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科幻 > 太平洋底来的人 > 《太平洋底来的人》(661-670集)

太平洋底来的人 《太平洋底来的人》(661-670集)

作者:知寒之作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1-18 11:53:05

第661集:小螃蟹“小闹钟”的“失踪谜案”

科研站的清晨,向来是被苏小满尾巴扫水的声音、林夏敲键盘的“哒哒”声,还有小桃对着海豚喊早的嗓门叫醒的——可今天不一样,天才蒙蒙亮,就传来小桃的“惊天嚎叫”:“小闹钟不见了!”

小闹钟,那只从“水母灾难日”就赖在科研站,后来成了“作息监督员”的小螃蟹,此刻连带着它的玻璃食盆一起消失了。小桃趴在实验室的地板上,撅着屁股把柜子底下、仪器缝隙都扒了个遍,连小闹钟最爱躲的闹钟后面都空着,急得眼圈发红:“昨天晚上我还喂它吃了虾干,怎么一觉醒来就没了?是不是被水母拐走了?”

苏小满晃着尾巴赶来时,尾巴尖还挂着没吃完的鱼干,一听小闹钟丢了,立刻把鱼干塞给小桃,闭上眼睛激活“水痕追踪术”——她的能力能捕捉二十四小时内水分子的移动轨迹,可盯着地面看了半天,只看到一串断断续续的小水痕,从实验室门口一直延伸到甲板,最后消失在海边的栏杆下。

“它自己爬去海边了?”小满皱着眉,尾巴尖凝出一缕水,顺着水痕复刻轨迹,“水痕没断,不像被抓走的,倒像是……慢悠悠爬过去的。”

林夏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屏幕上是昨晚的监控录像——凌晨两点,小闹钟背着它的玻璃食盆(不知道用什么办法顶在背上的),慢悠悠地从实验室爬出来,路过走廊时还差点被沈清月的拖鞋绊倒,停顿了三秒,居然用钳子夹着拖鞋尖,把拖鞋挪到了墙边,然后继续爬向甲板。到了栏杆边,它居然熟练地爬上栏杆,“啪嗒”一声掉进海里,食盆浮在水面上,跟着它一起漂远了。

“它是故意走的?”林夏把监控倒放三遍,指着屏幕里小闹钟“整理拖鞋”的画面,“你看,它还收拾了‘现场’,不像迷路啊!”

小桃更急了,抓着小满的胳膊晃:“它是不是嫌我给的虾干不好吃?还是我昨天织毛衣时不小心轧到它的钳子了?”说着就要哭,小满赶紧拍着她的背安慰:“肯定不是,小闹钟那么喜欢你,说不定是去海里‘进货’了,想给你带礼物呢?”

两人正说着,沈清月端着咖啡走过来,看到满地狼藉,又看了眼监控,突然笑了:“别急,它不是走了,是‘回娘家’了。”她指了指小满尾巴上沾着的一根粉色绒毛——那是之前“变异营养液”留下的痕迹,“上周小桃给它喂虾干时,我看到它钳子里夹着根粉色海草,那是‘浅滩蟹’的窝边草,估计是想回去找同伴了。”

为了找小闹钟,四人决定分两路:小满和小桃坐小艇去浅滩,小满用“水下听觉”听螃蟹的动静;林夏和沈清月留在科研站,查浅滩的潮汐数据,顺便盯着监控,看看小闹钟会不会自己回来。

小艇刚开到浅滩,小满就喊了一声:“听到了!在那边!”她指着一片长满粉色海草的礁石区,小桃立刻跳下去,踩着水跑过去——果然,礁石缝里,小闹钟正趴在一堆小螃蟹中间,玻璃食盆里装满了亮晶晶的小贝壳,旁边的小螃蟹们围着食盆,像是在“分礼物”。

“小闹钟!”小桃蹲下来,轻声喊它,小闹钟立刻转过头,举着钳子晃了晃,爬过来用钳子夹起一颗最大的贝壳,递到小桃手里,像是在说“给你的礼物”。周围的小螃蟹们也跟着晃钳子,吓得小桃差点后退,小满笑着说:“它们在欢迎你呢,小闹钟把你当家人了。”

原来,小闹钟是只“浅滩蟹”,小时候被海浪冲到深海,误打误撞进了科研站,最近闻到了浅滩的海草味,就想回去看看同伴,还特意带了科研站的虾干当“见面礼”,玻璃食盆里的贝壳,是它给小桃和大家的“伴手礼”。

回去的路上,小闹钟趴在小桃的肩膀上,钳子上还夹着一根粉色海草,小满笑着说:“以后它肯定会经常‘回娘家’,我们得给它准备个‘通行证’,不然下次又要找半天。”

当晚,科研站多了个“螃蟹专属通道”——在甲板栏杆上钉了个小木板,直通海里,木板上写着“小闹钟的回家路”;小桃把小闹钟带回来的贝壳串成了手链,戴在手腕上,说是“小闹钟送的定情信物”;林夏则在监控里给小闹钟的“失踪路线”标上了红点,备注“浅滩探亲之旅”;沈清月更绝,给小闹钟的玻璃食盆上刻了字:“深海棱镜科研站·首席螃蟹官·小闹钟专用”。

唯一的“后遗症”是:从那天起,每天早上都有几只小螃蟹顺着“专属通道”爬进科研站,围着小闹钟的食盆要虾干,小满只好每天多准备一份虾干,美其名曰“外交经费”。

第662集:林夏的“论文答辩预演”与“水母观众”

林夏的论文答辩定在一周后,自从拿到十年前的发光蛋白数据,她的论文就像开了挂,改得又快又好,可一想到要对着一群教授念报告,她就紧张得睡不着觉——白天对着电脑练,晚上抱着枕头练,连做梦都在说“数据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小满,你当我第一个观众好不好?”林夏拽着小满的尾巴,把她按在实验室的椅子上,自己站在前面,手里拿着演讲稿,腿却在发抖,“我要是忘词了,你就用水柱泼我,让我清醒清醒!”

