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太极医道传承 > 第231章 匀肥促长 并发症辨

太极医道传承 第231章 匀肥促长 并发症辨

作者:夏紫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7 15:06:22

林辰刚把上一章的童咳案例整理进 AI 库,多村的新消息就又冒了出来。青山村赵村长发了段苗田视频:同一片艾草田,左边的苗快到膝盖,右边的才刚过脚踝,“撒了驱虫混合料后,虫是没了,可苗长得差太多,右边的浇了水也不见长”;溪头村李书记附了张小孩揉肚子的照片,配文 “之前咳黄痰的娃,喝了梨皮茶不咳了,可总喊肚子胀,吃不下饭,不知道是不是茶喝多了”;邻村的小虎发了条语音,语气透着慌:“AI 案例库的案例越来越多,想找‘黄痰 肚子胀’的案例,翻半天都找不到,徒弟们都急得直跺脚。”

林辰指尖划过 “苗长不均”“肚子胀” 的字眼,胸口的玉佩轻轻发热 —— 基层的问题总连带着 “连锁反应”,驱虫、止咳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养护和并发症更得跟上。他先给李教授打去电话:“李教授,青山村艾草苗长势差,是不是施肥不均?村里有腐熟的玉米秸秆,能不能混着草木灰用,既补肥又透气?”

李教授在电话那头立刻应道:“正好!右边的苗长得矮,肯定是土壤缺有机质。按‘一把草木灰混两把腐熟秸秆’的比例,撒在苗根周围,再松松土,秸秆腐烂能当肥,草木灰能调土壤,不出五天苗就能齐;我这就带秸秆去青山村,现场教怎么匀肥。”

挂了电话,林辰又拨通张主任的微信。屏幕里,张主任正对着 “童咳伴腹胀” 的反馈翻手册:“这是童咳常见的并发症,黄痰是热咳,热咳容易积滞,光喝梨皮茶不够,得加山楂。得编个新口诀,把并发症也带上,比如‘黄痰胀,加山楂;白痰虚,加麦芽’,再画个‘症状 并发症’的对照表,黄痰配肚子胀的图,一看就知道要加啥。”

“用量还得按年龄来。” 林辰补充道,“3 岁以下的娃加小半颗山楂,5 岁以上加一颗,煮梨皮茶时一起放,不用额外煮,省事还不浪费。”

一旁的苏晓冉突然插话:“赵工刚才发消息,说能给 AI 案例库加‘筛选功能’,输入‘症状 并发症’,比如‘黄痰 腹胀’,就能直接跳出对应案例,不用再翻页;还能给每个案例标‘关键词标签’,比如‘黄痰’‘腹胀’‘山楂’,点标签就能看同类案例,比之前快多了。”

林辰拨通赵天宇的视频,屏幕里的他正调试筛选界面:“我还加了‘案例收藏’功能,小虎觉得常用的案例,点个星星就能存起来,下次教徒弟时,直接从收藏夹里调,不用再搜。”

第二天一早,林辰带着李教授、张主任和赵天宇往青山村赶。车子刚到村口,就看见赵村长领着几个村民蹲在苗田边,手里量着苗的高度:“左边的苗都 50 厘米了,右边的才 20 厘米,再这样,冬储的草药量得少一半,老人们都愁坏了。”

李教授蹲下来,抓了把右边苗田的土,捻了捻:“这土太实,没养分。腐熟的秸秆能松土,草木灰能补钾,混在一起撒,我教你们 —— 先在每棵苗根周围扒个小坑,放一把‘草木灰 秸秆’的混合料,再盖层薄土,浇点水,秸秆烂了就成肥,苗肯定能长起来。”

村民们赶紧找来秸秆和草木灰,按比例混好。王奶奶边撒边问:“教授,这秸秆得腐熟到啥样啊?俺们村还有没烂透的,能用不?”

