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80章 焦炭之法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80章 焦炭之法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陈睿垂首躬身:“回陛下,臣倒是有些炼钢的想法,就怕到时候这铁矿石跟不上产量。”

李世民被他这大口气逗笑了,手掌叩在腰间玉带:“哈哈,铁矿石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咱晋地有的是——去年并州奏报,岚州山里的铁矿脉挖了三年都没见底。你先和朕说说,你这炼钢之法,到底能比现在好多少?”

陈睿知道此言非虚,山西铁矿资源本就丰富,只需增派人手开矿筑路便能解决。

他上前半步,声音愈发清亮:“臣所言的炼钢之法,核心在于‘提升温度’。

眼下咱们用木炭炼铁,炉膛里的火再旺,温度最多到千度出头,就像煮肉时火候总差那么一口气,肉心始终透不了。

这铁水若没烧透,里面的杂质,就像没煮烂的肉筋,裹在铁水里去不净,炼出的钢要么软得像铅块,敲一下就变形;

要么脆得像陶瓷,稍一受力就崩裂,别说做投石机的弹簧了,连农户用的铁犁都扛不住深耕的力道。”

李世民很快抓住了关键词,追问:“你方才说的‘温度’,到底是何意?”

陈睿抬头,目光扫过场边盛水的大缸,朗声道:“陛下您看,这水遇冷成冰,是因为温度降到了‘一个临界值’——臣给这水结冰的点定个标尺叫零度;

水烧开翻滚冒泡,是温度升到了‘一百度’,这是水变成水汽的界限。

以此类推,铁矿要化成铁水,得够‘一千二百度’,这时候铁里的杂质开始融化,但还粘在铁水里不肯走;若要把杂质彻底炼净,变成能做弹簧的精钢,得烧到‘一千五百度’往上,这时候杂质会变成液态炉渣,像油浮在水上似的漂起来,轻轻一刮就能除去。

可木炭的火劲就到千度出头,差这关键的三百度,杂质去不净,钢自然成不了材。

要提升这关键的几百度,木炭是不成了,需要改变使用更好的燃料。”

这话一出,校场上静悄悄的。武将们虽不太懂“温度”“临界值”这些新鲜词,却懂“火候不到出不了好活”的道理——尉迟恭摸了摸腰间佩刀,想起征战时,刀背被突厥人兵器磕出个小豁口。

文臣们则在琢磨这“标尺”的妙处——给无形的冷热定个数字,比“烫手”“冰凉”这些模糊的说法实在多了,往后工匠们交流起来,再也不用靠“差不多”“快够了”猜来猜去,可能连户部核算燃料用量都能更准些。

李世民忽然往前走了两步,盯着陈睿的眼睛:“你说的‘更好的燃料’,莫非是石炭?石炭朕是知道的,黑黢黢的块子,烧起来烟大得呛人,冬天长安城里有农户用来烧炉取暖,碳毒毒死了一屋子人。这东西能炼钢?”

“正是!”陈睿眼中闪过亮光,声音都拔高了些,“石炭的火力比木炭猛三成,若能用好,炉膛温度轻松就能破一千三百度。同样大小的炉膛,烧木炭时铁水是暗红色的,像快灭的炭火,倒出来时还带着火星子;换石炭烧,铁水会变成亮白色,像正午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这时候杂质会彻底融化,跟铁水分层,去得干干净净。只是……”

“只是石炭炼出的铁脆得没法用,对吧?”李世民接过话头,语气里带着回忆,“前朝大业年间,有工匠试过用石炭炼铁,炼出的铁片子看着亮堂,比寻常铁器光鲜,可稍一使劲就断——朕还记得,当时有个校尉拿那铁做了把匕首,削木头时没留神,匕首直接断成了两截,惹得满营将士笑了半个月。”

“陛下英明!”陈睿躬身行礼,“其实症结就在‘硫’这个东西。

石炭里藏着硫磺的‘硫’,这东西像个捣蛋鬼,受热后会变成硫化铁混进铁水里。硫化铁这东西脆得很,就像在面团里掺了沙粒,再好的铁水也会被它搅得发脆。

但臣的先师留下个法子,能把石炭里的硫去掉!”

