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北境战神 > 第71章 国门守护者

北境战神 第71章 国门守护者

作者:浮龙湖德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18 13:15:11

三个月后,南京紫金山下那栋爬满爬山虎的民国老洋房里,“丝路守护者联盟”的烫金铜牌在门楣上泛着哑光,墙角爷爷“藏锋”留下的旧航灯灯芯还裹着当年的戈壁沙尘,与屋内的电子监控屏形成奇妙的古今呼应。复古红木桌案上摊着三大卷卷宗:最上面是日照海域沉没走私船的声呐成像图,中间是截获的黑市暗语译稿,最下压着爷爷1999年在泉州古港的护宝笔记。“走私头目‘秃鹫’,本名赵三秃,是国内文物黑市的‘钉子户’,”王浩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屏幕弹出秃鹫的案底照片——满脸横肉上那道刀疤,在爷爷的笔记里竟有记载,“五年前盗掘泉州古港时被你爷爷追了三天三夜,这次出来后勾连境外‘文明篡改基金会’,要把青铜残片运去欧洲,和之前盗走的三块拼合,伪造‘郑和航标借鉴西方天文仪’的假证。”苏婉清举着放大镜比对残片纹样,突然翻到笔记某页:“你看爷爷画的航标部件图,这残片的鎏金纹路里藏着‘永乐官窑’的暗记,和我们在威尼斯找到的青花杯纹样同源,绝对是航标核心控制器!”

国家文物局局长李建国推门而入时,公文包上还沾着机场的露水,鬓角汗珠顺着鬓角滑落:“小张,这案子是‘文明话语权之战’!”他将加急电报拍在桌上,地图上日照岚山港被红圈标出,“这里是郑和下西洋国内起锚的最后补给点,残片上的星象刻度,是华夏‘牵星 潮汐’航标体系的铁证——比西方同类航标早了一百年!”电报附件里,秃鹫的交接计划写得详细:凌晨三点废弃码头,三十名亡命徒,配备仿制军用弩箭和遥控爆炸物。张斌迅速铺开作战图,指尖划过码头地形:“三面环海,陆路独道,典型的‘瓮城地形’。”他抬眼扫过团队,目光如炬,“婉清带考古队埋伏仓库二楼,用红外望远镜锁定残片,找到后发三短一长的红外信号;王浩带技术组提前潜入监控室,不仅要黑进通讯频道,还要接管码头探照灯;伊万诺夫,你的安保组分两队,一队守陆路,一队藏在海边礁石后防他们跳海;我开改装越野车正面冲,把他们的主力引到开阔地。”伊万诺夫攥紧拳头:“放心,当年跟着你爷爷在东非防过盗掘,这种场面见多了!”

凌晨三点的岚山港,墨色海风裹着鱼腥味灌进衣领,废弃集装箱在风中碰撞出“哐当”的闷响,几盏昏黄的探照灯像醉汉似的摇晃。张斌驾驶的越野车经过军工级改装:车身焊着加厚钢板,车头装着三棱防撞尖刺,车顶架着可360度旋转的强光灯。他猛踩油门,引擎轰鸣如雷,车子像头暴怒的钢铁巨兽,“砰”地撞开码头入口的铁丝网,尖刺直接扎进一辆看守的皮卡轮胎。“秃鹫!拿了我的东西,该还了!”张斌打开车窗,声音裹着海风炸响。秃鹫从蓝色集装箱后探出头,嘴里叼着的烟在黑暗中明灭,霰弹枪枪口泛着冷光:“张斌?你爷爷都没追上我,你小子敢来撒野?”二十多个亡命徒瞬间围上来,手里的砍刀、钢管在灯光下闪着寒芒。就在这时,王浩的变声通过走私分子的通讯器响起:“老大!海警巡逻艇!三艘!五分钟到!”走私分子们瞬间乱了阵脚,有人扔下武器就往海边跑。伊万诺夫趁机带人冲进来,催泪弹接连扔出,白色烟雾里,咳嗽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张斌趁机换挡倒车,车尾狠狠撞在追来的两个亡命徒身上。

