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51章 王奶奶的腿抽筋与艾叶水的温

太极医道传承 第51章 王奶奶的腿抽筋与艾叶水的温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日的晨光把社区的矮墙染成浅黄时,林辰背着帆布包站在宿舍楼下。包的侧袋里塞着个粗布包,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晒好的艾叶 —— 叶片揉碎后泛着灰绿,指尖碰着能闻到股清苦的药香,旁边还放着切好的生姜片,泡在温水里,连水都透着点暖辣。

“辰儿!等我半分钟!” 胖子的声音从楼道里传出来,手里拎着个印着福字的保温桶,跑起来桶盖 “咔嗒” 响。掀开盖子,琥珀色的核桃糕露出来,还裹着股坚果香:“我妈凌晨四点就起来蒸的,说核桃能补肝肾,王奶奶腿抽筋,吃这个正好养着筋脉。苏同学呢?她那煮药的搪瓷锅来了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米白色搪瓷锅,锅耳缠了圈浅蓝棉线,“这锅是我妈新给的,煮艾叶不串味。昨天我把艾叶反复晒了三次,《本草纲目》里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晒透了温经的劲儿才足,加生姜片是怕艾叶太寒,中和一下正好。”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裹着点早点铺飘来的油条香,软乎乎地贴在脸上。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王奶奶腿抽筋快一个月了,夜里总疼醒,一抽起来就得抱着腿揉半天,膝盖都揉红了。上次想给重孙子织毛衣,坐久了腿一抽,针都掉在地上。吃了不少钙片,也没见好,现在连散步都不敢走太远,怕走着走着突然抽筋。”

林辰摸了摸布包里的艾叶,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很稳:“《黄帝内经》里说‘肝主筋,肾主骨’,王奶奶这是肝肾亏虚,加上冬天受凉,寒湿裹着筋脉,才会抽筋。艾叶温经散寒,生姜通经络,再按阳陵泉、足三里穴松筋脉,配合祝由术,能把腿里的寒气赶出去,筋脉松了就不抽了。”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把保温桶抱得更紧:“要不要带点热乎水?上次陈爷爷咳嗽,先喝了点温水暖身子,说舒服。对了,这核桃糕我能先尝一块不?闻着太香了。”

苏晓冉笑着拍了下他的手背:“别嘴馋,先给王奶奶留着。温水带了,在保温杯里,加了点红糖,王奶奶要是觉得艾叶水苦,兑点正好。”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两个晨练的老人在慢悠悠打太极。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陈爷爷家,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手套了吧?”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粉色的棉手套:“戴了,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加了绒,比你上次戴的厚。”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有点红,赶紧套在手上:“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妈在菜市场买的舒服多了。”

公交来的时候,车厢里很空。苏晓冉小心把搪瓷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王奶奶家的路线,还标了个小棉鞋的符号:“阿姨说王奶奶家在社区西边,门口有个小花坛,种着腊梅,现在正开着,老远就能闻见香味。”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艾叶水的煮法:“水开后放艾叶、生姜片,煮二十分钟,最后放两颗红枣煮五分钟,别煮太久,不然艾叶的香味就散了。” 他忍不住笑:“你连红枣煮多久都记着,我都快忘了要加红枣。”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王奶奶抽筋得难受,别再让她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王奶奶一早就坐在腊梅树下的小马扎上等,刚才还揉了好几下腿,说有点发紧。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稀的,她抽筋时没胃口,能喝小半碗。”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摘青菜,竹篮里装得满满当当。她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暖水袋啊!新灌的热水,王奶奶腿凉,焐着正好!”

王奶奶家果然在社区西边,门口的小花坛里,腊梅开得正盛,黄灿灿的花瓣透着股冷香。王奶奶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裤腿扎着松紧带,手里攥着个旧棉团,正轻轻揉着膝盖。看见他们来,她想站起来,刚动了动腿就皱起眉:“哎哟,腿又有点发紧,怕是要抽。”

“奶奶您别站,坐着就行!”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她的胳膊,“我们是来帮您看腿抽筋的。”

王奶奶点点头,叹了口气:“麻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来。我这腿,夜里最折腾人,有时候刚睡着,腿一抽就醒了,抱着腿揉到天亮,膝盖都揉得发烫。上次我孙女来看我,说我眼里的血丝比她加班时还多。”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木柜,柜上摆着个空钙片瓶,旁边放着个搪瓷杯,杯里剩了点凉白开。木柜上还放着个小针线笸箩,里面放着没织完的毛衣,针上还挂着毛线。王奶奶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刚坐稳就又揉了揉腿:“快坐,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就是我这手慢,你们别介意。”

苏晓冉赶紧递过红糖温水:“奶奶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抽筋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腿肚子发紧’,像有根筋在拽着?”

