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谕至大同总兵满桂:
卿既为蒙古人,颇通漠北风物。近览史册,见载蒙古成吉思汗以马乳、羊乳、牛乳制酪,其物便于携带,耐于贮存,甚宜军旅。卿既深谙北俗,可详述其制法否?着即具本回奏。
大同总兵衙门密奏
臣满桂诚惶诚恐,谨以血书剖白:
臣祖籍宣府西路,七代效命大明卫所,实乃簪缨世胄的汉家儿郎!先祖父满彪曾任宣府游击,先考满雄官至守备,皆载于兵部武选清吏司档案。臣名取自蟾宫折桂,岂是蒙古名讳?(此处字迹斑驳,似有泪痕)
然陛下垂询奶食制法,臣虽非蒙裔,然镇守边关二十载,确曾深研此道。今据实陈奏三法:
奶豆腐法
取三岁牝马新乳,置榆木桶中捶打三千次,待乳水分离后,以夏布滤取凝块,用玄武石压制成型,悬于帐中风干。如此制成的奶豆腐硬如铁石,遇水则软,一斗乳可得三两大糕。
奶皮子秘术
鲜乳入铜釜文火慢熬,待凝脂初结时,以柳枝轻挑成纱,铺于青石晾晒。此物最是珍贵,八桶乳方得一斤皮,边军唯犒赏时方得享用。
行军乳粉
此本蒙古秘传,臣本不当言。然圣君下问,不敢隐匿——其法在发酵时掺入沙葱汁与盐卤,制成后可保半岁不腐。然气味辛烈,汉军多掩鼻不食。
臣已选军中熟谙此道的老卒十人,另附新制奶食二十匣,皆用红绸封裹,专程驰送京师。倘得陛下赐尝,便是臣九族荣光!
臣 大同总兵官 满桂 泣血顿首
朱由检捏着满桂那封字字泣血的回信,嘴巴微微张着,脸上的表情从困惑逐渐变成恍然大悟,最后定格在一种混合着尴尬与懊恼的神情上。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侍立一旁的曹化淳,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啊——?!满桂……满桂他原来不是蒙古人啊!”
曹化淳看着皇帝陛下那副如同发现自己认错人般的茫然模样,心里又是好笑又是惶恐,连忙躬身回话:“皇爷,满总兵祖籍宣府,确是汉家儿郎。只是他常年镇守边关,与蒙古诸部打交道,骁勇善战之名远播,许是因此……让您有所误会了。”
朱由检一拍脑门,想起自己之前在信里一口一个“卿既为蒙古人”,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烫。
他摇了摇头,对曹化淳吩咐道:“大伴,是朕唐突了。你去拟旨,好好安抚一下满爱卿,就说朕误信传言,现已明了。”
朱由检为何突然向满桂询问奶酪配方?这背后,正是他那份雄心勃勃的北伐军粮改革计划。
在成功搞定了虽难吃却能填饱肚子的黑麦面包后,我们的崇祯皇帝便将目光投向了如何为这干硬的口粮增添风味与营养。在他的构想中,未来大明北伐将士的单兵基础口粮,应是“黑面包 硬质奶酪 烟熏肉肠” 的三件套。
这套组合拳在他来自现代的灵魂看来,堪称完美:
黑面包作为扎实的碳水化合物基础,提供持久能量。
奶酪富含脂肪与蛋白质,热量高,且能长期保存,是绝佳的营养补充。
烟熏肉肠则是优质蛋白质和盐分的来源,能有效改善口味,补充体力。
更重要的是,这三样东西都极其耐储存、便携带,非常适合军队长途奔袭、深入敌后的作战需求。将士们无需生火造饭,便能迅速获取高能量,这无疑能极大提升军队的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
朱由检正得意地想象着大明将士们享用着他设计的“豪华单兵口粮”冲锋陷阵的场景,曹化淳捧着一本刚核算完毕的账册,脚步虚浮地走了进来,脸上血色全无。
“皇……皇爷,”曹化淳的声音带着颤音,将账册小心翼翼地呈上,“老奴……遵照您的旨意,初步核算了这‘面包、奶酪、肉肠’三件套,以及相关工坊建造的所需钱粮……”
朱由检兴致勃勃地接过账册,嘴里还说着:“让朕瞧瞧,咱们这……嗯???” 他的话头戛然而止,目光死死钉在那些数字上,仿佛要将账册烧出两个洞来。
账册上,一行行数字触目惊心:
黑麦面包九十万吨,折银二十八万两;
奶酪须用百万斤奶料,仅奶源收购便需十五万两;
肉肠要宰杀肥猪十万头,加之盐、料、熏制,耗银四十万两;
另需建造二十座熏房、五百口乳锅,工料银七万两。
而这,竟还只是那“三件套”一顿之量!
“嘶………………”
朱由检倒抽一口冷气,那声音悠长而尖锐,仿佛毒蛇吐信。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几乎是吼了出来:“这么贵的吗!”
曹化淳苦着脸,身子躬得更低了,用细若游丝的声音补充道:“陛下……这,这还没算上那数千名负责烘焙、制酪、熏肉的厨役匠人月钱饷银呢……”
朱由检像是被抽干了力气,颓然向后靠在龙椅上,喃喃自语:“朕原想着,让将士们吃得像个样子……可这……这代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