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41章 王爷爷的尿频夜与金樱子水的固

太极医道传承 第41章 王爷爷的尿频夜与金樱子水的固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 周日的晨光

周日的晨光刚漫过宿舍楼顶,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楼下了。

他包的侧袋里塞了个素色布包,里面是苏晓冉昨天挑好的药材。金樱子已经去了硬籽,剪成一指长的小段,淡褐色果皮上还带着细绒毛;芡实泡得发了胀,圆润的颗粒透着水润的白。布包上贴了张浅粉便签,是苏晓冉的字:“药店师傅说金樱子剪碎煮才出味,加了三颗红枣压涩,都用温水泡过半小时啦。”

“辰儿!等我!” 胖子的声音突然从楼道里传出来,还带着点跑调的喘气声。他手里拎着个系红绳的竹编食盒,跑起来盒盖轻轻磕着响,生怕里面的东西洒了。

掀开食盒盖,浅黄的薏米糕码得整整齐齐,还裹着层油纸防粘。“我妈早上六点就起来蒸的,说薏米能健脾渗湿,王爷爷尿频,吃这个正好帮着养脾胃。”胖子一边擦汗一边说,又扭头找苏晓冉,“苏同学呢?你那煮药的搪瓷锅来了没?”

“在这儿呢!”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淡蓝色搪瓷锅,锅耳缠了圈米白棉布,握在手里还软乎乎的。

“这是我妈上周刚买的,说煮温补的药不串味。”苏晓冉把锅抱在怀里,又补了句,“昨天我把金樱子和芡实分好份了,一份煮一次,省得放多了涩,王爷爷喝不下——他年纪大了,怕苦。”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有点早秋的凉劲儿,却裹着股榆树叶的淡香,闻着挺舒服。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得紧了点,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内容。

“阿姨说王爷爷尿频快俩月了,白天差不多隔半小时就得跑厕所,连买菜都不敢走远。夜里更折腾,得起来五六次,上次起夜太急,脚滑差点摔着,现在床边都摆着个搪瓷尿盆,方便起夜。”

林辰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金樱子,指尖能触到果皮的细绒,想起昨夜翻的老医书,语气挺稳:“书里写着呢,老人尿频大多是肾气不固、膀胱管不住尿。金樱子能固肾缩尿,芡实能健脾益肾,再按按关元、肾俞穴通经络,配合祝由术,就能收摄肾气了。”

胖子在旁边挠了挠头,突然拍了下大腿:“要不要带点热乎的啊?上次张奶奶口干,喝了热梨水就舒服,王爷爷肯定也该喝点暖的,暖暖身子。”

“带了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杯口飘出细白热气,“里面是红糖桂圆水,桂圆都剥了壳煮软了,不甜腻。王爷爷要是觉得金樱子水涩,兑点正好,还能补补气血。”

公交站台上没几个人,就俩老人在慢悠悠打太极,动作慢得很,跟放慢镜头似的。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拉着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就行。上次去社区,你手冻得发红,这次戴着手套,应该能好些。”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浅棕色的加绒手套递过去:“给你也带了双,你晨跑总说手凉,这个厚,戴着能暖不少——比你去年那个薄的强多了。”

胖子接过手套,耳朵一下子就红了,赶紧套在手上,还蹭了蹭掌心:“谢了啊,这手套摸着真软,比我去年买的化纤的舒服太多了——去年那个戴着手心总出汗,黏糊糊的。”

没过一会儿公交就来了,车厢里特别空,连后排都有座。苏晓冉小心把搪瓷锅放在靠窗的座位上,生怕碰倒了;林辰则把装药材的布包揣在腿上,怕被人挤皱了——那些药材压坏了药效就差了。

车开起来后,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王爷爷家的路线,还画了个小鸟笼的符号,挺显眼的,一看就好找。

“阿姨说王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门口有棵老榆树,树干上挂着个竹鸟笼,一眼就能看见。到时候看见榆树,就找着家了。”

林辰凑过去看,发现本子上还记着煮药的步骤,连红枣啥时候放都写清了。他忍不住笑:“你连红枣下锅的时间都记着,我刚才都快忘了要加红枣了——幸好你记着,不然这药就少点甜味了。”

