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展映厅内,座无虚席却气氛微妙。红色的地毯从厅门延伸至银幕前,两侧坐满了全球影视界的大佬、资深影评人和顶级媒体记者。当林凡和安然并肩走进展映厅时,几道不友好的目光立刻锁定了他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法国着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正用带着傲慢的眼神打量着两人,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讥讽。
“凡辰收购华纳后,果然开始迫不及待地往国际影坛挤了。”戈达尔对身边的评委低声说道,语气里满是不屑,“但华夏电影向来缺乏国际视野,再加上凡辰这种科技公司搞出来的‘杂交产物’,能有什么好东西?无非是靠技术噱头吸引眼球罢了。”
坐在不远处的好莱坞导演迈克尔·贝,更是直接对身边的助理嗤笑道:“我早就说过,科技和电影是两码事。凡辰的VR技术或许能骗骗普通观众,但在戛纳,评委们看的是艺术价值和人文深度。他们带来的这部《封神·星际》,听名字就知道是堆砌特效的烂片,根本不可能获奖。”
周围的西方媒体记者也纷纷低声议论,言语间充满了偏见:“华夏电影想在戛纳拿奖,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的文化和我们差异太大,根本无法引起共鸣。”“凡辰不过是想借戛纳的平台炒作,提升自己的国际知名度,这种商业投机行为,早就该被抵制了。”
这些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林凡和安然的耳中。安然的眉头微微蹙起,林凡却神色平静,只是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说:“不用在意,实力会证明一切。”
此次凡辰带来的参赛影片《封神·星际》,是收购华纳后推出的首部华夏题材大制作。影片以中国古典神话《封神演义》为内核,用凡辰最顶尖的VR沉浸式技术和量子AI特效,将商周争霸的故事搬到了未来星际背景下——姜子牙化身星际联盟的智者,哪吒成为拥有量子能量的超级战士,妲己则是来自异星的魅惑反派,传统神话与未来科技的碰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思想深度。
更令人震撼的是,影片采用了凡辰独家的“全感官沉浸技术”,观众佩戴特制的VR设备和脑机接口头环,不仅能“看到”星际战场的壮阔景象,“听到”量子武器的轰鸣,还能“感受到”角色的情绪波动,甚至能通过意念,在关键剧情节点选择不同的视角,获得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
当展映厅的灯光暗下,银幕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议论声都戛然而止。开篇的星际战场镜头,就用极致的特效和沉浸感,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巨大的星际战舰在宇宙中穿梭,量子武器爆炸产生的光影照亮了整个银幕,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场之中,肾上腺素飙升。
随着剧情推进,影片中对华夏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姜子牙的“天道无为”转化为星际联盟的和平理念,哪吒的“逆天改命”升华为反抗霸权的勇气,妲己的“红颜祸水”被重塑为被权力异化的悲剧角色。深刻的主题、饱满的人物、震撼的特效,再加上独一无二的沉浸体验,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当影片结束,灯光亮起时,展映厅内沉默了足足三秒钟,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观众们纷纷站起身,对着银幕挥手致意,不少人眼角还带着泪痕。
“太精彩了!这是我这辈子看过最棒的电影!”一位法国观众激动地喊道,“沉浸感太强了,我感觉自己真的置身于星际封神的世界里!”
“华夏文化太有魅力了!原来神话故事还能这样改编!”一位美国影评人感慨道,“凡辰的技术,让华夏文化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戈达尔和迈克尔·贝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部他们嗤之以鼻的“华夏科技片”,竟然如此精彩,不仅特效和沉浸感碾压了好莱坞的大制作,主题深度和艺术价值也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部经典影片。
展映结束后,影评人和媒体记者们纷纷围拢过来,将林凡和安然团团围住,提问声此起彼伏:“林总,《封神·星际》的沉浸技术太震撼了,这种技术未来会普及到普通影院吗?”“安总,影片对华夏传统文化的改编非常成功,未来凡辰还会推出更多华夏题材的影片吗?”“林总,您认为这部影片能获得本次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吗?”
林凡笑着回应:“凡辰的目标,是让更多人感受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魅力。‘全感官沉浸技术’已经开始在全球部分影院推广,未来我们会降低设备成本,让普通观众都能享受到这种全新的观影体验。至于华夏题材,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很多优秀的华夏神话、历史故事,会通过科技手段改编,推向全球市场。”
安然补充道:“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世界看到华夏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也希望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至于奖项,我们更看重的是观众的认可,当然,能获得评委的肯定,我们也会非常荣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