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42章 六步保密法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42章 六步保密法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臣明白。”杜如晦与房玄龄齐声应道,两人心中皆是一震。他们原以为陛下看重的是精盐能为国库带来的收入,却没想到他更在意的是百姓能否真正受益。

这便是帝王的格局,既谋国,亦谋民。

陈小九站在一旁,听着李世民的话,心中涌起一股热流。

他想起前日在东市看到的一幕——一名老妇攥着几枚铜钱,在盐铺前犹豫了半天,最后只买了一撮发黑的私盐,嘴里还念叨着“这盐虽脏,却比官盐便宜”。

若是精盐能按三十文一斗售卖,那老妇往后便能买上干净的盐了。

“陈郎君。”李世民忽然看向陈小九,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你熟悉提纯步骤,精盐司刚起步,缺的就是懂行的人。朕想让你也来精盐司帮忙几天,给工匠们分批讲讲注意事项,务必让第一批精盐就做出成色来,你可愿意?”

陈小九连忙躬身行礼:“臣愿为陛下效力,为百姓谋利。”

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将案上的章程推到陈小九面前:“这是克明与玄龄拟的条例,你瞧瞧,生产环节可有疏漏之处?毕竟你是第一个琢磨出提纯之法的人,比我们这些只看文书的人更懂其中关节。”

陈小九双手接过章程,指尖触到微凉的纸页,心中一凛,逐字逐句仔细翻看。

条例对作坊管理、工匠约束、贩运核查都规定得十分细致,甚至连工匠的饮食、作息都有涉及——“工匠每日辰时上工,申时下工,午间歇息一个时辰,膳房需保证三天一顿有肉、有菜,不得克扣口粮”。

可见杜如晦与房玄龄的用心。

只是看到“生产集中于西作坊一处,工匠统一调配,各环节由监作官统筹”时,他眉头微微蹙起,指腹在那行字上反复摩挲。

“陛下,条例周全,只是这生产环节,臣有个想法。”

他放下章程,语气诚恳,目光清澈,“臣以为,制盐之法若集中于一处,虽便于管理,却也容易泄密。毕竟工匠众多,难免有心思不正者被盐商收买,若是将整套法子泄露出去,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不如将制盐之法拆分为六个步骤,每一步单独设坊,彼此隔绝,工匠只知自己负责的环节,不知全貌,如此即便有人想偷学,也只能窥得一鳞半爪,成不了气候。”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兴味,身体微微前倾:“哦?你且说说,哪六个步骤?如何设坊?”

“陛下稍候。请拿纸笔来。”内侍早已备好笔墨。他取过笔蘸了墨,手腕悬起,边写边道:“第一步,筛选破碎。将粗盐中的碎石、杂质挑出,再用石碾碾碎成粉末,此步技术最简单,可设在西作坊外围的东院,用的都是寻常工匠,即便泄露也无妨。”

素绢上落下“筛选破碎”四字,笔锋稳健,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他顿了顿,笔尖继续移动:“第二步,溶解。将破碎后的粗盐倒入大缸,加清水搅拌溶解,制成盐卤,此步也无甚技术含量,可设在南院,与东院隔一道高墙,墙高丈余,墙上设了望台,由玄甲军护卫看守。工匠只知加水溶盐,不知后续用途,即便被收买,也说不出关键。”

“第三步,加助溶剂生石灰水。”陈小九的语气郑重起来,笔尖在素绢上顿了顿,留下一个深色的墨点,“这一步是关键。生石灰水可沉淀盐卤中的杂物,让盐晶更纯净,若是少了这一步,盐会发苦,成色也差。此第三第四步设在禁苑两处院落,只留两三名心腹工匠操作,所用生石灰由专人定量配送,用完即清,绝不让多余的生石灰流出坊外,避免被人察觉用途。”

杜如晦与房玄龄对视一眼,皆露出赞许之色。

他们之前只想到了笼统的保密,却没想到能如此细致地拆分步骤,将核心技艺藏在最深处,如同将一把钥匙拆成数段,每人只执一段,谁也无法单独开锁。

“第四步,加草木灰溶液。”陈小九在素绢上写下这行字,加重了语气,墨色比前几行更深,“草木灰能沉淀盐卤中的另一些杂物,与生石灰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两种溶液的配比、添加时机,是精盐洁白无杂的核心,必须严格保密,连配溶液的工匠都只知按方调配,不知为何要用——告诉他们要加进去,却不解释原理。”他抬眼看向李世民,“臣建议,这两种溶液的配方由陛下亲掌,每月由监正凭陛下手谕领取定量,再分发,如此便多了一层保障。”

李世民颔首:“可。配方由朕亲掌,谁也别想轻易拿到。”

“第五步,过滤。”陈小九继续说道,笔尖在素绢上划出流畅的线条,“将加过两种溶液的盐卤用细麻布反复过滤,去除沉淀的杂质,此步设在北院,工匠只负责更换麻布、收集滤渣,不知盐卤的来历,更不知前两步加了何物。所用细麻布需登记编号,用后立即焚毁,不得带出坊外——麻布上若残留盐卤,被人拿去研究,恐会泄露玄机。”

