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之学神的黑科技系统 > 第32章 纶才大典,初试锋芒

时光如水,静默流淌;岁月如梭,倏忽而逝。仿佛只是冬雪消融、春芽初绽的几个交替,日历便已翻到了最为炽热与关键的六月。空气中弥漫开来的,不仅仅是日渐升高的气温,更有一种无形却足以让千万家庭屏息凝神的紧张与期盼。

一年一度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这场被无数人视为“为国取士,纶才大典”的选拔,即将拉开帷幕。整个国家的脉搏,似乎都与这考期的临近而同频加速。无数寒窗苦读十二载的学子,无数个倾尽心血的家庭,都将未来的希冀与命运的转折,寄托于这短短两三日之间的笔墨挥洒。

六月七日,清晨。西北小县的天空湛蓝如洗,阳光尚未展露全部的威力,但县城的大街小巷,早已被一种庄重而又略带焦灼的气氛所笼罩。

主干道上,悬挂着鲜红的横幅:“沉着冷静,细致答题”、“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醒目的标语无声地传递着鼓励与期盼。各个考点学校附近,交警早已上岗,拉起了警戒线,疏导着交通,确保考场周围一片肃静。身穿各色马甲的志愿者们在服务站点忙碌着,免费小说网站提供矿泉水、文具、应急药品。公安干警神色严肃,警惕地巡视四周,维护着秩序。沿街的一些商铺,也自发地贴出了“考生免费”、“静音助考”的告示。

这是一场全社会都在为之让路、为之护航的集体仪式。

县一中的考点外,此刻已是人山人海。无数家长,无论平日里是忙于公务还是奔波于生计,此刻都放下了所有,选择默默地陪伴在孩子身边。他们或紧握着孩子的手,低声叮嘱着最后的事项;或用力地拍拍孩子的肩膀,传递着无言的鼓励;或只是静静地站着,目光紧紧追随着孩子走入考场的背影,那眼神里,交织着紧张、期盼、祈祷,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仿佛与自己青春告别的怅惘。

在这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人潮中,张诚一家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不仅仅是张诚那过于稚嫩矮小的身形在众多高三学子中如同鹤立鸡群,更因为他身边陪伴的,是几乎全家出动——父亲张建军换上了平时舍不得穿的崭新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脊梁挺得笔直,仿佛要替儿子扛起所有的压力;母亲李秀兰紧紧攥着张诚的手,手心有些汗湿,脸上带着温柔却难掩紧张的笑容;爷爷奶奶也在家人的搀扶下坚持来了,两位老人穿着簇新的棉布衣服,眼神里满是骄傲与关切,仿佛来见证家族最荣耀的时刻;连六岁的弟弟张磊,也似乎被这严肃的气氛感染,乖乖地牵着哥哥的衣角,乌溜溜的大眼睛里充满了懵懂的认真。

他们这一大家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却又无比坚定的“后援团”。

“诚娃,东西都带齐了吧?准考证,身份证,笔……”母亲李秀兰不厌其烦地再次确认。

“妈,都带齐了,放心吧。”张诚语气轻松,反手轻轻握了握母亲微凉的手。

“哥,加油!考一百分!”小张磊挥舞着小拳头,用他所能理解的最好祝福为哥哥打气。

爷爷没多说话,只是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奶奶则絮叨着:“进去别慌,慢慢写,时间够用……”

周围不少家长都注意到了这一家,目光中带着善意的惊奇和些许了然——原来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神童一家。感受到这些目光,张家人更加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

张诚本来劝家人待在租住的房子里休息,不必来考场外苦等,但家人态度坚决,无论如何都要来陪着他,见证这重要的一刻。劝不住,他也只能由着他们了。

上午八点整,考点大门缓缓开启。

“考生开始入场!”工作人员手持扩音器,声音洪亮地宣布。

人群瞬间涌动起来。张诚松开家人的手,从父亲手中接过透明的文件袋,里面装着准考证、身份证和必要的文具。

“我进去了。”他朝家人露出一个让他们安心的笑容,然后转身,汇入了入场的人流。

经过门口监考老师严格的证件核对、金属探测仪检查,他顺利进入了考点校园。按照指示牌和准考证信息,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考场教室。

进入考场,又是一轮细致的检查:核对身份证、准考证,签到,检查携带物品。当监考老师看到张诚那明显与周围考生画风不同的稚嫩脸庞,以及准考证上那醒目的出生年份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眼中还是忍不住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同考场的其他考生,在找到自己座位,不经意间瞥见这个“小不点”时,更是差点惊掉下巴,内心波涛汹涌:

“我去!真的是他!张诚!”