小满点点头,可林夏刚念了两句“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就突然卡住了,盯着演讲稿半天,憋出一句:“我的论文主题是……是苏小满的尾巴与水母发光的关系!”说完自己都愣了,小满笑得尾巴拍打着地面,溅起的水花刚好泼在林夏脸上——还真应了她刚才说的话。

“都怪你!”林夏抹了把脸,假装生气,“下次我练答辩,你不许晃尾巴!”可转头看到小满委屈的表情,又心软了,“算了,你晃吧,我就当你的尾巴是‘观众的掌声’。”

小桃听说林夏要练答辩,自告奋勇当“评委”,还拉上了沈清月——小桃拿着个小本子,模仿教授的语气提问:“林夏同学,请问你的数据样本量够不够?有没有考虑过水母的情绪影响?”沈清月则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咖啡,时不时点头,偶尔说一句“这里可以简化点,教授们不爱听太复杂的”。

练了两天,林夏还是紧张,一看到“评委”就忘词。小满突然想到个办法:“我们把水母培养缸当‘观众席’吧!水母不会说话,你对着它们练,肯定不紧张!”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当晚,生物实验室被改造成了“答辩现场”:林夏站在前面,身后是投影仪投的ppt,面前的桌子上摆着演讲稿;水母培养缸被搬到了“评委席”的位置,里面的水母们被小满喂了点普通藻(不敢再用快乐藻了),安安静静地漂着,像是认真的观众;小桃和沈清月躲在实验台后面,偷偷观察林夏的状态;小满则坐在旁边,尾巴尖对着水母缸,随时准备用“控水术”让水母“鼓掌”(其实是让海水溅起水花)。

林夏深吸一口气,开始念演讲稿——这次居然没忘词!她越说越顺,讲到数据图表时,还特意指着屏幕,对着水母们解释:“你们看,这个柱状图就是你们的发光强度,是不是很厉害?”

突然,培养缸里的“顶石子”(选美大赛冠军)用触手顶起一颗小石子,对着林夏的方向晃了晃,小满立刻翻译:“它说‘厉害’,让你继续讲!”林夏一下子笑了,紧张感全没了,连手势都变得自然起来。

讲完最后一句“我的答辩完毕,谢谢大家”,小满立刻用控水术让海水溅起一阵水花,像是“观众鼓掌”;小桃和沈清月从实验台后面跳出来,使劲拍手;连躲在角落里的小闹钟,都用钳子敲着玻璃食盆,发出“哒哒”的声音,像是在“打节拍”。

“成功了!”林夏激动地抱住小满,尾巴都被两人压得晃了晃,“对着水母练真的有用!它们比教授们温柔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每天都对着水母缸练答辩,水母们也越来越配合:“绿灯笼”会在她讲到发光数据时变亮,“波浪卷”会用触手卷成“√”的形状,“小海羞”则会浮到缸边,像是在认真听讲。林夏甚至给每个水母分配了“角色”:“顶石子”是“首席观众”,“绿灯笼”是“气氛组组长”,“小害羞”是“最认真听众”。

答辩前一天,沈清月给林夏准备了“幸运礼物”——一个用发光蛋白做的胸针,一闪一闪的,像是迷你水母;小桃给她织了个“水草花纹”的围巾,说是“能带来海豚的好运”;小满则把“顶石子”最喜欢的小石子送给她,说是“水母冠军的祝福”;小闹钟也凑热闹,用钳子夹了片干海草,放在林夏的演讲稿上,像是在说“加油”。

答辩当天,林夏穿着白大褂,戴着发光胸针,手里攥着小石子,自信地走进了答辩室。据说,她讲到一半时,突然想起了实验室里的水母们,忍不住笑了,对着教授们说:“我的数据样本,还有一群特别的‘观众’,它们是太平洋底的水母,比我还了解这些数据。”

后来林夏说,那天答辩特别顺利,教授们问的问题,她都对着水母练过无数遍,连回答时的手势,都是模仿“波浪卷”的触手姿势——最后,她的论文得了“优秀”,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实验室,对着水母缸鞠躬:“谢谢各位‘观众’,我们成功了!”

当晚,科研站加餐,林夏特意给水母们喂了特制的“庆祝藻”,小满用控水术把海水变成了彩色的烟花,小桃抱着小海豚在旁边唱歌,沈清月则举着酒杯,对着水母缸说:“敬我们最特别的‘答辩观众’。”小闹钟趴在林夏的演讲稿上,啃着虾干,像是在分享胜利的喜悦。

第663集:沈站长的“神秘快递”与“深海漂流瓶”

科研站的快递,向来都是用直升机送的,要么是物资,要么是仪器零件——可这天早上,甲板上却多了个奇怪的快递:没有快递单,没有寄件人,只有一个巴掌大的木盒子,盒子上刻着跟之前金属盒子上一样的“老船长标记”。

沈清月是第一个发现快递的,她刚晨跑完,就看到木盒子躺在甲板上,被海水打湿了边角,像是从海里漂过来的。她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没有炸弹,没有纸条,只有一个玻璃漂流瓶,瓶塞是用软木做的,上面缠着根生锈的铁丝,瓶身里装着半瓶海水,还有一张卷起来的羊皮纸。

“这是谁送的?”沈清月把漂流瓶拿出来,刚好遇到晃着尾巴来甲板喂鱼的小满,小满凑过去一看,眼睛立刻亮了:“是老船长标记!跟上次金属盒子上的一样!”

两人拿着漂流瓶去找林夏和小桃时,林夏正在给水母缸换水,小桃则在给小海豚织毛衣(这次是给疤疤的)。听沈清月说完,林夏立刻放下水管,凑过来研究漂流瓶:“羊皮纸会不会是十年前的站长写的?上次的纸条是他留的,这次会不会也是?”

小桃迫不及待地想打开漂流瓶,可软木塞塞得太紧,她用牙咬都咬不动,最后还是小满用“控水术”轻轻震动瓶塞,才把它拔了出来。倒出羊皮纸,展开一看,上面不是字,而是一幅画:画着一艘船,船帆上写着“海鹰号”,船底对着科研站的方向,旁边还画着一个箭头,指向深海的“海沟区”,画的右下角,画着一个小小的螃蟹,跟小闹钟长得一模一样!