“最后一步,熬煮。”陈小九俯身,在素绢上画了个铁锅的形状,盆沿还细致地画着几道细密纹路,“将滤净的盐卤倒入铁锅,用文火慢慢熬煮结晶,火候大小直接影响盐粒的粗细与成色,需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负责。此步设在西院落,亦与其他院落彻底隔绝,除了熬煮工匠与监作官,任何人不得靠近。”

“另外,不同等级的盐,溶液配比也不同,配方臣会交给陛下。”

待他写完,宣纸上的六个步骤已如连环锁般环环相扣,每个步骤旁都标注着所需工匠人数、设备规格、保密措施,甚至连护卫换班的时辰——“辰时、申时各换班一次,换班时需核对腰牌,缺一不可”——都写得清清楚楚。

李世民走上前,指尖轻轻拂过宣纸上的字迹,目光发亮:“好一个分步设坊!如此一来,即便有哪个环节出了纰漏,也断不会让整套法子泄露出去。你这心思,比克明与玄龄想得更细,也更贴实际。”

“陛下过誉。”陈小九躬身道,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臣只是想着,精盐关乎国计民生,若被世家或私盐贩子偷学了去,不仅朝廷损失惨重,百姓怕是又要吃回高价赃盐。如今拆分步骤,他们即便买通一两个工匠,也做不出真正的精盐。”

李世民拿起宣纸,目光在“生石灰水”“草木灰溶液”两个条目上停留片刻,忽然抬眼看向陈小九:“这两种助溶剂的配方,朕看暂时就由你自掌管,让太子跟着你看看。所需的生石灰与草木灰,由朕手令申领,每次用量都要记录在案,一式两份,你与监正各存一份,每月核对一次,绝不能出半点差错。待太子成长起来,你再放手。”

这话一出,杜如晦与房玄龄都有些惊讶----相当于把精盐的核心命脉交到了这少年手中。但转念一想,陈小九既是提纯之法的发明者,又无世家背景,确实是最可靠的人选。

陈小九心中一凛,连忙叩首:“臣遵旨!臣定当尽心保管,绝不让配方泄露分毫。”他知道,这不仅是陛下的信任,更是千斤重担——若配方出了错,不仅精盐做不成,还会连累无数工匠白费力气。

“至于六个步骤的坊院改造。”李世民转向杜如晦,语气斩钉截铁,“传旨给将作监阎立德,让他即刻着手改造西作坊和禁苑两处院落,按陈郎君所说的东、南、西、北院布局,各院之间除了必要的通道,全部用高墙隔开,通道设铁门,钥匙由监作官专人保管。非本院工匠与管事,擅入者斩!五日内必须改造完成,不得延误——朕要在六天后,看到第一锅精盐出坊。”

“臣遵旨!”杜如晦躬身应道,袖口的褶皱在动作中舒展开来,他心中已开始盘算:阎立德精通营造,五日内改造五院虽紧,但调动些人手,应当不成问题。

李世民又将宣纸递给房玄龄:“玄龄,你与克明再将这分步设坊的法子写入章程,注明各院的职责、工匠选拔标准与保密细则,午后再呈给朕。另外,张正鹤那边,你亲自去一趟,把精盐司的职责、金鱼符的用处跟他说清楚,让他明日一早就到西作坊上任。”

“臣遵旨。”房玄龄接过宣纸,小心地卷好,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这纸的字迹,可是关乎大唐精盐兴衰的关键。

陈小九站站立在一旁默默听着。

“宣德郎。”李世民忽然开口,“五日后你也需要给工匠们分别演示一遍提纯步骤,尤其是生石灰水与草木灰溶液的添加时机,务必让他们学明白。”

“臣明白。”陈小九应道,目光坚定。

“宣德郎,你既已入官职,再称小名已不合适。你可有大名?”李世民问道。

陈小九想了想,没有把前世的名字说出来。“回陛下,臣由师父养大,未曾听闻师父叫过大名。”

“既如此,朕给你赐名陈睿,如何?”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点吃惊。

“!!!”

“睿,深明也,通也。《尚书·洪范》中,思曰睿,将睿视为思考的最高境界。??”房玄龄解释道。

陈小九自然不能说不同意,欣然拜谢“谢陛下赐名!”

上一世,父母给自己取了颛,想让自己大智若愚。这一世皇帝取了个睿,这要求有点高哇。

“另外,宣德郎献制盐之法,应该得到什么赏赐,赶紧议一议!”

杜如晦与房玄龄各自捧着章程和宣纸,快步走出殿外,他们要赶在今日前修改好章程,还要通知阎立德与张正鹤,时间紧迫,容不得半分耽搁。

陈小九也跟着起身,刚走到殿门口,忽然想起什么,转身对李世民道:“陛下,臣还有一事——那盐焗鸡的做法,臣已想妥,待精盐司诸事安定,臣便献与陛下,让陛下也尝尝这用干净精盐做的菜。”

李世民闻言,忍不住笑了:“好,朕等着。到时候,朕也请你尝尝御膳房的手艺,算是犒劳你为精盐之事出的力。”

陈小九躬身行礼,转身走出两仪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