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6章 回程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86章 回程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过了终南山的隘口,山路渐缓,林木也疏朗了些。

马车在蜿蜒的山道上又走了一日,远远望见镇安驿的牌坊时,陈睿掀开车帘,长舒了口气——这驿站是往来关中的要道,虽不大,却干净整洁,正好歇脚打尖。

刚在驿站院子里坐下,点了碗浆水面,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外面走进来。

青布道袍,鹤发童颜,背上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药篓,正是孙思邈。

“仙长!”陈睿又惊又喜,连忙起身相迎。

孙思邈见是他,也笑了,捋着长须道:“小九怎会在此?看这行头,是要往南去?”

“回山里镇子上歇些日子,”陈睿拉着他坐下,让店家添副碗筷,“道长这是云游回来了?”

“嗯,在终南山里采了些药,正打算回长安药局。”

孙思邈喝了口店家递来的凉茶,“这几月在山里转,倒也寻了些稀罕药材,正好带回药局炮制。”

陈睿忙道:“我住的镇子离这不远,山清水秀的,道长不如随我去住几日,歇歇脚?镇上的山泉泡茶极好,我那儿还有些新制的焦炭,能给道长煮药炉用。”

孙思邈却摇了摇头,眉宇间带了些凝重:“怕是不行,我得尽快回长安。方才在驿站听闻些风声,说杜如晦大人近来身体很不好,时常不明原因地呕吐,双腿也肿得厉害,连朝都快上不了了。皇上正在寻我,我得回去瞧瞧,他那身子,怕是熬不起。”

陈睿心里猛地一沉。

他忽然想起,杜如晦好像确实是这两年病逝的,只是具体时日记不清了。

那位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的能臣,素来以勤勉着称,朝堂上的事、地方上的案牍,往往一捧就是大半夜,连李世民都常劝他歇着。

“杜大人身上的担子太重了。”陈睿叹了口气,“去年关中大旱,他跟着陛下跑遍了各县赈灾,今年又忙着修订律法,几乎没睡过几个囫囵觉。怕是劳累过度,伤了根本。”

孙思邈点点头,指尖在桌上轻轻点着:“呕吐、浮肿,这症状听着蹊跷。若不是饮食不洁,便可能与肝肾有关。肝主疏泄,肾主水液,若是长期劳心劳力,气血耗损,肝肾两虚,水湿不化,就容易出这些毛病。我回去得仔细诊脉,看看究竟是何症结。”

说着,他从背上的药篓里翻出两块矿石,递到陈睿面前:“对了,在山里采药时见这两块石头稀奇,一块浑身雪白,透着些光泽;另一块带着晶亮的棱角,瞧瞧是什么?”

陈睿接过矿石,先拿起那块带晶体的,阳光下能看到里面透明的棱面,硬度极高,用指甲划不动。

再看另一块,整体呈乳白色,质地细腻,断面平整。他心里一动,这不是石英石和长石吗?

“道长,您这是在哪采到的?”陈睿的声音都有些发紧,“这两块石头,可是宝贝!”

“哦?”孙思邈来了兴致,“我看着好看就捡了,在靠近汉中那边的山里,一处溪涧边上,露在外面的石头不少,都带着些白花花的纹路。”

陈睿抑制住激动,指着矿石解释:“这带晶体的是石英,另一块是长石,都是能烧出‘琉璃’的好材料!而且是透明的琉璃!比现在宫里用的那些彩色琉璃纯净得多,若是烧好了,有大用!”

孙思邈恍然笑道:“原来如此,倒是歪打正着了。你若有用,回头我把具体的地方画给你。”

“多谢道长!”陈睿小心翼翼地把矿石包好,收进怀里,“我到了镇上,就派人去寻。”

夜色渐浓,驿站的院子里点起了油灯,昏黄的光透过窗纸洒在桌面上,映着两人的身影。

陈睿让店家温了壶米酒,又添了两碟小菜,孙思邈捻着胡须,浅浅抿了口酒,话匣子渐渐打开。

“说起来,杜大人这病,怕是积劳成疾。”

孙思邈放下酒杯,语气里带着惋惜,“去年赈灾时我见过他一面,那时就瞧着他眼下乌青,脉象偏虚,劝他少熬夜,他只笑说‘国初百废待兴,哪有歇脚的功夫’。”

