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宁尊仙途 > 第67章 青衣伊人

宁尊仙途 第67章 青衣伊人

作者:凡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09:37:33

夜色刚漫过皇城的角楼,越国京城的西市已被节前的热闹烧得滚烫。明日便是中秋,家家户户的灯笼都比往日更亮些,红的、黄的、缀着流苏的、画着玉兔的,一串串悬在檐下,风一吹便连成片流动的光河。宁不凡带着四人走在其间,鞋底踩着青石板上残留的白日暖意,耳中灌满了商贩们带笑的吆喝,全是“中秋特价”“买贰赠壹”的喧闹。

“瞧这桂花糕!刚出炉的,掺了新摘的金桂!”街角的点心铺前围满了人,掌柜的举着木铲,把冒着热气的糕点往竹篮里装,甜香混着蒸腾的白气,扑得人满脸都是。宋蒙被这香味勾得挪不动脚,看着竹篮里菱形的糕点上撒着的金黄桂花,喉结滚了滚:“谷里的灵米糕虽能补气,却没这股子活泛的甜香。”他虽不吃凡物,却忍不住多闻了两口,仿佛那香气能顺着鼻尖钻进心眼里。

钟卫娘早被卖花灯的摊子绊住了脚步。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兔子灯,有的糊着纱纸,里面点着小烛,兔子的红眼睛亮晶晶的;有的是竹骨绷的,耳朵上还系着红绸带。摊主正吆喝:“中秋提兔灯,阖家团圆喽!”她拿起一盏最大的,转身往宁不凡手里塞:“小八,你提着!你看这兔子,像不像你养的……”话没说完,被刘靖轻咳一声打断,她吐吐舌头,自己提着灯转了个圈,纱纸灯影在她脸上晃出毛茸茸的光晕,比平日多了几分稚气。

街边的杂货铺都摆出了月饼模子,刻着“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的纹样,老板娘正给顾客演示如何压出花纹,木槌敲在模子上“咚咚”响,混着旁边卖孔明灯的小贩喊的“写心愿喽,中秋放灯最灵验”,把节前的盼头揉得满街都是。刘靖站在一旁,看着一个穿长衫的书生在孔明灯上写字,笔锋在薄纸上划过,留下“愿家人安康”的字样,他指尖在袖中轻轻摩挲——修仙者求长生,凡人求团圆,所求不同,那份恳切倒有几分相似。

武炫的目光落在一串特制的灯笼上,那灯笼是用细竹篾编的,镂空处雕着“中秋”二字,灯光从字缝里漏出来,在地上投出清晰的影子。旁边有个老婆婆正给小孙儿买灯笼,絮絮叨叨地说:“明日月亮最圆,咱们在家门口摆个供桌,你爹爹就该回来了。”他看着那孩子攥紧灯笼的模样,冷硬的眉峰似乎柔和了半分,转头时,正撞见宁不凡朝他这边看,便立刻别过脸,假装在看街边的玉器摊子。

宁不凡忍着笑,目光掠过满街的节庆气象——卖桂花酒的铺子前堆着成坛的酒,酒幡上“中秋特酿”四个大字被灯照得通红;穿新衣的姑娘们结伴走过,鬓边都簪着新鲜的桂花,说笑间带起一阵香风;连乞丐都捧着破碗,嘴里念叨着“中秋讨个吉利”,路人多半会丢两个铜板过去。这股子人人盼着团圆的热乎劲儿,是黄枫谷终年不散的云雾里绝不会有的。

“快看那边!”钟卫娘忽然指向街心,那里搭着个临时戏台,戏班正演着《霓裳羽衣舞》,舞姬的水袖在灯影里翻飞,像极了月光下的流萤。周围的看客拍着手叫好,连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都放下担子,站在后排踮脚张望。

宋蒙看得直点头:“比谷里祭祀时跳的祈福舞热闹多了!”

