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太平洋底来的人 > 《太平洋底来的人》(671-680集)

太平洋底来的人 《太平洋底来的人》(671-680集)

作者:知寒之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1:53:05

第671集:荧光披风的“魔力”与“水母迁徙之谜”

新年刚过,科研站还飘着彩色毛线和发光糖霜的甜味,苏小满就天天裹着海鹰号送来的荧光海带披风晃来晃去——这披风简直是为她量身定做的,长度到膝盖,走动时海带丝跟着飘,晚上发光时,活像披了片“会动的海底星空”。

可这披风偏偏有个奇怪的“魔力”:只要小满穿着它靠近水母缸,缸里的水母就像被按了“兴奋键”——“绿灯笼”的光会变亮三倍,“波浪卷”的触手会卷成心形,“顶石子”甚至会用触手顶着小石子,跟着披风的节奏在缸里转圈,连最害羞的“小害羞”都敢浮到水面,用触手碰披风的边角。

“这披风是不是有魔法啊?”小满蹲在缸边,故意晃了晃披风,水母们立刻跟着晃触手,像在跳“海带舞”。小桃抱着小海豚凑过来,戳了戳披风上的海带丝:“肯定是荧光海带和水母的发光蛋白有‘感应’!你看,披风的光和水母的光颜色一样,它们以为你是‘大水母’呢!”

这话刚说完,林夏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脸色发白:“不好了!我们的水母要跑了!”屏幕上是深海探测器的画面——科研站附近的海域,突然出现了一大群野生水母,正朝着东北方向游,而缸里的水母们,正用触手拍打着缸壁,像是在“呼应”外面的同伴。

“是水母迁徙!”沈清月闻讯赶来,墨镜后的眼睛盯着屏幕,“每年这个时候,深海水母都会集体迁徙到‘暖流区’产卵,但今年的时间提前了,而且规模比往年大很多——缸里的水母是想跟着大部队走!”

小满突然站起来,披风的海带丝晃得更厉害了:“我去劝劝它们!”她穿着披风,走到甲板的水箱边(最近水母缸在清理,暂时把水母移到了水箱),刚靠近,水箱里的水母就围了过来,“顶石子”用触手卷住披风的一角,像是在“拉着她一起走”。

小满闭着眼,试着用“水下听觉”和水母沟通——瞬间,她皱起眉头:“外面的水母在喊它们‘回家产卵’,还说……暖流区有‘危险’,让它们快点走!”

“危险?”林夏赶紧查暖流区的数据分析,“是‘赤潮’!最近海水温度升高,暖流区可能会爆发赤潮,水母们提前迁徙,是在躲避危险!”

为了帮水母们安全迁徙,四人决定“护送”它们——沈清月开着潜水艇,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坐在船头(披风的光可以引导水母方向),林夏负责监测赤潮的移动速度,小桃则抱着扩音器,用之前学的“海豚语言”,让疤疤带着海豚群帮忙“开路”(海豚可以驱散迁徙路上的凶猛鱼类)。

出发时,水箱里的水母们围着小满的披风转了三圈,像是在“感谢”;野生水母群看到披风的光,立刻放慢速度,等着缸里的水母跟上——整个迁徙队伍,像一条发光的“水母河”,在海里缓缓流动,小满的披风在中间,像个“发光的向导”。

快到暖流区时,林夏突然喊:“赤潮来了!在右边!”远处的海水变成了红色,像一块巨大的红布,朝着水母群飘来。小满立刻站起来,用“控水术”控制海水,在水母群周围织了一道“水墙”,同时晃了晃披风——披风的蓝光突然变亮,照得赤潮里的藻类不敢靠近;疤疤带着海豚群,在水墙外面转圈,用尾巴拍打着海水,像是在“加固”水墙。

沈清月趁机调整潜水艇方向,引导水母群绕开赤潮,朝着暖流区的安全地带前进——两个小时后,水母群终于到达了产卵区,缸里的水母和野生水母汇合,“顶石子”最后看了小满一眼,用触手碰了碰她的披风,像是在说“再见”。

返程时,小满的披风有点蔫了——海带丝失去了光泽,不再发光。沈清月笑着摸了摸披风:“荧光海带的能量用完了,把它泡在深海营养液里,明天就会恢复的。”

回到科研站,小满把披风泡在营养液里,看着它慢慢恢复蓝光,笑着说:“原来这披风不仅好看,还能当‘水母向导’,以后每年迁徙,我都穿着它来送它们!”

当晚,林夏在论文里加了“荧光海带与水母迁徙的引导关系”,说是“新年最意外的科研发现”;小桃给披风缝了个小口袋,里面装着晒干的荧光海带,说是“备用能量”;沈清月则在科研站的日志里写道:“有时,最特别的‘工具’,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礼物里——比如一件会发光的披风。”

而水箱里,虽然水母们走了,但水面上还飘着几根披风掉落的海带丝,发着淡淡的蓝光,像是水母们留下的“纪念”。

第672集:小桃的“机械螃蟹毛衣计划”与“零件失踪案”

小桃自从在颁奖礼上说要给机械螃蟹织毛衣,就天天抱着毛线团琢磨——机械螃蟹有六条腿、一个硬壳,还有两只大钳子,普通的毛衣根本穿不上,她画了十几张设计图,不是腿套织太短,就是壳套织太小,最后干脆把设计图揉成一团,蹲在机械螃蟹旁边叹气:“你怎么长得这么奇怪啊?织件毛衣比给海豚织还难!”

机械螃蟹像是听懂了,举着钳子碰了碰小桃的手,然后转身,从它的“零件箱”里夹出一根螺丝,放在小桃的设计图上——像是在说“这里要留个洞,放螺丝”。

“对啊!”小桃眼睛一亮,立刻捡起设计图,“我可以给你织‘分体式毛衣’!腿套、壳套、钳子套分开织,留出门缝和螺丝孔,这样你就能活动啦!”

说干就干,小桃拉着小满当“模特”——让小满用控水术把机械螃蟹的腿固定住,她量尺寸;林夏则负责查机械螃蟹的零件图,告诉她哪里不能织太厚,以免影响活动;沈清月则从食堂拿来了毛线针(上次织蛋糕装饰剩下的),还帮她磨尖了针尖,说是“织硬壳套要用尖针”。

可刚织了两天,怪事就发生了——机械螃蟹的零件开始“失踪”:第一天少了一颗螺丝,第二天少了一个小齿轮,第三天连它的“专用机油壶”都不见了!