他伸手在空中比划,像是在勾勒窑炉的形状:“用窑炉把石炭‘闷烧’一遍,让硫跟着烟跑掉,剩下的东西,臣叫它‘焦炭’。这焦炭的做法有讲究:窑要砌成上窄下宽的瓮形,底部留三层风口,风口大小得像铜钱那么大,让空气刚好够石炭‘焖着烧’,却不会烧得太旺变成灰烬。

顶部只开个烟管,接一根弯曲的陶管通向石灰水池——石灰像磁铁吸铁似的吸住硫,跟着烟气从烟管跑出去,到了石灰水池里,硫就沉在池底,成了能做石膏的好材料,既能给将士们敷伤,又能给农户盖房抹墙,一点不浪费。”

“烧的时候得严格控火,差一刻都不行。”陈睿补充道,手指在空中点了点,像是在数时辰,“前三天用文火,火温就像冬日暖炉,让石炭里的水分和轻质挥发物先跑出来,这时候烟是淡青色的;中间两天加旺火,火温得够烧红铁钳,这时候硫开始跟着石灰石反应,烟会变成淡黄色;最后两天再转文火,让焦炭慢慢‘定形’,烟会渐渐变浅,直到几乎看不见。”

“整整七日七夜,不能断人盯着,火大了会把石炭烧成灰,火小了硫去不干净。”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笃定,“等窑凉透了挖出来,焦炭黑得发亮,硬得像黑石,敲起来‘当当’响,烧起来没烟,火力比石炭还猛三成,温度能稳稳冲到一千四五百度——到时候炼出的钢,不管硬度,韧性都是上乘。”

长孙无忌忽然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审慎:“若要量产焦炭,得建多少窑?关中的石炭矿够不够?还有,烧窑需要大量石灰石,这东西虽不罕见,可短时间内要凑够数,也得提前谋划。”

“臣早算过了。”陈睿胸有成竹,“一座窑一次能烧千斤石炭,出六百斤焦炭,建十座窑,轮着烧——这座刚出窑,那座就开始装料,一月就能出六万斤。

至于石炭,关中北边的同官(今铜川)和华原山里很多,按咱们现在的用量,够烧百年不止。石灰石更不用愁,渭河南边的山上到处都是,派些人去凿,几天就能凑够烧窑的量。”

李世民望着远处山的方向,忽然朗声笑道:“好个‘焦炭’!既解了燃料之困,又去了石炭之弊,还能顺便出石膏——陈睿,你需要多少工匠、多少物料建窑试炼,尽管开口!朕给你批条子,不管是将作监的工匠,还是户部的粮草,你要多少,朕给多少!”

“谢陛下!”陈睿躬身,声音里满是感激,“臣只求三样:一是拨五十名擅长烧窑的工匠,再拨一百名壮丁,用来筑窑、运料;二是一月之内,准备好十万斤石炭和五万斤铁矿石,越多越好;三是让工部协助采买石灰石和陶管,确保烧窑时能用得上。臣保证,一月之内,定能炼出合用的焦炭;三月之内,只要原料充足,保准让将作监的钢产量翻一番——到时候,投石机的弹簧能用三年不换,农户的铁犁能深耕三尺不卷刃,将士们的佩刀能轻易砍穿突厥人的皮甲!”

尉迟恭在旁听得心痒,忍不住往前凑了凑,大嗓门震得人耳朵发响:“小郎君,这话可得算数!炼出好钢可得先给俺们玄甲营做!俺们营里的马槊,上次跟突厥人打仗,有几根槊杆接头处的铁箍断了,害得几个弟兄差点吃亏。

等俺用新钢做的马槊、新投石机砸了颉利的牙帐,给你捎些突厥人的牛羊回来,到时候咱们在味真楼摆庆功酒,俺请你吃烤全羊!”

陈睿笑着拱手,语气里满是爽快:“将军放心!钢炼出来,先给军中做武器,再给农户打铁犁——毕竟,将士们的粮草,还得靠铁犁种出来呢。到时候庆功酒,臣定陪将军喝个痛快!”

李世民闻言大笑,阳光洒在他脸上,映得玄色常服泛着光,连眼角的细纹里都带着暖意:“说得好!钢要炼,粮要种,这才是大唐的根基。陈睿,朕等着你的焦炭,更等着你的好钢——等你炼出好钢,朕亲自去将作监看,给你记头功!”

“陛下,功劳是大家的,臣只不过提了些点子,若是没有官员和工匠的配合,再好的想法也得不到实践应用,技术也不能发展。就像马车上的各个部件,要互相配合,才能跑得快,载得重,行得远!”

“说得好!朝堂,国家,各人各司其职,通力配合,才能让大唐更加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