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32章 马爷爷的胃胀堵与陈皮水的顺

太极医道传承 第32章 马爷爷的胃胀堵与陈皮水的顺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周日的太阳刚爬过社区的老屋顶,林辰就背着帆布包站在了宿舍楼下。包里除了常带的老医书和穴位图,还多了个陶罐 —— 里面装着苏晓冉昨天挑好的老陈皮,皮色深褐,闻着有股陈香。她特意贴了张便签:“药店师傅说三年以上的老陈皮理气最好,我掰成了小块,煮的时候更容易出味,还加了两颗甘草,能压点涩味。”

“辰儿!等等我!” 胖子的大嗓门从楼道里传出来,他怀里抱着个竹篮,里面是软乎乎的山药糕,蒸得透透的,还冒着热气,“我妈说山药能健脾,马爷爷胃胀吃不下饭,吃点这个正好垫肚子。苏同学呢?她那煮陈皮的搪瓷锅带来没?”

“来了!” 苏晓冉的声音跟着飘过来,手里拎着个白底蓝花的搪瓷锅,锅耳缠着布,怕烫手,“这锅是我姥姥以前煮茶用的,保温好。昨天我把陈皮提前泡了,省得今天煮太久,马爷爷等着急。”

三人往公交站走,风里带着点刚抽芽的柳丝味,软乎乎的。苏晓冉把搪瓷锅抱在怀里,跟林辰说社区阿姨的微信:“阿姨说马爷爷胃胀快半个月了,吃两口饭就觉得堵得慌,夜里还老打嗝,觉都睡不好。去医院开了助消化的药,吃了也不管用,人都瘦了一圈。”

林辰摸了摸帆布包里的陶罐,指尖碰到陈皮块,糙糙的。他想起昨晚翻的老医书:“书里写‘老人胃胀多是气滞不舒,陈皮能理气健脾,再按中脘、足三里,配合祝由术通胃气,应该能缓解’。”

胖子在旁边插嘴:“要不要带点温水?上次周奶奶喝当归水,就说先喝点温水润润胃好。”

“带了,” 苏晓冉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里面是温好的麦芽水,“麦芽也能助消化,马爷爷要是觉得陈皮水淡,能兑点。”

公交站台上人不多,胖子找了个干净的石墩子让苏晓冉坐:“你抱着锅别累着,我跟辰儿站着。上次去社区,你胳膊都酸了,这次可别逞强。”

苏晓冉笑了,从包里掏出双薄棉袜:“我穿了两双袜子,不冷。给你也带了双,你脚爱出汗,这个吸汗。”

胖子接过袜子,耳朵有点红,赶紧塞进兜里:“谢了啊,回去我就穿。”

公交来的时候,正好有个靠窗的空位。苏晓冉小心地把搪瓷锅放在座位旁边,林辰则把陶罐揣在腿上,怕被人挤坏。车开起来,苏晓冉翻开小本子,上面画着马爷爷家的位置:“阿姨说马爷爷家在社区北边那栋楼,一楼,门口摆着两坛腌菜,老远就能看见。”

林辰凑过去看,本子上还记着陈皮水的煮法:“水开后放陈皮和甘草,煮十分钟,煮到水变浅黄就行。” 他忍不住笑:“你记得比我还细,我都快忘了甘草要放几颗。”

苏晓冉的耳尖红了,赶紧把本子合上:“就是怕弄错了,马爷爷本来就吃不下饭,别再让他喝着不舒服。”

到社区门口时,社区阿姨已经在等了,手里还拎着个布袋子:“你们可来了!马爷爷一早就坐在门口的腌菜坛旁边等,说怕你们找不到。我给她带了点小米粥,熬得稀稀的,他能喝点。”

跟着阿姨往社区里走,路上能看到李奶奶在院子里晒被子,她老远就喊:“小伙子,姑娘!一会儿来我家拿萝卜干啊!刚腌好的,脆得很!”

马爷爷家果然在社区北边,门口摆着两坛腌菜,坛口盖着青石板,旁边还放着个小马扎。马爷爷坐在小马扎上,穿件深蓝色的棉袄,腰有点弯,手里攥着个热水袋,看见他们来,想站起来,却因为起身太急,胃里 “嗝” 了一声,皱着眉按住肚子。

“爷爷您慢着点!” 林辰赶紧跑过去,扶住他的胳膊,“别着急,我们自己进去就行。”

马爷爷笑了,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麻烦你们了,这么远跑过来。我这胃,真是熬人,昨天喝了小半碗粥,堵到半夜,打嗝打得嗓子都疼。”

屋里比外面暖和,靠墙放着个旧饭桌,桌上摆着个空碗,旁边还有个药瓶,里面剩了几颗白色的药片。马爷爷把他们让到沙发上,自己坐在对面的小凳子上:“快坐,我这屋小,别嫌弃。我给你们倒点热水。”

苏晓冉赶紧递过麦芽水:“爷爷您别忙,我们自己来。您胃胀的时候,是不是还觉得‘胸口发闷’?”