“肯定是小闹钟干的!”林夏第一个怀疑小螃蟹,“它上次偷吃蛋糕装饰,这次说不定把零件当玩具了!”小桃赶紧去找小闹钟,结果在它的玻璃食盆里,只找到半颗螺丝,其他零件踪影全无。

小满用“水痕追踪术”跟着痕迹找——水痕从机械螃蟹的零件箱开始,延伸到实验室的通风口,最后消失在甲板的栏杆下。“零件被风吹到海里了?”小满皱着眉,尾巴尖凝出一缕水,顺着栏杆往下探,结果在栏杆下的礁石缝里,发现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是机械螃蟹的机油壶!

“不是风吹的!”沈清月捡起机油壶,发现壶身上有牙印,“是海鸟!最近浅滩的海鸟多,可能把零件当成了亮晶晶的玩具,叼走了!”

果然,当天下午,小桃在浅滩的海鸟窝里,找到了失踪的零件——一群海鸥正用螺丝和齿轮搭窝,机油壶被当成了“水杯”,里面还装着海水。“我的零件!”小桃踮着脚,想把零件拿回来,可海鸟们不让,围着她叫个不停,差点啄到她的手。

小满赶紧用“控水术”凝出一道小水柱,轻轻把海鸟赶走——小桃趁机把零件抢了回来,可齿轮上的齿被啄坏了,螺丝也生锈了。“这可怎么办?”小桃捧着零件,急得快哭了,机械螃蟹凑过来,用钳子碰了碰她的手,像是在“安慰”。

林夏突然说:“我有办法!科研站的仓库里有备用零件,我们可以换一个齿轮,螺丝用除锈剂擦一擦就能用!”沈清月则补充:“以后把零件箱锁起来,再给机械螃蟹的外壳喷上‘防鸟涂料’——一种深海植物提取的液体,海鸟不喜欢这个味道,就不会来叼零件了。”

换好零件,喷上防鸟涂料,小桃重新开始织毛衣——这次她吸取教训,把零件箱锁在柜子里,还在机械螃蟹旁边放了个小稻草人,稻草人手里举着一根羽毛,像是在“吓海鸟”。

织到第五天,“分体式毛衣”终于织好了——腿套是天蓝色的,壳套是淡紫色的,钳子套是玫红色的,上面还绣着小螃蟹的图案(小闹钟的样子),留的门缝和螺丝孔刚好合适,机械螃蟹穿上后,活动自如,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像是在“炫耀”。

小桃还在壳套上缝了个小口袋,里面装着一小瓶机油,说是“备用机油,省得你再丢”;小满用控水术给毛衣喷了点水,让毛线更贴合机械螃蟹的外壳;林夏则在毛衣的接缝处贴了胶布,说是“防止海鸟啄坏”;沈清月笑着说:“现在它是深海里最靓的机械螃蟹了,连疤疤都要羡慕它。”

当晚,机械螃蟹穿着毛衣,在甲板上“巡逻”——小闹钟爬在它的壳套上,用钳子夹着一根毛线,像是在“陪它散步”;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和机械螃蟹一起晃来晃去,披风的蓝光和毛衣的彩色相映成趣;小桃则在日记里写道:“给机械螃蟹织毛衣虽然难,但看到它穿上的样子,比什么都开心——下次要给它织件羽绒服,冬天保暖!”

第673集:林夏的“深海直播首秀”与“失控的弹幕”

林夏的论文被评为“年度优秀科研论文”,科研站的上级部门让她做一场“深海科研直播”,给学生们讲讲深海生物研究,顺便宣传一下科研站的日常——林夏本来不想去,觉得自己对着镜头会紧张,可架不住沈清月说“这是展示我们科研站的好机会”,还有小满和小桃的“怂恿”,最后还是答应了。

为了直播,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沈清月负责布置直播场地(选在水母缸旁边,背景好看);小桃给林夏织了件“水草花纹”的外套,说是“上镜好看”;小满则准备用“控水术”在直播时表演“水上水母”,增加看点;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则被安排成“吉祥物”,站在林夏旁边,负责“卖萌”。

直播当天,林夏穿着水草外套,坐在镜头前,手心里全是汗——刚说了句“大家好,我是林夏”,就看到弹幕里刷满了“姐姐好漂亮!”“背景里的水母好可爱!”“旁边的螃蟹是什么吉祥物?”,紧张感瞬间少了一半。

她开始讲深海水母的研究,讲着讲着,突然忘词了——幸好小满在旁边用控水术把海水变成了水母的形状,林夏指着“水水母”,顺势说:“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研究的水母,它们的发光原理……”顺利接了下去。

小桃也没闲着,抱着小海豚出现在镜头里:“大家好!这是我们的小海豚,它叫‘小长’,上次被机械螃蟹救过!”小海豚对着镜头“啾啾”叫了一声,弹幕瞬间刷满了“好可爱!”“想摸小海豚!”。

可直播进行到一半,弹幕突然失控了——有人刷“水母缸里是不是有东西在动?”“那个机械螃蟹好像在偷东西!”“姐姐身后的海带披风会发光!”,林夏转头一看,差点笑出声:机械螃蟹正举着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偷偷从里面夹虾干吃;小满的荧光披风挂在旁边的架子上,因为阳光照进来,正在发光;而水母缸里,“顶石子”用触手顶着一颗小石子,正对着镜头“挥手”。

“大家别误会!”林夏赶紧解释,“那个是我们的机械螃蟹,它在吃零食;发光的是我们的荧光海带披风;水里的水母叫‘顶石子’,它在跟大家打招呼呢!”弹幕立刻刷满了“好有趣!”“科研站的日常好欢乐!”“想去科研站玩!”。

最搞笑的是,小闹钟突然爬上镜头,用钳子碰了碰林夏的头发——弹幕里瞬间刷满了“小螃蟹好调皮!”“它在给姐姐整理头发吗?”“吉祥物成精了!”,林夏笑着把小闹钟抱起来:“这是小闹钟,我们的作息监督员,平时最喜欢偷虾干吃。”

直播的最后,小满表演了“控水术”——用海水做出了水母、海豚、小螃蟹的形状,还在水面上写了“欢迎来到深海棱镜科研站”,弹幕里刷满了“太厉害了!”“这是什么特异功能?”“姐姐好厉害!”;沈清月也出现在镜头里,对着大家说:“欢迎大家以后来我们科研站参观,我们有可爱的水母、海豚,还有最有趣的科研日常。”

直播结束后,林夏看着后台数据,激动得跳起来:“有十万人观看!还有很多人问我们科研站的地址!”小桃抱着小海豚,笑着说:“我就说你直播肯定成功!下次我们再直播‘海豚喂食’,肯定更火!”

