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133章 静默惊雷,少年登台

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

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清冷的晨雾之中,然而,位于燕园的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内外,却早已是热流涌动,气氛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在极致的静默中积蓄着难以想象的能量。

这一天,举世瞩目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学术报告会,将在这里举行。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清晨伊始,百年讲堂周边便已实施了严格的交通管制和安保查验。持有特殊通行证和邀请函的车辆,才能缓缓驶入这片已然成为全球数学界焦点的区域。

讲堂那庄重恢弘的建筑,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肃穆。巨大的海报悬挂在正门上方,上面是中英文的会议标题,以及张诚那张沉静的面孔。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早已在划定的区域架起了长枪短炮,镜头无一例外地对准了入口处和那扇即将开启的讲堂大门。

与会者开始陆续入场。他们之中,有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却目光如炬的老派数学大师,也有风华正茂、在国际数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语言各异,肤色不同,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共同的、近乎朝圣般的郑重神情。

前排就坐的,无疑是当今数学界最璀璨的星辰:

· 迈克尔·威尔逊(michael wilson),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士,沃尔夫数学奖得主,解析数论的活化石,他的到场本身就象征着学界对此次报告最高级别的认可。

· 皮埃尔·德利涅(pierre deligne),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菲尔兹奖得主,代数几何领域的巨擘,他的工作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数学的多个分支。

· 丘成桐(Shing-tung Yau),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华裔数学大师,在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领域贡献卓着,他的出现代表着海外华裔学界对这项来自故土突破的密切关注。

· 陶哲轩(terence tao),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菲尔兹奖得主,被誉为“数学莫扎特”,以其在多个数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解决问题的超凡能力而闻名。

· 吴宝珠(b?o chau Ng?),越南裔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以其对朗兰兹纲领的基本引理的证明而享誉世界。

· 张寿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华人数学家,在数论与算术代数几何领域成就斐然。

· 席南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代表了中国本土数学家的最高水平。

· 袁亚湘,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数学领域的权威。

· ……

这些平日里只在顶尖学术期刊或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核心会议上才能见到的人物,此刻济济一堂,低声用各种语言交谈着,他们的目光不时扫过空荡荡的讲台,或望向入口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审视,以及一丝难以掩饰的、因即将见证历史而产生的激动。

后排及楼座,则是来自全球各大高校、研究所的数学家和学者,以及众多博士生、博士后。他们屏息凝神,仿佛生怕一点声响都会打破这殿堂的庄严。再往后,是媒体区,摄像机的红灯无声地亮着,记者们抓紧最后的时间检查设备,调整角度。

整个百年讲堂,上下三层,近两千个座位,座无虚席。人山人海,却呈现出一种图书馆般的、近乎诡异的寂静。只有偶尔压抑的咳嗽声、衣料的摩擦声、以及笔记本被轻轻翻动的细微声响,反而更加凸显了这种弥漫在整个空间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感。空气中仿佛充满了无形的电荷,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力。

少年登台,满座皆惊

上午九点整。

讲堂内的灯光微微调暗,聚焦于舞台中央。主持报告会的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一位在国内数学界德高望重的院士,步履沉稳地走上讲台。他的开场白简洁而有力,介绍了报告的主题和重要意义,并对远道而来的全球同行表示欢迎。

然而,所有人的心思,显然都不在这些程式化的致辞上。他们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地锁定在舞台侧面的那扇门。

当院长最后说道:“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本次报告的主讲人,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者,中国科学院张诚研究员!”

掌声,如同骤然掀起的风暴,瞬间打破了之前的死寂,猛烈地爆发出来!这掌声中,包含着礼节,包含着期待,更包含着无与伦比的 curiosity 与难以抑制的激动!

就在这雷鸣般的掌声中,舞台侧门被轻轻推开。

一个身影,走了出来。

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白衬衫的领口系得一丝不苟,但依旧无法掩盖那张脸庞上残留的稚气。他的身形相较于宽阔的讲台和台下那些德高望重的学者,显得如此单薄和……年幼。

他步伐平稳,不疾不徐地走向讲台正中央,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

就在他完全暴露在舞台灯光下,清晰地映入前排以及所有通过大屏幕看到他的与会者眼帘的那一刻——

时间,仿佛出现了短暂的凝滞。

那如同海啸般的掌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扼住,出现了一个极其明显、极其突兀的断层!

“嘶——!”

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从台下,尤其是前排那些见多识广的数学大师们中间,不可抑制地响起!

尽管他们早已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张诚年仅十一岁,尽管他们已经在新闻报道和期刊作者信息栏里看到过他的照片,但当这个活生生的、面容稚嫩、身材瘦小的少年,真正地、独自一人站在这个象征着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的讲台上,准备向全世界阐述一个困扰人类近三百年的终极难题的解答时,那种视觉与认知带来的绝对冲击力,是任何文字和图片都无法比拟的!

威尔逊教授那双看透无数数学奥秘的眼睛,此刻瞪得老大,握着扶手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德利涅院士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出现了瞬间的愕然,他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仿佛要确认自己是否看错。

陶哲轩摇着头,脸上露出了混合着极度惊讶和纯粹好奇的复杂表情。

吴宝珠院士直接愣住,目光紧紧锁定在台上那小小的身影上。

后排的许多年轻学者更是几乎要惊呼出声,又强行压抑下去,导致会场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气声。

太年轻了!

年轻得超出了他们心理准备的底线!

年轻得让这个庄严肃穆的数学殿堂,出现了一种近乎超现实的荒诞感!

年轻得让“天才”这个词,在此刻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台上,张诚似乎对台下这瞬间的寂静和无数道震惊的目光毫无所觉。他走到讲台后,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的高度,然后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投影仪上。

他抬起头,再次望向台下。那双清澈、沉静,仿佛蕴藏着星辰大海的眼眸,与台下无数双或震惊、或疑惑、或审视、或期待的眼睛对视。

没有怯场,没有不安,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紧张。

只有一种绝对的、源于对自身所掌握真理无比确信的平静。

他微微对着麦克风,开口了。清越而平稳的声音,透过优质的音响系统,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礼堂每一个角落:

“各位来宾,上午好。我是张诚。”

声音不大,却如同一声惊雷,在众人心头炸响,将他们从极度的震惊中拉回现实。

风暴,即将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