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34章 张国维化缘

明末改革 第34章 张国维化缘

作者:GX2500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0 04:03:56

南京,通济门外。

一支风尘仆仆、略显狼狈的队伍,停在了巍峨的城墙下。为首的,正是那位立志要根治黄河水患的“治水狂人”张国维。

而他身后,是面容憔悴、眼神中带着几分茫然与无奈的李定国、刘文秀、张煌言,以及那五百名原本精锐、此刻却因长途跋涉而士气低落的近卫营官兵。

这幅景象,若让不知情的人看了,只怕会以为是哪里逃难来的流民队伍,绝难想象这竟是一位手持尚方宝剑的朝廷钦差。

那张国维不是壮志凌云地西去陕西,要正本清源,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吗?怎会如此落魄地出现在这江南金陵?

答案很简单——他被人“请”出来了。

陕西三边总督李邦华,这位以务实和刚直着称的封疆大吏,看着这位两手空空、只揣着一腔治水热情就跑来自己地盘的钦差,实在是哭笑不得。

他设宴为张国维接风,席间却是直言不讳,“其四兄,非是邦华不愿助你,实是陕西力有未逮啊!境内虽太平了数年,然民生凋敝,元气未复。

藩库空空,仓廪涩涩,既要养兵戍边,又要抚恤百姓,哪还有余钱余粮,供你开展这……这在高原上种树固土的宏大工程?”

李邦华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你的抱负,我心钦佩。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治水之事,关乎钱粮实利,非空谈可成。依我之见,其四兄还是……另寻他处吧。”

这番话,将张国维满腔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他张了张嘴,还想再争取,可看着李邦华那毫无转圜余地的眼神,以及脑海中闪过陕西官府那确实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终究是把话咽了回去。

于是,心有不甘却又无处施展的张国维,只得调转车头,一路南下。

为何不直接回北京,再向皇上开口?

饶是张国维“化缘”功力深厚,此刻也着实拉不下这个脸了。

陛下前前后后,已然批给他将近二百万两雪花银!

他张国维就算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在同一个年份里,第三次把手伸向那位虽然大方但家底也并非无穷无尽的皇帝了。

“唉……今年,今年是断不能再向陛下开口了……” 马车里,张国维揉着眉心,自言自语地叹道。

那么,他带着这支“丐帮”队伍来到这江南繁华之地、留都南京,意欲何为?

答案,或许就藏在南京城的富庶与特殊地位之中。

这里,是帝国的副中心,聚集着致仕的显宦、富可敌商的盐商、丝商,以及众多家底丰厚的江南士绅。这里,有相对独立的财政体系,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更有……一位监国的太子殿下。

张国维的算盘,在心里打得噼啪响:陛下那里暂时指望不上,陕西的穷亲戚李邦华把他轰了出来,那便只能在这天下财赋汇聚之地的江南,再想想办法了。

他望着南京城高耸的城门,眼中重新燃起一丝混合着希望与“算计”的光芒。

他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官袍,对身后的三位年轻将领说道:“走吧,随本官进城。这江南水土,亦是关乎国计民生,值得……好好勘验一番。”

李定国、刘文秀、张煌言三人互相看了一眼,脸上是如出一辙的“又来了”的无奈表情。

他们知道,这位钦差大人的“化缘”之旅,恐怕又要在这座新的城市里,掀起一番风雨了。只是不知,这一次,南京城的官绅和那位监国太子,准备好迎接这位“预算黑洞”般的治水尚书了吗?

南京,东宫近卫营驻地。

校场一侧临时摆开的几张长桌上,此刻正上演着一场风卷残云般的进食景象。

周遇吉按着腰刀,浓眉紧锁,目光在眼前这群“饿殍”般的人身上来回扫视,嘴角控制不住地微微抽搐。

李定国、刘文秀、张煌言这三位年轻将领,此刻哪里还有半分军官的威仪?一个个埋首在粗瓷海碗里,筷子舞动如风,扒饭的声音呼噜作响,仿佛已经饿了三天三夜。

他们麾下那几百名近卫营官兵,更是如同抢食的狼群,围蹲在地上,对着刚抬上来的几大桶糙米饭和炖菜发起猛烈进攻,咀嚼声、吞咽声不绝于耳。

而最让周遇吉眼皮直跳的,是那位被众人围在中间,官袍沾满尘土、发髻都有些散乱的中年文官——钦差大臣张国维。

这位张大人毫无形象地盘腿坐在一个马扎上,手里紧紧捧着一个油光发亮、炖得烂熟的大蹄髈,正不顾体面地大口撕咬、啃食着。

油渍沾满了他的胡须和官袍前襟,他也浑然不觉,那专注而满足的神情,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蹄髈,而是什么稀世珍宝。