小满则晃着荧光披风,笑着说:“下次我表演‘水上烟花’,保证比这次更精彩!”沈清月笑着说:“好啊,下次直播,我们把机械螃蟹的毛衣展示一下,让它当‘主角’。”

当晚,科研站的微信群炸了——上级部门发来消息,说直播效果很好,让他们多搞几次;还有很多学生留言,说以后想考深海科研专业;林夏则把直播的片段剪成了小视频,发在网上,标题是“深海科研站的欢乐日常”,没过多久就火了。

小闹钟和机械螃蟹也成了“网红”——有人给小闹钟留言“想吃虾干吗?我寄给你”;有人给机械螃蟹留言“你的毛衣好漂亮,能给我织一件吗?”;小桃笑着说:“以后我们要给它们开个‘粉丝群’,专门分享它们的日常!”

第674集:沈站长的“旧物整理日”与“爸爸的潜水镜”

春天的阳光把科研站的甲板晒得暖融融的,沈清月抱着一个落满灰尘的铁盒子,站在储物柜前——这是她爸爸的遗物,自从父母离开科研站后,这个盒子就被埋在杂物堆最底层,十几年没动过。“今天搞个旧物整理日,”她拍了拍盒子上的灰,墨镜后的眼睛弯了弯,“顺便,跟过去的日子打个招呼。”

林夏抱着一摞泛黄的旧论文凑过来,指尖沾着墨渍:“这些是几十年前的科研日志,有你妈妈写的‘深海鱼病记录’,还有……你小时候画的水母涂鸦,夹在里面呢!”小桃则翻出了一件蓝色潜水服,袖口磨破了边,上面还沾着干枯的海草:“这件潜水服好旧啊,是不是叔叔当年穿的?”

小满晃着尾巴,尾巴尖卷着个生锈的小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堆彩色弹珠,还有一个小小的海豚玩偶,玩偶的耳朵缺了一只,布料都褪色了。“这是我小时候的玩具!”沈清月突然笑了,伸手拿起玩偶,“我爸爸潜水回来,总给我带这种小玩偶,这个海豚,是他最后一次送我的礼物。”

整理到一半,沈清月的手指突然顿住——铁盒子最底层,压着一个黑色的潜水镜,镜框生锈,镜片蒙着厚厚的水垢,镜带已经脆得快要断掉。她轻轻拿起潜水镜,用衣角慢慢擦去水垢,镜片里隐约映出自己的脸,眼尾的小痣和爸爸的一模一样。“这是我爸爸的‘幸运潜水镜’,”她的声音有点轻,“他说戴着它,能避开所有海底危险,每次潜水前,都要对着镜子笑一下。”

小满突然凑过来,尾巴尖对着镜片晃了晃:“站长,镜片里有东西!”她激活“水下透视眼”,能看到镜片夹层里,夹着一张卷成细条的纸条,因为年代太久,纸已经变成了褐色。

沈清月的心猛地一跳,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把纸条夹出来,展开时,纸条碎了好几次,幸好林夏眼疾手快,用胶带一点点粘好——上面是爸爸的字迹,歪歪扭扭,还带着海水的痕迹:“清月,今天潜到海鹰号附近,看到一群带印记的小螃蟹,给你捡了颗刻着‘清’字的石子,放在潜水镜左边的镜腿里。等你长大,爸爸带你去海鹰号,看螃蟹的家。”

“石子!”小桃立刻抓过潜水镜,果然在左边镜腿的小凹槽里,摸到一颗小小的鹅卵石,上面用刀刻着一个迷你的“清”字,边缘已经被海水磨得光滑。沈清月捏着石子,指尖有点抖——十二岁那年,爸爸就是去海鹰号附近潜水,遇到了突发海流,再也没回来,这个约定,成了永远的遗憾。

“我们现在就去海鹰号!”小满突然站起来,尾巴晃得厉害,“带着潜水镜和石子,帮你完成约定!”小桃也点头,抱着海豚玩偶:“对!我们还可以把小玩偶放在海鹰号上,告诉叔叔,你来看他了!”

当天下午,潜水艇朝着海鹰号出发。沈清月戴着爸爸的潜水镜,镜腿有点松,她用绳子在后面系了个结;手里捏着那颗“清”字石子,怀里抱着褪色的海豚玩偶。小满坐在她旁边,用“控水术”给潜水镜的镜片镀了层水膜,让视线更清晰;林夏盯着屏幕,时不时说一句“快到了”;小桃则趴在舷窗边,对着海里的海豚群挥手。

海鹰号的甲板还是老样子,生锈的栏杆上爬着小螃蟹,木箱里堆着螃蟹壳,阳光透过海水,在甲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沈清月第一个跳下水,戴着潜水镜,慢慢游向甲板——突然,一群小螃蟹围了过来,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其中一只螃蟹的背壳上,赫然刻着“清”字,和石子上的字迹一模一样!

“是爸爸说的螃蟹!”沈清月的眼睛红了,她把石子放在螃蟹面前,螃蟹用钳子碰了碰石子,然后转身,朝着船舱的方向爬去——像是在带路。众人跟过去,发现船舱里有个小小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本旧日志,最后一页写着:“如果清月看到这个,说明你长大了。海鹰号的螃蟹是我们的朋友,要好好保护它们。爸爸永远陪着你。”

沈清月抱着日志,眼泪掉在潜水镜上,模糊了视线——小满用“控水术”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小桃把海豚玩偶放在铁盒里,林夏则在日志旁边,放了一张现在科研站的合影。“叔叔肯定看到了,”小满笑着说,“他知道你现在很快乐,还有我们陪着你。”

返程时,沈清月把潜水镜挂在潜水艇的栏杆上,让海风慢慢吹干;那颗“清”字石子,被她串成了项链,戴在脖子上;爸爸的旧日志,放在了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海豚玩偶和海鹰号的照片。

