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52章 寿宴(6)

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第252章 寿宴(6)

作者:兽兽欧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13:11:34

寿宴厅内,红绸悬顶,烛火摇曳,先前因章溢弹劾朱槿而紧绷的空气,随着户部尚书杨思义道出 “朱二公子昨日以王妃之名捐赠百万银两赈灾” 的真相,渐渐如冰雪消融般缓和下来。

官员们脸上的凝重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大悟的神色,交头接耳的声音也从质疑变成了低声赞叹,目光落在朱槿身上时,多了几分敬佩。

朱元璋端坐于主位,龙纹锦袍在烛火下泛着柔光,他目光扫过仍跪在冰凉青砖上的章溢 —— 此刻的章溢,青色御史袍上沾了些许灰尘,额前发丝凌乱,原本挺直的脊背因窘迫微微佝偻,脸颊涨得通红,双手紧紧攥着衣袍下摆,指节泛白。

朱元璋放缓语气,打破了这短暂的沉寂:“好了,槿儿,今日是你母后寿辰,殿内满是喜庆,不宜因这点小事伤了和气。章大人既已知错,便不必再苛责了。”

章溢闻言,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却仍不敢贸然起身。他缓缓抬起头,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字句都透着愧疚:“臣…… 臣罪该万死!臣方才未查清事实真相,便在王妃寿宴这等喜庆场合,贸然弹劾二公子,不仅搅扰了寿宴的欢悦氛围,污了王妃的兴致,还错怪了二公子这等心系百姓的忠良之人,实属鲁莽至极!臣身为御史,本应恪守‘严谨查探、审慎进言’的职责,却因一时心急,失了御史的本分与分寸,险些酿成大错。臣恳请吴王恕臣失察之罪,也求二公子大人有大量,原谅臣的糊涂之举!”

说罢,他重重俯身叩首,额头 “咚” 地一声轻触青砖,姿态恭谨又带着深深的自责,连叩三次才停下,额前甚至隐隐泛起红印。

朱元璋看着他诚恳的模样,缓缓颔首,语气中多了几分宽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起来吧,地上凉,跪久了伤身子。”

“谢…… 谢吴王!” 章溢连忙应声,双手撑着地面试图起身,却因跪了近半个时辰,双腿早已发麻,刚一站直便踉跄了一下,险些摔倒。

身旁的御史台同僚连忙伸手扶了他一把,章溢才勉强站稳。

他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褶皱的官袍,而后默默退到官员队列的末尾,低垂着头,眼神躲闪,再无先前弹劾朱槿时那股慷慨激昂、据理力争的气势,只剩满心的羞愧。

朱元璋的目光从章溢身上移开,转向站在厅中、神色依旧从容的朱槿,语气中带着几分刻意的征询,既像是考验,又像是试探:“槿儿,章大人今日之举,虽有失察之过,但其本心是为了江南百姓、为了朝廷纲纪,并非恶意针对你。今日这事,你看该如何处置他才妥当?”

朱槿上前一步,身姿挺拔如松,他对着朱元璋拱手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声音清亮却不张扬:“回父王,儿臣以为,章大人心系江南灾民疾苦,敢于在寿宴之上直言进谏,即便此次因未能查清事实而有失察之过,却也难掩其忠君爱民的本心,算得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好官。

儿臣还知晓,如今左御史大夫汤和将军常年领兵在外,镇守边境,少有精力打理御史台事务,导致御史台在监察百官、整肃朝纲方面稍显乏力。

御史台乃朝廷重要监察机构,需有一位得力之人全权统领,方能不负父王所托。儿臣斗胆提议,可晋升章溢大人为左御史大夫,让他主持御史台日常事务,以他的刚正与尽责,想必定能整肃吏治、监察百官,为朝廷效力,不辜负父王的信任。”

朱槿 “举荐章溢任左御史大夫” 的话音刚落,满朝官员的惊呼声便像被风吹起的麦浪般蔓延开来 —— 谁也没料到,面对章溢方才不留情面的弹劾,朱槿不仅不借机追究 “冒犯之罪”,反倒主动提议升他的官,而且还是左御史大夫这等手握监察大权、位列从一品的要职!

