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43章 献配方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43章 献配方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李世民缓步走后殿时,长孙皇后正翻看一卷她自己手书的《女诫》。

见李世民进来,她放下书卷起身行礼,鬓边的珍珠步摇轻轻晃动:“陛下今日议完事早些,可是精盐的章程定了?”

“定了。”李世民接过内侍递来的茶水,在软榻上坐下,想起陈睿拆分六步的法子,嘴角忍不住带了笑意。

“说起来,今日倒要多谢小九——哦,如今该叫陈睿了。他那分步设坊的法子,比克明与玄龄想得更细,将制盐之法拆成六步,各院隔绝,工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纵是有人想偷学,也难窥全貌。”

长孙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那少年竟有这般心思?臣妾前日见他时,只觉沉稳,倒没看出这等缜密的盘算。”

她走到案前,为李世民续了水,“这法子确实稳妥,精盐关乎国计,保密一事最是要紧,一步错便是损失巨大。”

“可不是。”李世民指尖在案上轻叩,“朕已让阎立德改造西作坊,五日内务必完工。朕还给他赐了名,叫陈睿,取深明通达之意。这孩子无世家背景,心思又纯,只想着让百姓吃上干净盐,倒是比那些精于算计的老狐狸们更可靠。”

长孙皇后莞尔:“陛下既赐此名,想来是对他寄予厚望了。”她略一沉吟,话锋转向精盐掌管之事。

“只是……精盐司终究是要握在自家人手里才稳妥,如今让张正鹤主持,虽可靠,却非宗室,长远来看怕是……”

李世民叹了口气,望向窗外的宫墙:“朕何尝不知。可你瞧朕的孩子们,襄城刚定下与萧家的婚事,十二岁的姑娘家,总不能让她抛头露面管盐务;承乾才十岁,性子跳脱,还坐不住;丽质更不必说,八岁的娃娃,连账本都认不全。宗室里倒是有几个年长的,可要么贪财,要么庸碌,哪个能担此重任?我就想,让承乾跟着小九跟着学学。”

“陛下此举甚妙。”长孙皇后温声道,“陈睿既可靠,不如先让他多担些事,让承乾跟着学学。太子年幼,正好让他瞧瞧这民生疾苦,看看精盐如何从粗盐提纯,如何走进寻常百姓家。等承乾熟悉了流程,明白这盐务的要害,陈睿再逐步放手,确实乃两全之策。”

李世民放下茶杯:“既然皇后也说好,就让承乾从旁学习,让太子每日去西作坊待一个时辰,先看看工匠如何筛选、如何熬煮这两步,让他知道这雪白的精盐,来得有多不易。也让他瞧瞧陈睿是如何做事的,学学那份踏实细致。”

今日,君臣商议的章程、帝后闲谈的安排,都化作无声的伏笔,悄然铺向即将启动的精盐大业。

而此时的怀德坊,陈睿尚在灯下反复核对六步流程的细节,将各院工匠的职责、护卫的换班时辰、溶液的配送规矩,一一抄录在册子上,字迹工整如刻。

两日后清晨,陈睿刚用过早饭,刘伯便引着张正鹤府上的仆役进来。

那仆役穿着青布长衫,见了陈睿便躬身行礼:“陈郎君,我家大人已在府中备下茶点,专等您过去商议精盐的制造与销售事宜。”

陈睿点头应下,换了身半旧的襕衫——他如今虽有官职,却仍不喜穿官服招摇。

他不知道,自己被赐名“陈睿”的消息,已在长安悄然传开。说这少年因发明马蹄铁得了陛下赏识,赐了大名,往后定是前程似锦。

却无人知晓,真正让他被陛下看重的,是那关系国计民生的精盐之法。

张府的书房里,张正鹤正对着两幅图册。见陈小九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将图册推到他面前:“小九你来的正好,你看这分院的工匠人数,我按每院二十人算,六院正好一百二十人,可过滤与熬煮两道工序,是不是该多添些人手?还有这精盐铺的选址,长安县设十个,万年县九个,朱雀大街两个,共二十一个,你觉得妥当吗?”

