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6章 送厚利结新缘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6章 送厚利结新缘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陈小九将师父那罐盐小心收进随身的布包里,转头对萧掌柜道:“萧掌柜,师父留下的盐就剩这么点,刚才那盘不过是试个新鲜。真要论买卖,还得靠张老爷匀的这精盐。”

萧掌柜脸上的热意淡了些,却也点头称是:“是这个理。那咱就用这精盐再炒一盘,看看究竟能不能上得了台面。”

伙计早把苋菜攥在手里沥水,菜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陈小九往铁锅里倒上菜籽油,姜片蒜粒“滋啦”下锅,金黄的油星子溅得老高,连灶门口添柴的伙计都直抽鼻子,手里的柴禾差点掉进灶膛。

“这味儿!香!”伙计咂着嘴笑,露出两颗虎牙。

陈小九没接话,手腕一扬,翠绿的苋菜倒进锅。“哗啦”一声,油星子溅得更欢,锅铲翻飞间,菜叶渐渐软塌,渗出清亮的汁水。

“还是这个火候,继续烧。”陈小九手腕翻转得更快,顺手抓了一把芜菁丝丢进锅。青白相间的菜色在热油里翻滚,倒比单用苋菜多了几分清爽。

他从张老爷给的盐包里抓出一小撮,盐粒落在菜上,没等翻炒几下就化进了油汁里,连带着苋菜都润出层淡淡的光泽。

片刻后盛进白瓷盘,颜色品相看着和刚才那盘相差无几。陈小九先夹了一筷子,入口时微微颔首——精盐的咸味确实也可以,没了粗盐的刺舌头的苦涩,虽比师父那罐盐少了点回甘,却已是难得的味道了。“能行。”他放下筷子,“至少没了太多杂味,寻常人吃着,已经是很好了。”

萧掌柜赶紧夹了一大口,嚼了两下便说道:“这就够了!”

他盯着盘子里的菜,忽然像是想起什么,一拍额头,“瞧我这记性,倒忘了跟您说——这悦来客栈酒肆,还有镇东头的杂货铺、南头的骡马行,其实都是张老爷家的产业。”

陈小九愣了愣,手里的锅铲停在半空:“全是张老爷的?”

“可不是嘛。”萧掌柜往灶门口挪了挪,声音压低几分,“张老爷祖上是做丝绸生意的,当年往西域走商,驼队能从长安排到玉门关。虽说如今不跑远路了,家底却厚着呢。”

他凑近了些,眼里闪着光:“您想啊,他既知小师傅要做新菜,若真缺盐了,还能不管?前儿个我去送账本,见他正给长安写信,说不定就是跟内弟提您呢。”

这话像块石头落进水里,陈小九心里顿时亮堂起来。他望着盐包笑道:“这么说,盐的来路倒是不用愁了。”

“愁啥?”萧掌柜眼里的顾虑全散了,“张老爷昨儿还跟账房先生念叨,说镇上的买卖越来平淡,得添些新鲜花样。您这炒菜要是能成气候,张老爷求之不得呢!”

两人正说着,就见张府的管家提着个食盒走进来。管家姓刘,穿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萧掌柜,小师傅,”刘管家笑着拱手,“我家老爷听说小师傅在酒肆做新菜,让我来看看,若是成了,看能否带两盘回去,给老太太尝尝鲜。”

萧掌柜连忙应着,刚要让伙计装,陈小九却拦住了:“我亲自炒两盘新的吧,也用张老爷给的盐,让老太太尝尝正味。”

他重新生火倒油,这次选了崧菜莲藕和山药。莲藕切得薄如蝉翼,在清水里泡着,捞出来时还滴着水;山药片也泡在水里。陈小九先炒莲藕,油烧到六成热就下了锅,只加了两粒花椒,炒得脆生生的,盛盘时撒了把葱花,绿白相间看着就清爽。

崧菜清炒,放了几颗茱萸果。

炒山药时却换了法子,炒得黏糊糊的,又把上好的红糖加热淋在上面,甜香混着山药的绵糯,倒像道点心。刘管家在一旁看着,忍不住赞:“小师傅这手艺哪学的?”

“刘管家过奖。”陈小九笑了笑,把两盘菜仔细装进食盒。食盒是樟木做的,带着淡淡的木香味,他特意垫了层油纸,怕菜汤洒出来。“烦请告诉老太太,山药软和,适合她老人家吃。”

刘管家提着食盒刚走,萧掌柜就搓着手笑:“您瞧,这不是正好?等张老夫人尝了菜,您再提把手艺给张老爷,保管他对您青眼相看。”

陈小九没接话,低头擦着锅铲。铁铲在粗布上磨出沙沙的响,映着灶膛里跳动的火光,他忽然抬头道:“萧掌柜,既然客栈是张老爷的产业,我这炒菜的手艺,倒不如就送给张老爷。”

萧掌柜愣了:“送给张老爷?”