当晚,沈清月第一次没有熬夜改论文,而是坐在甲板上,对着海鹰号的方向,轻轻哼着爸爸教她的儿歌。小满晃着尾巴坐在她旁边,小桃抱着小海豚,林夏拿着咖啡——月光洒在她们身上,潜水镜的镜片反射着光,像是爸爸的眼睛,在笑着看她们。

第675集:小满的“控水术新技能”与“会说话的海水”

自从护送水母迁徙后,小满的控水术就像“开了窍”——以前只能控制水的流动和形状,现在居然能“听”到海水的“声音”。比如,她能听出实验室的自来水是“刚从海里抽上来的,还带着小鱼的早安问候”;能听出水母缸里的海水是“开心的,因为水母们在唱歌”;甚至能听出沈清月咖啡杯里的水是“有点苦的,因为加了太多咖啡粉”。

“小满,你快听听,这杯水在说什么?”林夏举着一杯刚接的海水,凑到小满面前。小满闭着眼,尾巴尖轻轻点着杯壁,突然笑了:“它说‘刚才在海里看到疤疤了,它在追一条调皮的小鱼,还溅了我一身水花’!”林夏赶紧去甲板看,果然,疤疤正在海里追着一条银色的小鱼,尾巴拍得水花四溅。

这个新技能很快就派上了用场——科研站的海水过滤器坏了,林夏查了半天,也没找到哪里出了问题。小满走过去,把手放在过滤器的水管上,闭着眼听了一会儿,皱起眉头:“里面的水在哭!它说‘有个小石子卡住我的路了,我走不动了,大家都喝不到干净的水了’!”

沈清月拆开过滤器,果然在管道里找到了一颗鹅卵石——是小闹钟上次“失踪”时,不小心掉进去的。取出石子后,过滤器立刻恢复了正常,水管里的水“哗啦啦”地流,小满笑着说:“它在说‘谢谢小满,我又能跑起来了’!”

可新技能也带来了“麻烦”——每天早上,小满都会被海水的“声音”吵醒。比如,凌晨五点,甲板上的海水会喊她“小满快起床,看日出,今天的太阳特别圆”;六点,水母缸里的海水会喊她“快喂我们,我们饿了,想吃新鲜的藻”;七点,食堂的自来水会喊她“快来看,小桃给你留了鱼干,在冰箱第二层”。

“我快被海水吵死了!”小满顶着黑眼圈,趴在实验台上,尾巴有气无力地晃着,“昨晚我刚睡着,就听到潜水艇里的海水在说‘我想念海里的朋友了,想回去看看’,我只好起来陪它聊了半小时天。”

小桃出主意:“你可以跟海水‘约法三章’啊!比如,睡觉的时候不许说话,吃饭的时候再聊天!”小满觉得可行,当晚就坐在甲板上,对着海水认真地说:“海水朋友们,我知道你们很热情,但我要睡觉,你们晚上能不能小声点?我早上起来陪你们聊天,还给你们喂藻!”

神奇的是,从那以后,小满再也没被海水吵醒过——晚上的时候,海水会变得安安静静,只有偶尔传来几声“晚安,小满,做个有小鱼的好梦”;早上的时候,海水会轻轻喊她“小满起床啦,今天有好吃的鱼干”。

更有趣的是,小满还能通过海水“传话”——比如,小桃想找疤疤,小满就对着海水说“小桃找疤疤,让它来甲板”,没过多久,疤疤就会游到甲板边,对着小桃喷一道水柱;林夏想知道深海探测器的数据,小满就对着探测器的海水说“快告诉林夏,今天的水温是多少,有没有奇怪的信号”,海水就会把数据“说”给小满听,小满再转告林夏。

“小满,你能不能让海水帮我问问海鹰号的螃蟹们,最近过得好不好?”沈清月拿着爸爸的旧日志,笑着问。小满点点头,走到甲板边,把手放进海里,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她睁开眼,笑着说:“它们说‘我们很好,谢谢清月的关心,上次你放在铁盒里的照片,我们很喜欢,小螃蟹们每天都围着看’!”

沈清月的眼睛亮了,她把日志放在海边,让小满告诉螃蟹们:“我会经常来看你们的,还会带虾干给你们吃。”海水轻轻晃着,把话传向海鹰号的方向。

当晚,小满坐在甲板上,尾巴泡在海水里,听着海水给她讲“海里的故事”——比如,海鹰号的螃蟹们今天又在船帆上晒太阳,小闹钟的浅滩朋友送了它一颗亮晶晶的贝壳,疤疤带着小海豚们找到了一群好吃的磷虾。月亮挂在天上,海水的声音像温柔的摇篮曲,小满靠在沈清月的肩膀上,慢慢睡着了,尾巴尖还沾着几滴“开心的海水”,在月光下闪着光。

第676集:小桃的“海豚幼儿园”与“调皮的小海豚宝宝”

最近,浅滩的海豚群里多了三只小海豚宝宝——刚出生没多久,灰色的皮肤,小小的背鳍,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像三颗会动的小汤圆。小桃一看到它们,就走不动道了,非要在科研站办个“海豚幼儿园”,说是“要给小海豚宝宝们上课,教它们游泳、找食物、躲避危险,还要给它们起名字”。

“这个叫‘小汤圆’,因为它圆滚滚的,像个汤圆!”小桃指着最胖的小海豚,“这个叫‘小面条’,因为它又细又长,像面条!这个叫‘小包子’,因为它的头圆圆的,像包子!”三个名字一公布,小满笑得尾巴拍打着地面:“小桃,你是不是饿了?取名都跟吃的有关!”

海豚幼儿园的“课程表”很丰富:早上八点,教它们游泳——小桃拿着小鱼干,在前面引导,小汤圆总是游到一半就偷懒,趴在小满的尾巴上,不肯动;上午十点,教它们找食物——林夏用探测器找磷虾群,小面条总是抢不过别的小海豚,每次都要小满用“控水术”帮它捞几只;下午两点,教它们躲避危险——沈清月用潜水艇模拟“凶猛鱼类”,小包子吓得躲在疤疤的肚子下面,半天不敢出来。

可小海豚宝宝们实在太调皮了——小汤圆总喜欢咬小桃的毛衣,把毛线咬得乱七八糟;小面条总喜欢钻到潜水艇的螺旋桨旁边,吓得沈清月每次开潜水艇都要先“点名”;小包子最调皮,总喜欢偷小闹钟的虾干,每次偷完就躲在水里,露出个小脑袋,看着小闹钟气得举着钳子转圈。

