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68章 要想富,先修路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268章 要想富,先修路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00:09:23

“如今山东境内黄河水患愈发严重,” 朱槿缓缓说道,目光扫过座中三人,语气里带着对民生的关切。

“我听闻,黄河在东明、曹州一带又决了口,浑浊的洪水漫过田埂,上千亩刚抽穗的麦子被淹得只剩穗尖,百姓们抱着铺盖卷往高处逃,有的人家连锅碗瓢盆都来不及带,只能在临时搭的草棚里忍饥挨冻。若是能用水泥加固堤坝,不仅能尽快堵住决口,把洪水引回河道,还能一劳永逸解决当地水患,让百姓早日回家种地。我想请您明日早朝时,向我爹请命,带着水泥前往山东主持堤坝修建,既解百姓燃眉之困,也能让朝堂上下亲眼看到水泥在民生工程上的大用,岂不是一举两得?”

朱槿心中暗自盘算:刘基虽以智谋闻名,帮着爹定了不少开国方略,可在朝堂上总少些实打实的民生政绩。这次黄河治堤若是成了,既能救百姓于水火,又能让他在爹心中多些分量,日后不管是提拔他入政事堂,还是委以丞相之职,都有了过硬的由头。

刘基何等精明,朱槿话里的深意他瞬间便懂,心中又惊又暖 —— 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二公子,不仅能谋划安置老兵、发展产业的大事,还会为自己的仕途考虑得如此周全。

他当即起身拱手,腰弯得比平日更低几分,语气恳切:“二公子有心了!治河救民本就是老臣分内之责,明日早朝,老臣定当向上位请命,若能获准,必带着水泥赶赴山东,不修好堤坝,绝不回京!”

解决了治河之事,朱槿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更长远的规划,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三位大人,待水泥工坊量产、黄河治堤这些事都走向正轨,还有一件关乎天下的大事,需咱们合力推动 —— 那就是用水泥修路。”

李善长与杨思义对视一眼,皆露出几分不解。李善长捻着胡须沉吟:“修路固然是好事,可眼下各地刚经历战乱,百姓尚在恢复生计,为何要急着做这件事?”

朱槿见状,继续说道:“各位大人常年奔波,想必也深有体会。如今这天下的道路,实在是太过难行。就算是应天通往凤阳、济南的官道,也多是黄土铺垫,连块规整的石板都少见。天旱的时候,车马一过,尘土能扬得有一人高,跟在后面的人连呼吸都得捂着嘴;一到雨天,路面被车轮轧出深深的车辙,积满泥水,车轮陷进去,得三四个人推着、几匹马拉着,才能勉强挪出来,有时半天都走不了一里路。更别说那些乡间小路,坑坑洼洼得能崴断马蹄,农户推着独轮车去镇上卖粮,得两个人一前一后扶着,稍不留意就会翻车。”

他想起自己上次随朱标去凤阳祭祖的经历,忍不住皱起眉头:“我上次坐马车去凤阳,不过三百多里路,硬生生走了整整三天。官道上每隔几十步就有一个坑,有的坑深能没过脚踝,马车走在上面,颠簸得像是要散架。随行的侍从有一半都吐了,连我这个坐惯了车的,都觉得五脏六腑都要被颠移位,到了凤阳,浑身骨头疼了好几天。若是遇上连阴雨,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有时一天连五十里都走不了,粮草运输都得延误。”

朱槿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我曾听闻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畅了,南方的丝绸、茶叶才能更快运到北方,不用在路上耽搁半个月;北方的粮食、煤炭也能及时运到南方,不至于让百姓冬天挨冻、春天断粮;商贩往来方便了,才能带动各地集市兴旺,百姓手里才能有更多银子。就连军队调动、军械运输也能更快,若是边疆有战事,粮草能及时送往前线,将士们就不用饿着肚子打仗。更别说咱们勋泽庄的白酒、味精、农具,若是路好走,运到各地销售能省一半功夫,利润也能多几分。可如今这道路状况,别说致富,就连基本的通行都成了难题。”

杨思义听后,面露难色,他作为户部尚书,最清楚国库的窘迫:“二公子这个想法确实好,若是能把路修好,商队通行无阻,百姓往来便利,对天下百姓都是天大的好事。可我国疆域辽阔,单说官道 —— 从应天到北平的驿路就有两千多里,从应天到广州的商道更是绵延五千多里,再算上各省互通的支线,光官道加起来就有上万里。若是全用水泥修建,所需的水泥量得让勋泽庄的工坊连轴转上好几年,更别说人工要征调多少民夫,运输水泥还得耗费多少粮草骡马,这笔费用怕是个天文数字。眼下户部连北伐的军饷、山东的赈灾粮都得掐着数省着用,实在承担不起啊。”

“杨大人不必担忧,” 朱槿笑着摆手,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从容得让人心安,“钱财方面,咱们可以分两步走。眼下先用我先前提供的白酒、味精配方红利,再加上日后水泥量产销售的利润,专门划出三成来用于修路,一分一毫都不动用户部的国库,绝不给朝廷添负担。而且也不用一下子把所有路都铺遍,先从最紧要的主要道路修起 —— 比如应天到凤阳的祭祖路,这条路易出政绩,又关乎皇家颜面,修好后爹看了也高兴;再比如江南到湖广的商道,这条路上商贩络绎不绝,修好后能最快看到流通效益;还有通往北方北平、大同这些重镇的驿路,北平是防范元庭余孽的门户,大同是抵御蒙古骑兵的要塞,这两条路若是用水泥修得平整宽阔,军队调动、粮草运输能快上一倍,对边防也是桩大好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