马爷爷点点头,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上次我孙子来看我,给我买了个揉腹仪,用着也不管用,还是堵。医生说我是‘慢性胃炎’,开了药吃了也没多大用,现在看见饭都有点怕。”

林辰让马爷爷坐在椅子上,伸出手,轻轻按在他的肚子上。按到上腹部时,马爷爷 “嘶” 了一声,往后缩了缩:“就是这儿,堵得慌,按下去还疼。”

林辰心里有了数 —— 是气滞胃胀,跟老医书里写的一样。他说:“爷爷,您这是胃气不通,我先给您按两个穴位,能缓解点堵,一会儿再煮陈皮水喝,喝了能让胃气顺过来。”

马爷爷点点头,慢慢靠在椅背上:“麻烦你了小伙子,我这老毛病,也不想折腾了,能好好吃碗饭就行。”

林辰先找到马爷爷肚子上的中脘穴 —— 在肚脐上方,按的时候特意放轻了力道:“奶奶,有点酸胀您忍一下,按几分钟胃里就不那么堵了。”

苏晓冉在旁边看着,手里的小本子记个不停:“中脘穴,肚脐上四寸,治胃胀、打嗝。”

胖子凑过来也想试试,被林辰拦住:“你别瞎按,这穴位离胃近,按重了会疼。你去把爷爷桌上的空碗收拾了,一会儿泡陈皮水。”

胖子点点头,赶紧收拾桌子,还不忘给马爷爷倒了杯麦芽水:“爷爷您喝口水,按完穴位就舒服了。”

林辰按完中脘穴,又按了马爷爷腿上的足三里穴 —— 在膝盖下方,能健脾和胃。按了大概十分钟,马爷爷慢慢舒了口气:“不…… 不那么堵了,也不打嗝了!”

林辰知道,这时候用祝由术辅助正好。他闭上眼睛,回忆老医书里治胃胀的咒语:“胃气通,堵胀消,食能进,眠能安。”

默念着咒语,手指轻轻按在马爷爷的肚子上。脖子上的玉佩很快热起来,一股温和的暖流顺着指尖渗进马爷爷的胃里。马爷爷轻轻叹了口气,声音软下来:“暖…… 从胃里暖到肚子里,像有股气顺下去了,不堵了。”

林辰慢慢收回手,玉佩的温度也渐渐降了。他帮马爷爷理了理衣襟:“您先歇会儿,我去煮陈皮水,喝完胃里能更舒服点。”

苏晓冉已经把搪瓷锅放在煤炉上,倒了温水,胖子帮忙把泡好的陈皮和甘草放进去。锅里的水很快冒起小泡,陈皮的陈香混着甘草的甜味,飘得满屋子都是。

“这味儿真好闻,” 马爷爷吸了吸鼻子,“我年轻时在粮站上班,同事也给我泡过陈皮水,说能顺气,那时候忙,没顾上喝。后来退休了,胃胀得厉害,也忘了这回事。”

苏晓冉坐在马爷爷身边,笑着说:“爷爷,以后您想喝,就跟我们说,我们每周都来给您煮。您要是想吃点啥,我们也能帮您买点。”

正说着,门口传来敲门声。李奶奶拎着个玻璃罐走进来,里面是萝卜干:“刚腌好的萝卜干,给你们和马爷爷带点。马爷爷,你胃好点没?上次我还看见你喝粥都费劲呢。”

马爷爷笑了:“好多了,这小伙子按完,我就不打嗝了。一会儿再喝陈皮水,肯定能好得更快。”

李奶奶刚坐下,张奶奶也来了,手里拿着件厚马甲:“给马爷爷做的马甲,里面加了绒,穿上暖和,胃也不凉。你们也在啊,我还给你们织了围巾,这次是棕色的,耐脏。”

屋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奶奶和张奶奶坐在桌边吃山药糕,胖子在旁边帮忙递盘子,苏晓冉守在煤炉边盯着锅,怕陈皮水煮糊了。

十分钟很快到了,陈皮水变成浅黄色,冒着热气。苏晓冉用小瓷碗倒了半碗,放凉了点递给马爷爷:“爷爷您尝尝,要是觉得淡,我给您兑点麦芽水。”

马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口,咂咂嘴:“不淡,正好,有股甜味,比我吃的药好喝多了。”

他慢慢把半碗水喝完,放下碗,摸了摸肚子,脸上露出笑:“哎呀,胃里真不堵了!刚才还觉得沉甸甸的,现在轻多了,想喝点小米粥了。”

张奶奶赶紧站起来,把社区阿姨带来的小米粥倒进锅里热了热:“我给你盛一碗,熬得稀稀的,正好喝。”

马爷爷喝了小半碗粥,没再打嗝,也没说堵。他放下碗,眼里有点红:“好久没这么舒服地吃点东西了,谢谢你们啊,比我家孙子还贴心。”

快到下午的时候,三人准备回学校。马爷爷非要把自己腌的萝卜干塞给他们 —— 装在玻璃罐里,封得严严实实。李奶奶也塞了罐糖蒜,张奶奶则把织好的围巾拿出来,棕色的,摸起来软乎乎的。

“下次再来啊!” 老人们站在门口挥手,马爷爷的声音最亮,“我煮了玉米粥等你们!”

公交上,胖子抱着装山药糕的篮子,一边吃一边说:“今天真开心,马爷爷能喝粥了,还收了这么多腌菜。辰儿,你说咱们下周来,帮谁啊?”

林辰摸了摸怀里的老医书,又摸了摸脖子上的玉佩,笑着说:“社区阿姨说,下周有个吴奶奶总觉得‘腿抽筋’,咱们来帮她看看。”

苏晓冉点点头,手里攥着棕色的围巾:“我明天去药店买点牛膝,老医书里写牛膝能强筋骨,对腿抽筋有好处。”

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暖融融的。林辰看着身边叽叽喳喳的两人,又想起马爷爷喝粥时的笑脸,突然觉得,这份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医理 —— 是苏晓冉怀里的搪瓷锅,是胖子手里的山药糕,是老人们递过来的腌菜和围巾,是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事,把老祖宗的医术,变成了能暖到心里的安稳。

他翻开老医书,在空白的页角上轻轻写下:“胃气顺,则食能安;心意暖,则人常欢,此乃传承之真味。” 写完,他把书抱在怀里,心里满是踏实 —— 下周的社区之行,又有了新的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