“小包子!你又偷小闹钟的虾干!”小桃追着小包子跑,小包子在水里钻来钻去,时不时露出背鳍,像是在“挑衅”。小满笑着用“控水术”凝出一道小水柱,轻轻把小包子推到岸边,小包子还不服气,用鼻子碰了碰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像是在说“再给我一块,就一块”。

海豚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定在一周后——小桃准备了“毕业证书”,是用贝壳做的,上面刻着小海豚的名字;林夏准备了“毕业礼物”,是用发光蛋白做的小吊坠,挂在小海豚的脖子上;沈清月准备了“毕业大餐”,是一大盆新鲜的磷虾;小满则准备用“控水术”表演“水上烟花”,作为毕业节目。

毕业典礼当天,小海豚宝宝们却“集体失踪”了——小桃到处找,喊破了嗓子,也没看到它们的影子。小满赶紧用“水下听觉”听,突然笑了:“它们在浅滩的礁石后面,小汤圆在睡觉,小面条在追小鱼,小包子在偷海鸟的蛋!”

大家跑过去一看,果然——小汤圆趴在礁石上,睡得正香;小面条追着一条小鱼,把礁石缝里的小螃蟹都惊了出来;小包子则站在礁石上,嘴里叼着一颗海鸟蛋,正准备往下跳。

“你们太调皮了!”小桃假装生气,可看到小海豚们委屈的样子,又心软了,“算了,毕业典礼继续,不过你们要答应我,以后不许再偷东西了!”

毕业典礼很热闹:小桃给每个小海豚颁发了“毕业证书”,小汤圆叼着证书,不小心掉在了水里,小满用“控水术”帮它捞了起来;林夏给它们戴上发光吊坠,小面条的吊坠掉在了背上,自己够不到,疤疤用嘴帮它叼了下来;沈清月端来“毕业大餐”,小包子吃得最快,还抢了小汤圆的几只磷虾;小满表演“水上烟花”,小海豚们围着烟花转圈圈,开心得“啾啾”叫。

当晚,小海豚宝宝们跟着海豚群回了深海——临走时,小汤圆用鼻子碰了碰小满的尾巴,小面条用背鳍蹭了蹭小桃的手,小包子则把偷来的海鸟蛋放在了小桃的脚边,像是在“道歉”。小桃抱着小包子,眼泪掉了下来:“明年你们还要来幼儿园上课,我还给你们准备小鱼干!”

小满笑着说:“它们会来的,海水告诉我,它们说‘明年一定来,还要带更多的小海豚宝宝来’!”

第677集:林夏的“科研新发现”与“水母的发光密码反击战”

林夏的“水母发光记录仪”屏幕上,又一次跳出了乱码——“亮-暗-亮-亮”,对应她预设的密码本,本该是“我饿了”,可水母缸里的“顶石子”正鼓着伞盖,把最后一缕藻卷进嘴里,肚子圆滚滚的,显然半点不饿。

“它们绝对是故意的!”林夏把笔记本电脑拍得“哒哒”响,头发因为熬夜研究,炸成了鸡窝,“昨天‘绿灯笼’发‘暗-暗-亮’,说是‘怕黑要开灯’,结果我把实验室的灯全打开,它倒好,躲在缸底睡了一下午!”

小满晃着尾巴凑过来,指尖碰了碰缸壁,闭着眼听了会儿,突然笑出声:“‘顶石子’说‘林夏的密码太简单,一猜就中,不给点乱码,她总喂我藻,我都快胖成小皮球了’;‘绿灯笼’说‘开灯才好睡觉,亮堂堂的,没人打扰’。”

林夏气得直跺脚,转身就去改密码本——把“我饿了”改成“我要减肥,别喂藻”,把“想睡觉”改成“快陪我玩,不然撞缸”,连“怕黑”都改成了“我要晒太阳,把灯关掉”。改完后,她得意地拍着屏幕:“这次看你们还怎么骗我!”

可没过两小时,林夏就傻眼了——“小害羞”突然发出“亮-亮-暗-暗”的信号,按新密码本是“我要晒太阳”,她赶紧把水母缸推到窗边,结果“小害羞”立刻缩成一团,用触手挡住眼睛,小满翻译:“它说‘林夏是不是傻?我最怕晒了,你居然把我推到太阳底下,要晒死我吗?’”

更糟的是“波浪卷”,发了“暗-暗-亮”的“快陪我玩”信号,林夏放下论文,拿着小石子陪它玩“顶石子游戏”,玩了十分钟,“波浪卷”突然不玩了,用触手拍打着缸壁,小满笑着说:“它说‘没意思,你扔石子太准,一点挑战性都没有,我要自己玩’。”

最绝的是“顶石子”,发了“亮-暗-亮”的“我要减肥”信号,林夏真的没喂它藻,结果它居然用触手卷着一颗小石子,精准地砸中了记录仪的开关,屏幕瞬间黑屏,小满翻译:“它说‘不给藻吃,就砸坏你的记录仪,让你再也看不到密码’!”

林夏又气又笑,正想把密码改回去,沈清月端着咖啡走过来,指了指缸里的水母:“你别跟它们斗了,水母的发光密码,本来就不是固定的,会跟着情绪变。比如‘顶石子’,饿的时候是‘亮-暗-亮’,开心的时候就是‘亮-亮-亮’,你用固定的密码本,当然猜不准。”

林夏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她之前记录的,都是水母在固定场景下的信号,却忽略了它们的情绪变化。小满也点头:“海水告诉我,水母的发光,就像我们说话,语气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比如‘亮-暗-亮’,慢一点是‘饿了’,快一点就是‘很饿很饿’,要是忽快忽慢,就是‘逗你玩’。”

于是,林夏决定重新做研究——这次不预设密码,而是跟着水母的情绪记:“顶石子”吃藻时,发光是“慢-亮-慢-暗”,备注“开心地吃藻”;“绿灯笼”追小鱼时,是“快-亮-快-亮”,备注“兴奋地追小鱼”;“小害羞”被碰到时,是“暗-快-亮-暗”,备注“害怕地躲起来”;连“波浪卷”玩石子时,都是“亮-卷-暗-卷”(发光时触手会卷起来),备注“开心地玩游戏”。

记录到第三天,林夏突然发现了一个规律——所有水母在看到小满的荧光披风时,都会发出“亮-亮-卷-亮”的信号,小满翻译:“它们说‘披风好看,像海底的星星,看到就开心’!”林夏立刻把这个发现记在论文里,标题是“深海水母情绪与发光频率的动态关联——以荧光海带披风为刺激源”。

