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司马老贼 > 第3章 沉默的磐石

司马老贼 第3章 沉默的磐石

作者:土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1:10:36

自那日将曹丕纳入重点观察范围,司马懿便如同一个最有耐心的猎手,调整了呼吸,将全部的感知悄然聚焦于那口看似平静的“古井”。他不再满足于惊鸿一瞥的印象,而是开始系统地、细致地记录曹丕的每一处细微末节,试图剥开那层厚重的保护色,窥见其下的真实脉络。

他发现,曹丕的“沉默”,并非空洞无一物,而是一种高度自律下的“谨言”。在丞相府各类议事场合,无论大小,曹丕总是选择靠后或侧方的位置就坐。当曹植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引得众人侧目时,曹丕多数时间只是安静聆听,面容沉静如水。轮到他发言时,他的语调平稳,用词精准而规范,绝不逾越身份和议题范围,也从不发表惊世骇俗或标新立异的观点。他的言论如同经过精心丈量,多是对既有政策的理解执行,或是对父相意图的谨慎揣摩与附和,绝不会抢去任何兄弟——尤其是曹植——的风头。那并非缺乏见解,更像是一种深刻的自知:深知在才华横溢的弟弟面前,任何在文采和机辩上的较量都是徒劳,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这种自律更体现在“慎行”上。交办给五官中郎将的公务,多是繁琐细致的文书整理、档案核查或礼仪性工作。曹丕处理起来一丝不苟,案头总是整洁有序,完成的文书条理清晰,极少出错。然而,他从不以此自矜,也从未见过他因完成某项事务而流露出得意之色,或是主动向父亲邀功。下班时辰一到,他便常常默默起身,将案牍整理妥当,悄然离去,极少参与同僚之间的饮宴邀约或诗酒唱和。他的生活轨迹,简单得近乎枯燥,仿佛除了丞相府与自己的府邸,便再无别的去处。这种近乎苦行僧般的低调,与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的作风,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最初,司马懿也以为曹丕是孤立无援的。但经过更长时间的仔细观察,他推翻了这一结论。曹丕身边的确没有杨修那样光芒耀眼、时刻相伴的谋士,但他并非没有自己的圈子。只是这个圈子,更加隐秘,更加务实。

司马懿注意到,典农中郎将杨俊似乎对曹丕颇为赏识,偶尔会与之有简短而严肃的交谈。更重要的是,他观察到几位与曹丕关系稳定的核心人物:尚书陈群,这位以品评人物和制定律法见长的官员,与曹丕交谈时态度明显不同于他人,带着一种平等的尊重与默契;朝歌长吴质,一个以才学通博、性格诙谐却又洞明世事着称的人物,虽外放为官,但返邺述职时,常与曹丕有私下往来;还有门侯朱铄,以及一些同样务实、不尚虚谈的中层将领和官吏。这些人或许职位并非最高,但往往身处关键岗位,掌握实权,或具备真才实学。他们与曹丕的交往,不是前呼后拥的喧闹,而是沉静、稳定、基于某种共同理念或利益诉求的深度联结。这是一张更深沉、更牢固的关系网,远不如曹植的圈子炫目,却可能更具韧性。

真正让司马懿对曹丕产生本质性认识的,是一次关于如何处置新降士卒家眷的小型议政。

那日,曹操征询几位近臣及在场子嗣的意见。曹植率先发言,他引述仁政德化之理,主张应宽厚待之,妥善安置,以显丞相仁德,收揽天下人心。言辞华美,情理动人,几位文官听得频频颔首。

然而,主管军需后勤的官员却面露难色,低声提出实际的困难:邺城粮草供应本已紧张,骤然增加大量人口,恐难支撑,且降卒心未完全归附,其家眷集中安置,若生变故,恐成隐患。

场面一时有些凝滞。曹操不置可否,目光扫视众人。

此时,一直沉默的曹丕,在众人目光并未聚焦于他时,缓缓开口了。他并未直接反驳曹植,而是用一种极其平实、甚至略带犹豫的语气(仿佛只是补充一点琐碎的想法)说道:

“父亲,儿以为……子建所言仁德为基,自是正理。然……或可稍作变通?或可将降卒家眷暂缓迁入邺城,先于城外划定区域,由军中派人协同地方管理。如此,既可显我安抚之意,又可缓解城内压力,便于监察。待其夫婿子弟立功,再逐步迁入安置,似……更为稳妥?”

他的建议毫无文采可言,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但瞬间解决了“仁德”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既顾全了曹操的颜面,又切实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案。那名提出困难的官员立刻投去感激的一瞥。

更令司马懿心惊的是,在曹丕说出这番话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表情依旧是那副沉稳甚至略带木讷的样子,但司马懿清晰地看到,在曹植发言时,曹丕低垂的眼眸中飞速掠过的一丝不以为然,以及在他自己提出建议的瞬间,那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极度冷静的盘算。

曹操闻言,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便依子桓所议。”

那一刻,司马懿仿佛看到了一块磐石。在狂风(曹植的才华风暴)吹过时,它沉默不语;但当根基受到侵蚀(现实问题凸显)时,它却能以最沉稳的方式,提供最坚实的支撑。

司马懿彻底明白了。曹丕的“平庸”,是伪装;他的“沉默”,是武器;他的“隐忍”,是铠甲。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他在强大父亲阴影和激烈兄弟竞争中最完美的生存策略。他缺乏曹植那样喷薄而出的天赋,但他拥有一种或许更为可怕的能力:极致的自我控制、冷静到冷酷的现实主义态度,以及一种善于隐藏和等待的、近乎可怕的耐心。

这种特质,让司马懿感到一种冰冷的熟悉感。那是一种在深渊边缘行走多年、早已将真实自我深深埋藏起来的人,才能识别出的同类气息。他们都深知,在真正的猎手露出獠牙之前,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毫无威胁。

司马懿心中的天平,在这一刻发生了决定性的倾斜。才华横溢、受尽宠爱的曹植,固然光芒万丈,但他身边的危机也显而易见。而这位沉默寡言、看似不受重视的五官中郎将,他的“不受重视”,或许正是其最大的优势。他避开了父亲过于锐利的审视目光,也避开了来自兄弟的最直接的明枪暗箭。他像一株生长在巨石下的树苗,看似压抑,实则根基在黑暗中悄然蔓延,吸取着养分,等待破石而出的那一天。

投资于光芒,可能被灼伤,也可能随着光芒的熄灭而一同陨落。而投资于磐石……虽然沉默冰冷,却或许能提供一条更稳固、更安全的路径。

司马懿收回目光,继续低头校勘手中的竹简,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他的内心深处,一个清晰的判断已然成形。他需要更接近这块“沉默的磐石”,不是为了立刻攀附,而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直觉,并等待一个或许连曹丕自己都在等待的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