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檀借着向内务府汇报“玉华阁”革新成果的机会,将精心准备的番薯及种植之法作为“祥瑞”和“备荒奇策”呈递御前。她以精准的“天象推测”预言京畿大旱,并以番薯的耐旱高产特性作为应对之策。此议一出,满朝皆惊。九爷胤禟抓住她“妄言天象”的把柄,发动最后的猛攻,欲将她置于死地。
---
时值初夏,空气中已带了几分燥热。紫禁城乾清宫内,康熙正听着内务府总管禀报近月来各处的用度开支。当提到“珍造处·玉华阁”时,内务府总管的语气明显带上了几分活络。
「皇上,自玉监事推行那‘分工协作’与‘标准化’以来,‘玉华阁’香露、香膏的产量翻了两番有余,品质却更为稳定。扣除匠人新增的月钱和赏赐,盈余反而比之前多了三成。且因供应及时,各宫主子们都很是满意。」内务府总管说着,悄悄抬眼觑了觑康熙的脸色。内帑增收,皇上自然是高兴的。
果然,康熙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眼神中透着一丝满意:「嗯,那玉檀,倒是个会办事的。」
「皇上圣明。」内务府总管连忙奉承,随即又道,「只是……那玉檀今日递了牌子,说是有要事需当面禀报皇上,除了呈报‘玉华阁’的详细章程外,还言及……发现了关乎国计民生的‘祥瑞’与‘备荒奇策’,恳请陛下御览。」
「哦?」康熙挑了挑眉,来了些兴趣。祥瑞?备荒奇策?这宫女,总能弄出些新花样。「宣她进来。」
「嗻。」
片刻后,玉檀低着头,迈着恭谨的步子走进殿内,手中捧着一个覆盖着红绸的托盘。她依礼跪拜,声音清晰沉稳:「奴婢玉檀,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康熙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托盘上,「你所言的祥瑞与奇策,便是此物?」
「回皇上,正是。」玉檀起身,依旧微微垂首,将托盘高举过顶,「此物名为‘番薯’,又称甘薯、地瓜。乃奴婢偶然从一本海外杂记中得知,费尽周折,方通过商队寻得些许种苗。」
她轻轻掀开红绸,露出几个其貌不扬、纺锤形、红皮或黄皮的块茎,以及一小把翠绿的藤蔓。
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甚至包括内务府总管,都面露疑色。这东西土头土脑的,也能叫祥瑞?
康熙亦是微微蹙眉,但他深知玉檀并非无的放矢之人,耐着性子问道:「此物有何奇异之处,敢称祥瑞与备荒奇策?」
玉檀深吸一口气,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看向康熙,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金石坠地:
「皇上容禀。此番薯有三大奇处,堪称活民无数之神物!」
「其一,产量极高!若种植得法,亩产可达数十石,远超稻麦!」(注:此处沿用古代计量单位,强调对比)
「其二,不择地力!无论平原山丘,沙壤瘠土,皆可生长,不与五谷争地!」
「其三,最为关键,它极其耐旱!即便在雨水稀少之年,亦能有所收获!」
她每说一句,康熙的眼神就锐利一分。作为一位关心农桑、深知民情的帝王,他太明白这几条意味着什么!高产、不挑地、耐旱!若真如此,这简直是上天赐予的宝贝!
「你所言当真?!」康熙的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中带上了前所未有的郑重。
「奴婢不敢欺君!」玉檀斩钉截铁,「奴婢已在内务府辖下的皇庄小范围试种,确有成效。奴婢还查阅古籍,观测……观测近年天象,斗胆推测,」她说到这里,刻意顿了顿,营造出紧张感,「未来一两年内,京畿乃至北方数省,恐有持续大旱之灾!」
「哗——」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就连侍立一旁的李德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妄言天象,预言灾祸,这可是大忌!轻则被视为妖言惑众,重则可是要掉脑袋的!
内务府总管更是吓得脸都白了,连连给玉檀使眼色,让她赶紧闭嘴。
康熙的脸色也瞬间沉了下来,目光如电,紧紧盯住玉檀:「玉檀,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天象灾异,自有钦天监负责,岂是你能妄加揣测的?」
殿内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玉檀却仿佛感受不到那沉重的压力,她再次跪下,语气却愈发沉稳:「皇上明鉴!奴婢并非妄言天象,而是依据那海外杂记中所载的一些气候变迁规律,结合近年天气异常所做推测,仅为一家之言,不敢与钦天监诸位大人相比。奴婢惶恐,之所以冒死进言,实因心系黎民!」
她将头叩在地上,声音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恳切:「皇上!若奴婢推测有误,不过是一则笑谈,于国无损。但若……若万一不幸言中,届时赤地千里,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又将是何等惨状?!」
「而这番薯,」她抬起手,指向托盘中的块茎和藤蔓,「正是应对旱灾的绝佳之物!它耐旱高产,生长周期短,恰可在灾年补五谷之不足,活万千生灵!此乃上天赐予陛下,助陛下庇佑万民的祥瑞啊!恳请陛下,未雨绸缪,大力推广番薯种植,以备不时之需!奴婢愿以性命担保,此物绝无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