当晚,林夏把记录仪调成了“自动记录情绪”模式,不再纠结固定密码;“顶石子”也如愿以偿吃到了藻,开心地在缸里转圈圈;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在缸边晃来晃去,水母们跟着披风的光一起发光,整个实验室像个“发光的水母乐园”。林夏在日记里写道:“原来科研不是跟生物斗智斗勇,而是顺着它们的性子,才能发现真正的秘密——还有,千万别跟水母比调皮,你永远赢不过它们。”

第678集:小桃的“深海美食节”与“会爆炸的海藻饼干”

小桃自从给海豚织完毛衣,又迷上了“深海美食”——说是“深海里的藻和鱼都很新鲜,做成美食肯定好吃,还要办个‘深海美食节’,让大家尝尝深海的味道,顺便给小海豚和水母们也做份专属美食”。

她拉着小满去海里“进货”:采了荧光海带、火焰藻、冰晶藻,还捞了几条小银鱼;林夏负责查“深海食材食用指南”,避免采到有毒的藻;沈清月则负责“厨房安全监督”,怕小桃把厨房炸了(毕竟上次煮海藻染料,差点把实验室熏晕)。

美食节的前一天,小桃就开始在厨房忙活——她想做“荧光海带饼干”,把荧光海带切碎,和面粉、鸡蛋、黄油混在一起,放进烤箱烤。可烤了十分钟,烤箱里突然传出“砰”的一声,饼干居然炸了,碎片溅得烤箱里到处都是,还带着一股奇怪的焦味。

“怎么回事?”小满冲进来,尾巴尖还沾着面粉,小桃举着个焦黑的饼干碎片,委屈地说:“我不知道,我就是把海带放进去了,它就炸了……”林夏赶紧查指南,一拍大腿:“荧光海带不能高温烤!里面的发光蛋白遇到高温会膨胀,就会爆炸!”

没办法,小桃只好改做“凉拌荧光海带”——把海带焯水,加醋、生抽、香油,拌一拌,结果味道太酸,小满尝了一口,酸得皱起眉头,尾巴都绷直了:“小桃,你是不是把醋当成生抽了?”小桃一看瓶子,果然,醋瓶和生抽瓶长得一样,她倒错了。

做“火焰藻鱼丸”时,又出了状况——她把火焰藻和小银鱼混在一起,用勺子挖成丸子,放进锅里煮,结果鱼丸煮着煮着,居然变成了红色,像一颗颗小炮弹,还在锅里“咕嘟咕嘟”冒泡,小桃吓得赶紧关火:“这鱼丸怎么变红了?是不是有毒?”沈清月笑着尝了一口:“没毒,火焰藻煮久了会掉色,鱼丸吸收了颜色,就变成红色了,味道还不错。”

最成功的是“冰晶藻果冻”——把冰晶藻煮成汁,加吉利丁粉,倒进模具里,放冰箱冷藏,凝固后变成了蓝色的果冻,晶莹剔透,还带着淡淡的藻香。小满一口气吃了三个,尾巴晃得厉害:“太好吃了!比食堂的果冻还好吃!”

美食节当天,厨房摆了满满一桌子“深海美食”:凉拌荧光海带(这次没放错醋)、红色的火焰藻鱼丸、蓝色的冰晶藻果冻、还有小桃用阳光藻做的“阳光藻蛋糕”(这次没炸,因为用了低温烘烤)。

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得不亦乐乎——小满最喜欢冰晶藻果冻,吃了一碗又一碗;林夏喜欢火焰藻鱼丸,说是“有海鲜的味道,还能当论文灵感”;沈清月则喜欢阳光藻蛋糕,说“甜度刚好,不腻”;小桃最开心,看着大家吃得香,自己也跟着吃,嘴角沾了一圈蛋糕屑,像只小花猫。

小海豚和水母们也有“专属美食”——小桃给小海豚做了“银鱼饼干”(没加荧光海带,怕它们吃了发光),小海豚们吃得直晃尾巴;给水母们做了“稀释的藻汁”(没加任何调料,纯藻汁),水母们围着藻汁转圈圈,“顶石子”还用触手沾了沾,像是在说“好吃”。

可吃到一半,小桃突然喊:“我的冰晶藻果冻呢?我刚做的一大碗,怎么不见了?”大家四处找,最后在机械螃蟹的“零件箱”里找到了——机械螃蟹正举着果冻,用钳子一点点挖着吃,果冻汁滴得满地都是,小闹钟则趴在旁边,用钳子夹着一小块果冻,吃得津津有味。

“你们两个居然偷吃!”小桃笑着去抢,机械螃蟹赶紧把果冻藏在身后,小闹钟则把最后一小块果冻塞进嘴里,嘴巴鼓鼓的,像是在说“太好吃了,忍不住”。小满笑着说:“算了,给它们吃吧,美食节就是要大家一起吃才开心。”

当晚,厨房的桌子上还摆着剩下的美食,小桃把没吃完的饼干和蛋糕打包,准备明天带给浅滩的海鸟和海鹰号的螃蟹们;林夏则在论文里加了一段“深海食材的烹饪方法研究”,说是“美食节的意外收获”;沈清月在厨房贴了张“深海美食烹饪指南”,上面写着“荧光海带不能高温烤,火焰藻煮久会掉色,冰晶藻做果冻最好吃”;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美食节很开心,希望小桃下次再办,我还想吃冰晶藻果冻——不过下次要看好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别让它们偷吃。”

第679集:沈站长的“深海探险日”与“会移动的礁石”

沈清月最近翻到了爸爸的旧日志,里面写着“深海有一块会移动的礁石,上面长着‘月光藻’,晚上会发光,像一块会走的月亮”。她抱着日志,眼睛亮闪闪的,决定办一场“深海探险日”,带着大家去找这块“移动礁石”,顺便采点月光藻,研究它的发光原理。

探险队的成员很齐全:沈清月当队长,负责开潜水艇;小满当“向导”,用“水下透视眼”找礁石;林夏当“记录员”,负责拍照片、记数据;小桃当“后勤员”,带着零食和水,还给每个人织了顶“水草帽子”,说是“探险要穿得有仪式感”;机械螃蟹和小闹钟则当“保镖”,机械螃蟹负责搬东西,小闹钟负责“放哨”(其实是跟着吃零食)。