刘靖也道:“凡人过节,倒比咱们修仙者多了几分真趣。”

武炫没说话,却跟着众人往前凑了两步。戏台的锣鼓声、看客的喝彩声、摊贩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撞在灯笼上,又被夜色弹回来,裹着满城的桂香,沉甸甸地落进每个人心里。

宁不凡望着眼前的热闹,忽然想起秦府别院那棵桂花树,明日中秋,该会开得更盛吧。

戏台上演到嫦娥奔月的**,舞姬的水袖抛向空中,引得满堂喝彩。钟卫娘和宋蒙看得入了迷,武炫的目光也落在戏台中央,只有宁不凡与刘靖的眼神,在喧闹的节庆声里,悄悄染上了几分警惕。

这中秋前夜的热闹里,藏着的东西,怕是比玉兔灯里的烛火,要灼人得多。

西市尽头的浣川河边,比街市上更添了几分静谧的热闹。沿岸的柳树上挂满谜字花灯,红绸系带垂在水面上,被晚风拂得轻轻摇晃,灯笼上的“字谜”二字在灯下泛着暖光。

不少人家提着花灯往河边去,妇人牵着孩子的手,男人则捧着刚点好的莲花灯,灯盏是用红纸糊的,形如含苞的红莲,烛火在里面明明灭灭,映得水面也染上片细碎的红。

“放吧。”有父亲将灯递给孩子,那小小的手捧着灯,轻轻放在水面上。红莲灯晃了晃,顺着水流往下漂,很快便汇入前方成片的灯河,与其他花灯挤在一起,像无数点跳跃的星火,顺着河道蜿蜒而去,渐渐融进朦胧的夜色里。

钟卫娘趴在石栏上,看着那盏盏红莲在水面起伏,忽然道:“这灯要是漂到海里,会不会被鲛人捡去?”

宁不凡望着远处灯影与月影交叠的水面,轻声道:“或许吧。凡人的心愿,总是借着这些物件,往远了去。”

圆月已挂上中天,清辉洒在浣川河上,把水面铺成一片碎银。这时,不知是谁先点起了第一盏孔明灯,薄纸糊成的灯笼借着热气缓缓升起,像颗朦胧的星子,摇摇晃晃地往圆月飞去。

紧接着,河岸边便热闹起来。一盏盏孔明灯接连被点燃,橘黄色的光从纸罩里透出来,映着灯下人们仰起的脸庞。有的灯上写着黑墨字,是“平安顺遂”的祈愿;有的画着简单的小人,想来是孩童的手笔。它们挣脱了人手的牵引,借着夜风往高处飘,初时还挤作一团,渐渐便散在夜空里,与真正的星辰混在一处。

钟卫娘看得兴起,也拉着宋蒙要去买灯,指尖指着那盏飞得最高的:“你看那盏,都快碰到月亮了!”宋蒙憨憨地应着,目光却被漫天灯影勾着,忘了挪脚。

刘靖望着那些渐飞渐远的灯,轻声道:“凡人将心愿托给灯火,咱们修仙者求的却是逆天改命,倒是殊途同归。”武炫没接话,却抬着头,看一盏孔明灯从圆月旁飘过,灯光与月色相融,竟分不清哪团更暖些。

宁不凡站在石栏边,望着夜空里流动的灯河。它们在圆月周围缓缓移动,像一群绕着玉盘飞舞的萤火虫,把清冷的月光都染得有了几分烟火气。直到一盏灯的烛火燃尽,纸罩在空中打了个旋,才悠悠坠落,而新的灯又接连升起,在夜空中织出片流动的光网。

风从河面吹来,带着水汽的微凉,也带着远处摊贩的吆喝。宁不凡忽然觉得,这被孔明灯点亮的夜空,倒比黄枫谷的星空更让人记挂——毕竟那里的星子太冷,不像这些灯,每一盏里都裹着人间的热望。

宁不凡与刘靖并肩走在河岸边,晚风掀起两人衣袂的边角,带着孔明灯的纸香与河水的潮气。

“金鼓原胶着了这许多时日,正魔双方都耗不起,”刘靖望着夜空中渐飞渐远的灯影,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郁,“可真要分出胜负,不知又要折损多少修士。咱们这些底层弟子,说好听是斩妖除魔,说到底,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

