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35章 雄文惊世,名动九州

高考阅卷工作,在历经十余天高度紧张、封闭有序的鏖战后,终于徐徐落下帷幕。各科分数经过反复校验、加权合成,最终成绩如同被无形之手精心编排的乐章,即将向它的创作者和亿万听众奏响。而就在这成绩正式公布的前夕,一股由内部引爆的冲击波,已率先在极小的圈层内激荡开来,并迅速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向更广阔的天地。

那篇在阅卷点内引发地震的文言文满分作文《定位守道论》,其资料及专家鉴定意见,被作为极其特殊的案例,以最快传递速度,上报至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如同在一潭看似平静的深水中投下了一颗当量惊人的炸弹,其引发的震动,从省级阅卷点迅速蔓延至国家最高教育主管机构的核心层。

京城,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的会议室内,气氛庄重得近乎凝滞。几位负责语文命题与评价的专家,戴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审阅着投影屏上的《定位守道论》。室内鸦雀无声,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运行声,以及偶尔因极度惊叹而难以自抑的、轻微的吸气声。

[《定位守道论》

夫太虚凝象,列宿各耀其辉;川岳疏形,百谷自安其壑。故星躔有度而不紊,江海有涯而不溢,盖天地设位而万物得其所也。观夫人生寰宇,亦犹星之悬天、舟之泛海,必审其方位而后可成其道也。

昔者屈子沉吟泽畔,非不知渔父之乐,然兰蕙之性岂甘同于蒿艾?遂怀石赴湘流,留《离骚》照汗青。此守其志而彰其值也。陶潜解绶归田,非不谙仕途之显,然松菊之节安肯折于斗米?故东篱采菊,令千载仰高风。此安其位而全其真也。由是观之,士之价值,非系于显晦,而在守道不移耳。

若夫范希文划粥断齑,处江湖则忧黎庶,居庙堂则固边防。其《岳阳楼记》有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岂非立身有定,故能进退皆忧乐天下耶?至若张横渠立“为天地立心”之誓,王阳明践“知行合一”之旨,皆因定位明确,故能成万世师表。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非虚言也。

然今之世,有逐利如鹜者,朝慕钟鸣鼎食,暮羡林泉高蹈,终岁惶惶若丧家之犬。此正如《易》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昔赵括徒读父书,强居将位,卒使四十万甲胄尽埋长平;王安石锐意革新,然用人失察,终致青苗法成祸民之政。故《礼记》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实为至理。

盖闻骐骥不服盐车,鸿鹄不栖榆枋。人之在世,当审己度势:才若管仲,当展经纶于庙堂;性若林逋,可寄情怀于梅鹤。昔孔圣赞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之志,复叹颜回“箪食瓢饮”之乐,是知价值之实现在乎适性循道,非必拘于显达也。

诚能明乾坤定位之义,守穷达不易之节,则虽处陋巷而声振金石,纵居卑位而德润四方。如此,则个体之价值如明珠在渊,其光自耀;似美玉蕴璞,温润终彰。岂不闻《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足矣!]

这些见惯了天下英才、审阅过无数奇思妙想的老先生们,此刻脸上的表情,与当初省里那些专家如出一辙——从最初的审慎,到逐渐的惊异,再到难以掩饰的震撼,最终化为一种发现瑰宝般的激动与欣慰。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一位满头银发、在古典文学界泰山北斗级的老教授,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眉心,仿佛需要缓解这文字带来的冲击,“此文气韵之贯通,立意之高远,功底之扎实,莫说是高考考场,便是放入古代科举殿试策论之中,亦属上乘之作!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而毫无斧凿之痕;其论述思辨,层层递进而直指内核精髓。这绝非简单背诵模仿所能及,这是真正的‘化用’,是真正读通了书、明悟了理才能有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契合题目要求,对‘位置’与‘价值’的探讨,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批判性,更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思考。”另一位专攻文学理论的专家补充道,眼神发亮,“这已经超出了应试作文的范畴,这是一篇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优秀议论文!”

经过最高级别专家组的联合审议,最终定调:此文满分,实至名归!并且,将其作为新时代高考作文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典范之作,进行内部研讨与有限范围的资料分享。

然而,在这个信息传递发达的时代,真正耀眼的光芒,是无法被完全遮掩的。

就在高考成绩即将放榜的前一天,国家级权威媒体《中国教育报》,在其头版显要位置,以半版篇幅,独家刊载了这篇《定位守道论》全文!同时配发了由考试中心权威专家撰写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文中盛赞该文“深得古文精髓,融汇古今思辨,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卓越的国学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立的人格思考,是素质教育成果的生动体现,是文化自信在年轻一代身上的璀璨绽放。”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教育报》的权威性,加上那篇本身就如璞玉出匣、光华自现的雄文,瞬间点燃了全国舆论场!