“您想啊,”陈小九用锅铲指着窗外,官道上的车马声隐约传来,“我一个云游道士,总不能一直守着灶台。手艺交给你们,往后张老爷做这买卖,有精盐有地方,他自然会用心发扬。再说了,官道上来往的商客多,南来的北往的,真把这炒菜传开了,镇上的杂货铺能多卖些油盐,骡马行能多歇几拨客人,受益的不只是客栈。这附近的农户种菜也能多些活路。”

萧掌柜越听越觉得在理,抚掌道:“小师傅做这事可真是功德无量。比我们商人想得就是远,无量天尊!”

几人正闲聊着些菜式做法,伙计从外面跑进来,手里端着一盘点心,跑得满头大汗:“爹,小师傅,张府的丫鬟送点心来了,说是老太太尝了菜,高兴得很,让给你们送些用新糖新做的点心。”

陈小九看了看伙计又,看了看萧掌柜。

萧掌柜会意,指了指伙计说道:“这是犬子,叫萧丰,没啥本事,只能跟在身边当个跑堂。”

伙计对陈小九拱拱手施礼,陈小九也回礼,说道:“才知道你们是这层关系,见谅见谅!”

萧掌柜咧嘴一笑,又说道:“我这老大虽然不机灵,但是稳重踏实,人也勤快,小师傅有什么事情就多见他去做,能跟在小师傅边上学到一星半点,就是他的造化了。”

陈小九望着萧丰憨厚的笑脸,又看了看萧掌柜满眼的期盼,放下手里的锅铲,温声道:“萧掌柜既不嫌弃,丰哥若想学,我自然乐意教。只是这炒菜看着简单,实则讲究火候、刀工、调味,一步不到位,味道就差远了。”

萧丰眼睛一亮,连忙作揖:“小师傅放心,我不怕累!您让我切菜我就切菜,让我烧火我就烧火,保证听话!”他说着,还挺了挺胸膛,像是在表决心。

萧掌柜在一旁笑得眼角堆起褶子:“这孩子,就是嘴笨,手脚倒还算麻利。小师傅,往后他要是做得不好,您尽管骂,千万别客气!”

“哪能呢。”陈小九笑着摆手,“学手艺本就靠琢磨,丰哥踏实,肯定能学好。这样吧,从明天起,我先教你辨火候——什么时候是六成热,什么时候该爆香,什么时候得快炒,这些都得记牢。”

萧丰连连点头,从灶台上拿起块抹布,仔细擦着刚才盛菜的白瓷盘,像是捧着什么宝贝。萧掌柜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悄悄对陈小九道:“小师傅,您这份情,我记着了。”

陈小九摆摆手直说不用客气,等会儿张老爷那里自己去说,转身开始收拾灶台。他把张老爷给的精盐仔细包好,放进萧掌柜特意找来的陶罐里,又将师父留下的盐罐包好,指尖触到冰凉的陶壁,心里忽然有些感触,到这个时代,总得留下些不一样的东西吧!

傍晚时分,陈小九和刘伯往张老爷家回去。

张府的门房早就等着了,见他来,笑着引他往后院走:“小师傅,老爷和老太太在花园里等您呢。”

后院的亭中,张老爷正陪着老母亲说话。老太太穿着件月白绸衫,见陈小九进来,笑着招手:“是陈小师傅,快过来坐。听管家说,下午那道红糖山药,是你特意给老婆子做软和的?”

“老太太您喜欢就好。这红糖山药养气补血,又健脾养胃,最适合您吃了。”陈小九面带笑意答道。

老太太又抿了抿唇,“这山药甜得润口,一点不腻!比厨房里蒸的蜜饯还合我胃口。”

跟老太太闲聊了一阵。得知陈小九父母不在了,跟着师父六年,师父才过世没多久,老太太差点没哭出来,直说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

张老爷见母亲伤了心,宽慰了几句,叫丫鬟扶着回房歇息。老太太叫陈小九就在张家安心住下,缓缓的回房去了。

张老爷才看向陈小九,递给他一杯茶。

陈小九双手接过茶水,抿了一口,又放在案几上,开口说道:“张老爷,”他放下茶杯,语气诚恳,“晚辈过来,也是是想跟您说件事。”

“哦?你说。”张老爷放下茶杯,眼神专注的看着陈小九。

“我想把这炒菜的手艺,送给您。”陈小九迎上他的目光,一字一句道,“悦来客栈是您的产业,萧掌柜是您的人,我一个云游道士,总不能一直守着灶台。把手艺教给萧掌柜的儿子萧丰,我觉得这样最妥当。”

张老爷愣了愣,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说。他盯着陈小九看了半晌,忽然开口:“小师傅,你可知这手艺值多少钱?就拿你那雪酿糖来说,我送到长安四十斤,我家大兄给几个国公府分别送了五斤,随后宿国公又来讨了十斤,说有大用。这几天长安恐怕已经传遍了雪酿糖的大名了!据说有人出一斤五贯钱的价钱收买。你不后悔卖给我?”