“海鹰号?”林夏赶紧打开电脑,搜索“太平洋海鹰号”——结果显示,这是一艘五十年前失踪的货船,据说船上装着“海底文物”,后来在海沟区附近沉没,再也没人找到过。

“小闹钟的图案是什么意思?”小桃指着羊皮纸上的螃蟹,“难道跟小闹钟有关?”小满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冲进实验室,把小闹钟抱了过来——小闹钟的背壳上,居然有一个跟画里一模一样的小印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原来小闹钟是‘海鹰号’的‘后代’?”沈清月盯着小闹钟的背壳,若有所思,“五十年前的货船沉没,说不定船上有螃蟹的祖先,小闹钟的印记,可能是遗传下来的。”

为了弄清漂流瓶的秘密,四人决定去海沟区看看——沈清月查了海沟的深度数据,林夏准备了深海探测器,小满负责用“水下透视眼”探路,小桃则抱着小闹钟,说要让它“认亲”。

潜水艇缓缓驶向海沟区,越往下,海水越黑,小满突然喊了一声:“前面有东西!”探照灯打开,一艘生锈的货船出现在眼前,船帆早就烂了,船身上依稀能看到“海鹰号”的字样——正是羊皮纸上画的船!

“是海鹰号!”林夏激动地盯着屏幕,探测器显示,船身没有破损,像是完好地沉在海底的。小满打开潜水艇的舱门,用“控水术”护住自己,游了过去——船的甲板上,堆着很多木箱,木箱上也刻着老船长标记,其中一个木箱是打开的,里面没有文物,只有一堆螃蟹壳,每个壳上都有跟小闹钟一样的印记。

“原来这里是螃蟹的‘老巢’!”小满游回潜水艇,兴奋地说,“船上的木箱里全是螃蟹壳,还有很多小螃蟹在爬,它们的背壳上都有印记!”

小桃抱着小闹钟,凑到舷窗边,小闹钟突然举着钳子晃了晃,对着海鹰号的方向“哒哒”敲着玻璃——潜水艇外的小螃蟹们立刻围了过来,对着潜水艇晃钳子,像是在“打招呼”。

沈清月打开漂流瓶里的羊皮纸,又看了看海鹰号的位置,突然明白了:“五十年前,海鹰号的船长可能是个‘螃蟹爱好者’,他在船上养了很多浅滩蟹,货船沉没后,螃蟹们在船上定居,繁衍后代,老船长标记是他们的‘家族符号’;十年前的站长留下金属盒子,这次的漂流瓶,可能是后来的人发现了海鹰号,想告诉我们这里有螃蟹的‘家族遗址’。”

小满突然指着船尾:“那里有个盒子!”潜水艇开过去,发现船尾挂着个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本泛黄的日记,日记的主人是海鹰号的船长,最后一篇日记写着:“我的螃蟹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好好生活,要是有人看到这篇日记,麻烦告诉它们,我很想念它们——还有,科研站的方向,有我藏的‘螃蟹粮’,是给它们的礼物。”

“螃蟹粮?”小桃眼睛一亮,小满立刻用“水下透视眼”搜索,果然在海鹰号附近的海沟里,找到了一个巨大的木箱,里面装满了晒干的虾干和海藻——估计是船长当年给螃蟹准备的“储备粮”。

返程时,小闹钟趴在舷窗边,一直看着海鹰号,直到看不见为止。小满笑着翻译:“它在说‘原来我有这么多家人’,还说下次要带同伴来‘探亲’。”

回到科研站,四人把日记和羊皮纸放在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小闹钟的照片;沈清月给海鹰号的位置标上了“螃蟹家族遗址”,列为科研站的“保护区域”;林夏则在论文的“致谢”里,加了一句“感谢海鹰号的螃蟹家族,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小桃最绝,她给小闹钟做了个“家族徽章”,用贝壳粘成老船长标记的形状,挂在它的钳子上。

当晚,小闹钟第一次没有爬去浅滩,而是趴在展示柜旁边,守着日记和羊皮纸,像是在守护家族的秘密。小满给它喂虾干时,它还特意留了一半,放在舷窗边,说是“给海鹰号的家人留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虾干明天就会被海水冲走,但没人戳破这个小螃蟹的“小心思”。

第664集:苏小满的“控水术失灵日”与“海带假发”

苏小满的控水术,在科研站向来是“万能工具”——浇花、洗鱼缸、给小海豚冲澡、甚至帮林夏捡掉在水里的U盘,从来没掉过链子。可这天早上,她刚想用水柱给水母缸换水,指尖凝出的水柱居然歪歪扭扭,像条没骨头的泥鳅,“啪嗒”一声砸在地上,溅了自己一裤脚。

“怎么回事?”小满皱着眉,又试了一次——这次更离谱,水柱直接拐了个弯,精准地浇在了实验室的天花板上,把吊灯浇得“滴答滴答”往下滴水。林夏刚抱着笔记本电脑进来,就被天花板滴的水溅了一脸,眼镜滑到鼻尖上,盯着小满喊:“苏小满!你是不是昨晚偷偷玩控水术玩累了?连水柱都浇不准了!”

小满委屈地晃了晃尾巴,尾巴尖试着卷旁边的水杯,结果水杯没卷起来,反而把桌上的试剂瓶扫到了地上——“哗啦”一声,紫色的“海藻营养液”洒了一地,刚好溅到小满的尾巴上。更奇怪的事发生了:她的尾巴尖突然开始发痒,低头一看,居然冒出了几缕墨绿色的海带丝,像极了迷你版的“尾巴假发”。

“你的尾巴长海带了!”林夏吓得差点把电脑扔了,小桃刚好抱着小海豚路过,凑过来看了一眼,笑得直拍手:“小满姐,你的尾巴变成‘海底植物园’啦!这海带还挺好看的,要不要我帮你编个海带辫?”