苏晓冉的耳尖一下子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怕弄错了嘛,王爷爷尿频得够难受了,再喝着苦药,多遭罪啊。要是因为我忘了加红枣,让他喝着涩,那多不好。”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早就在站牌下等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一看见他们就说:“你们可算来了!王爷爷一早就坐在榆树下的小马扎上等,说怕你们找不着路。我给带了碗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现在能喝小半碗了,比之前强点。”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没走几步就看见李奶奶在院子里摘冬瓜。竹篮里的冬瓜块还带着水珠,看着新鲜得很,绿油油的。李奶奶老远就挥着手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冬瓜汤啊!刚炖好的,清热利水,正好给王爷爷喝——他尿频,喝这个正好!”

王爷爷家还真在社区北边,门口的老榆树枝叶茂盛,遮了好大一片阴凉。树干上挂着个旧竹笼,里面没鸟,笼底还铺着层干稻草,像是以前养过鸟。

王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旧棉袄,棉袄袖口都磨白了。他手里攥着个暖水袋,腿边放着个白色搪瓷尿盆,盆沿还印着个小碎花,有点年头了。

看见他们来,王爷爷想站起来打招呼,却先皱了皱眉,说:“你们等我会儿,我先去趟厕所,不然聊到一半就得走,麻烦得很——这毛病总这样。”

“爷爷您别急,我们等您,不着急。” 林辰赶紧说,怕老人慌里慌张的再摔着。

王爷爷慢慢挪进屋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出来,脸上带着点疲惫,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让你们见笑了,这毛病把我折腾得没精神,夜里睡不好,白天也不敢出门,就怕找不着厕所,半路上憋得慌。”

屋里比外面暖和多了,靠墙放着个掉漆的旧木柜,柜门上的把手都松了。柜上摆着三个暖水瓶,还有个空药瓶——是上次医生开的治尿频的药,吃了半瓶也没见效果,就扔在那儿了。

王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又有点不好意思地把尿盆挪到墙角,说:“屋里乱得很,东西堆得满,你们别嫌弃。我给你们倒点热水喝,暖暖身子。”

苏晓冉赶紧递过自己的红糖桂圆水,说:“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就行。对了,您尿频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腰有点酸啊?” 她特意把声音放柔和了些,怕老人听着不舒服。

王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声音都低了点:“可不是嘛!上次我孙子来看我,想陪我去公园遛弯,结果走了没十分钟就憋得慌,找了半天厕所,最后也没遛成。医生说我是前列腺增生,开了药吃着也不管用,现在连远门都不敢出——怕半路上找不着厕所,出洋相。”

林辰让王爷爷坐在椅子上,椅子上垫了个厚棉垫,坐着软和。他伸出手,轻轻搭住王爷爷的手腕,跟把脉似的。指尖刚碰到脉搏,就觉得脉又细又弱,跟没力气的棉线似的。

他又轻轻按了按王爷爷的腰,王爷爷忍不住皱了皱眉,说:“就是这儿酸,夜里翻身的时候更明显,有时候还得扶着腰才能翻过来,费劲得很。”

“爷爷,您这是肾气不固。”林辰语气放得很轻,怕吓着老人,“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尿频,让您舒服点。一会儿再煮金樱子水喝,帮着固肾气——喝了能好点,夜里少起几次夜。”

王爷爷点点头,慢慢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歇了歇:“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老毛病也不指望能根治,能夜里少起两次夜,睡个安稳觉就知足了,不用总折腾。”

林辰先按王爷爷小腹上的关元穴,就在肚脐往下三寸的地方。按的时候用了柔劲,没敢太用力,还时不时问:“爷爷,这样疼不疼啊?要是疼你就说,我轻点按。”