要知道,左御史大夫掌管御史台,上可监察百官、弹劾不法,下可督查地方、整肃吏治,堪称朝廷 “风纪之眼”,如此重要的职位,竟要交给一个刚犯了 “失察之过” 的御史,实在出人意料。

连站在官员队列末尾的章溢,都像是被惊雷劈中一般,猛地抬起头。他原本低垂的脑袋骤然扬起,额前凌乱的发丝晃了晃,眼中满是震惊与不敢置信,瞳孔微微收缩,死死盯着朱槿,仿佛要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他的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些什么 —— 或许是推辞,或许是感激,又或许是难以置信的反问,可话到嘴边,却像是被堵住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任由喉咙上下滚动,脸上的羞愧渐渐被茫然与错愕取代。

朱元璋更是瞳孔一缩,脸上的温和瞬间僵住,眼底掠过一丝明显的意外。

他原本以为,朱槿要么会借机打压章溢,以报今日寿宴上被弹劾的 “一箭之仇”,让百官看看 “冒犯皇子” 的下场;要么会故作大度,提议从轻处置章溢,卖个顺水人情,彰显自己的胸襟。

可朱槿的提议,却完全跳出了他的预期,甚至打乱了他心中早已盘算好的布局 —— 左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他本是留给刘基的!刘基智谋过人、刚正不阿,若让他掌管御史台,既能借其声望整肃朝纲,又能为日后提拔刘基拜相积累资历,可如今朱槿这一句提议,直接断了他的计划。

朱元璋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带,冰凉的玉质触感让他稍稍冷静,他略一沉吟,很快便收敛了脸上的意外,嘴角重新勾起温和的笑容,打着圆场:“今日是你母后的寿辰,殿内满是喜气,杯盏尚温,却谈论朝堂官员任免这等严肃之事,难免扫了大家的兴致。这事不急,等寿宴过后,咱们再召集百官从长计议。”

朱槿站在原地,心中满是疑惑 —— 他分明觉得自己的提议合情合理:提拔章溢,既能彰显自己不计前嫌的大度,赢得 “知人善任” 的名声,又能为朝廷举荐一位刚正敢言的官员,堵住其他文臣的嘴;可父王为何不愿在今日定夺?

难道是觉得章溢资历不够?还是有其他考量?

其实朱槿提拔章溢,还有一层更深的心思:他想借此将现任左御史大夫汤和从御史台的事务中抽离出来。汤和虽不是朱元璋麾下海战最精通的将领,却也是为数不多能在历史上得以善终的开国元勋,早年随朱元璋征战,既懂军务又识人心,本事远超常人。

如今江南初定,海疆尚未完全太平,若能让汤和专门负责海上士兵的训练、战船的打造以及海疆防务等事宜,定能筑牢海防线,为朝廷免除后顾之忧。只是这层心思,他不便在寿宴上明说,只能暗自期盼父王日后能明白自己的用意。

但朱槿不敢表露分毫,只能恭敬地低头应声:“儿臣遵旨。”

朱元璋从主位上站起身,他缓缓走到朱槿身旁,伸出右手,轻轻拍了拍朱槿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语气看似温和慈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与深意:“槿儿,你大哥身为世子,自小体弱多病,难以承担太多事务。这朱家的江山,日后终究要靠你们这些做弟弟的多费心。你要多勉励自己,好好历练,莫要让咱失望啊。”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却像一道惊雷,在朱槿心中炸开!

“又tm的世子多疾,汝当勉励!”

他哪里听不出老爹的言外之意 —— 这是当着满朝文武官员的面,把 “世子身体不好,你要多承担责任,做好继承大统的准备” 的话摆到了明面上!

看似是对他的期许与看重,实则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

朱槿心中瞬间有一万句 “草泥马” 奔过:储位之事历来是皇室大忌,老爹这话一出口,日后朝堂上的所有目光都会聚焦在自己身上,兄弟们之间的猜忌与争斗会愈发激烈,大臣们也会开始纷纷站队,自己只会陷入无尽的漩涡之中!