沈清月闻讯赶来时,小满正蹲在地上,试图用手把尾巴上的海带扯下来,结果越扯越多,海带丝顺着尾巴往上爬,连她的发梢都沾了几根,活像个刚从海带丛里钻出来的“海草精”。沈清月扶了扶墨镜,强忍着笑:“别扯了,这是‘活性海藻营养液’,沾到皮肤会和毛发结合,过二十四小时就掉了——至于你的控水术失灵,估计是营养液影响了你的水分子感知能力。”

“那我今天岂不是废了?”小满噘着嘴,尾巴上的海带丝随着她的动作晃来晃去,小海豚好奇地凑过来,用鼻子碰了碰海带丝,居然一口咬了下去,嚼得津津有味。“连小海豚都欺负我!”小满更委屈了,转身就想躲进房间,结果没注意脚下的试剂瓶碎片,差点滑倒——还好沈清月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了她,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她发梢的海带丝,突然笑出声:“其实挺可爱的,像深海里的‘海带公主’。”

为了帮小满“恢复能力”,林夏查了半天资料,说“活性海藻营养液怕盐”,让小满泡在盐水里;小桃则脑洞大开,给小满的海带尾巴戴了个花环,说是“给海带施肥,让它长得更整齐”;沈清月则给她放了一天假,让她在甲板上晒晒太阳,说是“紫外线能加速营养液分解”。

小满坐在甲板上,尾巴泡在海水里(自带盐分),发梢的海带丝被风吹得晃来晃去,小闹钟爬过来,用钳子夹着一根海带丝,像是在帮她“修剪”;疤疤和小海豚也游过来,时不时用背鳍碰一下她的海带尾巴,像是在跟她玩游戏。

中午吃饭时,小满的控水术还是没恢复,只能用勺子慢慢喝汤——结果刚舀了一勺,勺子里的汤突然自己晃了晃,居然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海带形状,小满愣了一下,突然反应过来:“我好像能控制水的‘形状’了!”

她试着用意念控制碗里的汤,汤居然慢慢变成了一只小海豚的样子,虽然歪歪扭扭,但确实是个形状;她又试了试控制茶杯里的水,水变成了一朵小花——原来她的控水术不是失灵,是升级了!以前只能控制水的流动,现在能控制水的“形态”,只是还不熟练,所以才会到处乱晃。

“太好了!”小满激动地跳起来,尾巴上的海带丝晃得更厉害了,林夏笑着说:“看来营养液不是‘麻烦’,是‘催化剂’!帮你解锁了新技能!”

傍晚的时候,小满的海带尾巴终于恢复了正常,控水术也熟练多了——她在甲板上给大家表演“水上雕塑”,用海水做出了水母、海豚、小螃蟹的形状,栩栩如生;沈清月用手机拍了视频,发在科研站的群里,配文:“海带公主的新技能,今日份惊喜。”

当晚,小满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有时候‘失灵’不是坏事,说不定是新的开始——还有,海带尾巴虽然搞笑,但小海豚很喜欢,下次可以故意沾点营养液,逗逗它们。”

第665集:小桃的“海豚毛衣灾难”与“海藻染料”

小桃自从迷上给海豚织毛衣,就彻底成了“科研站织女”——白天织,晚上织,连吃饭时都抱着毛线团,说是要给疤疤和小海豚织“亲子装”,还要给科研站的所有海豚都织一件,组成“海豚毛衣队”。

可小桃的织毛衣技术,实在不敢恭维——第一件给小海豚的毛衣,领口织得太小,套了半天没套进去,反而把小海豚的头勒得通红;第二件给疤疤的毛衣,袖子织得一长一短,疤疤穿上后,总用长袖子的那边拍水,活像个“独臂海豚”;第三件更离谱,她想织个“水母图案”,结果织成了“章鱼图案”,还把毛线团掉在了水母缸里,差点被“顶石子”当成玩具。

“为什么织不好啊?”小桃坐在甲板上,对着织坏的毛衣叹气,手里的毛线针戳来戳去,差点戳到旁边的小闹钟。小满晃着尾巴过来,看到地上堆着的“毛衣半成品”,笑着说:“你是不是毛线颜色太单调了?海豚们可能喜欢彩色的。”

“对啊!”小桃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了个主意:“我们用深海海藻做染料!既能染出彩色毛线,又环保,海豚们肯定喜欢!”

说干就干,小桃拉着小满去海里摘海藻——红色的“火焰藻”、蓝色的“冰晶藻”、紫色的“星云藻”,装了满满一篮子。回到科研站,两人在实验室里支起了锅,倒上海水,把海藻放进去煮——结果煮了没十分钟,实验室就飘起了奇怪的味道,红色的海藻煮出了橙色的水,蓝色的煮出了绿色的水,紫色的更离谱,煮出了黑色的水,活像一锅“黑暗料理”。

林夏刚改完论文,一进实验室就被呛得打喷嚏:“小桃!你们在煮什么?比沈站长的发光鱼汤还难闻!”小桃赶紧把锅盖盖上,不好意思地说:“我在用海藻染毛线,结果颜色煮错了……”

沈清月闻讯赶来,看到锅里的“彩色水”,又看了看小桃手里的毛线,突然笑了:“海藻染色要加海盐和柠檬汁,还要控制火候,你这样直接煮,颜色肯定不对。”说着,她从食堂拿来了海盐和柠檬汁,亲自示范:先把海藻切碎,加海盐浸泡半小时,再倒入锅里煮,煮到水变浓,最后加柠檬汁固色——果然,红色的海藻煮出了鲜艳的玫红色,蓝色的煮出了天蓝色,紫色的煮出了淡紫色,好看又好闻。

小桃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染出了一大堆彩色毛线:玫红、天蓝、淡紫、鹅黄(用黄色的“阳光藻”染的),堆在实验室里,像一堆彩色的。小满笑着说:“现在可以织‘彩虹毛衣’了,海豚们穿上肯定是海里最靓的仔!”

可织毛衣的过程,还是状况百出:小桃织“彩虹毛衣”时,把颜色顺序织反了,变成了“反彩虹”;织“星星图案”时,把星星织成了“五角星水母”;最搞笑的是,她给小闹钟织了件迷你毛衣,结果领口太大,小闹钟穿进去后,直接从毛衣里掉了出来,变成了“毛衣套螃蟹”。

更糟的是,她把织好的“彩虹毛衣”给小海豚试穿时,毛衣居然被小海豚的背鳍勾住了,扯了个大洞;给疤疤试穿“独臂毛衣”(这次袖子织齐了)时,疤疤一高兴,跃出水面,毛衣直接飞了出去,挂在了科研站的天线杆上,像个彩色的小旗子。

“我的毛衣!”小桃急得快哭了,小满赶紧用“控水术”把毛衣从天线杆上取下来,沈清月笑着说:“别着急,我们可以把破毛衣改成别的——比如给水母缸做个装饰,或者给小海豚做个小毯子。”