趁乱跳下车,张斌身形如箭般冲到秃鹫面前。秃鹫扔掉烟头,反手掏出弹簧刀刺来,刀刃带着风声划向张斌咽喉。张斌侧身避开,左手闪电般扣住秃鹫手腕,右手肘狠狠撞在他的肋骨上——“咔嚓”一声轻响,秃鹫闷哼着弯下腰,刀“当啷”掉在地上。“残片在哪?”张斌的声音冷得像海风。秃鹫突然吹了声尖锐的口哨,仓库深处的暗门“吱呀”打开,两名黑衣手下举着捆着炸药的帆布包出来,导火索已经点燃,红色药芯滋滋燃烧:“姓张的,今天同归于尽!”千钧一发之际,苏婉清的声音带着兴奋从通讯器传来:“张斌!残片找到!在仓库暗格,我破解了锁扣——这是航标核心,能激活全套航标网!”话音刚落,码头的探照灯突然全部亮起,强光如利剑般刺向走私分子,紧接着,一阵高频嗡鸣声响起,不少人抱着头蹲在地上——这是苏婉清根据爷爷手札里的郑和航标声光原理,改造的“定向干扰装置”,强光致盲,高频驱敌,比爷爷当年的简易装置威力强十倍。

张斌抓住机会,膝盖顶住秃鹫后腰,将他狠狠按在集装箱上,右手掏出手铐“咔嗒”一声锁在铁架上。王浩操控的两架无人机俯冲而下,网枪“咻”地射出,细密的尼龙网瞬间将举炸药的手下缠住,炸药包“啪”地掉在地上。安保队员立刻冲过去,用沙土盖住燃烧的导火索。此时,码头入口处警笛震天,三辆警车和两辆特警装甲车疾驰而来,荷枪实弹的警察迅速形成包围圈。秃鹫被两名警察架起时,脸涨得通红:“你别狂!境外老板有的是钱,早晚弄死你!”张斌弯腰捡起青铜残片,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好落在残片的“大明永乐”刻字上,金光刺眼。他盯着秃鹫,声音铿锵:“我身后是国家文物局,是全国考古工作者,是像我爷爷那样守了一辈子宝的人!你们想断华夏丝路根脉,永远不可能!”周围的警察和团队成员自发鼓起掌来,掌声裹着海风,格外响亮。

一周后,南海西沙群岛的郑和航标遗址考古现场,蔚蓝海水清澈见底,阳光穿透水面,将水下的航标底座照得纤毫毕现。张斌穿着专业潜水服,腰间系着爷爷传下来的防水手电,小心翼翼地将青铜残片对准航标底座的凹槽。当残片完全嵌入的瞬间,“咔嗒”一声轻响,航标顶端的水晶突然发出耀眼蓝光,一道光柱直冲天际,在空中投射出巨大的全息航标网络图——从南京龙江宝船厂出发,经日照、泉州、广州,再延伸到海外拉穆岛、吉达港、威尼斯,最后抵达热那亚,密密麻麻的航标点像珍珠串成的项链,将陆海丝路完整串联。国家文物局局长李建国站在考古船上,激动得声音发颤:“这张图证明,郑和的航标体系是华夏独创的‘全球定位系统’!比西方早五百年!”他拍着张斌的肩膀,“‘一带一路’沿线十五国已经同意,以你们联盟为核心,组建跨国文物保护联合小组,下个月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汇合!”张斌望着空中的航标网,仿佛看到爷爷当年在南海护宝的身影,眼眶微微发热。

当晚,联盟总部的屋顶上,月光洒在青瓦上,泛着银辉。张斌、苏婉清、王浩和伊万诺夫围坐在小木桌旁,桌上的碧螺春冒着热气,茶香混着晚风飘向远方。电子屏上,全国文物保护站点的灯光闪烁,从东北高句丽遗址到西北敦煌莫高窟,从东南鼓浪屿古厝到西南茶马古道,勾勒出国内文物保护的全景图。苏婉清拿起《护宝全集》,翻到最新一页,张斌写的“守土即护宝,国门即丝路”字迹刚劲,与爷爷的手迹重叠:“爷爷要是看到这张航标网,肯定会哭。”王浩晃着手机,屏幕上是瓜达尔港的考古资料:“那边发现了莫卧儿风格的古驿站,和你爷爷1998年的手札记载一致,还有伪史学派残余的踪迹。”张斌端起茶杯,四人的杯子在空中碰撞,清脆声响回荡在夜空。“国门之内,守好每一件国宝;国门之外,续写丝路情谊。”张斌望向南京城的万家灯火,胸前的合璧总符温热——这场护宝之战,从爷爷的时代开始,到他们手中,正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