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运输机的起落架刚触碰到北极冰原的临时跑道,舱门开启的瞬间,裹挟着冰碴的寒风就如利刃般灌了进来,瞬间吹散了机舱内的暖空气。张斌裹紧了极地防寒服,帽子边缘的防霜面罩上立刻凝结出一层白霜,他低头看了眼掌心的冰玉钥匙,半透明的玉质在极昼的散射光下泛着淡淡的蓝光——这是此刻唯一能指引他们找到窖藏的信物。
“快搭防风帐!极昼的风看着软,能吹透三层防寒服!”伊万诺夫背着登山包率先跳下雪橇,他的防寒靴底钉着特制的冰爪,踩在冰面上发出“咯吱”的脆响。这位俄罗斯壮汉从背包里掏出折叠式防风帐,金属支架在他手中如积木般快速拼接,“这片冰原叫‘白鲸湾’,十年前我在这里救过一群因纽特猎人,他们说湾底的岛屿藏着‘会发光的祖先遗迹’,现在看来就是郑和的窖藏。”
王浩抱着无人机箱蹲在雪地里,手指冻得有些僵硬,仍熟练地给无人机装上抗寒电池:“张队,无人机升空侦查需要五分钟,我改装了红外热成像,能穿透一米厚的冰层。”他抬头望了眼天空,极昼的太阳悬在低空,把冰原染成一片诡异的金红色,“这种光线会干扰雷达信号,得靠苏姐的冰芯检测辅助定位。”
苏婉清已经打开了便携式冰芯钻机,钻尖接触冰面的瞬间,白雾顺着钻杆缝隙蒸腾而上。“冰芯样本能检测出不同年代的污染物和微生物,郑和船队停留时会留下瓷器釉料的化学痕迹。”她盯着钻机的深度显示器,当数值跳到“12米”时,突然喊道:“停!这里的冰芯有青花釉料的钴元素峰值,和威尼斯窖藏的成分完全匹配!”
埃莱娜站在一旁,将颈间的琉璃符贴在冰面上,淡绿色的琉璃突然发出微弱的红光,在冰面映出一道狭长的光影:“穆拉诺岛的古籍记载,琉璃与千年寒冰接触会显出路标,这道光影指向白鲸湾中央的岛屿。”她从背包里取出琉璃吹管,对着寒风轻轻一吹,一道琉璃色的光雾在光影上方凝聚,“这是‘引光术’,当年我祖父和你爷爷就是用这个在沙漠里找到窖藏的。”
张斌展开祖父的手绘地图,地图边缘的因纽特象形文字经埃莱娜翻译,写着“极昼之日,玉映岩画”。他将冰玉钥匙放在地图上的岛屿标记处,钥匙突然与地图上的刻痕契合,露出隐藏的小字:“维京船骸为门,冰芯为钥”。“十五年前爷爷在北极救的因纽特人,应该就是守护这座岛屿的部落长老。”张斌突然想起伊万诺夫之前的话,“伊万,你还记得那个长老的名字吗?”
“卡鲁克,他的孙子现在是部落的首领。”伊万诺夫指着远处冰原上的黑点,“那是因纽特人的雪橇队,他们来接我们了。”只见三辆狗拉雪橇在冰原上疾驰,领头的年轻人穿着兽皮大衣,腰间挂着枚与张斌冰玉钥匙纹路相似的骨雕吊坠,“我是卡鲁克的孙子阿吉,我爷爷说,戴铜壳怀表的中国人会来这里。”他递过来一个兽皮袋,里面装着块泛黄的羊皮纸,“这是你爷爷1990年留下的,说等冰玉钥匙的主人来再打开。”
羊皮纸展开后,上面是张斌爷爷的字迹,记录着1990年的护宝经历:“白鲸湾岛屿藏有郑和首次下西洋的窖藏,与维京人交换航海图后共建,机关需极昼光线经冰玉折射,激活岩壁上的郑和宝船与维京龙头船岩画。走私者觊觎窖藏中的‘航海总录’,其记载着西洋诸国的山川地理与工艺秘方。”字迹旁画着个简易的机关示意图,冰玉钥匙的位置正好对应岩画的船首。
乘坐雪橇前往岛屿的途中,阿吉讲述着部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艘巨大的‘龙船’来到这里,船上的人用带着蓝色花纹的罐子,换了我们的海豹油和皮毛。他们还帮我们在岩壁上画了捕猎图,说能驱散海上的风浪。”当雪橇绕过一道巨大的冰脊,岛屿终于出现在眼前——岛上矗立着几处维京人留下的石砌堡垒,岩壁上的岩画在极昼光影下若隐若现。
“无人机发现走私联盟的营地!”王浩的平板电脑突然发出警报,屏幕上显示着十多个红点,“他们在岛屿西侧搭建了临时基地,还架设了重机枪!”张斌举起望远镜,看到营地旁停着两艘破冰船,几名蒙面人正用炸药炸开冰层,“他们想强行炸开窖藏入口!”阿吉脸色一变:“那里是冰裂缝区域,炸开冰层会引发雪崩!”
“分两路行动!”张斌迅速制定战术,“伊万和阿吉带雪橇队从东侧绕到岩画区,搭建防御工事;王浩用无人机干扰他们的通讯,再启动烟雾弹掩护;我、婉清和埃莱娜从北侧的维京堡垒潜入,找到岩画机关!”伊万诺夫取下背包里的震爆弹和军用铲:“放心,我会在冰面埋好定向地雷,让他们尝尝北极的厉害。”
张斌三人沿着维京堡垒的石墙前行,墙体上刻着的北欧符文与郑和船队的“福”字刻痕交错在一起,印证了羊皮纸上“共建窖藏”的记载。苏婉清在石缝里发现了一枚维京人的铁制箭头,箭头尾部嵌着的青花碎片让她惊呼:“这是永乐年间的青花料!说明郑和船员和维京人真的一起生活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