眼前这景象,哪里像是凯旋的钦差仪仗?分明是一支刚刚从饥荒之地逃难出来的流民队伍!

周遇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复杂的心情,上前几步,小心翼翼地劝道:“各……各位……慢些吃,慢些……灶上还在蒸着馍,管够,管够……”

张国维闻声,百忙之中从蹄髈上抬起头,油脂顺着他的下颌滴落。

他看见周遇吉,含糊不清地“唔”了一声,像是想打个招呼,却被满口的肉堵住了嗓子,只得奋力吞咽下去,这才腾出空来,带着一脸饱餐后的满足与赧然,对周遇吉拱了拱手:“周……周将军,见笑了,见笑了!实在是……这一路跋涉,风餐露宿,嘴里都快淡出个鸟来了!”

他说着,又依依不舍地啃了一口蹄髈,含混地补充道:“陕西那边,李总督倒是客气,就是……唉,囊中羞涩,伙食实在是……清减了些。”

李定国等人听到上司这话,脸上也都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何止是“清减”?跟着这位钦差大人,从河南到陕西,再一路“化缘”南下,他们算是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及什么叫“钦差大臣也要饿肚子”。

周遇吉看着张国维那虽然狼狈,心中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对身后的亲兵低声吩咐:“再去弄些酒肉来……看这情形,张大人他们,怕是真遭了大罪了。”

他隐隐有种预感,这位“饿疯了”的治水钦差出现在南京,绝不仅仅是来讨一顿饱饭那么简单。这金陵城的太平日子,恐怕又要被这位张大人搅动起新的波澜了。

暖阁内,

刚刚饱餐一顿、换洗一新的张国维,精神焕发地立于太子朱慈烺的案前。他目光灼灼,声音洪亮,带着水利专家特有的笃定与热忱,向年轻的监国阐述着他的见解。

“殿下,”他拱手一礼,开门见山,“江南之命脉,首在漕运!此乃维系南北、输送天庾正供之咽喉要道,关乎国本,牵动天下。”

他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太子的反应,见朱慈烺听得专注,便继续深入,语气也变得更为恳切:“诚然,前几年仰赖陛下天威,曾对漕运主干进行过一次大力疏浚,清淤除障,成效斐然,解了燃眉之急。然则——”

他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深谋远虑的忧思:“治水如医病,去其标易,固其本难!若想保漕运百年通畅,护我江南财赋重地长治久安,便不能再行那等‘临时抱佛脚’的权宜之计。必须……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四字,他咬得极重,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意味。

朱慈烺原本平静的眼神微微一动,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位刚从北方“化缘”归来、看似狼狈的钦差,胸中酝酿的绝非小打小闹的修补。

“张卿所谓‘精耕细作’,具体何解?” 朱慈烺的声音还带着少年的清亮,但语气已有了储君的沉稳。

张国维仿佛就等着这一问,他立刻上前一步,手指在空气中虚划,仿佛眼前就铺展着江南水系的舆图:“殿下明鉴!

所谓精耕细作,其一,在于建立常例。需设专职官吏,常年巡视各段河道、闸坝,记录水文,小淤即疏,小损即补,防患于未然,而非待其壅塞成患,再兴师动众,耗费巨万!”

