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号」率领的船队,历经近两个月的海上颠簸,期间遭遇过骤起的风暴,也巧妙避开了几艘形迹可疑的西洋夹板船,终于在所有人的翘首以盼中,抵达了海图上标注的那片位于婆罗洲东南的天然深水良港。
当先头小船测探出水深足够,且港湾内风平浪静时,船队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然而,当人们真正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兴奋很快被严峻的现实所取代。
这里并非想象中的桃源。湿热的气候让人难以忍受,茂密得不见天日的原始丛林仿佛蛰伏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闯入者。毒虫蛇蚁遍布,陌生的疫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这里并非无主之地。
船队抵达的第三天,一队约莫百余人、皮肤黝黑、身着简陋皮裙、手持吹箭和梭镖的土着,便出现在了营地外围的丛林中,眼神警惕而充满敌意。他们敲打着原始的乐器,发出尖锐的呼哨,显然是在示威。
「赵统领,怎么办?」一名负责警戒的护卫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劲弩,看向面色凝重的赵龙。
赵龙深吸一口气,牢记着玉檀郡主临行前的嘱托——“以和为贵,非不得已,不可妄动刀兵,但若遇侵犯,则须以雷霆之势反击,立威于外!”
他排众而出,示意护卫们收起明显带有攻击性的弩箭,独自向前走了几步,摊开双手,示意自己没有武器。他尝试用冯久临时教的几个简单的土着词汇,结合手势,努力表达着善意与和平共处的意图。
然而,沟通极其困难。土着们似乎对这群不速之客带来的闪亮工具和布匹很感兴趣,但眼神中的贪婪与戒备并未减少。僵持了半日,他们才在留下几声充满警告意味的呼哨后,退入了丛林深处。
「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冯久走到赵龙身边,低声道,「这些土人部落观念极强,视这片土地和丛林为生存根本。我们人多势众,他们暂时不敢硬来,但一定会试探,甚至……偷袭。」
「加强警戒!营地外围设置陷阱、拒马!所有人,没有命令,不得单独深入丛林!」赵龙立刻下令。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是艰苦卓绝的开拓。所有人按照玉檀制定的《拓殖纲要》,在冯久和几位老水手的指导下,选择了靠近水源、地势稍高的一片区域,开始清理林地,修建临时住所。
「格物所」提前准备的工具发挥了巨大作用。改良过的铁斧、锯子效率远超土着的石斧骨刀。按照郡主图纸搭建的、底层架空以防潮防虫的干栏式木屋,虽然简陋,却远比帐篷更适合此地的环境。
医疗成为了最大的挑战。数名开拓者因水土不服或蚊虫叮咬而病倒,发烧、腹泻。随行的、仅受过玉檀短期急救培训的“大夫”束手无策,带来的草药效果有限。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赵龙想起了郡主秘密交给他的一个小铁盒,嘱咐他在出现无法控制的疫病时方可打开。他犹豫再三,见病患情况愈发严重,终于咬牙打开了铁盒。
里面没有仙丹妙药,只有几张写满字的纸。一张是详细的、针对热带常见疾病的草药识别与炮制方法,远比他们带来的常识更精准;另一张,则是一种名为“磺胺粉”的简易制备流程说明,旁边用小字标注着“慎用,仅用于外伤感染及重症痢疾,需严格按量”。
赵龙如获至宝,立刻组织人手按图索骥,深入丛林寻找对应的草药。同时,他亲自监督,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于营地角落搭建了一个小小工棚,尝试按照那匪夷所思的流程,制备“磺胺粉”。
或许是运气,也或许是玉檀来自未来的知识确有效验,几天后,找到的几种草药明显缓解了轻症患者的病情。而第一批略显粗糙的“磺胺粉”被冒险用于一位因伤口感染而高烧不退的工匠后,竟奇迹般地控制住了病情!
消息传开,众人对那位远在京师的郡主,更是敬若神明。士气为之一振!
建设工作得以加速。第一批开垦出的土地被迅速种下了带来的甘薯苗和耐热蔬菜种子。利用附近找到的黏土和石灰石,一个小型的“神泥”窑也被建立起来,开始生产用于修建永久性房屋和防御工事的材料。
然而,土着的骚扰从未停止。他们如同丛林中的幽灵,时而远远窥视,时而趁夜发射毒箭,偷窃工具,甚至试图破坏刚刚开垦的田地。虽然依靠陷阱和警觉的护卫,并未造成人员死亡,但数人受伤,牲畜丢失,搞得人心惶惶。
「不能再这样被动防守了!」一次击退小股土着的夜袭后,赵龙召集了陈先生、冯久和几名小队首领议事,「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疼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但又不能结下死仇。」
冯久沉吟道:「根据这几日的观察,附近应该不止一个部落。或许,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看似较弱,或者与邻近部落有矛盾的,展示武力之余,也展示‘诚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