宁不凡指尖捻着片飘落的桂花瓣,轻声道:“修士求长生,本就与天争命,正魔之战不过是把这份争斗摆到了明面上。至于前景……走一步看一步吧,至少守住本心,总不算错。”

刘靖转头看他,月光落在宁不凡脸上,映得他眼神清明。“你倒是比刚入谷时沉稳多了,”他嘴角露出抹笑意,“师父常说,你看似不争不抢,实则心里自有丘壑。黑煞教这事,换了旁人未必能查得这么深,你却能在俗世里沉住气,既不张扬,又没漏过线索,这份心性,许多师兄都比不上。”

宁不凡笑了笑,刚要开口,却见钟卫娘像只受惊的小鹿,从人群里钻了回来,手里举着个琉璃盏,里面盛着几颗莹白的珠子:“你们看!这是‘水精珠’,放在水里能发光呢!那摊主说……”话没说完,又被街边捏泥人的摊子勾了去,蹦蹦跳跳地没了影。

武炫始终跟在两人身后半步远,双手负在身后,目光扫过人群时依旧带着惯有的冷意,却在钟卫娘跑远时,极快地瞥了眼她的背影,见她被小贩围着也没吃亏,才收回目光,继续沉默地走着。

不远处的空地上,几个杂耍艺人正在翻筋斗,领头的汉子赤着上身,肌肉虬结,手里转着三把钢刀,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宋蒙看得两眼放光,站在最前排,时不时跟着众人拍手叫好,粗声赞叹:“这硬功练得扎实!比咱们谷里的基础拳法看着花哨多了!”

“凡人练这些,不过是混口饭吃,”刘靖的声音又响起来,“咱们修仙者炼气筑基,看似超脱,可真到了生死关头,未必有他们这份拼劲。”

宁不凡望着那转刀的汉子额角渗出的汗珠,在灯光下亮晶晶的,忽然道:“不管是修仙还是俗世,想活下去,都得有股子劲。正魔大战也好,黑煞教也罢,只要这股劲不散,总有路可走。”

刘靖闻言,深深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夜空中的孔明灯还在不断升起,像无数个跳动的光点,映着河岸边各有各的热闹——钟卫娘的惊呼、宋蒙的喝彩、杂耍班子的锣鼓,还有他们俩这几句漫不经心的闲谈,都被月光裹着,成了这中秋前夜独有的景致。

谈及黑煞教时,刘靖方才还带着几分温和的眼神陡然一厉,握着腰间玉佩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那些邪魔歪道,”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像淬了冰碴子,“去年在青州,我亲眼见他们为练邪功,屠戮了整个镇子的人,连襁褓里的婴孩都没放过。”

夜风掀起他月白长衫的一角,露出底下紧绷的肩线。“修士修行,本是逆天争命,可他们倒好,拿凡人的性命当垫脚石,吸人精血,炼人魂魄,这哪里是修仙,分明是堕入畜生道!”他胸口微微起伏,平日里沉稳的语调染上了不易察觉的颤抖,“此等败类,遇上一个,便该诛一个,绝不能让他们再祸害人世!”

宁不凡站在一旁,看着这位素来温和的三师兄眼中翻涌的恨意,那不是寻常的愤慨,而是淬过血、见过尸山火海的切齿之痛。记忆里那个总为师弟师妹们调解争执的刘靖,此刻像一柄骤然出鞘的剑,锋芒里带着灼人的温度。

原来那些看似轻描淡写的“斩妖除魔”,背后藏着这般沉重的过往。宁不凡忽然觉得,眼前的三师兄不再只是“沉稳可靠”的符号,他的恨、他的怒,连同方才谈及凡俗时的那点柔软,都让这个人物变得鲜活而立体——就像这夜空里的孔明灯,既有向上飞的光,也有被烟火熏过的痕。

