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38章 水力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第138章 水力

作者:已是暮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31:45

草堂村晒场的石碾旁已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

张正堂捧着本账册,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渐沉的暮色里格外清亮。

陈睿站在一旁,手里捏着支炭笔,时不时在另张纸上记些什么;秦老汉则提着杆锈迹斑斑的大秤,秤砣晃悠悠坠着,秤杆被压得平展展的,像条刚从河里捞上来的直溜鱼。

“周猎户家,听好喽——三百二十斤猕猴桃,按先前说好的十五文一斤,共四贯八百文。”张正堂指尖划过账册上的墨迹,忽然顿了顿,嘴角扬起笑意,“另外,你上回寻来的三十株猕猴桃新苗,活了二十八株,按规矩,多补三贯!”

周猎户黝黑的脸膛“腾”地涨红了,粗糙的手指在钱串子上穿来穿去,他笑得露出两排白牙:“俺就说这野果子能换钱!去年还扔在山里烂,今年就成了宝贝!明年俺再往秦岭深处钻,多找些苗来,保准比今年活得多!”

他把银钱往怀里一揣,转身时拍了拍,生怕那钱长腿跑了。

“赵老汉家,四百一十五斤,六贯二百二十五文。”张正堂翻过一页账册,笔尖在纸上顿了顿,“你那三十根移栽的苗长得壮实,叶茂根粗,按陈郎君的意思,多补三贯!”

赵老汉手抖得厉害,接过钱时,银饼子和?子硌得粗布衫都变了形。

他往陈睿跟前凑了凑:“陈郎君,俺家那几亩坡地,明年想全栽上猕猴桃,成不?俺看这苗比山药好侍弄,浇水就能活,结的果子还能换钱……”

“当然成。”陈睿笑着点头,“明年让大家按你的法子种,保准比今年收成好。等开春了,你手把手教大伙。”

村民们排着队领钱,铜钱碰撞的脆响混着说笑。

三千多斤猕猴桃,算下来正好五十二贯贯出头,分到各家手里,多则几贯,少则**百文。有人数着钱就往匠人村的杂货铺跑;有人揣着钱往灶房钻,说今晚要蒸白面馒头,给娃们解解馋;还有些年轻媳妇聚在一旁,小声盘算着明年要把屋后的荒坡都开出来,全栽上猕猴桃苗,“到时候换了钱,也给自家男人置件新褂子”。

“比分山药的钱是少些,”秦老汉蹲在石碾上,手里数着钱笑,“可这是新进项啊!山药一年收一季,猕猴桃一年结一茬,往后日子是叠加着好!”满是褶子的脸笑得像朵菊花。

众人都笑,谁会嫌钱扎手?

几个刚领完钱的后生已约好,明天就去山里找猕猴桃苗,“多找些回来,既能换钱,还能自己栽,往后年年都有进项”。

另一边,陈东蹲在水车旁,手里的木炭在青石板上勾画着,地上已画满了大小不一的齿轮和木轴。

沣河引来的渠水在旁“哗哗”流淌,推动着那立轮水车,扇叶随着水流缓缓转动,木轴发出沉闷的“吱呀”声,像是在哼一首古老的调子。

他忽然一拍大腿,木炭都差点掉在水里,起身就往晒场跑,边跑边喊:“郎君!俺想透了!”

陈睿正帮张正堂发钱,见他跑得急,裤脚都沾了泥,忙问:“纺车有新头绪了?”

“不是纺车,是水磨!”陈东喘着气,抓起陈睿手里的纸笔,在纸上快速勾勒,“你看这立轮,水流冲击扇叶带动主轴,轴上装个齿轮,啮合着磨盘的大齿轮——就像这样,二级减速下来,磨盘转速正好!”

他指着纸上歪歪扭扭的螺旋齿纹,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上下磨盘用花岗岩打,下盘固定在石座上,上盘跟着齿轮转,齿槽刻五到八毫米深,麦子进去准能磨得精细,比石碾子省力吧!”

陈睿俯身看着图纸,指尖点在引水渠的位置:“得让渠水有两三尺落差,再用四十五度的木槽把水引过来,这样水流速度能提到三四米每秒,扇叶才能吃足劲,磨盘转得才稳。”

“对!”陈东猛点头,又在图纸角落画了个曲柄连杆,“不光能磨面,加个这东西,立轮转起来,带动木杵上下捣米,比人舂快十倍!你看这连杆,一头连在立轮轴上,一头接着木杵,轮一转,杵就跟着动,省时又省力!”

陈睿盯着那个曲柄,忽然抬头道:“既然能带动木杵,换成铁锤头呢?给立轮加个石质配重,让它转得更稳,再把齿轮换粗些、齿距留宽些——这样一来,打铁的锻锤就能靠水力带动,就不用两个人抡大锤了!”

陈东抓过纸笔,在水磨图纸旁又画了个沉甸甸的铁球:“锻锤得沉,至少五十斤重,轴要用十五厘米粗的硬槐木,耐得住劲;齿轮用铁,齿距留两寸宽,免得打硬铁时崩裂……”

他边画边念叨,笔尖在纸上沙沙响,“磨盘间距得能调,装个木楔子,插深些间距宽,磨粗粮;插浅些间距窄,磨细面;锻锤的起落高度也得调,轮盘转得快就落得勤,转得慢就落得沉,跟酒坊里蒸粮控火候一个道理。”

张正堂凑过来看了看,指着图纸上的引水口:“这水流大小得能控吧?天旱时水少,就把闸门关小点,别让轮子转太慢;雨季水大了,再把闸门开大点,省得冲坏了轮叶。”

“正是这话!”陈东连忙添上闸门的图样,闸门用厚木板做,装个摇柄。

“还得在磨坊进料口装个插板,磨面时想快就把孔开大些,想慢就关小点,跟酒坊蒸粮时控火一个理,灵活得很!”