“惊现高考文言文满分作文!”

“《定位守道论》——来自考场的千年回响!”

“八岁神童再创奇迹,文言雄文征服高考!”(尽管媒体初期尽力保密作者信息,但“八岁”、“神童”、“奥赛金牌”这些标签与“文言文满分”联系在一起,指向性太过明显,张诚的名字很快便被知情人士和强大的网友“扒”了出来,与这篇作文牢牢绑定。)

仿佛只是一夜之间,“张诚”、“《定位守道论》”、“高考文言文满分”这些关键词,以爆炸性的速度,席卷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热搜榜的顶端、社交媒体的话题中心!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同期所有的娱乐新闻和社会事件!

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紧急调整节目编排,邀请古典文学专家、教育学者进入演播室,逐段解析这篇雄文,分析其精妙之处,探讨其背后反映的教育意义和文化现象。主持人和嘉宾们言辞激动,丝毫不吝赞美之词。

“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少年,用我们民族最典雅、最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对人生、对社会最深刻的思考!”一位知名文化学者在电视节目中激动地说道,“这不仅仅是分数的胜利,这是文化的胜利,是精神的传承!这篇文章,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深思!”

报纸、杂志纷纷开辟专版,连篇累牍地报道、转载、评论。《定位守道论》的全文被无数报刊重新刊登,旁边附带着白话译文和名家赏析。那些平日里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新闻标题,此刻都充满了惊叹号:“绝世奇文!”“天才之作!”“华夏文脉,在新一代身上奔涌!”

网络上,更是沸腾如海!

“给大佬跪了!我连白话文都写不利索,人家用文言文拿了高考作文满分!”

“这真的是八岁孩子写的?我感觉我这二十多年的饭白吃了!”

“看完《定位守道论》,我再也不敢说我学过古文了……”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学神张诚,请收下我的膝盖!”

“之前奥赛金牌我觉得还能理解,毕竟是理科天赋。这次是纯文科的碾压啊!文理双修,还都修到了天花板?!”

“我宣布,张诚就是我新的精神偶像!求出版文集!”

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百姓,从学校师生到社会各行各业,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这篇作文,谈论张诚这个名字。他的“神童”之名,这一次不再局限于教育圈或关注奥赛的特定人群,而是真正意义上地“声震华夏”!以前或许还有人因学科壁垒对奥赛金牌无感,但这一次,他用最具有普适性、最承载民族集体记忆的文言文,在最具国民度的高考中,完成了对所有质疑者的终极征服!这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共鸣与认同,其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力,远超数理化的单项竞赛金牌。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称赞之声。

茶馆酒肆,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为话题。

“老李,看了吗?那个八岁娃写的文言文,登报了!”

“看了看了,真厉害啊!咱家小子要有他十分之一,我做梦都能笑醒!”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文武双全,不对,是文理双全!”

之前那些因为张诚年龄小而对他参加高考持有疑虑的声音,此刻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佩服和惊叹。他用一篇雄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回应了所有的关注。

这股风潮甚至冲出了学术界和教育圈,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反思。许多文化名人、作家、艺术家也纷纷发表看法,盛赞张诚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与传承精神,认为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有力证明。

当这股风暴的核心——张诚,在他县城的小家里,通过电视和网络,看到自己的作文被如此隆重地推介,看到那满屏的赞誉与惊叹时,他依旧保持着那份令人难以置信的平静。

母亲李秀兰激动得直抹眼泪,父亲张建军咧着嘴傻笑,不停地重复:“我就知道我娃行!我就知道!”爷爷奶奶捧着那份刊载了孙子作文的报纸,的手颤抖着,仿佛捧着无价的珍宝。连小张磊都似乎感觉到家里洋溢的巨大喜悦,围着哥哥又蹦又跳。

“诚娃,你看,全国都在夸你呢!”李秀兰指着电视里正在激昂评论的专家,声音哽咽。

张诚只是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微分几何》原版书,轻声道:“妈,只是一篇作文而已。这不算什么。”

他的目光,已然超越了眼前的喧嚣与荣光,投向了系统光幕上那因为造成“全国性轰动”而即将结算的、更为丰厚的任务奖励,以及那知识科技树上,等待点亮的更多、更遥远的星辰。

《定位守道论》的惊世,如同一声洪钟大吕,宣告了一位学神在文科领域的加冕。至此,张诚以八岁之龄,手握三科奥赛满分金牌,一篇高考文言文满分雄文,文理兼修,双双登顶,其“神童”之名,已不再是戏称或赞誉,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教育传奇与文化符号,真正意义上地名动九州,声震华夏!

然而,对于张诚而言,这一切,都只是他攀登学神之路途中,遇到的比较壮丽的风景罢了。他的脚步,不会为此停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