“三师兄说得是。”宁不凡轻声应道,心里却沉甸甸的。或许这就是修仙者的路,既要守得住清修的静,也要容得下斩魔的烈。

不远处,宋蒙为杂耍艺人的硬气功叫好的声音传来,钟卫娘又在为买哪盏花灯跟小贩讨价还价,喧闹里,刘靖眼中的戾气渐渐敛去,只余一丝未散的沉郁,像落在剑鞘上的月光,冷而亮。

河风卷着桂香掠过耳畔时,宁不凡才发觉自己与刘靖、武炫已落在了后面。钟卫娘清脆的呼唤声穿透人群传来,他抬眼望去,只见那抹浅绿身影正站在街角的灯笼下挥手,而她身旁立着的青衣女子,身形挺拔,眉眼温婉,不是陈巧倩是谁。

宁不凡的目光在两人衣饰上顿了顿——陈巧倩穿的是件豆青色的交领长衫,袖口滚着细白的云纹,素净又利落;而自己身上这件,恰好是同色的直裰,只是领口绣着几簇暗金的枫叶。同色不同款,在灯笼的光晕里瞧着,竟有种说不出的相衬。他心里没来由地“咯噔”一下,耳尖悄悄泛起热意,暗道这也太巧了些。

“陈师妹怎么来得这么快?”刘靖已快步上前,脸上露出讶异。

陈巧倩拱手行礼,声音温和如旧:“接到卫娘传讯时,任务已近收尾,便连夜赶来了。倒是叨扰师弟们雅兴了。”她目光扫过宁不凡时,微微顿了顿,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宁师弟这身衣袍,颜色很衬你。”

宁不凡正不知如何接话,钟卫娘已咋咋呼呼地凑过来:“我就说师姐来得巧吧!你看你们俩,穿得跟提前约好的似的!”

“卫娘。”陈巧倩轻斥一声,却没真生气,转而看向刚被钟卫娘拽回来的宋蒙,“五师兄也在。”

宋蒙还在惦记着杂耍班子的压轴戏,一脸惋惜地搓着手:“陈师妹来得正好,刚才那汉子能吞剑呢!可惜没看完……”话没说完,就被钟卫娘瞪了一眼,才后知后觉地闭了嘴。

武炫上前一步,颔首示意,算是打过招呼。夜风拂过,将陈巧倩袖角的药香送过来,混着街边的甜香,竟有种莫名的安稳感。

宁不凡看着眼前聚齐的六人,忽然觉得这中秋前夜的热闹里,又多了层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尤其是陈巧倩那件与自己同色的长衫,在灯笼光影里明明灭灭,像枚悄然落下的棋子,让这趟本为查案的俗世之行,添了几分意料之外的波澜。

“既然人齐了,”刘靖适时开口,打破了这片刻的微妙,“前面有家茶馆,咱们去那里坐坐,正好说说黑煞教的事。”

钟卫娘立刻欢呼雀跃,拉着陈巧倩就往前走,嘴里絮絮叨叨说着刚才见到的新鲜玩意儿。宋蒙紧随其后,还在跟武炫念叨吞剑的绝技。宁不凡走在最后,看着陈巧倩的青衣背影与自己的衣袍在灯光下交叠的影子,忽然觉得,这趟京城之行,怕是比预想中还要“热闹”得多了。

“宁师弟~”

陈巧倩的声音带着几分温婉,先朝宁不凡颔首浅笑,随后转向刘靖等人,一一见礼:“三师兄,四师兄,六师兄。”她青衣素雅,步履轻缓,腰间悬着的玉佩随着动作轻轻晃动,与宁不凡同色不同款的衣袍在灯火下相映,倒真有几分说不出的协调。

“陈师妹来得正好。”刘靖温和回应,武炫微微颔首,宋蒙则还在惦记着杂耍,含糊地应了声。

钟卫娘趁机凑到陈巧倩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却故意让旁边的宁不凡听见几分:“你前阵子还托我打听小八的消息呢,这不,人就在这儿,近得很。”说着,她促狭地眨眨眼,伸手挽住陈巧倩的胳膊,半推半拉地将她往宁不凡身边带了带,“你们俩正好说说话,我们在前面等你们。”