“不疼,就是有点酸胀,跟揉肚子似的,挺舒服。” 王爷爷轻声说,眼睛也睁开了点,看着没那么累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还小声念出来加深记忆:“关元穴,肚脐下三寸,治尿频、腰酸。记住了,下次再遇到尿频的爷爷,就能想起这个穴了。” 她写字的时候,还不忘盯着王爷爷的表情,怕按重了他不舒服。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按穴位,觉得挺新鲜的,手都伸过去了。却被林辰一把拦住:“你别瞎按,这穴位离膀胱近,按重了容易疼。你去把爷爷桌上的空药瓶收拾了,一会儿煮药还得用桌子呢,别占着地方。”

胖子点点头,赶紧走过去把空药瓶扔进垃圾桶,还顺便把桌子擦了擦。收拾完,他又给王爷爷倒了杯红糖桂圆水,递过去说:“爷爷您喝口水,润润嗓子,按完穴位就更舒服了。”

林辰按完关元穴,又按了王爷爷腰上的肾俞穴——在脊柱两侧,第二腰椎下面那个位置。他按的时候用了点巧劲,慢慢揉着,怕老人腰酸得受不了。

按了大概十五分钟,王爷爷突然坐直了点,眼睛亮了点:“小伙子,我好像没那么憋得慌了!刚才坐下时还总想着去厕所,现在好多了,没那种急着跑厕所的感觉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能让效果更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尿频的咒语,在心里默念:“肾气固,膀胱约,尿频止,睡眠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王爷爷的关元穴上没动。没一会儿,脖子上的玉佩就热起来了,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王爷爷的小腹里,暖暖的,不烫人。

王爷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带着点放松:“暖……从肚子暖到腰上,像有股热流在慢慢转,现在不憋得慌了,腰也不酸了——舒服多了,好久没这么舒服过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恢复了平时的凉劲儿。他帮王爷爷理了理衣襟,把棉袄的扣子扣好,说:“您先歇会儿,别乱动,我去煮金樱子水。喝完嘴里能更润点,尿频也能好得更彻底。”

这时候,苏晓冉已经把搪瓷锅放在煤炉上了,倒了温水,水量正好没过药材——她昨天特意问了药店师傅,说这样煮药效最好,不多不少。

胖子过来帮忙,把泡好的金樱子和芡实小心放进锅里,生怕撒出来浪费了——这些药材都是苏晓冉挑了半天的好货,颗颗饱满。

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咕嘟咕嘟的,金樱子的淡香混着芡实的米香,飘得满屋子都是,闻着不冲,反而有点清香味儿。王爷爷坐在旁边,忍不住又吸了吸鼻子,说:“这味儿真好闻,比我以前喝的药强多了。”

煮到第二十分钟,苏晓冉看了看表,把红枣放进去,用勺子轻轻搅了搅,怕红枣粘在锅底煮糊了。没一会儿,甜香就盖过了淡淡的涩味,闻着更舒服了,连胖子都忍不住说:“闻着就想喝,比薏米糕还香点。”

王爷爷吸了吸鼻子,笑着说:“这味儿闻着就舒服。我年轻时在农场种庄稼,那时候也偶尔尿频,同事给我煮过草药水,说能治。那时候太忙了,天天在地里干活,从早忙到晚,没顾上喝,后来就忘了这回事。现在退休了,尿频得厉害,才想起还有这么个法子。”

苏晓冉坐在王爷爷身边,拉了拉他的棉袄袖子,笑着说:“爷爷,以后您想喝,就跟社区阿姨说一声,我们每周都来给您煮。您要是想出门遛弯,我们也能陪您慢慢走——走慢了就不用总找厕所了,能多逛会儿。”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李奶奶,她手里拎着个保温桶,里面的冬瓜汤还冒着热气,闻着就鲜。

“刚炖好的冬瓜汤,给你们和王爷爷带点。”她把桶放在桌上,又问王爷爷:“你尿频好点没?上次我喊你喝汤,你都因为要上厕所没喝成,我还想着呢,怕你总不好。”

王爷爷笑了,声音都亮了点:“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穴位,我就不那么憋得慌了。一会儿再喝这药汤,肯定能好得更快——我现在都没想去厕所,以前这时候早跑好几趟了。”