“他竟然跟我一个考场?!”

“八岁……和我一起高考……这压力……”

“完了,感觉还没考就已经被碾压了……”

种种复杂的目光投射在张诚身上,他却恍若未觉,平静地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将文具摆放整齐,然后便微微闭上眼睛,调整呼吸,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上午九点整,清脆的铃声划破考场的寂静。

“考试开始,请考生开始答题。”

第一科,语文。

试卷下发,张诚快速浏览了一遍。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题目中规中矩,对于将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精华都融会贯通的他而言,这些考察文字功底与文化素养的题目,如同呼吸般自然。他审题精准,下笔果断,字迹工整清晰。

仅仅用了四十分钟,除了最后的作文,他已将前面所有题目高质量完成。监考老师巡逻经过他身边时,瞥见他几乎写满的答题卡和那沉稳的架势,心中也不由暗自感慨:“不愧是神童,这速度,这定力……”

接下来,是重头戏——作文。

目光扫向作文要求:(话题作文,探讨个体在社会、人生中的位置与其价值实现的关系。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看到这个题目,张诚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个议题,恰恰触动了他那由无数先贤典籍构筑起的、深厚至极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辨。

他没有选择常规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何不就用最契合这话题底蕴的载体来书写?

心念既定,他略一沉吟,便提笔蘸墨(他习惯使用钢笔),在作文纸上一气呵成。没有草稿,没有涂改,仿佛胸中已有锦绣文章,只待流淌于笔端。

他以文言文格式,写下了一篇立意高远、结构严谨、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的议论文。

开篇破题,便引《周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言位之存在,继而以《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点出“位”与“育”(价值实现)之关联。文中,他借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与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阐述个体当如何认知与安守其位;用庄子“无所可用,安所困苦”与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来辩证论述价值实现的多种形态与境界;更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升华,探讨将个体之“位”融入家国天下之大“位”中,方能实现最大价值。

通篇骈散结合,典故信手拈来,论述层层递进,既展现了深厚的古文功底,更透露出对人生、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与超然豁达的态度。

写完最后一个字,通读一遍,确认无误。此时,距离考试结束还有约莫半小时。他不想在考场里空耗时间,便平静地举手示意。

在监考老师走到身边低声问怎么呢时,张低声道:“老师,我交卷”。众多目光再次聚焦过来,充满了惊愕与难以置信。这就写完了?还提前这么久交卷?!

监考老师走上前,按程序收走了他的答题卡和试卷,确认无误后,示意他可以离开考场。

张诚收拾好个人物品,在全考场考生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平静地走出了教室。

根据规定,考试结束前,已交卷的考生不能离开考点大楼。于是,他独自一人走下教学楼,在楼前花坛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夏日上午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微微仰起头,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拂面,仿佛刚才那场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考试,于他而言,只是一次寻常的书写练习。

半小时后,考试结束的铃声终于响彻校园。考点大门缓缓打开。

张诚站起身,拍了拍衣服,步履从容地走出了考点大门。

他是这个考点,第一个走出来的考生。

守候在门外焦灼等待的家长们,瞬间将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当看到那第一个出来的,竟然是那个身材矮小的“神童”时,人群再次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哗然!

“这么快?!”

“第一个出来的?!”

“他……他做完了?”

张家众人早已翘首以盼,看到张诚的身影,立刻激动地围了上来。

“诚娃!怎么样?”母亲李秀兰急切地问,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父亲、爷爷、奶奶也都紧张地看着他,连小张磊都屏住了呼吸。

张诚看着家人关切的脸庞,露出了一个轻松而澄澈的笑容,一如这六月的晴空:

“挺好的,题目不难,都做完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毋庸置疑的平静与自信,瞬间抚平了家人脸上所有的焦虑与紧张。

第一战,语文,已尘埃落定。而神童张诚的高考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他这提前交卷、淡然自若的身影,以及那句“题目不难,都做完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又一颗石子,在这本就备受关注的考场外,激起了更为广泛的涟漪。无数人开始期待着,这位八岁考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还将带来怎样的震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