林夏也出主意:“可以把彩色毛线编成绳子,系在潜水艇上,这样我们的潜水艇就成了‘彩虹潜水艇’,在海里很显眼。”小桃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立刻动手编绳子,小满和沈清月也帮忙,很快就编出了一大堆彩色绳子,系在潜水艇的栏杆上,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小桃还把织坏的毛衣剪成了小块,缝成了一个个小垫子,放在小海豚的水箱里,小海豚躺在上面,舒服得直晃尾巴;给水母缸做了个毛线帘子,帘子上织着水母图案(这次织对了),阳光照进来,帘子上的水母图案映在水里,和真水母一起晃,好看极了。

当晚,科研站的潜水艇变成了“彩虹潜水艇”,在海里航行时,彩色的绳子随风飘动,吸引了很多小鱼和海豚跟着;小桃坐在甲板上,抱着剩下的彩色毛线,笑着说:“虽然毛衣没织成,但做成了别的东西,也很开心——下次我要学织围巾,给大家织‘海藻色’的围巾!”

沈清月递给她一杯热可可:“慢慢来,下次我们一起织,我小时候学过织毛衣。”小满也说:“我可以用控水术帮你固定毛线,保证不会织错!”林夏则笑着说:“要是织错了,我就把它改成‘论文书签’,保证实用。”

小桃看着大家,笑得眼睛都弯了——虽然毛衣织砸了,但收获了满满的快乐,还有大家的帮忙,这比什么都重要。

第666集:林夏的“论文庆功宴”与“水母蛋糕”

林夏的论文得了“优秀”,这可是科研站的大喜事——沈清月特意批准,办一场“论文庆功宴”,让林夏当“主角”,大家一起庆祝。

林夏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布置食堂:拉彩带、挂气球、贴海报(海报上是她的论文封面,还有一张她和水母们的合影),还在桌子上摆了很多小零食,都是大家爱吃的:小满最爱的鱼干、小桃最爱的虾条、沈清月最爱的咖啡糖,还有小闹钟的专属虾干。

“庆功宴的主角是蛋糕!”林夏拍着桌子说,“我们要做一个‘水母形状’的蛋糕,上面放满发光的装饰,像深海里的水母一样!”

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小满负责用“控水术”做蛋糕胚(她的新技能刚好能控制面糊的形状),小桃负责用海藻染料给奶油染色(上次染毛线剩下的染料刚好能用),沈清月负责做“发光装饰”(用之前提取的发光蛋白做的糖霜),林夏则负责指挥,顺便写“庆功词”。

做蛋糕的过程,比想象中热闹多了:小满用控水术把面糊倒进模具时,不小心把面糊晃出了模具,溅了林夏一脸;小桃给奶油染色时,把蓝色和黄色的染料混在了一起,变成了绿色,说是“水母的颜色”;沈清月做发光糖霜时,不小心加了太多发光蛋白,糖霜亮得刺眼,晚上看像个小灯笼。

最搞笑的是,林夏想在蛋糕上放一个“顶石子”的模型,用巧克力做的——结果她把巧克力倒进模具时,小闹钟爬了过来,用钳子夹了一块巧克力就跑,躲在角落里啃得津津有味,林夏气得追着它跑,两人绕着桌子转圈,差点把蛋糕胚碰倒。

好不容易把蛋糕做好了——蛋糕胚是圆形的,像水母的伞盖;奶油是绿色的,上面用白色奶油挤成了触手的形状;发光糖霜撒在上面,一闪一闪的,像水母的发光点;最上面,放着一个用巧克力做的“顶石子”模型,虽然有点歪,但很可爱。

庆功宴开始时,大家围着蛋糕坐下,林夏站在前面,手里拿着“庆功词”,刚想说话,突然发现蛋糕上的“顶石子”模型不见了——低头一看,小闹钟正趴在桌子底下,用钳子夹着巧克力模型啃,模型已经缺了个角。

“小闹钟!你居然偷吃蛋糕装饰!”林夏笑着去抢,小闹钟赶紧把模型藏在身后,小满笑着说:“算了,给它吃吧,它也是‘功臣’——上次答辩,它还用钳子敲食盆给你加油呢。”

沈清月切开蛋糕,大家才发现,蛋糕里面是“彩虹夹层”——用小桃染毛线剩下的海藻染料做的,一层玫红,一层天蓝,一层淡紫,好看又好吃。小满咬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太好吃了!比食堂的面包还好吃!”小桃则把自己的蛋糕上的奶油都刮下来,喂给了旁边的小海豚,小海豚吃得直晃尾巴。

吃到一半,林夏突然站起来,举着杯子说:“我要感谢大家——感谢小满的水母‘观众’,感谢小桃的‘幸运围巾’,感谢沈站长的指导,感谢小闹钟的‘加油’,还要感谢所有的水母和海豚,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论文!”

大家都鼓掌,沈清月笑着说:“还要感谢你自己的努力,这才是最关键的。”小满则用控水术把杯子里的果汁变成了“水母形状”,递给林夏:“祝你以后写出更多好论文,我们再办更多庆功宴!”

庆功宴的最后,大家一起把蛋糕上的发光糖霜撒在了水母缸里,糖霜在水里慢慢融化,发出淡淡的光,水母们围着光转圈圈,像是在庆祝;小闹钟趴在桌子上,啃完了最后一块巧克力,用钳子碰了碰林夏的手,像是在说“恭喜”;小桃抱着小海豚,在甲板上唱歌;沈清月则坐在旁边,看着热闹的大家,偷偷拍下了这一幕,发在朋友圈,配文:“科研站的日常,有论文,有蛋糕,有一群可爱的人——这就是最好的时光。”

当晚,林夏把庆功宴的照片整理成册,放在了实验室的展示柜里,旁边摆着她的论文和水母模型;小满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蛋糕很好吃,希望林夏以后多拿优秀论文,这样我们就能经常吃蛋糕了;小桃则在给小海豚的毯子上,缝了个蛋糕图案,说是‘庆功宴的纪念’。

第667集:沈站长的“童年照片之谜”与“深海旧物”

科研站的储物柜,向来是“杂物堆”——里面放着旧仪器、过期的试剂、大家不用的衣服,还有沈清月的一个旧箱子,据说里面装着她的“童年回忆”,从来不让别人碰。

这天早上,食堂的冰箱坏了,沈清月让林夏去储物柜找备用的冰袋,林夏翻来翻去,不小心碰倒了沈清月的旧箱子,箱子“哗啦”一声打开,里面的东西撒了一地——有旧书、笔记本、玩具,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是个小女孩,扎着羊角辫,手里抱着一个海豚玩偶,站在一艘潜水艇旁边,背景居然是……科研站的旧址!