李奶奶刚坐下,跟王爷爷聊了两句冬瓜汤的做法,张奶奶也来了。她手里拿着双黑布棉鞋,递到王爷爷面前:“给你做的棉鞋,鞋底软,起夜的时候穿着不凉脚——冬天地板凉,别冻着脚,冻着了更麻烦。”

她看见林辰他们,又笑着说:“你们也在啊,真巧!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深灰色的,耐脏,冬天戴正好,风吹不透,暖和得很。”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薏米糕,一边吃一边夸胖子妈妈的手艺好,说“比外面买的还软和,不粘牙”;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还跟她们聊王爷爷以前在农场的事,问“农场里种不种西瓜”;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时不时搅两下,怕药水煮糊了——第一次煮这个药,可不能出错,要是糊了王爷爷喝着有糊味,肯定不舒服。

红枣煮了五分钟,苏晓冉把搪瓷锅端下来,放在隔热垫上。她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在嘴边吹了吹,又摸了摸碗壁,觉得不烫了才递给王爷爷:“爷爷您尝尝,温度正好。要是觉得涩,我再给您兑点红糖桂圆水,不影响药效的。”

王爷爷接过碗,用勺子舀了一口慢慢喝下去,咂咂嘴,脸上一下子露出笑:“不涩,正好!有红枣的甜,还有点金樱子的香,比我吃的药片强太多了——那些药片苦得我都咽不下去,还得捏着鼻子喝,喝完嘴里苦半天。”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用手摸了摸小腹,脸上的笑更明显了:“哎呀,真不憋得慌了!从你们来这儿,我都没去厕所,以前这个点,我都跑了三四次了——这变化也太快了,比吃药管用多了!”

张奶奶凑过来,拍了拍王爷爷的胳膊,笑着说:“我就说这几个孩子有本事!上次我来,王爷爷起夜都得扶着墙,走得慢腾腾的,现在都能坐着跟我们聊天了,真好!以后咱们又能一起在榆树下晒太阳了。”

快到下午的时候,太阳有点偏西了,阳光没那么强了。林辰他们三个准备回学校,再晚公交就该堵车了。

王爷爷非要把自己种的青菜塞给他们,装在个布袋子里,还带着泥土的湿气——是早上刚从菜地里拔的,新鲜得很。李奶奶塞了罐自己做的冬瓜酱,说“配粥吃正好,咸香可口”;张奶奶则把织好的深灰色围巾递到他们手里,说:“冬天冷,戴着暖和,别冻着脖子。”

老人们都站在榆树下挥手送他们,王爷爷的声音最亮,一点不像刚才没精神的样子:“下次再来啊!我煮玉米粥等你们!玉米是自己种的,甜得很,到时候咱们一起喝!”

坐公交的时候,胖子抱着装薏米糕的食盒,一边吃一边含糊地说:“今天真开心,王爷爷尿频好多了,咱们还收了这么新鲜的青菜和冬瓜酱。辰儿,咱们下周帮谁啊?还有爷爷奶奶需要帮忙不?我妈说再蒸点薏米糕带来。”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书皮有点旧了,边角都磨软了,是爷爷传给他的。他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还是温温的,像带着点王爷爷身上的暖意。

“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陈奶奶总觉得心慌,夜里睡不安稳,翻来覆去的,白天也没精神。咱们下周去帮她看看,应该能帮上忙——老医书里好像有治心慌的法子,我回去再翻翻。”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深灰色围巾,把围巾贴在脸上,软软的很舒服。“我明天去药店买点酸枣仁,老医书里写酸枣仁能养心安神,对心慌有好处。”她顿了顿,又笑着说:“我还得记着提前泡,别跟这次似的,差点忘了红枣后放,幸好记在本子上了。”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胖子还在吃薏米糕,嘴角沾了点糕渣,苏晓冉拿出纸巾给他擦了擦,笑着说“跟个小孩似的”;苏晓冉拿着小本子,在上面记下周要带的东西,酸枣仁、保温杯、搪瓷锅,一条一条列得清清楚楚;林辰看着窗外的街景,路边的榆树叶被风吹得晃来晃去,心里挺期待下周——又能帮到一位老人了,多好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