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 第446章 冬雪映新窗,旧炉温新醅

第四百四十六章:冬雪映新窗,旧炉温新醅

小寒的雪下得密,药铺的窗棂上凝了层冰花,像谁用银线绣了片玉树琼枝。新糊的窗纸白净,被雪光映得发亮,偶尔有雪花粘在纸上,慢慢化成小水点,晕开一小片湿痕,像幅流动的水墨画。小芽儿趴在窗边,呵着气在玻璃上画小人,鼻尖抵着冰凉的玻璃,印出个圆圆的白印。

“别总贴着窗,当心冻着鼻子。”小石头正在炉边煨酒,新酿的糯米酒装在陶瓮里,埋在灶膛边的热灰里,酒气混着米香从瓮口钻出来,暖得人心里发酥。他看着女儿的背影,忽然说:“太爷爷说,雪天的窗最亮,能照见人心。他总爱在窗台上摆盆水仙,说‘雪映素心,香浸暖酒,才算过冬’。”

小芽儿转过身,搓着冻红的手:“爹,这酒什么时候能好?太爷爷也用这陶瓮酿酒吗?”

“快了。”小石头往灶膛里添了块栗木炭,火苗“噼啪”跳了跳,“这陶瓮是太爷爷年轻时烧的,瓮底还刻着个‘禾’字。他说‘新酒得用旧瓮装,才藏得住岁月的暖’。你太奶奶总爱在酿酒时放把桂花,说‘来年开坛,满屋都是春’。”

阿芷坐在炉边的藤椅上,手里纳着鞋底,麻线穿过布面的声音,混着炉火烧炭的轻响,像支温柔的催眠曲。她的目光落在窗台上的旧铜炉,里面烧着艾草炭,暖烘烘的热气裹着药香,在屋里慢慢淌。“你太爷爷雪天不出诊时,就坐在炉边看药书,看到入神处,会把脚伸进铜炉边的草窝,说‘这样看书,字都带着暖’。”

小芽儿凑到铜炉边,把手放在热气上烘着:“太奶奶,太爷爷的草窝还在吗?”

“在呢。”阿芷笑了,指了指墙角的竹筐,“就在那筐里,垫了新棉絮,你冷了也能伸脚进去。他总说,‘冬天的暖不在厚衣,在心里有盼头’。有年雪特别大,他就是守着这铜炉,给你爷爷讲光域的故事,说那里的雪是暖的。”

午后的雪小了些,阳光透过冰花照进屋里,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小石头把陶瓮从热灰里扒出来,拍掉灰,启开木塞,一股醇厚的酒香“轰”地漫开来,像朵炸开的金菊。“尝尝?”他给阿芷斟了小杯,又给小芽儿倒了点温水兑酒。

小芽儿抿了口,甜丝丝的带着点暖:“比镇上的米酒甜!”

“因为加了灶心土的温气。”阿芷咂着酒,眼里泛起潮意,“你太爷爷酿的酒,总比别家的暖,他说‘酿酒得用心烧火,火匀了,酒才不烈’。”

邻村的周大伯冒着雪来换酒,进门就被酒香裹住了脚步:“苏掌柜的新酒又成了!这味闻着就醉了。”他放下带来的腊鱼,又说,“当年我爹爱喝苏先生的酒,说‘喝着不烧心,像被人揣在怀里暖过’,这话一点不假。”

小芽儿听见了,从陶瓮里舀了小罐酒放进周大伯的竹篮:“周爷爷,这个您带回去!太爷爷说,雪天喝酒,得和街坊分着暖。”

周大伯笑得胡子上的雪都化了:“这孩子,心眼跟苏先生一个热乎。”

傍晚收工时,雪又下了起来,把药铺的屋顶盖得厚厚的,像铺了层白糖。小芽儿帮着把剩下的酒封好,又看着阿芷把腊鱼挂在灶梁上,说“等除夕蒸着吃,配新酒正好”。小石头则把铜炉里的炭扒匀,让余温慢慢煨着药罐里的姜汤。

“爹,太爷爷也在雪夜给人送过酒吗?”小芽儿抱着暖炉,忽然问。

小石头望着窗外的雪:“送过。有年张爷爷家的孙子生疹子,他就提着酒去,说‘喝点暖酒发发汗,比吃药舒坦’。他总说,‘冬天的暖,得互相递着才够热’。”

夜里,酒香和药香缠在一起,在屋里绕来绕去。小芽儿趴在床上,看着窗上的冰花,像在看片白茫茫的林海。阿芷坐在灯下,翻着那本夹着桂花的旧药经,书页上有行苏禾的字迹:“酒者,水之精,火之魄,冬饮之,能融雪——心暖,雪自消。”

她知道,旧炉总能温出新醅,就像这冬雪映新窗,把前人的暖、后人的盼,都酿在酒里,藏在炉里,一年年,一辈辈,在这满是药香的院里,让日子在酒香中慢慢暖,让岁月在雪夜里缓缓流,直到等来开春的第一缕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