陈小九先看工匠名册,指尖点在“过滤”一栏:“过滤需用细麻布反复滤三次,确实费人手,再加十人吧,分成三班,免得累出纰漏。熬煮要盯着火候,二十人足够,多了反而容易乱。”

他又看向精盐铺的分布图,“朱雀大街的铺子可设在东西两头,一头靠近皇城,方便官员采买;一头挨着西市,能吸引商户。长安县与万年县的铺子,要选在坊市密集处,最好离粮铺、肉铺近些,百姓买完菜就能顺带买盐。”

张正鹤连连点头,又取出一本价目册:“陛下定了价,上等盐二百六十文一斗,中等一百文,下等三十文。只是……这上等盐会不会太贵?世家大族虽不差钱,可若是觉得不值,怕是不愿买。”

“不贵。”陈小九摇头,“上等盐色白如霜,颗粒细匀,熬汤做菜只需少许便够,实则比私盐划算。再说世家看重脸面,用这雪白的精盐待客,正合他们心意。倒是下等盐,虽便宜,却要保证成色,绝不能因为价低就劣质——百姓的眼睛亮着呢。”

“小九你说得是。”张正鹤提笔在价目册上批注,“我这就让人刻些木牌,挂在各铺子里,写上‘下等盐亦净,朝廷不欺民’,让百姓放心。”

说到销售规矩,张正鹤又取出一份限购章程:“新盐上市初期,得限购才好。平民每人限购一斗,商号凭执照采购,每月不得超过十石。不然被盐商囤积起来,咱们的定价就成了摆设。”

陈小九补充道:“还要给各铺长发一本户籍册子,百姓买盐时登记姓名住址,同一个人不得在多铺重复购买。商号采购时,要在执照上盖盐铺的印,每月汇总到精盐司,若是发现哪家商号超额,直接取消资格。”

两人从清晨议到午时,张府的厨子端上饭菜,他们也只是匆匆扒了几口,又接着商议。

从工匠的工钱——筛选匠每月两贯,熬煮匠因技术要求高,每月三贯——到盐袋的样式,用粗麻布缝制,袋口缝上精盐司的朱印,防止被人偷换。

连押运的马车都定下规矩,车轮要刻上专属记号,每车配护卫两名,沿途需在驿站登记出入时间。”

说罢把册子还给张正鹤。

张正鹤接过册子,小心地锁进书房的铜柜里。

临走时,陈小九忽然想起一事:“张大人,西作坊改造完成后,可否让我带太子殿下去瞧瞧?陛下许了太子熟悉流程,从筛选环节看起,一步步了解精盐是如何做出来的。”

张正鹤笑道:“这是好事,太子殿下聪慧,多看看民生实务,将来必是明君。我这就安排,让各院工匠提前备好演示的工具,保证让殿下看得明白。”

走出张府时,见日头还高,揣着写有配方的册子,陈小九往皇宫方向走去。

内侍掀开幕帘,甘露殿内的暖阁正飘着淡淡的松针香。

李承乾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圆领袍,正踮着脚凑在案前看一幅精盐作坊的图纸,听见脚步声便转头望来,一双眼睛亮得像盛了星光。

李世民见陈小九进来,放下手中的茶盏笑道:“承乾,这位便是为父跟你说的陈睿,精盐的法子便是他想出来的。今天来,先让你见见这位小先生。”又转向陈睿,语气温和了几分,“小九,这是太子承乾,往后他去西作坊学盐务,你多指点着些。”

陈小九连忙躬身行礼,双手交叠按在膝前,动作规整不慌:“臣陈睿,见过太子殿下。”

他垂着眼,余光瞥见李承乾快步走过来,小小的手一把扶住他的胳膊,声音带着少年人的清亮:“小先生快快请起!父皇说您有本事,能把苦涩的粗盐变成雪白的精盐,我正想问问,那盐水里真能熬出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吗?那马蹄铁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还有那风箱,对了还有炒菜,我最爱吃那个火爆羊肉了!”

长孙皇后坐在一旁的软榻上,见此情景眼底漾起笑意,抬手示意陈小九起身:“宣德郎,你比太子只大三岁,性子沉稳。太子性子跳脱,却最是慕贤,你当他的小先生正好!。”

李世民点头附和,指了指案上的图纸:“方才正跟承乾说筛选盐石的步骤,你来得正好,不如就先跟他说说,第一步为何要先挑拣那些带泥的粗盐块?”

