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每天十个人,我慢慢无敌 > 第287章 五位年少英才

“回禀大王,大王特许学生前来王府听政,得以亲闻天下大事,开阔眼界胸襟,此恩此德,已是天高地厚。”

“以后每日聆听大王与诸位重臣商议军国要务,使学生深知治国安邦之艰难,体察民生疾苦之根源。这般增长见识、砥砺才学的机会,是多少金银珠玉都换不来的。学生实在不敢再要什么赏赐。”

诸葛亮微微抬头,目光中满含真挚的感激:学生还要叩谢大王当年派遣华太医与张太医等医学院傅士为亮叔父诊治的恩情。若非大王仁德,亮恐怕早已再要承受失去至亲之痛,此恩此德,学生没齿难忘。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略显低沉,带着几分追忆:亮自幼失怙,家中兄弟姊妹数人,全赖叔父一人含辛茹苦养育成人。叔父待吾等如亲生骨肉,日夜操劳,从无半句怨言。前几年叔父突发恶疾,亮痛心疾首,日夜在床前侍奉汤药,不敢稍离。每每见到叔父因病痛而日渐消瘦,亮的心里就如同刀绞一般,恨不能以身相代。

他的语气渐渐转为欣慰,眼中泛起感动的光芒:后来,兄长诸葛瑾冒昧向大王求情,大王即刻派遣数位医家圣手前来诊治。这些太医妙手仁心,望闻问切无不精心,开方用药无不斟酌。不出月余,叔父竟大病痊愈,重获康健。那一刻,亮方知医学之神奇,那些看似寻常的草木,经过医家妙手调配,竟能化腐朽为神奇,救人性命于危难之间。此等恩情,如同再造。

诸葛亮的声音愈发坚定,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忱:为报大王恩德,亮从此发奋苦读,常常挑灯夜战,有时直至东方既白仍手不释卷。如此勤学不辍,只为将来好为大王分忧,为百姓做事,以报大王于万一。

诸葛亮的眼中又随即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语气中充满对医学的向往:此次叔父生病,亮也知晓了医术对人的重要,于是亮斗胆让大兄诸葛瑾向大王恳请,允准亮进入医学院学医,盼能习得此等济世救人之术。

然亮没料到大王胸怀如此豁达,诸葛亮的语气中充满敬佩,不仅爽快同意亮之所请,更允许学院学子兼修其他学问。欲要培养出通晓多科、明达世务的全才之人。大王的远见卓识,治学理念之开明,令学生敬佩不已。

他深深一揖,言辞恳切至极:此二事,大王对亮恩重如山。然亮年少学浅,尚无多少能力,不能即刻为大王分忧。只能在学院中刻苦攻读,既钻研政务之道,也学习医术之妙,盼将来能以所学回报大王知遇之恩。

皇天不负苦心人,诸葛亮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谦逊,进入学院一年,在岁末考核时,亮才侥幸取得一丝成绩。这全赖大王创设的完善学制与师长们的悉心教导,使学生得以在充满好学求知的学院中求学问道。

他的神情变得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随军出征的日子:去年大王将吾等一些学子从学院调出,跟随大军出征,在朝堂重臣身边学习实务。这段经历让吾等深切体会到军政大事重如泰山,不能存有丝毫侥幸心理,必须踏踏实实地解决每一个难题。更让吾等亲眼目睹战场的残酷,刀箭无眼,瞬息之间就有人逝去。那一幕幕生离死别,至今历历在目,时时警醒着学生。

自此,亮深深明白,为将者当上兵伐谋,以智取胜,方能最大限度减少将士伤亡。他的话语中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显示出经世济民的胸怀。

后来,学生又得大王信任,随张司长治理凉州盐政,更在稽私军中亲历实战。诸葛亮的语气诚恳而真挚,这些经历对亮的人生成长无比重要。每每思及大王对亮的种种恩遇,亮都感激不尽。如此厚恩未报,怎可再向大王讨要赏赐?学生唯有以更加勤勉的态度,更加刻苦的精神,方能报答大王于万一。