“这是沈站长小时候?”林夏捡起照片,仔细一看,小女孩的眉眼和沈清月一模一样,尤其是眼尾的小痣,位置都一样。刚好小满晃着尾巴路过,凑过来看了一眼,眼睛立刻亮了:“哇!站长小时候好可爱!这个潜水艇,跟我们现在的潜水艇好像啊!”

小桃也跑过来,看到照片上的海豚玩偶,笑着说:“站长小时候也喜欢海豚!这个玩偶跟我给小海豚织的毛衣好像啊!”

三人正围着照片讨论,沈清月走了过来,看到地上的箱子和照片,愣了一下,然后蹲下来,慢慢把照片捡起来,嘴角带着淡淡的笑:“这是我十岁的时候,第一次来科研站拍的。”

“站长小时候来过科研站?”小桃好奇地问,沈清月点点头,坐在地上,开始给大家讲她的童年:“我妈妈以前是科研站的医生,十岁那年暑假,她带我来科研站玩,这张照片是在科研站的旧码头拍的,潜水艇是我爸爸的,他以前是科研站的潜水员。”

大家这才知道,沈清月的父母都是科研站的工作人员,她从小在科研站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照片上的海豚玩偶,是她爸爸送的生日礼物,后来不小心掉进了海里,她上心了好几天;潜水艇则是她爸爸的“宝贝”,她小时候经常偷偷爬上去,假装自己是“深海探险家”。

第668集:“深海回声”谜案与小海豚的“预警信号”

最近科研站的深海探测器总出怪事——每天凌晨四点,探测器都会接收到一段奇怪的“回声信号”,既不是鲸鱼的叫声,也不是海底火山的震动,更像是某种规律的“敲击声”,短一下、长两下,重复循环,像在传递密码。

林夏盯着屏幕上的信号波形图,头发抓得像鸡窝:“这绝对不是自然信号!你看这个频率,每秒1.2次,误差不超过0.01,明显是人为的!”她把耳机递给苏小满,“你用‘水下听觉’听听,能不能分辨出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小满戴上耳机,尾巴尖轻轻点着地面——瞬间,她皱起眉头:“不是敲击声,是……牙齿咬东西的声音?还有点像小海豚的叫声,但是更尖,像是在害怕。”

这话刚说完,甲板上传来小桃的喊声:“小满姐!林夏姐!快来看看!小海豚不对劲!”

两人跑出去,只见小海豚(疤疤的孩子)正焦躁地在水箱里转圈,时不时用头撞水箱壁,发出“啾啾”的尖鸣,尾巴上的旧伤(上次被渔网缠住的地方)因为用力摆动,又红了一片。疤疤在海里跟着转圈,背鳍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溅了小桃一身——小桃手里的“海豚语言手册”都湿了,急得快哭了:“它以前从不这样!是不是生病了?还是听到了什么可怕的声音?”

沈清月闻讯赶来,蹲在水箱边,伸手摸了摸小海豚的头——奇怪的是,小海豚一碰到她的手,立刻安静下来,用鼻尖蹭了蹭她的掌心,然后突然转头,对着东北方向(上次的暗礁区),连续发出“短-长-长”的叫声,和探测器接收到的回声信号,频率居然一模一样!

“它在预警。”沈清月站起身,墨镜后的眼睛沉了沉,“东北方向除了暗礁区,还有‘废弃采矿点’,几十年前有人在那里采过锰结核,后来因为事故废弃了,探测器一直进不去——信号说不定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当天下午,四人坐着“彩虹潜水艇”(系着小桃编的彩色绳子)出发了。小满负责用“水下透视眼”探路,小桃抱着扩音器(调了最小音量)随时准备跟小海豚“对接”,林夏盯着探测器屏幕,沈清月握着方向盘,时不时观察窗外——越靠近废弃采矿点,探测器的信号越清晰,小满的“水下听觉”也越来越明显:“里面有东西在动!还有……小海豚的叫声,不止一只!”

采矿点的入口藏在一块巨大的礁石后面,洞口锈迹斑斑的铁门半开着,像是被什么东西撞过。小满打开探照灯,往里照去——采矿点的通道里,堆着生锈的采矿设备,地面上散落着几根海豚的毛发,最里面的矿洞里,居然躺着两只受伤的小海豚,正发出“短-长-长”的叫声,旁边蹲着一只……浑身长满青苔的“机械螃蟹”!

“是废弃的采矿机器人!”林夏突然喊出声,“几十年前的型号,靠太阳能供电,估计是太阳能板被青苔盖住了,程序错乱,把小海豚当成了‘障碍物’,困住了它们!”

机械螃蟹看到潜水艇,立刻举起钳子冲了过来,小满赶紧用“控水术”凝出一道水墙,挡住它的去路——可机械螃蟹的外壳太硬,水墙居然被撞出了个洞!沈清月当机立断:“小满,用你的新技能,控制水的形状,缠住它的钳子!林夏,找它的太阳能板,用探测器的激光笔照!”