王奶奶点点头,喝了口温水:“可不是嘛!医生说我缺钙,让我吃钙片,吃了快一个月,该抽还是抽。有时候坐着看电视,腿突然一抽,吓得我赶紧站起来走两步,可走多了又累得慌。”

林辰让王奶奶伸开腿,轻轻按了按她的小腿肚子。肌肉摸起来有点硬,按到腿肚子中间时,王奶奶轻轻 “嘶” 了一声:“就是这儿,抽筋的时候,这儿像被绳子勒着似的疼。”

“这是腓肠肌,抽筋多是这根筋紧,” 林辰声音放得很柔,“中医里说‘筋遇寒则缩’,冬天受凉了,筋脉缩在一起就抽。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松松筋,一会儿再煮艾叶水喝,喝了能暖腿。”

“小伙子,这穴位真能管用?” 王奶奶有点疑惑,毕竟吃了那么多钙片都没好。

“您放心,” 林辰笑了,“《针灸大成》里说阳陵泉是‘筋之会穴’,能‘主膝伸不得,筋挛’,足三里能健脾胃、通经络,俩穴配着按,不少老人按了都不抽筋了。我还想起孙思邈在终南山时,用艾叶煮水泡脚给村民治腿寒,效果很好。”

说着,林辰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段画面 —— 孙思邈坐在终南山的茅屋里,给一位腿寒的老农端来艾叶水,说 “这水暖和,泡完腿里的寒气就散了,筋也松了”。老农泡完脚,站起来走了两步,笑着说 “腿不发紧了”。画面很快消失,林辰定了定神,继续按穴位。

他先找王奶奶膝盖下的阳陵泉穴 —— 在膝盖外侧,按的时候用了柔劲:“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腿就不发紧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阳陵泉,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松筋脉;足三里,犊鼻下三寸,通经络、健脾胃。”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刚碰到王奶奶的腿,王奶奶就笑了:“小伙子,你这按的是我膝盖骨啊!” 胖子赶紧收回手,挠头笑:“我这不是没找准嘛!”

林辰按完阳陵泉,又按了王奶奶腿上的足三里穴。按了大概十五分钟,王奶奶慢慢动了动腿,眼睛亮了点:“不…… 不那么发紧了,腿肚子也软了点,刚才想弯腿都费劲,现在能轻轻弯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腿抽筋的咒语:“筋脉松,寒气散,腿不抽,睡得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王奶奶的阳陵泉穴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王奶奶的腿里,慢慢往腿肚子走。王奶奶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膝盖暖到腿肚子,像揣了个暖手宝似的,不发紧了,真舒服。”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渐渐降了。他帮王奶奶盖了件薄毯子:“您先歇会儿,我去煮艾叶水,喝完能更暖腿,夜里就不抽筋了。”

苏晓冉已经把搪瓷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艾叶和生姜片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淡淡的艾叶香混着生姜的辣香,飘得满屋子都是。煮到第二十分钟时,苏晓冉把红枣放进去,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药味。

“这味儿闻着就暖和,” 王奶奶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生产队,冬天也总腿寒,队长给我煮过艾叶水,说能暖腿,那时候忙得没顾上喝。现在老了,倒又想起这东西了。”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布袋子走进来,里面是个新暖水袋:“刚灌的热水,你腿凉,焐着膝盖正好。我还带了双棉袜,加绒的,穿上腿不进风。”

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浅灰色的棉裤:“给你做的棉裤,裤腿加了松紧带,你腿抽筋时能松快点,不勒得慌。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浅蓝色的,显干净。”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核桃糕,胖子也拿了一块,刚咬了一口就竖起大拇指:“我妈这手艺,绝了!比上次的莲子糕还好吃!”

红枣放进去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搪瓷锅端下来,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到温乎才递给王奶奶:“奶奶您尝尝,要是觉得苦,我给您兑点红糖温水。”

王奶奶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苦,有红枣的甜,比我吃的钙片舒服多了。”

她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试着站起来走了两步。这次没再发紧,还能轻轻弯了弯腿,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不发紧了!真不发紧了!刚才走两步都得揉腿,现在不用了,腿也暖乎乎的!”

张奶奶凑过来,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王奶奶连散步都不敢,现在都能自己走路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王奶奶非要把自己织的鞋垫塞给他们 —— 浅灰色的,针脚密密的,还带着点肥皂香。李奶奶塞了袋青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拿出来,浅蓝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腊梅树下挥手,王奶奶的声音很亮,“我煮了玉米粥等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核桃糕的保温桶,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王奶奶不抽筋了,还收了这么舒服的鞋垫。辰儿,下周咱们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张爷爷总腰痛,弯腰捡东西都费劲,不过也简单,带点杜仲煮水喝,再按按腰阳关穴就行,用不上太多功夫。”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浅蓝色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杜仲,《本草纲目》里说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正好对腰痛。到时候再带点晒干的山楂,煮水时加两颗,能开胃。”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三人身上,带来丝丝暖意。林辰凝视着身旁喋喋不休的两人,又忆起王奶奶行走时的慈祥笑容,恍然发觉,这份中医传承绝非遥不可及的条文——它是苏晓冉怀中的米白搪瓷锅,是胖子手中的核桃糕,是老人们递来的鞋垫和青菜,是孙思邈于终南山熬制的艾叶水,是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琐事,将老祖宗的智慧,化作了可触可感的温暖,成为了慰藉心灵的安稳。

他缓缓翻开那本陈旧的医书,在空白的页角处,凝重地写下:“肝主筋,柔则不挛;肾主骨,坚则不疼。温经散寒,实乃治筋脉之根本。” 书成,他将其紧紧抱于怀中,心中充盈着期待——无论是下周的腰痛,还是日后的诸般病症,只要秉持这份初心,定能助益更多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