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纱笼罩着 1 号船坞时,“星芒号” 已停泊在专属试航水道。船身的深紫色涂装在晨光中泛着哑光,狮鹫船头的雷贝偶尔闪过细碎电光,仿佛在呼应远处海列车的鸣笛。泰隆站在舰桥顶端,望着水面下隐约可见的暗流,突然转身对伙伴们扬起嘴角:“今天,让你们看看‘星芒号’真正的力量。”
莉拉早已将气象设备调试到最佳状态,云贝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海况数据:“水温 18.7℃,表层洋流流速 0.3 节,水下 500 米处有弱能量乱流,适合试潜。” 她话音刚落,卡西的全息光屏已投射出船体剖面图,蓝色的密封区域如脉络般遍布舰身:“所有压力传感器校准完毕,备用能源舱蓄能 98%。”
塞拉菲娜抱着《太古造船纪要》登上甲板,银线牵引着一卷星银箔纸展开,上面是她连夜绘制的密封系统详图:“鱼人岛的双层泡膜技术虽精妙,但无法应对泉眼底部的能量侵蚀。” 她指尖点向图纸中央的环形结构,“我结合古籍记载的‘锁水环’工艺,在船身关键节点加了星银密封圈。”
泰隆接过银线操控器,指尖划过控制面板:“准备启动潜水模块第一阶段密封锁定。” 随着指令下达,“星芒号” 突然发出低沉的机械轰鸣,船舷两侧的装甲板开始向内收拢,原本突出的了望台缓缓下沉,与甲板齐平。最惊人的是船尾的推进舱,三枚风贝外侧升起半球形导流罩,边缘的星银密封圈瞬间膨胀,如活物般贴合缝隙。
“这是借鉴鱼人岛护罩的双层密封逻辑。” 泰隆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器传到每个舱室,“外层是海楼石合金抗压层,能硬扛万米深海的压强;内层是星银弹性膜,就算外层出现裂痕,也能立刻膨胀封堵。” 他指向舰桥屏幕上的压力模拟图,红色的压力波撞击在船体模型上,被双层结构层层消解,“当年汤姆先生造‘奥尔?杰克斯森号’时,就用类似原理闯过了深海大漩涡。”
基恩捧着特制的 “抗压能量饮” 穿梭在舱室间,金属杯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螺旋纹路滑落:“这里面加了深海墨鱼的墨囊提取物,能增强人体对压力的耐受度。” 他将饮品递给正在检查观测窗的莉拉,“船身能扛住压力,咱们可不能拖后腿。” 莉拉笑着接过,发现观测窗的三层强化玻璃间,正流淌着淡蓝色的星露能量液那是塞拉菲娜设计的防雾抗压剂。
“密封系统压力测试开始!” 卡西的指令刚落,船体突然轻微震颤,舰桥屏幕上的数字飞速攀升:“500 米等效压力……1000 米……5000 米……” 当数值停在 “ 米” 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泰隆俯身贴在船壁上,耳朵捕捉着细微声响,突然指向右侧走廊:“那里有渗漏!”
塞拉菲娜的银线立刻如箭般射向目标,在墙壁上织成细密的网。透过银丝的反光,众人看到一道发丝细的缝隙正在渗出海水,星银密封圈虽已膨胀,却未能完全封堵。“是木材应力变形!” 泰隆立刻调出结构图纸,“宝树亚当在低温高压下收缩了 0.02 毫米。”
“古籍里有办法!” 塞拉菲娜突然想起什么,银线牵引着《太古造船纪要》翻到某一页,上面画着用贝类粘液密封的图谱,“用排击贝的能量加热星银,让它顺着木纹渗透!” 莉拉立刻调整附近的能量导管,将排击贝的余热引向渗漏点,星银密封圈瞬间泛起红光,如岩浆般流入缝隙。几秒钟后,渗漏彻底停止,压力数值稳稳保持在安全线内。
“这就是‘活的船身’啊。” 泰隆擦了擦额头的汗,眼中满是赞叹,“宝树亚当会呼吸,星银会流动,空岛贝会共鸣,这才是能在万米深海存活的秘密。” 卡西的光屏同步更新数据:“密封系统稳定性恢复 100%,接下来可以演示变形功能了。”
随着泰隆按下金色按钮,“星芒号” 的轮廓开始剧烈变化:船头的狮鹫雕像折叠收起,露出流线型的钝头设计;船舷两侧的潜水翼完全展开,与船底形成锋利的三角结构;船尾的三枚螺旋桨向内倾斜,与推进舱融为一体。短短一分钟内,原本威风凛凛的战船,变成了酷似深海生物的潜行利器。
“这造型…… 比海军的潜水艇还科幻。” 基恩趴在观测窗上,看着船身外流动的海雾,“真能躲过声呐探测吗?” 塞拉菲娜的银线探出车外,传来细微的震动反馈:“星银涂层能吸收声波,潜水翼的角度按古籍‘水行之道’设计,航行时的湍流噪音比虾虎鱼还小。”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推进系统测试。泰隆将动力模式切换到 “潜水档”,舰桥屏幕上立刻显示出三重风贝的能量流转图:“普通风贝推进有上限,我借鉴了弗兰奇的‘叠加共振’原理,让三枚风贝形成能量回路。” 他指尖划过控制面板,“第一重风贝提供基础推力,第二重调节方向,第三重负责爆发加速这就是‘三重风贝叠加’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