,张爷爷真是太伟大了!”

林雨潇由衷地赞叹道,“我一定要去清溪县实习,好好向张爷爷学习!”

林清庭也深有感触地说:“是啊,老张确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榜样。他那种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学习。雨潇,你去清溪县实习,一定要多向你张爷爷请教,不仅要学他的工作方法,更要学他的做人品格。”

林老爷子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林雨潇身上,充满了期许:“雨潇啊,你能有这样的想法,爷爷很高兴。去清溪县,好好跟着你张爷爷学,他会教你很多东西的。记住,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能忘了根,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像你张爷爷那样,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我记住了,爷爷!”

林雨潇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坚定。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房的地板上,形成一片淡淡的光晕。林家三代人围坐在书桌旁,灯光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温暖而有力。

林雨潇看着父亲温和而坚定的眼神,又看了看爷爷饱经风霜却依旧矍铄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已经清晰地铺展开来。从清溪县的实习,到南岭公社的扎根,这条道路或许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不再迷茫,不再犹豫。

因为他不仅有自己的理想和决心,更有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期许,还有爷爷和张爷爷那一代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的精神灯塔,在前方为他照亮前行的方向。

这个夜晚,对于林雨潇来说,注定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夜晚。家宴上的畅谈坚定了他的职业选择,而书房里的爷孙共叙,则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在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和乡亲们一起,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浇灌出幸福的花朵。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属于他,属于陆方舟,属于这一代年轻人,投身时代洪流,建设祖国农村的崭新篇章,正等待着他们去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