夜色渐深,晒场的人渐渐散了,只有那架立轮水车还在转,扇叶带起的水珠在月光下闪着亮,像撒了把碎银子。

陈东还在地上画着,木轴、齿轮、曲柄、铁锤头……一个个部件渐渐连成整体。

接下来几日,草堂村的晒场旁总围着些村民,看陈东蹲在地上画图纸。

他手里的木炭换了一根又一根,纸上的线条越来越密,沣河与太平河的水流走势、落差高低,甚至河底的泥沙厚度,都被他细细标在图上,旁边还画着小小的测量工具——用竹片做的标尺,用陶罐做的测流速的器具。

“你看这太平河上游,靠山边那段落差足有三丈,”陈睿指着图纸上的折线,指尖划过一道陡峭的斜线。

“水流急,冲击力大,正好建卧轮磨坊。八片桨叶直接插在水里,不用齿轮减速,转起来带劲,磨盘能到二十转每分钟,一天磨个三十石麦子不在话下。”

陈东蹲在一旁,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卧轮的样子:“卧轮桨叶宽一尺五,厚三寸,插进水里半尺深,准能吃住劲。磨盘用白沙石,上下盘厚度按四比一配,上盘薄些转得灵,下盘厚些稳当,接触面刻反向螺旋齿,这样麦子小米进去能顺着齿纹走,磨得匀,不会有颗粒。”

“不光这里,渭河边现成的大水车也可以用!”

“渭河水流量大,但落差小,”陈睿笑着点头,在图纸上画了条宽宽的带子,“正好用立轮,三十六片扇叶铺开,像把大扇子,接住宽宽的水流,转得稳。再配三级齿轮减速,让立轮的劲慢慢传到锻锤上——这么一来,铁锤头落下的力道又沉又匀,打铜锅时不会薄厚不一,打铁坯时能省一半力气,匠人也不用累得直喘了。”

陈东连忙补充,手里的木炭在图纸上圈出个大齿轮:“立轮轴得用槐木,直径一尺二,外面裹层铁皮,防蛀;齿轮用樟木,这木头硬,还不容易招虫,齿距留两寸宽,齿尖倒个圆角,免得打硬铁时崩裂。还得在轮边加个石质配重,圆形的,中间穿个孔套在轴上,让它转起来不晃,锻锤起落才准,打出来的铁件才周正。”

两人白天在河边量落差、测水流,秦老汉找了几个后生帮忙,用绳子量河宽,用木桶测流速,把数据记在纸上;傍晚就着油灯改图纸,陈睿算着引水渠的坡度,陈东画着齿轮的咬合角度,偶尔为了个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在彼此的道理里找到更妥帖的法子。

“太平河的卧轮磨坊,引水渠得挖两丈宽,用石头砌岸,水泥勾缝,免得冲垮;闸门用松木做,外面包层铁皮,耐水泡。”陈睿在图纸上标着尺寸,“磨坊的地基得打深些,用夯土砸实,上面铺石板,免得磨盘转起来晃。”

陈东则在琢磨细节,在图纸旁写满了小字:“磨坊的磨盘得能升降,用木杆连着插销,插销分五档,最深的档间距三寸,磨粗粮;最浅的档间距半寸,磨细面,能做蒸糕。锻锤的起落高度也得调,装个偏心轮,轮盘上的销子能前后挪,挪得远就落得高,力道大;挪得近就落得低,力道小,打薄铜用小劲,打铁坯用大劲,灵活得很。”

玻璃工坊的王木匠看了图纸,摸着下巴琢磨半晌,忽然道:“这齿轮的齿得做得稍斜些,叫‘斜齿’,就像锯子的锯齿那样歪着点,咬合起来更顺,不容易卡壳,还能多吃些力。这么做能用得更久,少修好几回。”

陈睿眼睛一亮,拍着大腿道:“正是这个理!就按王师傅说的改,斜齿咬合更稳,水力用得更足,还能减少磨损,省下不少木料!”他让陈东把直齿改成斜齿,特意标上“齿斜十五度”,“这样一来,齿轮转起来就像咬得更紧,不容易打滑。”

几日后,两张图纸终于定稿。一张画着太平河边的卧轮磨坊,引水渠、闸门、磨盘、下料斗样样俱全,连扇叶的倾斜角度、齿轮的齿数都标得清清楚楚,旁边还画着个小人,站在磨盘旁添料,比例正好;另一张是渭河边的水力锻造坊,立轮、三级齿轮、偏心轮、铁锤头的传动关系一目了然。

陈东把图纸往怀里一揣,就要往河边跑:“郎君,咱找将作监要人,先做个小型的型试试!把尺寸缩小,看看卧轮转起来带不带劲,齿轮咬不咬合!”

陈睿笑着点头:“也好,你这就派人去将作监要人。”

说干就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