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会议中心的“核心技术突破座谈会”现场,暖黄色的灯光洒在红色的地毯上,台上坐着工信部、科技部的几位领导,台下是全国顶尖的科技企业代表——华为的芯片团队、比亚迪的新能源研发组、大疆的无人机技术骨干,而凡辰资本的林凡和锐芯科技的周锐,被安排在了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桌上的名牌用烫金字体印着“凡辰资本”,格外醒目。
“下面,我们请锐芯科技的周锐博士,介绍‘锐芯2号’能源管理芯片的技术突破。”主持人的声音落下,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周锐身上。他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深灰色西装,手里握着平板电脑,指尖还有些微微颤抖——三个月前,他还在临时实验室里为设备续费发愁,现在却站在国家最高级别的科技座谈会上,向全国的同行分享成果。
“‘锐芯2号’的核心突破,在于我们自主研发的‘动态能效调节算法’。”周锐的声音逐渐稳定,平板上跳出一组对比数据,“传统芯片的能效比最高97%,而我们的芯片能达到98.2%,看似只高1.2%,但应用在储能系统上,能让单台储能柜的年耗电量降低800度,全国要是普及,一年能省出一个中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台下瞬间响起掌声,科技部的张部长频频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周锐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芯片支持区块链加密,能直接对接凡辰的去中心化结算系统,解决了新能源跨境交易的‘数据安全’问题——这是国外芯片至今没做到的。”
“好!”张部长突然拍手,声音里满是赞许,“打破国外垄断,还能结合新能源和数字经济,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核心技术!林凡同志,凡辰能眼光独到地投资锐芯,还提供生产线和渠道支持,这种‘技术 资本’的模式,值得所有科技企业学习!”
被点名表扬,林凡站起身微微鞠躬,语气沉稳:“张部长,这不是凡辰一家的功劳。国家这几年对新能源和芯片产业的扶持政策,是我们敢投入的底气;锐芯团队的技术坚守,是突破的关键——我们只是做了‘搭平台’的事,真正厉害的,是中国的科技人才。”
这番话既谦虚又得体,台下再次响起掌声,连华为的芯片负责人都忍不住点头——很多投资机构只盯着短期回报,像凡辰这样愿意沉下心陪技术团队成长的,太少了。
座谈会结束后,张部长特意留下林凡和周锐,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国家准备成立‘新能源芯片专项基金’,规模50亿,想邀请凡辰和锐芯牵头,联合国内的芯片企业和新能源厂商,一起制定‘中国能源芯片标准’——你们愿意接这个担子吗?”
制定国家标准?林凡和周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激动。这意味着,凡辰和锐芯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还能主导行业规则,让中国的能源芯片真正走向全球。
“我们愿意!”林凡毫不犹豫地答应,“凡辰会投入10亿配套资金,锐芯会开放核心专利,一定不辜负国家的信任!”
当天下午,《新闻联播》用两分钟报道了这次座谈会,画面里出现了林凡和周锐介绍技术的镜头,还重点提到“凡辰资本带动新能源芯片突破,打破国外垄断”;《人民日报》的头版更是用大标题写着《从“卡脖子”到“定标准”,中国新能源芯片迈出关键一步》,里面详细介绍了凡辰投资锐芯的过程,还引用了林凡的话:“科技的突破,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是产业链的共同成长。”
凡辰资本的办公区里,员工们围着电视看《新闻联播》,兴奋地互相击掌:“上新闻联播了!我们凡辰上新闻联播了!”
“林总太厉害了!连国家都点名表扬!”
“以后我们跟客户谈合作,再也不用提国外的技术了,咱们自己的芯片就是最好的!”
老陈拿着刚收到的合作意向书,冲进林凡的办公室:“少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都发来了合作意向,想在全国的储能电站里用‘锐芯2号’;还有欧洲的西门子,也想跟我们谈专利授权——他们之前跟德州仪器合作,现在听说我们的芯片更厉害,主动找上门了!”
林凡接过意向书,翻了几页,目光落在“西门子专利授权”的条款上——对方愿意支付每年5000万欧元的授权费,还承诺在欧洲的储能项目里优先使用凡辰的技术。这要是在以前,西门子根本不会正眼瞧中国的芯片公司,现在却主动上门,这就是技术突破的底气。
“让法务部对接,专利授权可以,但必须要求西门子在产品上标注‘中国芯片标准’;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合作,让绿创和锐芯一起对接,尽快拿出适配方案。”林凡放下意向书,又想起什么,“老顾呢?让他查一下德州仪器最近的动向,他们不会甘心失去中国市场,肯定会有小动作。”
“老顾早就去查了,刚才发消息说,德州仪器在上海的研发中心,有几个核心工程师辞职了,好像想加入锐芯——他已经在对接背景调查了。”老陈笑着说,“有老顾在,咱们根本不用操心‘后院起火’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