话音未落,她已拽着陈巧倩往前赶了两步,又回头冲刘靖使了个眼色。刘靖会意,不动声色地加快了脚步,宋蒙和武炫也默契地跟上,几人的身影很快拉开距离,明明是同路走着,却硬生生在宁不凡与陈巧倩身后留出片安静的空隙。

宁不凡只觉得耳根发烫,看着身旁的陈巧倩,干咳一声,打破沉默:“陈师姐,近来可好?”

“还好。”陈巧倩的声音也轻了些,脸颊在灯笼的光晕里泛起淡淡的粉,“前些日子在南边处理妖兽作乱,倒也顺遂。听卫娘说,你在京城查黑煞教的事,可有棘手之处?”

“还好,摸到些线索。”宁不凡一边走,一边斟酌着措辞,目光落在脚下的青石板上,那里映着两人交叠的影子,被灯光拉得长长的。

夜风带着桂香吹过,撩起陈巧倩鬓边的碎发,她抬手将发丝别到耳后,指尖不经意间扫过耳尖,也泛起点红。“黑煞教行事诡秘,你万事小心。”她顿了顿,像是想起什么,从储物袋里取出个小玉瓶,递过来,“这是我炼制的‘清心丹’,对付邪祟**有些用处,你收着。”

宁不凡伸手去接,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指腹,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玉瓶落在他掌心,带着点微凉的温度。“多谢师姐。”他低声道。

“该做的。”陈巧倩别过脸,看向远处的灯影,声音轻得像叹息。

前面钟卫娘正拉着刘靖说笑,宋蒙的大嗓门时不时传来,武炫的身影在灯笼下忽明忽暗。而他们俩走在后面,隔着半步的距离,说不上几句话,却又不得不伴着彼此的脚步往前挪,像被无形的线牵着,尴尬里掺着点说不清的微妙。

夜空中的孔明灯还在升,一盏接一盏地往圆月飞去。宁不凡握着掌心的玉瓶,只觉得这中秋前夜的风,比往常更暖些,也更让人不知所措些。

陈巧倩望着街边流转的灯影,眼底漾着从未有过的鲜活光彩,轻声道:“小时候家里管得严,从记事起便只知打坐练气,连镇上的庙会都没去过。爹娘总说,修仙者当斩断俗念,这些凡俗热闹是修行的阻碍。”她抬手拂过一盏悬在头顶的兔灯,纱纸上映着的玉兔影子落在她脸上,柔和了眉眼,“今日才知,原来人间佳节是这般模样,比功法注解有趣多了。”

宁不凡听着她的话,心头忽然一动。眼前的灯火、喧闹、身旁女子带着新奇的侧脸,竟与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片段重叠——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他还未踏上修仙路时,曾陪心仪的姑娘逛过的夜市,也是这般灯影绰绰,人声鼎沸,姑娘手里举着糖画,笑起来眼里像落了星子。

只是那记忆早已被修仙路上的风霜磨得淡了,此刻被这相似的场景一勾,竟泛出些酸涩的怅惘。他望着水面上飘远的莲花灯,眼神有些发怔,连陈巧倩何时停了脚步都未察觉。

“宁师弟?”

轻柔的呼唤在耳边响起,带着几分关切。宁不凡猛地回神,见陈巧倩正转过身看着他,眉峰微蹙,眼底满是疑惑:“你怎么了?刚才像是走神了。”

“没什么。”他定了定神,掩去眼底的怅然,扯出个浅淡的笑,“只是觉得这夜市确实热闹,想起些以前的事。”

陈巧倩没有追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转身与他并肩继续往前走,脚步放得更缓了些。“其实我倒觉得,”她忽然开口,声音比刚才更轻,“偶尔看看这些人间烟火,未必是坏事。至少……能让人记得,咱们修的不只是长生,也是护着这些灯火的安稳。”

