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公主看到清源来的密报,上面只是说潼州已起兵逼进平阳,并没有说申怀安现在如何了。
她不免有些担心,目前申怀安没有消息传来,是死是活,完全不知。
这个申怀安,真是该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点道理难道他不明白?
长公主:“目前陛下龙体欠安,如果知道辰王已反,恐加重病情。
申怀安进潼州只带了五十人,其它人他都放在城外,证明他有十足的把握自保。
你让沈清乾多加留意,同时让清源府做好准备。
本宫这就飞鸽传书给叶平西和叶恨北,让他们护住申怀安的周全。”
上官仁远:“可是长公主,臣等多次请见陛下,圣上就是不见。
长公主能否进宫去找一下皇后娘娘,看能否将此事告之陛下。
让陛下加派援兵,以震慑潼州。
如此潼州定会有所忌惮,或许申怀安方有一线生机。”
长公主:“右相,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
平时让你出钱派兵剿匪,或是支援边关,你口口声声说国库空虚。
如今为了一个申怀安,你竟然下此血本,这不像是你的风格啊。”
上官仁远:“回长公主,申怀安虽然放荡不羁。
但他有经世之才,此次让他身处险地,实属不该。
还请长公主大局为重,保住申怀安。”
长公主:“申怀安是自愿请旨前往潼州,与你何干?
再说他虽有才能,但你总不能护他一辈子。”
上官仁远:“臣之所以对申怀安如此看重,其实是看重他肚子里的才华。
就算他不做官,但他随便出一个点子,足可造福大梁。
如果这次他能全身而退,老臣就请旨罢了他的官,让他哪里都不去。
也不让他再去得罪人了,只要他能做个安稳的幕僚就行。”
长公和:“就他那个性子,你确定你能关得住他?”
上官仁远:“可是……”
长公主:“好了,你在这里干着急也没用,还是立即传书去清源要紧。”
上官仁远无奈只得退出了长公主府,他暗自祈祷申怀安能躲过这一劫。
回到右相府,上官仁远立即起草了书信,让白虎立即飞鸽传书前往清源。
要求沈清乾务必打听申怀安目前的处境。
他们的对话被上官慕晴听到,等到上官仁远出门之后,上官慕晴拉住白虎。
白虎经不住上官慕晴的纠缠,只得说了实话,就匆匆传信去了。
上官慕晴听说潼州已起兵造反,而且申怀安还身陷潼州,生死不明。
她立即在家收拾好细软,带着丫鬟春桃,在京城雇了辆马车,向清源奔去。
一路上还在祈祷,申怀安啊申怀安,你千万要活着啊,一定要等着我到潼州。
上官仁远处理完公事,回到家中,听说女儿一直没有回来,派人到处打听。
经飞鱼卫玄武查实,上官慕晴在集市上租了辆马车向西去了。
顿时火冒三丈,这不是瞎胡闹吗?
女儿肯定是去找申怀安,这个时候添什么乱?
他立即让白虎带人去追,一定要把慕晴给追回来。
此事也传到长公主的耳朵里,她在感叹,慕晴这孩子啊,真是敢做敢当。
如果当初我也像慕晴那般倔强和叛逆,或许我也不会和亲匈奴了吧。
长公主招来秦宛儿道:“慕晴小姐偷偷出了京城。
她听说申怀安身陷潼州,这是要去找他去了。
你现在就出发,追上慕晴小姐,然后护她周全。
如果她能回京最好,如果她执意不回京,你就一路跟着她。”
秦宛儿:“可是主子,如今其它几名金刚都不在京城。
我一离去,万一……是不是让飞鱼卫多派些人手。”
长公主:“在京城谁能拿本宫如何,你现在就准备,马上出发。
到了清源有消息立即传回来,如果慕晴想进潼州,你就让沈清乾和清源知府杨仲贤出面拦住她。”
秦宛儿:“是,听从主子吩咐。”
……
再说潼州军踏入平阳,又向前推进了几天。
眼看就要到达清源,被大皇子的宣武军拦住了去路。
双方交战不久,宣武军不敌主动后撤三十里,避而不战。
首战告捷消息传回潼州,莫世瑾大喜,同时也给足了夏景恒的信心。
据探子来报,大皇子早就不在军营,可能是回京探视病重的皇上去了。
现在宣武军刚退了三十里,好像并不准备扎营。
他们现在埋锅做饭,可能是要退回新州了。
原以为皇上为对抗匈奴,会强化军队,提高战力。
没想到连大皇子的宣武军都如此拉胯,完全没有战力,一触即溃。
怪不得匈奴屡屡犯边,朝廷一让再让,原来是自身软弱。
而清源传来的消息是听说宣武军战败,百姓很是恐慌,纷纷逃离。
就连清源知府杨仲贤也差点控制不住乱局。
此一战,夏景恒强化了自己的信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