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79章 利器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79章 利器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北衙禁军黄土校场上已站满了人影。

李世民身着玄色常服,腰间玉带束着,佩剑悬在一侧,目光扫过场中两架黑沉沉的器械时,眉峰微挑。

左侧的投石机足有丈高,松木架漆成深褐色,投杆如长臂斜伸,末端的投斗用铁皮包着,泛着油光;最惹眼的是架在两侧的弹簧,弯曲成紧密的一条,寒光凛冽,像两条蓄势待发的蛇。

右侧的床弩更显狰狞,九尺长的弩身架在木架上,双簧并列如翼,弩箭足有孩童手臂粗,箭簇打磨得发亮,映着晨光像淬了冰。

“陛下,都备妥了。”将作监少监阎立德小跑着上前,手里捧着个檀木托盘,上面放着图纸。

“投石机按陈郎君的法子改的,用两根弹簧做驱动力,投斗后标了刻度,四十斤石弹对应两百步,一百斤对应一百五十步。”

李世民“嗯”了一声,目光落在李靖、秦琼几位将军身上。

李靖鬓角已染霜,上前两步,手指在弹簧上轻轻敲了敲,钢条发出“嗡嗡”的震颤,余音绕着木架打转。

“寻常投石机靠配重,投一次得七八人绞盘,”他俯身看投杆与弹簧的连接处,铁环扣得严丝合缝,连半分松动都没有,“这弹簧倒是省了不少力气,就是不知耐不耐用,能投多远?”

“试试便知。”李世民扬声道,“先投四十斤石弹。”

校尉指挥两名膀大腰圆的士兵抬着石弹过来,那石弹打磨得溜圆,灰黑色的石面上还沾着泥土。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石弹放进投斗,另一名士兵摇着木轮,弹簧被缓缓拉开,发出“咯吱咯吱”的较劲声,钢条一点点拉伸,像拉满的弓弦。

直到标尺上的铜针对准“两百步”的刻痕,士兵猛地按下机括——

“嗡——”

弹簧骤然回弹,带着股骇人的力道,投杆“呼”地扬起,风声猎猎。

石弹如流星般飞出去,在空中划了道弧线,拖着淡淡的烟尘,“轰”地砸在两百步外的土坡上,溅起半丈高的烟尘,连场边的人都觉得脚下微微一震。

“这个乖乖!准头还不差!”尉迟恭捋着络腮胡大笑,声如洪钟,“这比老投石机远了五十步,还省了一半人手!要是当年打洛阳有这玩意儿,哪用得着架云梯死磕?”

李世民没说话,目光落在烟尘散去的土坡上,那里已砸出个半尺深的坑。

他指着下令:“换一百斤的。”

这次的石弹更沉,两名士兵抬着都有些吃力,脸憋得通红。

放进投斗后,士兵摇木轮时,弹簧“咯吱”声更响了,钢条被拉得几乎贴住木架,看着都让人捏把汗。

机括触发的瞬间,投杆“啪”地一声弯成了弓,仿佛下一秒就要断成两截,石弹却带着股沉劲飞出去,虽不如前次远,却像块沉甸甸的铁,“咚”地砸在一百二十步的标靶上——那标靶是用半尺厚的榆木板拼的,竟被砸得粉碎,木屑飞得四处都是。

秦琼眯着眼瞅着弹着点,手里的马鞭轻轻敲着掌心:“若是攻城时用这玩意儿,砸城门怕是一弹就够。城门木包铁也经不住这力道。实在是厉害!”

“嗯!很好!再看床弩。”李世民转向右侧,目光落在那架双簧床弩上,“先试单簧的。”

单簧床弩虽只有五尺长,却做得精巧,二十斤的箭杆,箭尾还系着红绸。士兵扳动转轮上弦,驽弦“咔哒”一声卡入卡槽,他眯眼瞄准三百步外的铁甲垛子——那垛子是用三层铁甲叠的,泛着冷光,像个缩着的铁甲兵。

箭簇“嗖”地破空而去,带着尖锐的呼啸,“噗”地穿透三层铁甲,箭尾深深扎进后面的木柱里。

“好家伙!”侯君集抽了口凉气。

“寻常床弩百步穿甲就不错了,这竟能到三百步!要是配上火箭,烧敌营都不用靠近!”