宁不凡侧头看她,灯笼的光落在她青衣上,映出细密的针脚,那是她自己绣的云纹,以前在谷里时,他曾见她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法袍。此刻她的侧脸在光影里明明灭灭,眼神清澈得像山涧的泉水。

他忽然觉得,刚才那点神伤淡了许多。或许每个时代都有相似的月色与灯火,重要的是此刻身边的人,和脚下正在走的路。

“师姐说得是。”宁不凡应道,语气里多了几分真切。

两人不再说话,只是慢慢走着,听着前面传来的钟卫娘的笑声,看着夜空中不断升起的孔明灯,任由那些暖黄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刚转过街角,两个锦衣修士迎面走来,见到陈巧倩便嚷嚷:“表姐!可算找着你了!”

宁不凡认出是陈巧倩那对表弟,眉头微蹙。两人目光扫过他,脸上的笑意立刻转成讥诮。矮个的嗤笑:“哟,这不是‘青狼’吗?不在金鼓原杀魔,倒来京城陪我表姐逛夜市,倒是会享清福。”

高个的跟着阴阳怪气:“我当表姐急着赶来是为了什么,原来是会情郎来了。战场多凶险,哪有这风花雪月舒坦?”

“你们闭嘴!”陈巧倩脸色骤沉,鬓边的铃钗都气得发颤。

矮个的却凑近了些,声音压低却字字刺耳:“表姐别被他骗了!‘青狼’凶名在外,放着前线不待,跑到后方勾搭你,指不定安的什么心?保不齐就跟那失踪的陆师兄似的,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住口!”陈巧倩的声音陡然拔高,气得指尖都在抖。周围凡人已围拢过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她深吸一口气,强压怒火——在凡俗地界争执,传出去只会坏了宗门名声。正待再说些什么,却听钟卫娘的声音远远传来:

“你们在这儿呢!快过来!河边要放烟花了,听说今晚有‘九星连珠’的奇景,再晚就挤不进去了!”

只见钟卫娘拉着刘靖和宋蒙,武炫跟在后面,正站在不远处的石桥上挥手。她眼尖,早瞧见这边气氛不对,故意扬高了嗓门,又冲陈巧倩使了个眼色。

陈巧倩如蒙大赦,立刻转向那两个表弟,冷声道:“休要再胡言乱语!”说着便快步往石桥走去,没再给两人置喙的机会。

那对表弟见状,虽仍憋着气,却也不好当众发作,狠狠剜了宁不凡一眼,悻悻地跟了上去。

宁不凡落后半步,看着陈巧倩紧绷的背影,眸光微沉。他不在乎这两人的嘲讽,却厌恶他们拿陆师兄说事,更将陈巧倩拖进这等龌龊揣测里。

刚上石桥,钟卫娘已拉着陈巧倩往河边挤:“别理那两个混小子!快看,要放了!”

话音未落,夜空中“咻”地窜起道火星,在圆月旁炸开片金红的花雨,紧接着,数不清的烟花接连升空,绿的如翡翠,紫的似云霞,最妙的是最后一组,九道流光直冲天际,在高空连成一线,正是“九星连珠”的奇景,引得岸边凡人齐声喝彩。

宋蒙看得拍着大腿叫好,刘靖也仰头望着,嘴角噙着笑意。武炫的目光在绚烂的烟火下柔和了些许,连那对表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暂时忘了方才的不快。

陈巧倩站在栏杆边,望着夜空中炸开的烟花,侧脸被映得忽明忽暗。宁不凡站在她身侧,能闻到她袖间淡淡的药香,混着烟火气,倒也冲淡了几分先前的尴尬。

“方才……”陈巧倩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被风吹散的烟,“抱歉。”

宁不凡望着空中渐渐消散的烟花,轻声道:“无妨。看烟花吧。”

又一轮烟花腾空而起,将两人的影子映在石桥的栏杆上,短暂地交叠在一起。夜市的喧闹与烟花的轰鸣混在一处,总算将那场不快的闹剧,轻轻掩了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