小满立刻照做,用控水术把海水变成两根“水绳子”,牢牢缠住机械螃蟹的钳子;林夏打开探测器的激光笔,对准机械螃蟹背上的太阳能板——一道红光闪过,太阳能板上的青苔瞬间被烧光,机械螃蟹的动作突然慢了下来,最后“咔嗒”一声,趴在地上不动了。

小桃赶紧跳下水(穿着潜水服),把受伤的小海豚抱起来——两只小海豚的尾巴都被机械螃蟹的钳子夹伤了,幸好不严重。小满用“控水术”轻轻托起小海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潜水艇的临时水箱里;沈清月则凑过去看机械螃蟹,发现它的程序面板上,还显示着几十年前的日期:“1987年7月15日”,旁边写着“紧急停机程序故障”。

“原来几十年前的事故,是因为程序故障,机器人失控,采矿点才被废弃的。”林夏拍了张照片,“这些小海豚估计是好奇,闯进来被机器人困住了,发出的信号是‘求救信号’,刚好被我们的探测器接收到,小海豚也听到了同伴的求救,才会焦躁不安。”

返程时,两只受伤的小海豚躺在临时水箱里,小桃给它们喂了新鲜的磷虾,小满用“控水术”轻轻给它们的伤口降温;疤疤一直跟着潜水艇,时不时用背鳍碰一下潜水艇的窗户,小满笑着翻译:“它在说‘谢谢’,还说以后会看好自己的孩子,不让它们再闯祸了。”

回到科研站,大家把受伤的小海豚放进水箱,沈清月给它们处理伤口,小桃则给它们织了“迷你毛衣”(这次织得刚好合身),林夏则在实验室里研究机械螃蟹的程序,想看看能不能修好它——结果修着修着,机械螃蟹突然“咔嗒”一声,举起钳子,夹起了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像是在说“我饿了”。

“它居然认小闹钟当同伴了!”小满笑得直拍手,小闹钟也不害怕,爬过去用钳子碰了碰机械螃蟹的钳子,像是在“打招呼”。沈清月笑着说:“以后它就是科研站的‘新成员’了,让它帮我们清理海底的垃圾,刚好跟小闹钟组成‘螃蟹搭档’。”

当晚,科研站的水箱里多了两只新的小海豚,小桃给它们取名“小短”和“小长”(根据求救信号的“短-长-长”);林夏给机械螃蟹刷了新的油漆,喷成了彩色的,还在它背上贴了个小海豚贴纸;小满则在日记里写道:“今天解开了‘回声谜案’,还多了个机械螃蟹朋友——原来深海里的‘怪事’,有时候只是需要帮忙的小生命。”

第669集:小桃的“深海植物展”与“会发光的海带”

小桃最近迷上了“深海植物”——自从上次用海藻染毛线,她就觉得深海植物又好看又有用,非要办一场“深海植物展”,说是“让大家看看深海植物的美,还要让更多人知道要保护深海环境”。

她拉着小满去海里采植物,采了一大堆:红色的火焰藻、蓝色的冰晶藻、紫色的星云藻、黄色的阳光藻,还有一种她从没见过的海带——这种海带通体透明,放在水里会发出淡淡的蓝光,像极了小满尾巴上的光。

“这是什么海带啊?”小桃捧着海带,眼睛亮闪闪的,小满凑过去看了看,笑着说:“是‘荧光海带’,很少见,只有在深海的暗礁区才有,晚上会发光,像海底的星星。”

为了办植物展,科研站的走廊被改成了“展厅”——小桃用玻璃罐装满海水,把各种植物放进去,摆成一排;林夏帮她做了标签,上面写着植物的名字、产地和用途;沈清月则用发光蛋白给玻璃罐做了底座,晚上的时候,底座会发光,照得玻璃罐里的植物更好看;小满则用“控水术”在玻璃罐里做了小小的“水流”,让植物在水里轻轻晃动,像是在跳舞。

植物展的第一天,就出了状况——小桃把荧光海带放在了走廊的尽头,晚上的时候,荧光海带的光太亮,照得走廊像个“鬼屋”,林夏半夜去实验室改论文,路过走廊,看到发光的海带,以为是“深海幽灵”,吓得尖叫一声,差点把笔记本电脑扔了。

“对不起嘛!”小桃赶紧把荧光海带移到了实验室的水母缸旁边,结果更糟了——水母们看到发光的海带,以为是“新玩具”,纷纷游过去,用触手碰海带,“顶石子”甚至用触手卷住海带,把它当成了“发光的鞭子”,在缸里甩来甩去,差点把玻璃罐打翻。

“它们太调皮了!”小桃噘着嘴,刚想把海带移走,沈清月突然说:“别移,说不定它们能和平相处,还能成为‘展品搭档’。”

果然,没过多久,水母们就不闹了——荧光海带的光吸引了很多小鱼,小鱼游到水母缸旁边,水母们就不用小满喂了,自己抓小鱼吃;荧光海带则因为水母们的“活动”,水流变得更顺畅,发光更亮了,两者居然形成了“共生关系”。

植物展的第二天,来了一群“特殊的观众”——疤疤和小海豚们,还有那两只受伤的小海豚“小短”和“小长”。它们在甲板上的水箱里,看着走廊里的植物,小海豚用鼻子碰了碰玻璃罐里的阳光藻,像是在说“这个我见过”;疤疤则对着荧光海带的方向,喷了一道水柱,像是在“鼓掌”。

最搞笑的是小闹钟和机械螃蟹——小闹钟爬在玻璃罐上,用钳子夹着一根火焰藻,像是在“讲解”;机械螃蟹则举着小闹钟的玻璃食盆,在展厅里“巡逻”,像是在“保安”,谁要是靠近玻璃罐,它就用钳子碰一下对方的脚,吓得林夏不敢靠近。

植物展的第三天,小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小满用荧光海带编了个花环,戴在她的头上,说是“深海植物展的冠军礼物”;林夏给她画了一幅画,画着她和各种深海植物,旁边还有水母和海豚;沈清月则给她颁发了一个“最佳植物展策划奖”,奖品是一个用发光蛋白做的小奖杯,一闪一闪的,像荧光海带的光。

可就在植物展快结束的时候,荧光海带突然不发光了——小桃急得快哭了,抱着玻璃罐晃来晃去,小满赶紧用“水下听觉”听了听,笑着说:“它不是不发光,是累了,需要‘充电’——荧光海带需要吸收深海的矿物质,我们给它加点‘深海营养液’试试。”

林夏赶紧去实验室拿了深海营养液,滴了几滴在玻璃罐里——没过多久,荧光海带又开始发光了,而且比之前更亮,还发出了淡淡的香味,吸引了更多的小鱼和水母,展厅里变得更热闹了。

植物展结束后,小桃把各种植物做成了“标本”,贴在本子上,旁边写着它们的故事;荧光海带则被留在了水母缸里,和水母们一起生活,晚上的时候,水母缸里又亮又好看,像个“海底星空”;林夏在她的论文里,加了一段“深海植物与水母的共生关系”,说是“植物展的意外收获”;沈清月则把植物展的照片整理成册,放在了科研站的图书馆里,标题是“小桃的深海植物奇遇记”。

当晚,小桃坐在水母缸旁边,看着发光的海带和水母,笑着说:“以后我还要办更多的展览,让大家看看深海的美——下次办‘海豚展’,让疤疤和小海豚们当主角!”小满晃着尾巴,躺在旁边的椅子上,笑着说:“好啊,我帮你用控水术做‘海豚形状’的水流,肯定好看!”