陈睿默然。

他知道杜如晦的性子,看似温和,实则执拗,朝堂上的事但凡经手,总要盘根究底弄个明白,常常是天不亮就进政事堂,夜半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若是能让他歇歇就好了。”他低声道,“可眼下修订律法、整顿吏治,桩桩件件都离不得他。”

“身子是根本啊。”孙思邈叹了口气,“就像田里的苗,总得有休耕的时候,一味猛灌猛施,反倒会枯。我回去给他瞧瞧,若是肝肾真亏了,就得用些温补的方子,再逼着他歇上几日——哪怕是皇上开口劝呢。”

两人又聊起山里的药材。

孙思邈说起在终南山深处发现的一片天麻,根茎饱满。

陈睿则说起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絮白质软,将来或许能做药棉,包扎伤口比麻布干净,还吸水。

“棉花?”孙思邈来了兴致,“还有这作用?那种子是帮人医病人家给的,说是开花好看,老道我也没种过。”

不知不觉,油灯里的油见了底,窗外的虫鸣渐渐稀疏。

陈睿起身道:“夜深了,仙长休息吧,明天还得赶路。”

孙思邈也起身相送,陈睿把那两块矿石又仔细包了包,贴身收好。

“仙长路上保重,若杜大人有消息,还望让人捎个信到镇上。”

“自然。”孙思邈又说“对了,汉中那处溪涧,周围还有些带彩色纹路的石头,你派人去寻时,不妨也捡些回来,说不定也有用。”

陈睿应下,看着孙思邈的身影消失在晨雾里,才转身回房。

驿馆的院子里,晨光正一点点爬上牌坊的青砖,他摸了摸怀里的矿石,又想起杜如晦的病,心里五味杂陈。

沉沉睡去,便来到了第二天。

孙仙长一早就起来了,陈睿跟孙仙长别过,也坐上马车和张正堂蓉娘一起赶路了。

马车改进过后,没那么颠簸了,速度比去长安时快了一些。

傍晚的时候就到了小镇。

镇上的人看见是小九回来了,都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往他怀里塞各种吃食。

来到酒肆,萧丰的两个徒弟过来见礼,给陈睿炒了几个他们新研发的菜式,陈睿让人叫了张正堂和蓉娘过来一起品尝。

酒肆里的木桌擦得锃亮,刚做好的菜端上来还冒着热气——“郎君,菌子是今早去溪涧边采的,您尝尝合不合口?”

张正坐在一旁,早忍不住夹了块豆腐,嚼着连连点头:“这豆腐炖得嫩,比城里馆子做的还香!”蓉娘则小口抿着菌菇汤,笑着补充:“汤里该是放了些笋干提鲜吧?喝着有股子山味。”

阿武眼睛一亮:“小姐好眼力!是去年晒的冬笋干,泡软了切碎炖的,师傅说这样能衬出菌子的鲜。”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镇上的里正李伯,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小九郎君,听说你回了,我刚从自家果园摘了些李子,酸甜口的,解腻!”

他把袋子往桌上一放,看着满桌菜又道,“萧丰这俩徒弟,手艺是越来越好了,前些日子还跟着你教的法子,琢磨着用炭烤肉,镇上好些人都去尝了鲜。”

陈睿拿起一颗李子,咬开时汁水满溢,酸甜可口。

他想起石英石,忽然问李伯:“李伯,您熟悉塔云山那边的山路吗?过些日子我想派人去溪涧边采些石头,得找个认路的向导。”

李伯愣了愣,随即点头:“塔云山那边我去过几次,采草药的老猎户都认识!你要采什么样的石头?我让我家小子跟着去,他年轻力壮,还能帮着搬。”

“要带白花花纹路的,有的还透着晶亮,”陈睿简单描述着,“孙仙长说那地方有不少,采回来能试着烧些有用的物件。”

李伯应下:“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等你定下日子,我就让小子准备。”

现在酒肆的刘掌柜把账册拿过来,让张正堂过目。张正堂说上个月才回来看过,没啥好看的,就把账册扔给了陈睿。

陈睿翻着本子,心不在焉。

蓉娘忽然轻声道:“九哥哥,明天咱们做点啥?”

“不知道,吃饭吧!”陈睿举起杯子,对着众人笑,“今日多谢各位,这杯我敬大家!往后的日子,咱们还一起琢磨些新法子,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众人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脆响,混着窗外的虫鸣,成了这夏夜里最热闹的声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