潜水艇出发前,沈清月把爸爸的旧潜水镜挂在船头,说是“爸爸的幸运潜水镜,能帮我们找到礁石”;小满穿着荧光披风,说是“万一迷路了,披风的光能引我们回来”;小桃则给每个人发了一包“深海探险专属零食”——冰晶藻果冻和银鱼饼干。

潜水艇往下潜了两个小时,周围的海水越来越黑,小满突然喊:“前面有光!”探照灯打开,远处果然有一块巨大的礁石,上面长着淡蓝色的藻,正慢慢移动着,像一块浮在水里的月亮。“是移动礁石!”沈清月激动地握紧方向盘,潜水艇缓缓靠近。

礁石比想象中大多了,表面凹凸不平,长满了月光藻,晚上会发光,所以看起来像月亮。小满第一个跳下水,用“控水术”护住自己,游到礁石边,摸了摸月光藻——藻叶软软的,沾在手上,发出淡淡的蓝光。“月光藻的发光原理和水母不一样,”林夏赶紧拍照,“它不需要刺激,自己就能发光,而且光更柔和。”

小桃也跳下水,采了几片月光藻,放在透明的瓶子里,像是装了一瓶“小月亮”;沈清月则趴在礁石上,翻着爸爸的旧日志,找到对应的页码,上面写着“月光藻能治小海豚的皮肤病,采点回去,给小短和小长试试”。

可就在大家准备采藻时,礁石突然开始快速移动,朝着深海的方向游去!小满赶紧喊:“礁石要跑了!”沈清月立刻跳回潜水艇,发动引擎,跟着礁石追;林夏盯着屏幕,突然喊:“前面有海沟!礁石要掉下去了!”

小满立刻跳下水,用“控水术”凝出一道水墙,挡在礁石前面,可礁石太重,水墙被撞得晃了晃;机械螃蟹也跳下去,用钳子抓住礁石的边缘,试图拉住它;小闹钟则趴在礁石上,用钳子夹着月光藻,像是在“劝礁石别跑”。

沈清月突然想到了什么,对着小满喊:“用你的披风!月光藻喜欢光,披风的光能吸引它!”小满立刻晃了晃荧光披风,披风的蓝光和月光藻的光相映成趣——神奇的是,礁石居然慢慢停下来,朝着披风的方向移动,最后停在了潜水艇旁边。

“成功了!”大家都欢呼起来,小满笑着说:“礁石说‘它不是要跑,是想找个有光的地方,月光藻需要光才能生长,这里太黑了,它想找个亮一点的地方’。”

沈清月恍然大悟:“爸爸的日志里写着‘月光藻喜光’,礁石移动,其实是在找有光的地方,不是故意要跑。”她采了几片月光藻,放在培养皿里,准备回去研究;小桃则采了很多月光藻,说是“要做‘月光藻灯’,晚上挂在甲板上,像挂了很多小月亮”;林夏则拍了很多礁石的照片,准备写一篇“会移动的礁石与月光藻的共生关系”的论文。

返程时,礁石一直跟着潜水艇,送了大家一段路,才慢慢朝着有光的方向移动。小满笑着说:“它说‘谢谢你们陪它玩,还让它看到了披风的光,下次你们再来,它还会在这里等你们’。”

回到科研站,沈清月用月光藻给小短和小长治疗皮肤病——把藻捣成汁,涂在它们的伤口上,没过几天,伤口就好了;小桃用月光藻做了很多“月光藻灯”,挂在甲板上,晚上的时候,甲板像个“星空乐园”;林夏则把礁石的照片和数据整理成册,放在了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爸爸的旧日志和潜水镜;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探险很开心,找到了会移动的礁石和月光藻,还知道了礁石不是要跑,是在找光——就像爸爸说的,深海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发现。”

第680集:科研站的“星空露营夜”与“来自深海的跨年祝福”

年底的海风带着点咸甜的暖意,科研站的甲板被夕阳染成了橘子色——沈清月踩着梯子,正把最后一盏月光藻灯挂在桅杆上,淡蓝色的藻光透过玻璃罩渗出来,像挂了颗迷你月亮;小桃蹲在地毯上,把织好的水母抱枕摆成一圈,每个抱枕的触角上都缝了片晒干的荧光海带,风一吹就晃,活像一群小水母在跳舞;林夏抱着个巨大的保温箱,里面塞满了冰晶藻果冻、阳光藻蛋糕,还有她特意冻的“发光蛋白冰块”——加了发光蛋白的冰块,在暗处会泛着微光,说是“跨年特调饮品的秘密武器”;小满则晃着尾巴,用“控水术”把甲板边缘的海水拢成一小片,指尖轻点,海水里立刻浮出一颗颗“水星星”,映着夕阳,闪得人睁不开眼。

“帐篷搭好啦!”沈清月从梯子上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两顶蓝色的帐篷并排搭在甲板中央,帐篷门帘上贴满了林夏打印的照片:有小满穿着荧光披风引导水母迁徙的画面,有小桃给机械螃蟹织毛衣的糗样,有林夏对着水母缸答辩的认真模样,还有沈清月戴着爸爸的潜水镜站在海鹰号甲板上的背影。“这是‘回忆帐篷’,”沈清月笑着说,“晚上我们可以躺在里面,看着照片聊一整年的趣事。”

天黑透的时候,甲板彻底变成了“深海星空”——小桃串的月光藻灯全亮了,淡蓝色的光把整个甲板罩在一片温柔的光晕里;小满的“水星星”还在海水里闪着,和天上的星星连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机械螃蟹举着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在帐篷周围“巡逻”,食盆里装着给小闹钟准备的虾干,每走三步就停下来,用钳子夹起一颗虾干喂给趴在它壳上的小闹钟,活像个尽职尽责的“保镖兼保姆”;海面上,疤疤带着小海豚们游了过来,小短和小长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月光藻灯上,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光,像是在给大家表演“水上烟花”。

“开吃啦!”小桃掀开保温箱,第一时间把“银鱼饼干”分给小海豚——她特意做了迷你版,小海豚们用嘴叼着,吃得尾巴拍个不停;林夏则忙着调“跨年特饮”,把发光蛋白冰块放进果汁里,冰块融化后,果汁泛着淡淡的蓝光,喝一口,连舌头尖都在发光;沈清月给每个人递了一杯特饮,举起来说:“第一杯,敬我们这一年的‘闯祸与收获’——敬小满的控水术升级,敬小桃的无数个脑洞,敬林夏的优秀论文,也敬我们所有人,能在深海里,成为彼此的家人。”

