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纹路中的星图与咸鱼的“加班”
亚历克斯那破碎的供词,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在林晓月和顾云深心中留下了层层扩散、难以平息的涟漪。“主脑”、“净化”、“摇篮”……这些充满不祥意味的词语,以及那迫在眉睫的“时间不多了”的警告,让达沃斯雪山之上的空气都仿佛变得稀薄而沉重。
峰会草草收场,与会者们带着各自的收获与秘密陆续离去,无人知晓在这座宁静小镇的地下,曾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交锋。顾云深动用了最高权限,将亚历克斯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转移至更安全的地点进行深度审讯和医疗监控,尽管希望渺茫,但仍需尝试榨取更多信息。
而林晓月,则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枚暗红色的令牌上。它不再仅仅是一件父亲留下的遗物,一个“涅盘”协议的启动密钥,亚历克斯的呓语赋予了它新的、可能更加至关重要的意义——地图,与开关。
回到别墅那间临时充当了战情室的书房,林晓月几乎将脸贴到了令牌上,借助高倍放大镜和顾云深提供的顶级显微扫描设备,一寸一寸地审视着上面那些繁复、古老而神秘的纹路。神经束与星辰交织的图案,在极致放大下,显露出更多匪夷所思的细节:那些线条并非简单的雕刻,其内部似乎蕴含着更细微的、如同毛细血管般的次级回路;而那些“星辰”光点,在不同的光照角度下,竟会呈现出微弱的、色彩各异的光晕。
“这玩意儿……确定是几百年前(或者更久?)的工艺能做出来的?”林晓月揉着发胀的眼睛,感觉像是连续看了三天三夜的代码,“这精细程度都快赶上芯片了!我爹妈当年到底是从哪个古墓……啊不是,是从哪个超古代文明遗迹里把它刨出来的?”内心OS疯狂吐槽:“所以搞科研的最终归宿都是考古学家吗?这跨界是不是有点太随意了?”
顾云深调取了全球已知的、所有涉及类似符号和纹样的考古学、神秘学乃至天文学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结果令人失望——没有任何完全匹配的记录。这枚令牌的图案,似乎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它是地图,”顾云深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上面投影着令牌的高清三维模型,他用手虚拟地划过那些交织的线条,“那么它的坐标系统一定非同寻常。可能不是我们熟悉的经纬度,而是某种……基于能量节点、或者意识坐标的定位方式。”
林晓月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啃着一块能量棒:“所以我们现在不仅要当密码破译员,还得兼职星际导航员?这岗位要求也太高了吧……能申请脑力劳动特殊津贴吗?”
中节:星耀的日常与暗处的涌动
就在林晓月和顾云深在瑞士雪山深处与令牌之谜搏斗时,国内的星耀传媒,在她离开前布下的“迷雾”策略和顾云深暗中保驾护航下,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稳运营。
赵小暖每天如同打了鸡血般,带领着公关和内容团队,应对着煌娱时不时的舆论小动作,以及因林晓月“神秘”缺席而引发的各种猜测。“大佬肯定是在进行一项绝密任务!”她信誓旦旦地对略显不安的团队成员们说,“说不定是去收购好莱坞了!我们要稳住,不能给她拖后腿!”
老周则带着技术团队,一边加固着公司的数字堡垒,清理“夜鸮”上次攻击留下的隐患,一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那个“未来科技应用实验室”的幌子,偶尔释放一些不痛不痒的、经过伪装的技术动态,保持着鱼饵的活性。
然而,暗处的涌动并未停止。顾云深留在国内的情报网络察觉到,有几股不明资金正在悄悄吸纳星耀散落在外的少量流通股,动作极其隐蔽,意图不明。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星耀“核心技术来源不明”、“与某些境外神秘机构过往甚密”的、更加阴险的暗示性言论,虽然尚未形成气候,但风向已经开始转变。
“司徒兰和‘夜鸮’没有因为亚历克斯的失手而退缩,”顾云深看着国内传回的最新报告,眼神冰冷,“他们改变了策略,从直接的暴力抢夺,转向了更隐蔽的金融渗透和舆论抹黑,试图从根基上瓦解星耀,逼我们现身,或者……让我们自顾不暇。”
林晓月听着顾云深的分析,感觉压力更大了一分。她不仅要在未知的领域破解谜题,还要时刻担心后方根据地的安危。“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帮人怎么跟牛皮糖似的,甩都甩不掉!”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等我找到那个‘摇篮’,非得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值得他们这么疯狂!”
下节:共鸣的闪光与新的方向
连续数日对令牌的研究都陷入了僵局。那些纹路就像天书,明明就在眼前,却无法解读。林晓月甚至尝试了滴血(毫无反应)、用水浸(差点把古董弄坏)、用火烤(被顾云深严厉制止)等各种小说里常见的“土办法”,结果自然是徒劳无功,还差点把自己搞成破坏文物的罪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