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98章 戴思恭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298章 戴思恭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3:11:34

时间如流水般悄然划过,自朝堂议定暂缓北伐、太子朱标带着随员北上推行屯田后,转眼便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朱槿始终未曾返回应天城内的王府,而是一心驻守在城郊的勋泽庄 —— 这里既是他试验农桑新法、推广高产作物的核心之地,也是他兑现承诺、向太医院众医传授医术的临时医馆。

每日天刚蒙蒙亮,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勋泽庄青石铺就的庭院里便会响起轻柔的脚步声。

朱槿身着一袭素色长衫,袖口挽至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陪着年近花甲的李贞慢悠悠地打太极拳。

晨露还沾在庭院角落的兰草叶尖,微风拂过,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清新气息。李贞的动作虽稍显迟缓,却一招一式都透着沉稳,朱槿则在旁耐心指导,偶尔伸手轻扶他的手臂,纠正发力的角度:“这招‘云手’需沉肩坠肘,腰胯带动身体转动,力道要匀,像流水般连贯才好。”

李贞点点头,调整呼吸重新比划,额角渐渐渗出细密的汗珠,眼中却满是舒展的笑意 —— 自从跟着朱槿练太极,他早年征战留下的肩颈旧疾好了不少,连睡眠都安稳了许多。

待晨练结束,用过简单的早膳 —— 一碗小米粥、一碟腌菜、两个白面馒头,朱槿便会提着一个旧木药箱走出住处。药箱是他特意让人打造的,箱体打磨得光滑温润,侧面刻着一个小小的 “医” 字,里面整齐摆放着银针、草药包、脉枕,还有几本常用的医书。

他沿着庄内的小路往庄东头走,路边的田地里已有庄户在劳作,见了他便笑着打招呼:“朱公子早!” 朱槿也笑着点头回应,偶尔还会停下脚步,问问庄稼的长势,叮嘱他们注意灌溉的时机。

不多时,医馆便出现在眼前。这是一座简陋的青砖瓦房,门窗敞开着,里面早已传来低低的讨论声。以戴思恭为首的几位太医正围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桌上摊着几本泛黄的医书,书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

他们有的手指着医书内容轻声争论,有的则捧着笔记本记录,见朱槿走进来,众人纷纷起身,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敬重。

“朱公子来了!” 戴思恭率先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此前朱槿救治户部尚书杨思义时,杨思义因突发心脉瘀阻昏迷,朱槿用一套 “针灸通脉” 之术,在 “百会”“膻中”“内关” 等穴位施针,又辅以特制汤药,硬生生将杨思义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当时戴思恭就在一旁看着,见朱槿施针手法精准,辨证思路独到,远超同辈医者,便忍不住上前恳请他抽空指点太医院众医。如今在勋泽庄的这段日子,正好成了兑现承诺的契机。

提及戴思恭,在明初医界堪称 “儒医典范”。他出身浙东诸暨的医学世家,父亲便是当地有名的医者,自幼便跟着父亲上山辨识草药,熟悉各种药材的性味与功效。十五岁时,他拜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门下,潜心学习三年,便吃透了 “滋阴降火” 理论的精髓,能独立诊治各种常见病。

在未进入太医院前,他就已在民间留下一段 “清明救双命” 的传奇,至今仍被乡民们津津乐道。

那是戴思恭二十岁那年的清明,他从师门返乡祭祖。刚走到村口的石桥上,就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群村民抬着一口薄木棺木,正哭哭啼啼地往村后的坟地方向走。

棺木的缝隙里不断滴下鲜红的血珠,落在青石板上,触目惊心。打头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他哭得瘫软在地,被两个村民架着走,嘴里还不停念叨:“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 刚生了娃就没了,连带着我的孙儿也……”

戴思恭心头一紧,快步上前拦住队伍,声音沉稳地说:“老丈慢走,可否让我看看棺中人?”

老农抬起布满泪痕的脸,见是戴家学医的后生,虽有些疑惑,但还是抹着眼泪点头:“人都没气半个时辰了,还看啥?看了也是白看……”

旁边几个村民也纷纷劝道:“先生,别折腾了。产妇流了那么多血,身子都凉了,娃娃也没了动静,早就救不活了。”

戴思恭却坚持,伸手按住棺盖,语气坚定:“我若没看错,棺中尚有生机。” 说着便示意村民开棺。

几个村民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拗不过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棺盖。

棺盖打开的瞬间,一股浓重的血腥味扑面而来。戴思恭探头看去,只见棺内躺着一位年轻妇人,她面色惨白如纸,双目紧闭,腹部还微微隆起,显然刚生产完不久,身下的草席已被鲜血浸透;一旁的角落里,一个婴儿被裹在破旧的布里,小脸青紫,毫无呼吸的迹象。

村民们纷纷摇头叹息,连老农都绝望地闭上了眼:“你看,都这样了……”

戴思恭却没有放弃。他俯身贴近妇人的鼻尖,仔细感受着气息,又伸手摸了摸她的颈动脉,忽然眼前一亮,抬头对众人说:“还有微弱气息!快找块干净的布来,再烧一锅热水!”

他一边吩咐,一边迅速从随身的药囊里掏出银针。手指捏着银针,手腕轻转,快速在妇人的 “人中”“合谷”“三阴交” 三穴刺入,手法又快又准,毫厘不差;接着他又小心地解开妇人的衣襟,在 “膻中穴” 轻轻捻动银针,嘴里还不停叮嘱围在旁边的村民:“大家别围着,往后退退,多透透气!”

