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帕洛阿尔托的一栋低调办公楼里,“量子奇点”公司的实验室灯火通明却气氛压抑。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伊莱亚斯·怀特博士盯着屏幕上跳动的量子比特数据,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实验室外的会议室里,微软的收购谈判代表正傲慢地敲着桌子:“怀特博士,给你最后12小时考虑。5亿美元,收购‘量子奇点’100%股权,核心技术团队必须签署5年竞业协议,所有专利归属微软。要么接受,要么你们就等着资金链断裂,技术烂在实验室里。”
作为全球量子计算和脑机接口领域的“隐形冠军”,“量子奇点”拥有三项改变行业格局的核心专利——室温超导量子芯片架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解码算法、量子AI协同计算模型。但连续三年的巨额研发投入让公司濒临破产,本轮融资屡屡碰壁,唯一的意向方只有微软,对方正是看准了他们的绝境,想用白菜价收割核心技术。
“我们的技术值100亿,不是5亿!”首席运营官索菲亚·科恩气得浑身发抖,“微软是想垄断量子计算技术,你们根本不懂这项技术的潜力!”
“潜力不能当饭吃。”微软代表冷笑一声,起身离去,“12小时后,我来听你的最终答案。”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张磊带着凡辰的技术评估团队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正是林凡和安然。伊莱亚斯看到突然出现的一行人,眼神里满是警惕:“你们是?”
“凡辰集团,林凡。”林凡伸出手,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我们关注‘量子奇点’很久了,欣赏你们在量子计算和脑机接口领域的技术突破。我知道微软给你们的报价和条件,我来,是给你们另一个选择。”
伊莱亚斯犹豫着握住他的手,眼神里满是怀疑:“凡辰?我知道你们,AI芯片和生物科技做得不错,但量子计算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你们懂吗?还是说,你们和微软一样,只是想抢走我们的技术?”
“懂不懂,让技术说话。”林凡没有辩解,转头看向随行的锐芯团队负责人,“把我们的量子芯片适配方案给怀特博士看看。”
锐芯团队成员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展示的是凡辰针对“量子奇点”技术的生态适配方案——锐芯X4芯片的量子计算接口优化设计、“长生一号”生物数据与脑机接口的融合应用场景、凡辰全球超算中心的算力支持计划。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命中“量子奇点”的技术痛点,甚至提出了伊莱亚斯团队尚未解决的量子比特稳定性优化方案。
伊莱亚斯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快步走到电脑前,手指滑动着屏幕,嘴里不停念叨:“这个接口设计……居然解决了量子信号衰减的问题!还有这个生物数据融合模型,我们研究了两年都没突破!”
“凡辰的优势从来不是单一技术,而是生态协同。”安然递上一份收购意向书,“我们给出的条件:第一,150亿美元现金收购‘量子奇点’100%股权,分三期支付,首期50亿立刻到账;第二,保留核心技术团队的完全自主权,实验室独立运营,凡辰不干预研发方向,每年额外提供20亿美元研发资金;第三,所有专利归‘量子奇点’所有,凡辰拥有优先使用权,同时允许团队将非核心技术进行市场化授权;第四,在硅谷建立量子计算与脑机接口联合研发中心,由伊莱亚斯博士担任全球负责人,薪资待遇提升3倍,同时给予价值10亿美元的凡辰股权。”
会议室里瞬间陷入死寂,伊莱亚斯和索菲亚面面相觑,脸上满是难以置信。150亿美元现金,加上完全自主的研发权和巨额资金支持,这样的条件不仅远超微软,甚至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伊莱亚斯声音颤抖,“量子计算的商业化至少还需要10年,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你们就不怕血本无归?”
“凡辰做技术,从来不只看短期回报。”林凡的眼神坚定,“量子计算能让AI的运算效率提升百万倍,脑机接口能打通生物科技与智能终端的壁垒,这两项技术是凡辰未来生态布局的核心。我们要的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与‘量子奇点’一起,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而且,我相信你们的技术,更相信凡辰的生态能让这项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
就在这时,伊莱亚斯的手机响了,是微软代表打来的,语气带着威胁:“怀特博士,考虑得怎么样了?如果现在签字,我可以向总部申请把报价提高到8亿,再晚就没机会了。”
伊莱亚斯看了一眼林凡,又看了看手里的收购意向书,眼神瞬间变得坚定:“不用考虑了,我拒绝微软的收购。”
挂了电话,他紧紧握住林凡的手:“林总,我代表‘量子奇点’全体团队,同意凡辰的收购条件!我们相信,凡辰能让我们的技术真正改变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