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点功德带来的变化愈发显着。玉檀感觉自己仿佛脱胎换骨,不仅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连带着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速度也快了许多。她开始利用这优势,在“梧桐苑”的日常教学外,疯狂汲取知识库中关于工程、水利、基础化学乃至简易机械制造的知识。
康熙采纳的“以工代赈”之策,很快在直隶几个受灾的州县推行开来。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宫中,虽只是只言片语,但玉檀知晓,她的理念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实践。这让她心中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以及更沉重的责任福。
功德系统适时地给出了反馈:
【叮!宿主推动‘以工代赈’政策落实,间接稳定民生,促进生产恢复,奖励功德值120点。当前总功德值:480点。】
【提示:政策影响力持续扩散中,后续功德将持续结算。】
近五百点功德!玉檀感受到一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磅礴的暖流冲刷着四肢百骸,仿佛连骨骼都在轻微作响,一种“脱凡”的感觉稍纵即逝。她知道,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然而,荣耀与危机总是相伴而生。御前那番“以工代赈”的言论,虽得了康熙青眼,却也彻底将她暴露在各方势力的探照之下。八阿哥和九阿哥那日的联手施压,犹在眼前。
她不能再被动等待。必须在下一波风浪袭来前,拥有更坚实的立足之地。
光有理念和宫内的“梧桐苑”还不够,她需要技术,需要能将图纸变为现实的手,需要联通宫内外的“桥”。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些拥有实实在在手艺,却地位卑微、常被忽视的群体——宫廷匠人。
这日,玉檀借口御茶房需要定制一批带有新式隔热结构的茶饮提盒,来到了内务府下属的造办处。这里汇聚了天下顶尖的工匠,木、金、玉、漆、绣……无所不包。
空气中弥漫着木材、漆料和金属混合的特殊气味。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拉锯声不绝于耳。匠人们各自埋头于自己的活计,对于玉檀这个陌生宫女的到来,大多只是抬了抬眼皮,便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玉檀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她的目标明确——寻找那些手艺精湛,却或因性格耿直、不善钻营,而郁郁不得志的匠人。
很快,她的目光被一个角落里的老木匠吸引。他正在修复一具精巧的西洋自鸣钟,手指粗糙却稳定至极,眼神专注,对着那些细小的齿轮簧片,仿佛在对待稀世珍宝。旁边几个年轻匠人围着一个管事模样的太监阿谀奉承,他却恍若未闻。
玉檀走上前,并未打扰,只是静静看着。直到老木匠完成一个关键部件的安装,她才轻声开口,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请教意味:“老师傅,这西洋钟的齿轮咬合如此精密,若用在我朝的水车传动上,是否也能减少损耗,提升效率?”
老木匠闻言,猛地抬起头,浑浊却锐利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他打量了一下玉檀,见她穿着御茶房的宫装,语气诚恳,不似玩笑,才沙哑着嗓子开口,带着浓重的口音:「你这女娃,倒有些见识。原理是相通的,但水车受力大,材质、结构都需重新设计,谈何容易。」他摇摇头,又低下头去摆弄他的钟表,显然不认为一个宫女能懂这些。
玉檀却不气馁,反而心中一喜。此人是个真正懂行的,而且,心中有“技”,而非仅仅视其为谋生工具。
「老师傅所言极是。」玉檀顺势在他旁边的木墩上坐下,不顾地上的木屑,「奴婢在御茶房,常需搬运重物,便想着若能有省力的器具便好了。也曾异想天开,觉得若灌溉之水车能更有效率,天下农人是否也能轻松些许?」她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有些“奇思妙想”却苦无实现途径的宫女。
老木匠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瞥了她一眼,没说话。
玉檀继续道:「奴婢还曾见过一种‘曲辕犁’,据说比直辕犁更省力,翻土更深……可惜,只是听闻,未曾亲见。」她抛出了一个诱饵。
「曲辕犁?」老木匠再次抬头,眼中兴趣浓了几分,「老汉年轻时走南闯北,在江南确曾见过,确是巧思!只可惜制作费时,难以推广。」他叹了口气,似在为好的技术被埋没而惋惜。
「若是……若是能有清晰的图纸,和愿意尝试的匠人呢?」玉檀试探着问。
老木匠盯着她,目光如炬:「女娃,你到底想说什么?」
玉檀知道时机到了,她压低声音,仅容二人听见:「老师傅,奴婢别无他意,只是敬重您这样的手艺之人。觉得好的技艺,不该被埋没。奴婢在御前偶尔能说上两句话,或许……或许将来有机会,能将老师傅您,还有像您一样有真本事的匠人做的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呈给皇上看看呢?」
她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承诺,却描绘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前景——直达天听的机会,以及技艺被认可的荣誉。
老木匠沉默了,布满老茧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光滑的木料。他一生醉心技艺,却因不善言辞,家境贫寒,始终只是个普通的匠役,心中岂能毫无波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