这老犊子,分明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坑我!可面上,朱槿却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与吐槽,装作一副深受感动的模样,低头恭敬地应道:“儿臣谨记父王教诲,定当好好历练,不辜负父王的期望。”

朱槿低头恭敬应答的模样,让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更甚,他连拍了两下朱槿的肩膀,语气满是欣慰:“好好好!不愧是咱的儿,有这份心思便好。”

说罢,朱元璋转身回到主位,端起桌上的酒杯,目光扫过满厅官员,朗声道:“今日是咱妹子的寿辰,又恰逢诸多喜事,众卿莫要拘谨。这酒杯里的,可是醉仙楼的二锅头,烈得够劲,也醇得够味,寻常时候可不容易喝到。”

他说着,率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笑着添了一句:“众卿今日一定要多喝一点,不醉不归才好!”

话音落下时,他的目光特意在朱槿身上多停留了片刻,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意,似赞许,又似另有考量。

在座的官员皆是身处要职之人,对于 “醉仙楼幕后老板便是朱槿” 这一秘辛,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晓。

此刻听到朱元璋特意提及醉仙楼的二锅头,又联想到方才朱元璋对朱槿说的 “世子多疾,汝当勉励”,官员们心中顿时掀起了波澜,纷纷暗自猜测起来:“吴王特意提醉仙楼的酒,还这般看重二公子,难道真的是看好二公子,有意让他多分担重任?”

“先前二公子提议升章溢为左御史大夫,吴王虽未当场应允,却也没反驳,如今又特意提他名下的醉仙楼,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吧?”

“世子体弱是众所周知的事,吴王这般对待二公子,莫不是已有了易储的心思?”

一时间,官员们看向朱槿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有探究,有忌惮,也有隐隐的讨好,厅内的氛围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寿宴喜庆,多了几分朝堂权力博弈的暗流。

朱槿将官员们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心中暗道不好 —— 老爹这一番操作,无疑是把自己往更显眼的风口浪尖上推,再这么下去,自己说不定要多负责什么事情。。

他急忙看向身边的朱标,朱标自始至终都一副稳如老狗的模样,端坐在座位上,手中捧着酒杯,神色平静,仿佛对厅内的暗流涌动全然不觉,只是偶尔象征性地抿一口酒,十足的 “事不关己”。

朱槿又气又笑,悄悄伸脚,轻轻踢了一下朱标的椅子腿,试图让他出面缓和一下局势。

可朱标只是微微侧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随即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依旧稳坐不动,摆明了要继续 “看戏”。

朱槿无奈,只能自己起身,对着主位上的朱元璋和马秀英拱手行礼,语气自然地开口:“父王,母后,儿臣方才只顾着说自己的事,倒忘了问大哥。儿臣不知,大哥为母后生辰,准备了什么寿礼?想必大哥精心准备的礼物,定有特别之处。”

他这话看似是好奇朱标的寿礼,实则是想将众人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化解眼下的尴尬局面。

朱槿话音刚落,厅内目光便齐刷刷地转向朱标。

只见朱标缓缓放下手中的酒杯,动作从容不迫,而后起身对着主位上的朱元璋与马秀英躬身行礼,姿态恭谨又不失世子的沉稳,还假装捂嘴咳嗽了两声。

他直起身时,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语气谦逊:“二弟有心了。确实,我不像二弟那般宽裕,没法为母后准备凤冠霞帔这般奢华的寿礼。但为母后贺寿,儿臣早有准备,虽不及二弟的礼物贵重,却是儿臣的一片心意。”

说罢,朱标抬了抬手,朝着厅外示意。

很快,内侍端着一个黑漆描金的木盘走了进来,木盘上整齐摆放着四个大小一致的白瓷盘,每个瓷盘上都扣着一个青花缠枝纹的薄瓷食罩 将里面的物件遮得严严实实,透着几分神秘。

内侍脚步轻缓地走到殿中,将木盘稳稳放在朱元璋与马秀英面前的案几上,而后躬身退到一旁。

满厅官员的好奇心瞬间被勾起,纷纷伸长脖子望向世子为王妃准备的寿礼,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珍稀古玩,反倒用寻常瓷盘盛放,不知里面究竟是何物。

马秀英看着案几上的木盘,眼中满是期待,笑着开口:“标儿有心了,快说说,这里面都是些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