片刻后,村民们端着热水、拿着干净布跑了回来。戴思恭接过布,蘸着温水轻轻擦拭妇人的额头,又俯身将耳朵贴在她的胸口,仔细听着里面的动静。

忽然,他对身旁一位妇人说:“你过来,按住她的腰腹两侧,轻轻往上推,动作要轻、要慢!”

那妇人虽有些紧张,但还是按照戴思恭的吩咐做了。刚推了两下,就听棺中的妇人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双目缓缓睁开了一条缝,眼神涣散却有了神采。

“活了!活了!” 村民们惊呼出声,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喜悦。老农更是激动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戴思恭连连磕头:“恩人!您是我们家的恩人啊!”

戴思恭连忙上前扶起老农,声音温和:“老丈快起来,不必如此。”

他没有停下动作,转身抱起棺中一旁的婴儿。婴儿的小脸依旧青紫,身体也有些发凉。戴思恭解开裹着婴儿的破布,将婴儿轻轻翻过来,让他趴在自己的手臂上,然后用手掌轻轻扣在婴儿的后背,一下一下地轻轻拍打。

接着,他又从药囊里取出一根细银针,在婴儿的 “十宣穴”—— 也就是手指尖的位置,各轻轻刺了一下,挤出几滴黑紫色的血珠。

众人都屏住呼吸,紧紧盯着戴思恭的动作。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忽然听到 “哇” 的一声哭啼,声音虽弱,却清晰响亮。

“娃娃也活了!” 村民们再次欢呼起来,围着戴思恭不停道谢,有的还跑回家去拿自家种的蔬菜、鸡蛋,要送给戴思恭当谢礼。

戴思恭笑着婉拒了,对老农说:“老丈,产妇只是失血过多晕厥,好好调养几日便能恢复;婴儿是呛了羊水,如今已无大碍。后续我再开几副补气血的药方,让产妇按时服用即可。”

后来村民们才知道,若再晚半个时辰,产妇就会因失血过多彻底断气,婴儿也会因羊水堵塞呼吸道窒息而亡。经此一事,“戴思恭救双命” 的名声传遍了周边州县,乡民们都称他是 “活菩萨”。

也正是这份 “以病者之忧而忧” 的初心,让戴思恭在进入太医院成为御医后,仍敢冒着风险向朱元璋进谏:“闭门皇室,会见少识浅,恐败退医术。愿一边任御医,一边出入京都乡间,方得两全。”

要知道,洪武年间的御医,日子远不如外人想象的那般风光。《大明律》中明确规定,庸医若延误病情,轻则罢官流放,重则按 “欺君罔上” 治罪,下场凄惨。

当年朱元璋曾因批阅奏折过度劳累,突发高热昏迷,太医院三位御医轮番诊治,用了不少名贵药材都不见好转。守在殿外的老宦官急得团团转,直接在殿外喊:“若上位有三长两短,你们几个都得凌迟处死!” 吓得那几位御医当场瘫软在地,脸色惨白如纸。

在这样的环境下,戴思恭却偏要 “自找苦吃”,请求兼顾民间诊疗。起初朱元璋很是不悦,觉得御医就该专心守在宫中,随时为皇室成员诊治,不该分心去管民间百姓的死活。

但后来,朱元璋见戴思恭每次从民间回来,都能带回几剂治疗常见病的良方,还能用民间简单的 “艾草灸法” 治好了马皇后多年的头痛顽疾,这才松了口,对他说:“你既要去,便去吧,只是不许误了宫中的差事。”

此后,戴思恭便常常提着一个旧药包,往返于皇宫与京都周边的乡间。宫里的同僚见了,都笑他 “放着富贵不享,偏要去做苦役”,他却毫不在意。

遇到贫苦人家没钱抓药,他便自掏腰包为他们垫付药钱;看到有游医乱用泻药、寒凉药害人,他也会耐心上前教导正确的诊疗方法,告诉他们哪些病症该用什么药,哪些药有副作用需慎用。

这份 “仁义行医” 的作风,恰好与朱元璋 “恤民” 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也让他成了洪武朝少数能善终的御医。

更难得的是,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哪怕在马皇后、皇长孙朱雄英、太子朱标相继离世的敏感时期,也始终未被卷入朝堂纷争。

要知道,当年马皇后病逝后,太医院有三位御医因被指责 “未能尽心诊治” 而被处死;朱标薨逝时,连太医院院判都被罢官流放,打入大牢。唯有戴思恭,凭着自己手腕上的真本事与谨言慎行的处事风格,一次次避开危机,甚至在永乐年间,还被明成祖朱棣请去教导太医院的新医官,被誉为 “明代御医第一人”。

朱槿看着戴思恭鬓角的白发,看着他眼中对医术的执着与对百姓的悲悯,忽然明白,为何这位老御医能成为明初医界的标杆。

在那个 “伴君如伴虎” 的年代,既能守住医者救死扶伤的仁心,不被富贵权势所诱惑,又能凭借智慧保全自身,继续践行医道,这份坚守与智慧,远比高超的医术更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朱槿愿意倾囊相授,教导戴思恭等太医医术的原因。

医者,当以治病救人为本,不贪富贵,不避风险,不趋炎附势,不推卸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行得正、站得稳,才能让医道薪火相传,真正惠及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