陈小九直起身,走到案边,指尖轻轻点在图纸上画着筛子的地方,耐心解释:“回陛下、皇后娘娘,粗盐里混着泥沙与杂质,若不先筛掉,后续熬煮时杂质会粘在盐粒上,既影响成色,吃着也带涩味。就像农户收了稻谷,要先扬去谷壳,才能磨出白净的米来。”

李承乾听得认真,凑得更近了些,手指在图纸上跟着划动:“那筛子要选细的还是粗的?若是漏了小石子进去怎么办?”

“殿下问得好。”陈小九眼中露出几分赞许,“筛子要多备几种,先粗筛去大石块,再细筛除小沙粒。每筛一遍,工匠都会仔细检查筛网,若有破损便立刻更换,绝不让杂质留到下一步。”

李世民看着两人一问一答,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目光落在陈小九身上时多了几分满意——这少年不仅心思缜密,讲事也条理清晰,倒真是个教太子的合适人选。

长孙皇后忽然开口,语气轻柔却带着考量:“宣德郎,西作坊改造好后,太子每几去一个时辰,你觉得先看筛选,再看熬煮,这个顺序妥当吗?”

“回皇后娘娘,妥当。”陈小九不假思索地应道,“筛选是根基,让殿下先见粗盐如何变干净,再看熬煮时火候如何掌控,能一步步明白精盐来得不易。等殿下熟悉了这两步,再教他看过滤与结晶,循序渐进,更容易懂。”

李承乾听得眼睛更亮,拉着陈小九的衣袖追问:“那明日西作坊能完工吗?我明日便能去看吗?”

李世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急什么?阎立德说了,五日内必完工,明日才第三日,你且等着。”又对陈睿道,“你今日来得正好,把你那六步流程的册子给承乾留一本,让他先看着,明日去作坊时也好有个底。”

“臣带来了。”陈小九从怀中取出一本线装册子,双手呈给李承乾,“这册子上记了各步的工匠职责与注意事项,殿下若有不清楚的地方,改日去作坊时臣再详细解说。”

李承乾接过册子,像得了宝贝似的抱在怀里,郑重地点头:“我一定好好看!明日小先生可不许嫌我问得多。”

陈小九躬身应下:“臣不敢。能为殿下解惑,是臣的本分。”

李承乾把册子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块烫手的暖玉,小脸上满是认真:“小先生放心,今晚不睡觉也要看完!明日去作坊,若是有不懂的,您可千万要耐着性子教我,不许学夫子说‘殿下该懂’这样的话。”

“臣不敢。”陈小九躬身行礼,袍角扫过地面的金砖,发出轻微的声响,“殿下肯学,是精盐司的幸事,也是百姓的幸事。臣自当知无不言,哪怕是一个筛子该怎么握,都会细细讲给殿下听。”

李世民坐在上首看着这一幕,见李承乾捧着册子不肯撒手,嘴角噙着笑意。

陈小九又从袖中取出另一本册子,这本册子更小巧些,封面用的是厚韧的皮纸,边缘用粗线固定,封面上没有任何字迹,却透着一股不容轻慢的厚重。

他双手捧着册子,缓步走到龙案前,躬身递上:“陛下,这便是生石灰水与草木灰溶液的配比册子,臣已按上等、中等、下等盐的标准,写明了溶液的用量、添加时机,还有如何分辨盐卤是否沉淀到位的法子。”

李世民接过册子,指尖触到冰凉的牛皮纸,心中微微一沉——这小小的册子,可抵得上十万兵甲。

他没有立刻翻开,而是转手递给身旁的长孙皇后:“皇后,你替朕收着。以后这册子除了你我,暂时绝不能让第三人碰。”

长孙皇后双手接过册子,指尖轻轻拂过,目光落在陈小九身上,带着几分赞许:“陈郎君想得周到,连如何分辨沉淀是否到位都写了。这细节若是漏了,纵是有配方,也做不出好盐。”

“皇后娘娘明鉴。”陈小九垂首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