哈哈,波彦爽朗的笑声在大殿中回荡,带着明显的欣赏之意,进入政务学院,是尔小子自己的本事,允许兼修多科,是孤不想让有才能之人被条条框框所限。多学点东西总归没错,这不算什么恩情。

他满意地看着诸葛亮,目光中充满期许:调尔等随军出征历练,也是尔等在学院中每次考核表现优异换来的。让尔等这帮小子前来听政,是孤存有为国选才之心。这些都不算赏赐。

波彦正色道,语气转为严肃:此次凉州盐政整顿,数个月内凉州盐利增收不少,在稽私军中,擒私盐头目无数,缴获私盐众多。这些功劳有目共睹,是实打实之事,岂能不论功行赏?

他的声音威严中带着慈祥:方才孤已经说了,孤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必赏。尔立了功却不要赏,可是要让孤失信于天下,将孤置于不义之地?快快说说想要什么赏赐。

诸葛亮立即躬身,言辞惶恐而恭谨:学生不敢!大王仁义布于天下,人人皆信大王之言,学生怎敢有损大王美誉。学生所为,不过是尽本分而已。

既是不敢,那还不快说?波彦故作严肃地挥了挥手,眼中却带着笑意,孤与众大臣还要商议许多要事,不可在此事上过多耽搁。

诸葛亮沉吟片刻,似乎在认真思索,然后缓缓道来,学生家中叔父与大兄皆领朝廷俸禄,衣食无忧。学生以为,多要钱粮无益,反而易生奢靡之风,辜负大王平日教诲。学生年纪尚小,学识浅薄,此时出仕为时尚早,还需多加历练。学生只想多读几年书,多长些见识,将来更好地为大王效力。

他的眼中突然闪现出渴望的光芒,语气变得热切:听闻阳翟藏书馆即将建成,里面典藏天下书籍,自先秦诸子典籍至当世名家着述,无所不包。学生恳请大王,给学生一个特许,让学生能自由出入藏书馆,翻阅天下典籍,博览群书,多学些东西,多长些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赏赐了。

好,孤准了。波彦爽快答应,随即又摇头笑道,但这也不算什么重赏。不要金钱,不要官位,只想读书,这份心思实在难得。既然如此,尔今后就随太子一起读书吧。太子正值求学之年,需要良师益友相互切磋。

波彦又将目光投向大臣后方的数位少年,声音洪亮而威严:庞统、陆逊、钟毓、马良,尔等四人今后也一同陪同太子读书。

四人急忙出列,整齐地躬身行礼,齐声领命:学生遵旨!声音中难掩激动与荣幸之情。庞统的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陆逊显得沉稳持重,钟毓姿态端庄,马良神情谦和,各具风采。

波彦看着下方五位风华正茂的少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尔五人都是极聪慧之人,在各地学堂中力压群英,才能来到这大殿之中。陪太子读书,再合适不过。他的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希望尔等珍惜这个机会,互相砥砺,共同进步。太子需要尔等这样的良伴,朝廷也需要尔等这样的人才。望尔等勤学不辍,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回到位置上。五人躬身行礼,缓步退下,举止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度。

朝会继续进行,各位大臣依次禀报政务,从边境防务到农田水利,事事关乎国计民生。波彦或追问细节,或当场决断,或交由相关各部各司商议。诸葛亮等人凝神静听,不时在准备好的纸墨上记录要点,生怕漏掉任何重要的治国之道。

当太阳升至中天,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入大殿,朝会方散。波彦起身离去前,特意朝五位年轻学子看了一眼,目光中充满期待与信任。

诸葛亮与庞统等人相视一笑,彼此眼中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陪太子读书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们将有幸接触最核心的治国之道,学习最精深的经世之学,为将来辅佐君王、安定天下打下坚实基础。这份经历,将使他们的人生道路与众不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