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资本的投资分析室里,投影仪将三份芯片公司资料打在幕布上,最中间那份“锐芯科技”的介绍页被红笔圈了三层——创始人周锐,斯坦福电子工程博士,曾在德州仪器负责能源管理芯片研发,三年前回国创业,核心团队全是芯片领域的资深工程师,手里握着12项自主专利,唯一的问题是:连续半年没拿到融资,实验室的设备快没钱续费了。
“锐芯的芯片样品我们测过,能效比达到96.8%,比德州仪器的主流产品高3.2个百分点,成本还低20%。”投资部总监指着屏幕上的测试数据,语气里满是兴奋,“但他们缺生产线,也缺市场渠道,德州仪器还在暗中打压,不让代工厂跟他们合作——要是我们投资,正好能补上这些短板。”
林凡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目光落在幕布角落的一行小字上:“周锐拒绝了德州仪器的收购邀约,宁愿公司停摆也不交出核心专利。”这种有技术骨气的团队,正是他要找的——凡辰要的不是“买现成的技术”,而是“一起打破垄断的伙伴”。
“老顾,能联系上周锐吗?我想今天就见他。”林凡抬头看向站在角落的老顾,他今天没穿风衣,换了身灰色工装,手里还是拎着那个旧皮箱,像个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的保镖。
老顾点头,掏出手机拨了个号码,没说几句就挂了:“他在城东的临时实验室,二十分钟后到。另外,德州仪器的亚洲区总监也在找他,刚才派人去实验室堵他,被他绕开了。”
“看来我们得快点。”林凡拿起外套,起身往外走,“老陈,让绿创准备好生产线的技术参数,再联系我们的合作代工厂,告诉他们,凡辰投资的公司,优先安排产能。”
二十分钟后,凡辰资本的会客室里,周锐推门进来时,身上还沾着点焊锡灰。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背着个旧双肩包,里面装着芯片样品和测试报告,看到林凡时,眼神里满是警惕,还有几分不甘——这已经是他找的第17家投资机构,之前的要么嫌“芯片行业风险高”,要么想让他“先跟德州仪器合作试试”。
“周博士,不用紧张。”林凡递过一杯热茶,语气平静,“我看过你的专利,也测过你的芯片,凡辰想投资锐芯,不是为了短期盈利,是为了打破能源管理芯片的国外垄断——绿创的储能系统、凡辰的去中心化结算平台,都需要你的技术。”
周锐愣了一下,手里的热茶差点洒出来。他没想到林凡会这么直接,还精准点出了他的核心诉求——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让中国的芯片能用上自己的技术。他打开双肩包,拿出一个巴掌大的芯片样品盒:“林总,这是我们最新的‘锐芯1号’,能适配所有储能设备,响应速度比德州仪器快0.3毫秒,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稳定运行——但我们没生产线,也没渠道。”
林凡接过样品盒,递给身后的技术顾问,目光依旧看着周锐:“凡辰投5亿人民币,占股30%,不干预研发,只提两个要求:第一,锐芯的芯片优先供应凡辰系企业;第二,开放专利,跟绿创联合研发下一代‘储能专用芯片’。另外,代工厂我已经联系好了,下周就能试产,绿创的实验室也对你们开放,所有设备随便用。”
5亿人民币?不干预研发?还送生产线和实验室?周锐的眼睛瞬间红了,手里的样品盒差点掉在地上。他之前找投资,最多的一家只愿意给5000万,还要求他交出60%的股份,现在林凡给的条件,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
“我……我同意!”周锐声音带着哽咽,他掏出笔,在早就准备好的合作意向书上飞快地签了字,“林总,您放心,我们一定在半年内拿出下一代芯片,绝不会让您失望!”
就在这时,会客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闯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收购协议,对着周锐喊道:“周锐!我是德州仪器的王总监,1亿美金收购锐芯,你现在签字,还能保住研发团队!跟凡辰合作,他们根本不懂芯片行业,只会毁了你的技术!”
王总监的语气带着傲慢,目光扫过林凡时,满是不屑——在他眼里,凡辰不过是个靠新能源和加密货币投机的公司,根本没资格跟德州仪器抢芯片公司。
周锐脸色一沉,将手里的意向书往桌上一拍:“王总监,我早就说过,锐芯不卖给德州仪器!你们打压我们的代工厂,封锁我们的技术资料,真以为能垄断市场?现在凡辰愿意帮我们,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凡辰?”王总监嗤笑一声,看向林凡,“林总,我劝你别多管闲事。芯片行业不是你们玩新能源的能懂的,德州仪器在全球有30家代工厂,只要我们一句话,你们的芯片永远别想量产——识相的,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林凡靠在沙发上,没说话,只是给老顾递了个眼神。老顾上前一步,从皮箱里掏出一叠文件,甩在王总监面前:“德州仪器在台湾的代工厂,去年有3批芯片存在质量问题,你们隐瞒不报,还把责任推给下游企业;另外,你们的亚洲区研发中心,涉嫌盗用锐芯的两项专利,这是证据——要是这些被曝光,你们不仅要赔偿,还要面临全球市场的信任危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