第670集:科研站的“年度搞笑颁奖礼”与“神秘的新年礼物”

不知不觉,一年快过去了——科研站从一开始的安静,变成了现在的热闹:有水母、海豚、小螃蟹、机械螃蟹,还有一群吵吵闹闹的人。沈清月突发奇想,要办一场“年度搞笑颁奖礼”,说是“总结一年的快乐,还要给大家发奖品,迎接新年”。

颁奖礼的场地设在食堂,被布置得五彩缤纷——小桃用彩色毛线编了彩带,挂在天花板上;林夏打印了大家一年来的搞笑照片,贴在墙上;小满用“控水术”在食堂的窗户上做了“冰花”(其实是水的形状,像雪花);沈清月则准备了一大堆奖品,都是大家平时喜欢的东西:小满的鱼干、小桃的虾条、林夏的咖啡、小闹钟的虾干,还有机械螃蟹的“专用机油”。

颁奖礼开始,沈清月当“主持人”,戴着她那副裂了缝的墨镜,手里拿着一张纸,清了清嗓子:“现在,我宣布,第一届深海棱镜科研站年度搞笑颁奖礼,正式开始!”

第一个奖项是“最佳闯祸奖”——获奖者是苏小满!颁奖词是:“一年内闯祸108次,包括但不限于:用水柱浇站长的皮鞋、给水母喂快乐藻导致水母失控、尾巴长海带变成‘海草精’、用控水术把蛋糕面糊溅到林夏脸上……奖品是:全年无限量鱼干,由林夏负责提供!”

小满笑着上台领奖,抱着一大包鱼干,尾巴晃得厉害:“谢谢大家!我明年会继续努力,争取闯更多祸……不对,争取少闯祸!”台下的人笑得直拍手,林夏笑着喊:“你要是再闯祸,我就把你的鱼干全给小海豚!”

第二个奖项是“最佳脑洞奖”——获奖者是小桃!颁奖词是:“一年内开脑洞200次,包括但不限于:给海豚织毛衣导致毛衣挂在天线杆上、用海藻染毛线煮出‘黑暗料理’、办植物展让荧光海带变成‘鬼屋道具’、给小螃蟹做‘专属通道’……奖品是:全年无限量虾条,由沈站长负责提供!”

小桃蹦蹦跳跳地上台,抱着虾条,笑得眼睛都弯了:“谢谢大家!我明年还要开更多脑洞,比如给机械螃蟹织毛衣,给荧光海带做发卡!”台下的人笑得更厉害了,沈清月笑着说:“织毛衣可以,别再让毛衣挂天线杆了。”

第三个奖项是“最佳淡定奖”——获奖者是林夏!颁奖词是:“一年内淡定处理各种搞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论文写串成‘小满尾巴摇摆频率’、被水母扔石子、半夜把荧光海带当成‘幽灵’、被小满的水柱溅脸……奖品是:全年无限量咖啡,由小满负责提供!”

林夏上台领奖,抱着咖啡,无奈地笑了:“谢谢大家,希望明年大家能让我少淡定几次,我想好好改论文。”小满笑着喊:“没问题!只要你不给我断鱼干!”

第四个奖项是“最佳宠物奖”——获奖者是小闹钟!颁奖词是:“一年内贡献无数笑点,包括但不限于:偷藏站长的零食、‘失踪’去浅滩探亲、偷吃蛋糕装饰、和机械螃蟹组成‘搭档’……奖品是:全年无限量虾干,由小桃负责提供!”

小桃抱着小闹钟上台,小闹钟举着钳子,像是在“鞠躬”,台下的机械螃蟹举着玻璃食盆,像是在“鼓掌”,大家笑得直不起腰。

第五个奖项是“最佳新人奖”——获奖者是机械螃蟹!颁奖词是:“虽然加入科研站时间不长,但贡献了很多笑点,包括但不限于:失控困住小海豚、认小闹钟当同伴、当植物展的‘保安’、举着玻璃食盆巡逻……奖品是:全年无限量专用机油,由林夏负责提供!”

沈清月推着机械螃蟹上台,机械螃蟹举着钳子,碰了碰奖杯,像是在“领奖”,台下的小闹钟爬过去,用钳子夹了一根虾干,放在机械螃蟹的钳子上,像是在“祝贺”。

颁奖礼的最后,沈清月说:“还有一个特别奖——‘最佳团队奖’,获奖者是我们所有人,包括水母、海豚、小螃蟹、机械螃蟹!因为有大家,科研站才这么热闹,这么快乐!”

大家都站起来鼓掌,小满用“控水术”在食堂里做了“彩色的烟花”(用海水和发光蛋白),小桃抱着小海豚,在旁边唱歌,林夏则打开了音乐,大家围着桌子跳舞,小闹钟和机械螃蟹也在旁边“跳舞”——小闹钟用钳子敲着玻璃食盆,机械螃蟹举着钳子晃来晃去,像是在跳“螃蟹舞”。

就在大家跳得正开心的时候,甲板上传来“咚”的一声——大家跑出去一看,甲板上放着一个巨大的箱子,箱子上刻着老船长标记,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给深海棱镜科研站的新年礼物,祝大家新年快乐——来自海鹰号的朋友。”

打开箱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宝贝”:有海鹰号船长的日记(续集)、有深海的彩色贝壳、有会发光的珊瑚、还有一件用荧光海带织的披风,披风上绣着水母、海豚、螃蟹的图案,刚好能穿在小满身上。

“是海鹰号的螃蟹家族送的!”小满笑着穿上披风,荧光海带的光在夜里亮闪闪的,像个“深海公主”;小桃拿起一个贝壳,贝壳里居然有一颗珍珠,像是在说“新年的好运”;林夏拿起日记,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希望你们永远快乐,永远保护深海的小生命——我们会一直看着你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