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湾前哨站“新安”在隐秘中初步建成,首批开拓者们在陌生的土地上艰难立足。然而,短暂的平静被一艘突然闯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巡逻船打破。面对装备精良、意图不明的西方殖民者,“新安”基地迎来了建立以来的第一次严峻考验。
---
婆罗洲西北海岸,被玉檀命名为“新安”的海湾内,时间在紧张而有序的劳作中悄然流逝。首批三十名开拓者,在林家派来的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和通译帮助下,依托一处背靠悬崖、面朝海湾的隐蔽林地,建起了第一批半地穴式的木屋和一座坚固的了望塔。
开垦出的土地上,来自大清的番薯苗和蔬菜种子已经冒出了嫩绿的芽尖,预示着希望。与附近达雅克土着部落的关系,在持续用盐、布匹和少量铁器交换猎物和水果的过程中,也日渐融洽。甚至有几个年轻的土着,好奇地来到营地外围,观看这些“外来者”如何用奇怪的工具建造房屋和挖掘土地。
负责前哨站日常管理的,是玉檀亲自挑选的、原“梧桐苑”外围成员中极具实干精神的赵振海。他原是北地边军小旗出身,因伤退役后辗转被“玉华阁”吸纳,为人沉稳果敢,通晓粗浅武艺和土木营造。
此刻,赵振海正站在新建的了望塔上,举着玉檀特赐的那架单筒望远镜,仔细地巡视着海湾入口以及远处海平面的情况。这是他的每日例行功课,不敢有丝毫懈怠。玉监事反复强调过此地的风险,尤其是那神出鬼没的荷兰人。
望远镜的视野中,碧海蓝天,沙鸥翔集,看似一片宁静。然而,当他的镜头扫过海湾入口偏东方向那片被称为“鬼礁”的暗礁区时,瞳孔骤然收缩!
一艘船的影子!
一艘不同于任何中式帆船或当地土着船只的船!
它有着高耸的桅杆,洁白的帆影,船身修长,船首似乎还有雕刻装饰……典型的西洋盖伦船样式!船帆上,隐约可见红白蓝三色条纹和VOC的字母标记!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巡逻船!
它正利用暗礁的掩护,小心翼翼地试图靠近海湾,似乎在进行勘测!
「敌袭!荷兰人的船!」赵振海的声音如同炸雷般在了望塔上响起,瞬间打破了营地的宁静!
「铛!铛!铛!」急促的警钟声立刻响彻整个“新安”营地。
所有正在劳作的人员,无论是工匠、农夫还是护卫,立刻丢下手中的活计,按照早已演练过无数次的应急预案,迅速行动起来。非战斗人员(工匠、农夫)在专人带领下,携带重要物资,迅速撤往营地后方悬崖下预先勘探好的隐蔽洞穴。而包括赵振海在内的十二名护卫,以及自愿留下的五名精通弩箭的健壮工匠,则迅速进入预设的防御阵地。
防御阵地是玉檀亲自规划,由赵振海带人依托地形修建的。主要设在营地前沿和靠近海湾的一侧,利用粗大的原木和夯土构建了数个带有射击孔的掩体,彼此之间可以用弓弩交叉火力覆盖通往营地的主要路径。所有掩体都进行了巧妙的伪装,与周围的林木岩石融为一体。
「都听着!」赵振海压低声音,在掩体后对众人进行最后的动员,「玉监事说过,这些红毛鬼船坚炮利,但上了岸,未必是我们的对手!他们人少,我们占据地利,又有玉监事赐下的‘利器’!只要他们敢上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记住,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擅自出击,暴露火力点!」
众人紧张地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主要是强弓硬弩,以及几把珍贵的、从系统兑换材料由温泉庄精工打造的钢刀。而赵振海所说的“利器”,则是指那些用油布包裹、小心存放在掩体深处的颗粒化黑火药包和改良版的“一窝蜂”火箭发射箱。
海湾外,那艘荷兰巡逻船“海鸥号”似乎并未察觉到岸上的紧张备战。船长范·德坎普举着望远镜,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个陌生的海湾。
「真是个天然的良港,」范·德坎普对身边的大副说道,「比公司地图上标注的要好得多。看那边,似乎还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是那些野蛮的达雅克人吗?」
「不太像,船长。」大副眯着眼,「看那些建筑的轮廓,更像是……更文明的定居点?会不会是那些讨厌的葡萄牙人或者西班牙人抢先了一步?」
「不管是谁,」范·德坎普放下望远镜,脸上露出一丝贪婪,「巴达维亚总部正在寻找新的煤炭补给点和潜在的殖民点,这里条件不错。派个小艇,带一队水手上去看看,如果是无主之地,或者只是些软弱的土着,就插上公司的旗帜!」
很快,一艘载着八名手持火绳枪、腰佩弯刀的水手的小艇,从“海鸥号”放下,朝着“新安”营地最近的一处滩涂划来。
掩体后,赵振海看着那艘逐渐靠近的小艇,以及水手们身上闪亮的火枪和傲慢的神情,手心微微出汗。他深吸一口气,低声道:「弩手准备!听我号令!没有命令,不准放箭!王老五,你的‘一窝蜂’,瞄准那艘小艇后方水面,听我口令发射,吓阻他们,不准伤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