轮到双簧床弩时,连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文臣都往前凑了凑。

九尺长的弩身如卧虎,双簧并列着,看着就比单簧的壮实,三十斤的重弩箭足有四尺长,箭簇闪着寒光。

四个士兵合力才上好弦,弹簧被拉得发出“嗡嗡”的低鸣,像有什么猛兽要从里面钻出来。

他们瞄准远处的土城墙——那是按边城城墙的规格筑的,夯土掺了石灰,坚硬得很。

随着机括“啪”地一响,重箭拖着尾焰般的气流飞出去,在空中几乎不见弧度,快得只剩道黑影。

“噗”地一声闷响,箭杆竟扎进城墙近尺深,震得城砖簌簌往下掉,露出里面的黄土。

“八百步!”阎立德高喊,脸涨得通红,“八百步!”

场边顿时爆发出惊叹。房玄龄抚着胡须,对身边的杜如晦道:“有这利器,往后守城怕是不用再拼人命了。漠北的骑兵再凶,也冲不过这千步箭程。”

尉迟恭早已按捺不住,上前一步抱拳道:“陛下!此等神兵利器,当速速量产!军中若配上,定能横扫漠北,把颉利的牙帐都掀了!”

李靖也躬身道:“臣附议。投石机破城,床弩阻敌,二者配合,可省数万兵马。往后行军,粮草辎重也能跟着轻快些。”

武将们纷纷附和,尉迟恭嗓门最大,嚷着要给自家营里先配十架;秦琼虽没说话,眼里的光却亮得很。校场上的气氛热烈得像要烧起来,连风都带着股燥意。

就在这时,长孙无忌忽然上前一步,青袍在风中微动,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陛下,臣有话要说。”

李世民看向他,目光平静:“辅机请讲。”

“此等武器确是利器,”长孙无忌目光扫过弹簧,那钢条上的寒光映在他眼中,“但诸位将军可知,一根投石机的弹簧,需百炼精钢五十斤;一架双簧床弩,耗钢近三十斤。若要量产千架,需百炼钢数万斤。”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如今关内铁料年产量不过百万斤,半数得用于农具——关中的农户还在用木犁,河西的屯田需要铁锄,这些都等着铁料。剩下的够不够造这些武器,怕是有心无力。”

这话一出,校场上顿时安静下来,连风卷尘土的声音都听得见。

尉迟恭的脸涨得通红,握着拳头想说什么,却一时语塞——他打了一辈子仗,砍过敌人的头,也扛过粮草,却不知炼钢竟如此吃紧。

“辅机所言非虚。”杜如晦叹了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关中缺铁,不少人还在用木犁耕地,秋收时比用铁犁的少收三成。若是把铁都拿去造武器……”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在场的人都懂。

民以食为天,没了农具,田里长不出粮食,再锋利的武器也撑不住长久。

武将们的热情像被泼了盆冷水,刚才还沸腾的校场,这会儿只剩下沉默。

尉迟恭挠了挠头,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侯君集望着那架床弩,眉头拧成了疙瘩。

李世民眉头微蹙,手指在佩剑的剑柄上轻轻敲击,“笃笃”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半晌,他忽然抬头,目光扫过众人,声音斩钉截铁:“钢不够,便增产!长孙无忌,你领户部、工部,三日之内拿出方案——铁矿开采加派人手,从关中各县征调民夫,管够饭食;冶炼炉多加十座,就建在渭水边,取水方便;百炼钢的法子,让陈睿也参与改进,他那弹簧钢做得精细,说不定有新门道。”

他转向众臣,语气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农具要保,武器也要造。朕就不信,大唐的铁山挖不尽,炉火炼不出足够的钢!铁矿不够,就去找;工匠不够,就从将作监、民间作坊里挑。总有法子让铁水淌得更多,钢料堆得更高!三个月之内,我要看到投石机三十架和床弩五十架!”

长孙无忌躬身领命,声音响亮:“臣遵旨!三日之内,定给陛下一个章程!”

李靖等人脸上重又露出喜色,尉迟恭嗓门又亮起来:“陛下圣明!有这些利器,臣不光守城了!颉利的牙帐都给陛下砸了!再让陈郎君把那四轮马车改改,粮草辎重也能快速送到前方!”

李世民没接话,目光望向远处的箭靶,那里还插着那支穿透三层铁甲的弩箭。

利器虽强,却需根基支撑。

“鄠县子,你有何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