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88章 水泥烧制成功

第二日朝会继续,波彦先对造桥司司长询问。

数月过去,造桥司在李德主持之下,大部组建完成,从天下慕名而来的能工巧匠也经过考核进入造桥司。

这些工匠有的擅长砖石垒砌,有的精通窑炉营造,更有熟悉各地土石特性的老师傅,他们汇聚一堂,为造桥司注入了雄厚的技术。

李德在波彦大力支持下,从明王府支取无数钱粮,开始摸索用于造桥、铺路及修墙修房的石粉。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仅关乎明国未来的各类工事,更影响着对草原、西域等边疆之地的长远经营,因此日夜不敢懈怠,全身心投入其中。

李德从明王府直属司衙出列,躬身行礼后,:“回禀大王,石粉之事已有些眉目。经过数月反复试验,吾等已能烧制出可用的石粉,不过将其加水搅拌凝固后,所得之物坚硬程度尚不及最优,用铁锤敲打仍易裂易碎。”

“目前,吾等还在继续调试配方,增减各类辅料的比例,调整烧制火候与时间,力求使其坚固能达到造桥承重之需。不过,现有烧制出来的石粉,其已完全足够用于铺筑道路,以此铺就之路面,远比寻常夯打平整的土路坚实耐用。”

李德说道这里略作停顿,继续详细阐述:“臣与众同僚,将石粉与适量碎石、沙土混合,加水搅拌成浆,浇筑于平整夯实之路基上,如有五寸之厚,待其完全干固后,可保道路使用数十年而不坏。即便遭遇连绵阴雨,路面亦不会泥泞不堪,车马行人皆可畅行无阻。其平整坚固,远胜秦时直道。且正如大王先前所预见,牛马车驾在此等路面上行走,阻力大减,相同路程可快不少时间到达,载重亦能增加。”

李德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声音也略微提高:“大王,此路若成,其利绝非仅限于便利商旅。试想,将来若能从中原腹地,修筑数条乃至十数条这般坚固耐用的道路,直通草原深处,则每日均可不顾风雨寒暑,将河北、中原之粮秣源源不断运抵草原。”

“吾大军凭借此路,可在草原上快速行军,朝发夕至,寻敌决战。其后,更可择要地筑城屯守,于城外屯田放牧,逐步教化草原之民,使其渐习汉俗,纳入王化。”

“如此,不出数十年,草原将成为汉家永久之牧场与疆土,以往胡人凭借草原广袤、难以捕捉大营而频频扣边之患,必将根除。历朝北伐,多因粮草不济、无法在草原立足而功败垂成,往往击溃胡人后便不得不班师回朝,难以将之收服或斩于马下。”

“非不欲深入,实因草原茫茫,补给之路漫长脆弱,极易遭敌骑袭扰或被断粮道,致有覆军之险。若有此等坚固道路维系后方,则深入草原,长期驻守,皆成可能。”

波彦听闻石粉,也就是水泥,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进展,并且已能用于铺路,顿时大悦,身体微微前倾,迫不及待地问道:“哦?竟有如此进展!快与孤细细道来,这石粉究竟是如何烧制出来?其间过程,孤甚感兴趣。”

李德见大王如此关切,再次躬身,语气中带着感激与一丝自豪:“诺!回禀大王,此物能初步成功,首功当归于大王指点迷津。在成立造桥司之初,大王便曾提及,可参照烧制石灰之法尝试烧制石粉。”

“臣谨记大王之言,以此为基,结合臣多年修路建桥之经验见闻,苦苦思索。臣观察到,以往砌筑砖石所用泥浆,若仅用黄土,则易松散,需加入麻絮、草筋乃至糯米浆,方能增强其黏合与稳固。”

“夯筑城墙地基时,在土中掺入石灰、木炭粉末,亦能使夯土变得更加坚硬耐久。臣受此启发,推想这石粉之奥秘,或许并非单一物料烧制而成,而是需要将不同种类的石料,乃至其他辅料,按特定成分混合,再经窑火煅烧,方能得其精髓。”

李德侃侃而谈,继续详细汇报试制过程:“臣既有所想,便立即动身。首先,臣派人四处收罗不同种类的石块,从常见的青石、石灰石,到一些质地特异、颜色各异之矿石,皆取样备用。同时,依据猜想,准备了黏土、铁矿粉、石膏等各类可能有用之辅料。随后,臣命人在城外山中,选址建造了数十座大小不一、型制各异的砖窑、土窑,用不同方法烧制,望求烧制出石粉。每一次烧制,皆为一次试制。”

李德特别强调了记录的重要,这也是他此番成功的关键方法之一:“为确保能从中找出规律,臣严令每一次开窑烧制,无论成败,都必须由专人详实记录。所用主石料为何种,产于何地,添加了何种辅料,各自用量几何,所使用窑炉的大小、形状、通风情况,燃料是选用柴薪还是石炭,烧制过程中火势的大小、持续时间,乃至烧成后物料的颜色、质地、初步遇水是何种变化等,均一一记录在册,不容丝毫错漏。”

“数月下来,记录这些试制过程的纸张,几乎堆满了造桥司衙内一间专门辟出的大屋。正是依靠这海量的记录,反复比对,吾等才逐步淘汰无效配方,缩小范围,最终得到了目前尚可使用的石粉配方。”

谈到将石粉用到实处,李德更是精神焕发:“为验证其石粉确实能够实用,并摸索最好使用之法,臣依如今最佳配方,下令烧制出数十窑石粉,召集人力,在山中选址铺设了一段长约五里的道路。起初,为节省石粉,臣尝试在搅拌石粉浆时,混入碎石与河沙。”

“又忆及大王曾言,或可用钢铁为骨架,以增强石粉承重与韧性。然臣思忖,路面之下有大地支撑,承重要求并非如桥梁那般苛刻,若铺路使用钢铁,恐成本过高,难以推广。彼时,臣又忆及早年修建竹桥之经历,深知竹材韧性极佳,且民间筑土墙,亦常以竹片为骨,可保墙体数十年不裂不朽。于是,臣萌生一念:何不尝试以竹片编织成网,作为路面之骨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