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炉峰的阳坡在霜降过后,还残留着秋末的最后一抹浓艳。宋佳跟在祖父宋明远身后,踩着厚厚的松针往前走,脚下时不时踢到滚落的红褐色砾石——这是丹炉峰特有的火山岩,经百年风雨侵蚀,表面磨得光滑温润,阳光斜照时会泛出细碎的金属光泽。半人高的菅草在坡上疯长,茎秆带着深秋的枯黄,却仍倔强地顶着细碎的白花,宋明远握着枣木拐杖拨开草丛,杖尖划过草叶时,惊起几只通体翠绿的螽斯,扑棱棱躲进旁边的灌木丛里,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响。
“慢着点,脚下这片是‘龙爪根’的生长区。”宋明远突然停住脚步,拐杖指着地面枯黄的草叶间露出的几缕暗红色须根,“这草的根须像龙爪一样扎进石缝,拔的时候会带出脉眼石的碎屑,要是不小心踩断了,来年蛇涎草就长不旺了。你林爷爷当年总说,丹炉峰的地脉是活的,一草一木都连着脉眼石的阳气,动了哪样都要伤根本。”
宋佳连忙收住脚,蹲下身仔细观察。那些暗红色须根果然像缩小的龙爪,牢牢抓着岩石缝隙,须根末端缠着细小的银白色颗粒,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正是脉眼石的碎屑。她突然想起昨天在阳脉洞看到的青铜残片,残片边缘的纹路和这些须根的走向惊人地相似,不由得脱口而出:“爷爷,这龙爪根的根须纹路,和李警官带来的青铜残片上的脉纹好像啊!”
宋明远弯腰捻起一缕须根,对着阳光端详片刻,眼神渐渐沉了下来:“不是像,是根本就是照着地脉纹路长的。三十年前我和你林爷爷压制寒毒时,就发现丹炉峰的草木都有灵性,阳坡的植物根须都顺着阳脉的走向生长,阴坡的则跟着阴脉延伸。玄医门的人当年就是靠观察这些草木的长势,才找到阴脉穴的入口。”他顿了顿,用拐杖拨开更深的草丛,“你看那片岩石,上面的苔藓是暗红色的,那就是蛇涎草的‘伴生苔’,有这种苔藓的地方,三步之内必生蛇涎草。”
宋佳顺着祖父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一块半人高的青灰色岩石,表面覆盖着一层暗红色的苔藓,苔藓缝隙里隐约露出几株翠绿的植物,叶片呈长卵形,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顶端开着细碎的黄色小花,花瓣上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像缀着颗颗碎钻。她刚要伸手去摘,就被宋明远用拐杖拦住:“别急,辨蛇涎草要过三关,先看叶,再看茎,最后看根,一步都不能错。”
“我知道!”宋佳立刻收回手,学着祖父的样子蹲下身,指着那株植物的叶片说,“第一关看叶,阳坡的蛇涎草是三叶互生,叶片背面有淡淡的紫晕,阴坡的是五叶丛生,叶背全绿。这株是三叶,叶背紫晕明显,符合阳坡正品的特征。”她一边说,一边轻轻掀起一片叶子,叶背果然泛着淡淡的紫粉色,像被夕阳染过的云霞。
宋明远满意地点点头,示意她继续。宋佳又指着植物的茎秆:“第二关看茎,成年的蛇涎草茎秆是四棱形,表面有细密的白色绒毛,用手一摸会沾着淡淡的草香;未成年的是三棱形,绒毛稀疏,香气也淡。这株茎秆是四棱形,绒毛浓密,摸起来软软的,还有股清香味,应该是成年株。”她伸手轻轻摸了摸茎秆,指尖果然沾着一层细小的白色绒毛,凑近鼻尖一闻,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混合着淡淡的药香扑面而来。
“第三关看根,也是最关键的一关。”宋明远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拐杖扒开植物根部的土壤,露出下面的根系——主根粗壮,呈圆柱形,表面有细密的纵纹,侧根像胡须一样四散延伸,根部还缠着几颗银白色的脉眼石碎屑。“你看这根,主根是‘盘龙形’,侧根上有细小的‘珍珠节’,这是生长了五年以上的标志。要是根是直的,没有珍珠节,那就是一年生的幼苗,药效只有成年株的一成。”他用手指轻轻捏了捏主根,根须立刻渗出少量乳白色的汁液,“再看这汁液,像牛奶一样浓稠,滴在岩石上会凝成细小的晶珠,这就是‘蛇涎凝珠’,是上品蛇涎草的特征。”
宋佳看着那滴乳白色的汁液滴在岩石上,果然慢慢凝成了一颗细小的透明晶珠,不禁惊叹道:“好神奇啊!我在《本草纲目拾遗》里看到过‘蛇涎草汁凝如珠,可解百毒’的记载,原来真的是这样。”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把特制的竹铲——这是祖父特意为她做的,铲头圆润,不会损伤植物根系,“那我现在可以挖了吗?”
“再等等。”宋明远按住她的手,眼神望向坡上更深的地方,“蛇涎草是群居植物,不会单独生长,这株旁边肯定还有一片。三十年前我和你林爷爷来采的时候,这里有整整一片蛇涎草,长得比人还高,叶片的紫晕能映红半边山坡。后来玄医门的人在阴脉穴炼毒,毒水渗到阳坡,大部分蛇涎草都枯死了,只剩下零星几株靠着脉眼石的阳气撑了下来。我们今天要找的是‘蛇涎草王’,只有它的药效才能配脉眼石针使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