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水生秘卷藏诡谲 故渊惊变引迷踪
诗曰
银鳞暗覆青云路,铜符轻叩水府门。
双星错认归位语,一汪深潭锁旧魂。
第一节 水族之约
蝉鸣如同被拉长的青铜弦,在 1985 年盛夏的午后震颤出诡异的共鸣。星辰中学高三(2)班的窗玻璃被烈日烤得发烫,倒映出的香樟树影正在缓慢扭曲,那些交错的枝桠渐渐幻化成鱼鳃的形状,随着风的节奏翕动,每片叶子的脉络里都渗出细小的水珠。
虞明的钢笔尖悬在志愿填报单上方,蓝黑墨水在 “江南大学水生生物考古系” 的字样上洇开。他忽然注意到,纸上的墨迹正顺着纤维游走,那些银亮的线条像极了母亲留给他的那枚戒指内侧的纹路 —— 那是圈由无数小鱼图案组成的回纹,每逢阴雨天就会浮现出淡青色的光泽。
每当梅雨季节,那枚古铜色的戒指就会渗出细密的水珠,此刻它正贴着皮肤发烫,仿佛有活物在里面苏醒。戒指内侧的小鱼图案正在缓慢转动,鱼头始终指向教室东南方,与王影儿的位置不差分毫。
“又在发呆?” 后桌的男生赵强用笔戳他后背,笔杆上的木纹突然变得湿润,“听说报师范能加十分呢,你填那冷门专业干嘛?毕业难道要去海底捞古董?”
虞明没回头。他的视线越过攒动的人头,落在教室斜对角的王影儿身上。女孩正用一块半透明的橡皮擦拭桌面,阳光透过橡皮时折射出虹彩,被擦过的地方浮现出淡青色的纹路 —— 那绝非普通污渍,那些螺旋状的图案像极了生物课本里的草履虫,却在尾端拖着细小的箭头,始终指向东南方的海岸线。
王影儿忽然抬头,两人目光相撞的瞬间,虞明听见耳鸣里钻进一串细碎的水声。女孩的睫毛上沾着水珠,明明没出汗,发梢却在缓慢滴水。她慌忙低下头,那些水珠落在水泥地上,竟顺着地砖缝隙聚成蜿蜒的小溪,悄无声息地漫过虞明的鞋跟,在他帆布鞋底洇出鱼形的印记。
“吱呀 ——” 教室门被推开时发出老木门特有的呻吟。班主任叶老师佝偻着背,身后跟着的厉正校长却笔挺得像株水杉。校长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左胸口袋里,一枚青铜鱼符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鱼眼的位置镶嵌着幽蓝的松石,与虞明胸口的戒指产生了共振,在空气中荡开一圈圈看不见的涟漪。
嗡 ——
虞明的太阳穴突然跳得厉害,眼前的字迹开始浮动。他看见厉校长的嘴唇在动,声音却像是从深水里传来,每个字都裹着气泡:
“同学们,填报志愿是人生的重要选择,”
“但有些路,早在你们出生前就已注定。” 厉校长继续说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鱼符。
这句话里混着气泡破裂的轻响,窗台上那盆绿萝的叶片突然全部翻卷,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白色绒毛,像极了某种鱼卵,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
校门口的法国梧桐下,王影儿的父亲正把搪瓷缸捏得咯吱响。他是在县里文化馆搞古籍修复的,此刻浓茶在缸里打着旋,碧螺春本该舒展的叶片却死死团成漩涡,中心凹陷处不断冒出细小的气泡,每个气泡破灭时都弹出银亮的鳞片。
他望着公告栏里 “江南大学” 那四个字,喉结剧烈滚动:“女孩子家读什么考古专业?你妈走得早,我难道会害你?” 搪瓷缸沿突然凝出层白霜,映出他眼角跳动的青筋。
王影儿的指尖泛起银光,袖口下的鳞片正在发烫。她想起昨夜护城河底传来的歌声,那些由水泡组成的音符在梦里凝结成祭坛的模样,最高处的石柱上就刻着 “江南大学” 四个篆字,柱脚缠绕的锁链上挂着半枚青铜鱼符。
“爸,” 她的声音里掺着水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您还记得我十岁那年在护城河捞出的鳞片吗?”
父亲的脸色猛地煞白。他当然记得,那些巴掌大的鳞片被锁在樟木箱最底层,每逢月圆就会渗出黏液,在箱底铺成银色的薄冰。有次他偷偷打开,看见鳞片上浮现出模糊的人影,正往水下深处走去,那人的背影与王影儿的母亲一模一样。
填报志愿的第三天,食堂的自来水管开始往外涌带着淤泥的黄水。虞明打饭时,搪瓷碗里的鲫鱼汤表面漂着几缕墨绿色的水草,他用筷子挑起,那些水草竟自动缠绕成钟楼的形状 —— 和招生手册上江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分毫不差,连塔尖的避雷针都清晰可辨。
“这啥玩意儿?” 打菜阿姨用铁勺拨开水草,眉头拧成疙瘩,“自来水里怎么会有这个东西?” 话音未落,整排水龙头突然同时喷出细小的银鱼,落在水泥地上弹了几下,就化作水迹消失了,只在地面留下鱼鳞状的印记。
图书馆三楼的古籍区总是弥漫着旧纸张的霉味,这天却多了股河泥的腥气。虞明刚伸手去够最高层的《中国考古学年鉴》,旁边一本线装书 “啪嗒” 掉在地上。暗黄色的封面上, “水族志” 三个篆字正往下淌水珠,翻开的书页间夹着半张泛黄的照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