大家碰了碰杯子,果汁里的蓝光晃着,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小满喝了一口特饮,尾巴尖突然亮了——原来她不小心把果汁溅在了尾巴上,发光蛋白沾到毛发上,尾巴尖瞬间成了“小灯笼”,吓得小闹钟赶紧从机械螃蟹壳上爬下来,用钳子碰了碰她的尾巴,像是在检查“是不是受伤了”。

“我来讲个今年最搞笑的事!”小桃嚼着冰晶藻果冻,举起手,“记得我给机械螃蟹织毛衣那次吗?织到钳子套的时候,我把尺寸算错了,织得太小,机械螃蟹的钳子塞不进去,结果它自己举着毛线针,对着钳子套戳了个洞,居然自己穿进去了!”说着,她指了指机械螃蟹——它现在还穿着那件分体式毛衣,钳子套上确实有个歪歪扭扭的洞,机械螃蟹像是听懂了,举着钳子晃了晃,洞里露出的毛线头跟着晃,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林夏也跟着说:“我最难忘的是答辩那天,对着水母缸练了无数遍,结果上台的时候,还是把‘发光强度’说成了‘小满尾巴摇摆强度’,教授们都笑了,问我‘苏小满的尾巴是不是你的实验变量’?”小满脸一红,晃着尾巴反驳:“明明是你自己盯着我的尾巴看太久!再说了,我的尾巴本来就是‘重要科研工具’!”

沈清月喝了口咖啡,笑着补充:“我最难忘的,是我们一起去海鹰号,我把爸爸的小石子放在螃蟹面前,那只带‘清’字印记的螃蟹,居然用钳子推着石子,带我去看爸爸的日志——那一刻我就知道,爸爸一直在看着我,而我身边,还有你们。”说到这里,她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那颗“清”字石子,放在月光藻灯下,石子上的字迹在蓝光里格外清晰,“明年,我们再去海鹰号,给爸爸带新的照片。”

小满突然站起来,晃了晃荧光披风:“我给大家表演个跨年节目!”她走到甲板边缘,对着海水伸出手,“控水术”发动——海水慢慢升起,在空中聚成一个巨大的“水母形状”,接着,水母的触手散开,变成了一群小海豚,小海豚又变成了小螃蟹,最后,所有的海水突然炸开,变成了漫天的“水烟花”,每一朵烟花里,都裹着一颗发光的“水星星”,落在甲板上,溅起的水珠都带着微光。“这是‘深海烟花’!”小满笑着喊,“祝大家新年快乐!”

小桃也不甘示弱,抱着她的小吉他(最近刚跟沈清月学的),坐在帐篷前弹唱起来:“水母在缸里晃呀晃,海豚在海里跳呀跳,小螃蟹的钳子夹着虾干,机械螃蟹穿着花衣裳……我们在深海里,守着一片星光,朋友在身边,快乐长又长……”她的声音有点跑调,但唱得格外认真,小海豚们跟着节奏,用尾巴拍打着海面,像是在给她伴奏;机械螃蟹举着钳子,跟着旋律晃来晃去;小闹钟则趴在食盆里,啃着虾干,时不时用钳子敲一下食盆,像是在打节拍。

零点快到的时候,大家都安静下来,盯着林夏手里的手机——屏幕上的时间一秒一秒跳动,沈清月把那颗“清”字石子放在中间,小满的荧光披风铺在旁边,小桃的水母抱枕围成一圈,林夏的发光蛋白特饮放在最前面。

“5——4——3——2——1!新年快乐!”

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小满立刻用“控水术”把空中的“水星星”全部聚在一起,变成了一行发光的字:“深海棱镜科研站,新年快乐!”;小桃点燃了她做的“海藻烟花”——其实是把晒干的火焰藻和冰晶藻捆在一起,点燃后会冒出红色和蓝色的火花,像迷你烟花;林夏打开了实验室的水母缸灯,缸里的水母们像是知道在跨年,全都亮了起来,“顶石子”用触手顶着一颗小石子,在缸里拼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小满翻译:“它说‘新的一年,也要一起加油,一起吃藻’!”

突然,海面上传来一阵“哗啦”声——疤疤带着小海豚们,嘴里叼着一串发光的贝壳,游到甲板边,把贝壳串放在小满面前;紧接着,海鹰号的方向,飘来一群小螃蟹,领头的正是那只带“清”字印记的螃蟹,它举着一颗亮晶晶的珍珠,放在沈清月的手里;甚至连那只“会移动的礁石”,都在远处闪着光,月光藻的光比平时亮了三倍,像是在给大家拜年。

“是深海的朋友们送来的新年祝福!”小桃激动地跳起来,抱着小海豚的头,亲了一口;沈清月握着那颗珍珠,珍珠在月光藻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她知道,这是爸爸和海鹰号的螃蟹们送来的祝福;林夏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这一幕,嘴里念叨着:“明年的论文,又有新素材了!”;小满则蹲下来,对着小螃蟹们笑着说:“谢谢你们!明年我们还会去看你们,带更多的虾干和藻!”

露营夜的最后,大家躺在“回忆帐篷”里,看着帐篷上的照片,听着外面海水的声音、小海豚的叫声、机械螃蟹和小闹钟的“哒哒”声,慢慢睡着了。小满的尾巴搭在沈清月的腿上,还在泛着淡淡的光;小桃抱着她的水母抱枕,嘴角带着笑,像是在做甜甜的梦;林夏的手里,还握着半杯没喝完的发光特饮,杯子旁边,放着她明年的论文提纲;沈清月则握着那颗“清”字石子和珍珠,看着帐篷上爸爸的照片,轻声说:“爸爸,新年快乐,我们都很好,而且,我们会越来越好。”

甲板上,月光藻灯还在亮着,机械螃蟹抱着小闹钟,趴在帐篷门口,像是在守护着这群在深海里彼此温暖的人;海面上,星星和“水星星”还在闪着,疤疤带着小海豚们,静静地游着,像是在守护着这片属于他们的“深海星空”。新的一年,就这样在笑声、祝福和温暖里,悄悄开始了——而深海棱镜科研站的故事,也会在新的一年里,继续上演着更多关于科研、关于友谊、关于深海秘密的,搞笑又温暖的日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