“其二,在于系统整治。不仅要保主干漕河,其沿途相连的湖泊、作为水柜的陂塘、调节水量的支流,乃至沿岸堤防,都需纳入养护范畴。譬如丹阳练湖、高宝诸湖,皆为漕运‘水柜’,其蓄泄功能,关乎漕河水势之盈缩,必须善加维护,不容侵占淤废。”

慈烺端坐于案后,凝视着眼前这位虽然官袍陈旧、眼中却燃烧着炽热光芒的治水钦差。他沉吟良久,最终下定了决心。

“张卿所言,确为老成谋国之见。漕运乃国家命脉,江南水网更是关乎亿万生民,不容有失。”

年轻的太子声音清朗,“既如此,孤便从父皇所拨的自用经费中,先行划拨银五十万两,交予张卿统筹使用。”

“望张卿善用此银,首要在于梳理、加固漕运关键河段,确保漕船畅通无阻;其次,则需着眼长远,对江南水系的薄弱环节进行勘察与加固,防患于未然。毕竟,这江南水乡,沃野千里,看似温婉,一旦汛期至,江河泛滥成灾,其危害……亦不亚于北方旱魃。”

张国维闻言,身躯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深深一揖到底,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感奋:“殿下圣明!臣……臣定不负殿下信重!必使每一分银钱,皆化作巩固河防、疏浚水道的砖石木料,为我大明,为江南百姓,打造一道水上长城!”

五十万两雪花银,再次流向了这位“预算黑洞”般的治水钦差。

消息传出,南京官场不少人暗自摇头,私下议论纷纷:

“这张国维,当真是‘化缘’的高手,竟连殿下的私房钱都撬动了!”

“五十万两啊……扔进水里,怕是连个响动都听不见吧?”

“且看他这次,又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史可法在得知此事后,虽对巨额花费感到心疼,却也对身旁的僚属叹道:“殿下此举,虽有冒险之嫌,却也可见其心系民生,勇于任事。若张国维真能借此改善江南水情,保漕运数十年无恙,这五十万两,花得便值!”

与此同时,拿到银票的张国维,仿佛被注入了无穷精力。他立刻召集李定国、刘文秀、张煌言等人,在临时衙署内铺开了巨大的江南水系图。

他的手指沿着运河的脉络划过,又点在太湖、高邮湖等关键水域,声音铿锵有力:“诸位!殿下以国事相托,吾等岂敢怠慢?此次工程,不求标新立异,但求固本培元!

首要在于厘清、修复前朝及本朝已有的水利设施,疏通堵塞的支流港汊,加固险要堤坝。我们要做的,是让这江南水网,恢复其应有的活力与秩序!”

张煌言看着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工程预算清单,又抬眼望了望正伏案疾书、规划着江南水道疏浚方案的张国维,犹豫再三,还是将那个盘旋在心头许久的问题问出了口,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担忧:“大人……这……这五十万两,用于整治江南偌大的漕运与水系,真的……够用吗?”

他几乎能预见到,这笔钱将会如同此前数次一样,以惊人的速度消耗殆尽。

出乎他意料的是,张国维闻言,竟头也不抬,手中的笔也未停,用一种理所当然、甚至带着几分精打细算的语气回答道:“当然不够。”

“………………”

张煌言一时语塞,正准备说“那该如何是好”,却见张国维终于搁下笔,抬起头,脸上是一种将全局掌控于心的神情,他伸出一根手指,敲了敲桌案,清晰地补充道:

“这五十万两,用于江南,只能用二十万。剩下的三十万,得留着,那是要去关中……种树的钱。”

“………………”

空气仿佛凝固了。张煌言张了张嘴,感觉自己像是听错了什么天方夜谭。他看了看窗外秦淮河畔的桨声灯影、小桥流水,又想象了一下千里之外黄沙漫天的黄土高坡,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感涌上心头。

刘文秀喉头滚动了一下,硬着头皮,几乎是颤声问道:“大……大人,您这般……这般‘统筹调度’款项,若是……若是殿下日后追究起来,这‘挪用’之罪……”

他话未说尽,但其中的担忧与恐惧已然溢于言表。

张国维却只是浑不在意地一摆手,脸上甚至带着几分“山人自有妙计”的从容,宽慰道:“无妨!尔等不必忧心,本官心中自有沟壑,后续款项,自有办法筹措。”

“………………”

李定国、刘文秀、张煌言三人瞬间僵在原地,目光在空中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惊愕与绝望。

内心几乎是同时在咆哮:‘您有办法筹措?!您要是真有办法,我们至于从陕西一路风餐露宿、形同乞丐般地‘要饭’要到这南京城吗?!那李邦华总督连一顿像样的招待都欠奉,不就是因为您老人家兜里比脸还干净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