“晚辈知道。”陈小九点头,白糖在古代的稀罕程度,他一点都不吃惊,在没有太多调料资源的古代,又特别是甜食,这雪酿糖不火才怪呢。他用提纯白糖的法子,得到了第一桶金,已经很满足了。“手艺再好,没人传、没人做,终究不是活的东西。我师父说,手艺得落在烟火里,才能活。这镇子在官道上,南来北往的人多,您的产业又比较全,这雪酿糖也好,炒菜也好,落在您手里,能传开,能让更多人尝到。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了,还有对这附近的农户来说,也有一个进项,想必日子会好过点。”

张老爷沉默了。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你这孩子,心思倒是比同龄人沉得多。从雪酿糖到改良风箱铁锅,再到这炒菜,才不过十天来,桩桩件件都让人刮目相看。说实话,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你一个小道士,怎么懂这么多?”

“师父教的些杂学,晚辈不过是照着学罢了。”陈小九笑了笑,没多解释。他知道,有些事说不清,也不必说清。

“杂学?”张老爷挑了挑眉,忽然抚掌大笑,“好一个杂学!这杂学发扬光大出去,长安城的生意怕是要换一半招牌了!”

他站起身,在方亭里踱了两步,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青砖地,发出轻微的声响。“小师傅,你既把话说得这么通透,我也不能让你吃亏。”张老爷转过身,眼神郑重,“客栈酒肆的炒菜利润,分两成给你。这不是买你的手艺,是谢你给镇上添了条新路子——你瞧,往后农户种的菜能多卖些钱,杂货铺的油盐能多走些量,这都是你的功劳。”

陈小九刚要推辞,就被张老爷按住了:“别急着拒。你可知我为何这么看重这些新鲜法子?”他指着远处的官道,“我那大兄在吏部考功司当郎中,管着官员的政绩考核。你想想,长安的权贵人家,哪个不讲究吃食?若我能把这雪酿糖、炒菜送进他们府里,往后我大兄在官场上,是不是也多些脸面?”

这话让陈小九心头一动,这吏部郎中可不是小官,并且掌管官员考核,是个官都不敢得罪的重要岗位。

“不止如此。”张老爷眼里闪着光,像是看到了商机,“我打算过了年就在长安西市开家酒楼,雪酿糖做的茶点,再配上你这炒菜,保管能火!到时候,这酒楼的利润,分你半成。”

半成?陈小九心里暗暗算了算。长安西市的酒楼,再加上新的菜式点心,到时候再加上点营销手段。想不赚钱都难。

可嘴上还是在说:

“张老爷,这太多了……”

“不多。”张老爷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你出的是脑子,是别人学不来的法子,这半成,你该得。再说,你往后去长安,总不能真当个云游道士吧?你还年轻,我看你也是个有大志向的,以后还是得娶妻生子,把你的本事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才是。有这半成利,你至少能在长安站稳脚跟。我那大兄虽不算权倾朝野,但在吏部的人脉,护着你一下,还是能做到的。”

这话正说到陈小九心坎里。他孤身一人,想去长安闯荡,确实需要个靠山,张老爷的提议,既给了利,又铺了路,实在无法拒绝。

“既如此,晚辈多谢张老爷。”陈小九起身拱手,动作端正,“手艺我会尽快教给萧掌柜父子,保证他们能做得原汁原味。若是长安酒楼有需要,晚辈也会尽力指点。”

“这就对了。”张老爷笑着摆手,“不急,慢慢来。”

两人又聊了些炒菜的细节,张老爷听得格外仔细,时不时提些建议:“脚夫赶路辛苦,菜里多放些茱萸,能解乏;南来的商人爱甜,山药可以多淋些红糖;至于长安的贵人……”他沉吟片刻,“得咸鲜适当,突出菜本身的味道,他们才觉得雅致。”

陈小九心里越发佩服——张老爷看似是个乡绅,却把不同客群的口味摸得透透的,不愧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以后说不得还得在张老爷这里学习些待人处事的经验。

话说得差不多,陈小九和张老爷一起回到院里,陈小九抱手一礼,从廊下回房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