“得用捏着能散的。” 李教授拿起一把腐熟秸秆,一捏就碎,“没烂透的得堆在田边,浇点水捂半个月,等发黑了再用,不然会烧苗。你看左边长得好的苗,之前就撒过这料,根扎得深,长得才壮。”

晒场另一头,张主任正给师徒们教 “并发症口诀”。他手里举着两张新卡片,一张画黄痰加鼓肚子,一张画白痰加没力气:“记住‘黄痰胀,加山楂;白痰虚,加麦芽’—— 娃咳黄痰还喊肚子胀,就加颗山楂;咳白痰还没力气,就加把麦芽,煮茶时一起放,又止咳又消食。”

小虎拿着卡片,对着溪头村来的那个腹胀娃练手:“你是不是咳完黄痰,就觉得肚子胀,不想吃饭?” 娃点点头,小虎立刻翻出 AI 里的案例:“你看这个娃,跟你一样,加了山楂就好了,咱们现在就煮。”

赵天宇则在村委会院子里,给村民们演示 AI 筛选功能。他在搜索框里输 “黄痰 腹胀”,屏幕瞬间跳出三个案例,每个案例都标着 “山楂 1 颗(5 岁)” 的用量,还附了娃喝完后的反馈照片:“你看这个娃,喝完三天就不胀了,还能吃一碗饭呢。”

溪头村的李书记抱着那个腹胀娃,看着小虎煮茶。茶煮好后,娃喝了小半碗,过了一会儿,就拉着李书记的手说:“肚子不胀了!想吃红薯粥。” 李书记笑得眼睛都眯了:“这下好了,不咳不胀,能好好吃饭了。”

晒场角落,林辰组织 “匀肥实操课”。李教授教村民怎么扒坑、撒料,赵村长学得认真,还在苗田边插了小木牌,写着 “每棵苗一把料,浇半瓢水”;小虎则教其他村的徒弟用 AI 筛选,手指点着屏幕:“先输症状,再输并发症,一点就出案例,比翻书快多了,你们试试。”

徒弟们围着平板,有的输 “白痰 没力气”,有的输 “黄痰 腹胀”,很快就找到对应案例,都笑着说:“这下再也不用翻半天了,教村里的人也方便。”

太阳偏西时,青山村的艾草田里,村民们已经给矮苗撒完混合料,浇了水,原本发黄的苗叶看着都精神了些;晒场上,那个腹胀的娃正捧着小碗喝红薯粥,吃得香喷喷;小虎教徒弟们给常用案例点星星,平板屏幕上的星星亮了一排;赵天宇的平板里,筛选功能已经收到十几个 “好用” 的反馈。

赵村长摸着刚撒完料的苗,笑得合不拢嘴:“这下苗肯定能长齐!等收了艾草,俺们就能给更多村调货,再也不用愁量不够了。”

返程时,李教授坐在车里翻着村民的 “匀肥笔记”,上面写着 “一把草木灰 两把秸秆,扒坑撒,浇半瓢水”,还画了个小坑的图案。“以前总觉得施肥得靠化肥,现在才知道,村里的腐熟秸秆、草木灰,就是最好的‘有机肥’—— 基层的需求,从来不用复杂的东西,身边的废料就能解决。”

张主任翻着师徒们的并发症口诀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黄痰胀,加山楂”,有的还画了小山楂的图案。“医学的‘周全’,不是能治多少大病,是能注意到‘咳完腹胀’这样的小问题,编句顺口的口诀,让徒弟们能应对,让娃们能舒服,这比讲大道理管用。”

赵天宇对着电脑里的筛选数据感慨:“以前做 AI,总想着‘案例多’,现在才明白,‘找得到’比‘多’重要 —— 加个筛选功能,标个关键词,看似简单,却能让基层真正用起来,这才是‘实用创新’该有的样子。”

林辰靠在车窗上,手里攥着一把腐熟的秸秆,指尖还留着草木灰的细粒。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忽然想起医学竞赛时评委说的 “创新与实用结合”—— 原来真正的 “结合”,不是用化肥促长,是让秸秆混草木灰匀肥;不是忽略并发症,是让 “黄痰胀加山楂” 的口诀落地;不是让 AI 堆案例,是让筛选功能帮基层省时间;是让李教授的混合料埋在苗根下,张主任的口诀记在徒弟们的卡片上,赵天宇的筛选键连起需要的案例。

车子驶进市区时,多村群里跳出新消息:青山村发了撒完料的苗田视频,写着 “矮苗浇了水,看着精神多了”;溪头村发了那个娃喝红薯粥的照片,配文 “不胀了,能吃一碗饭”;邻村的徒弟发了 AI 筛选界面的截图,标注 “输‘黄痰 腹胀’,一秒出案例”—— 满屏的照片和文字,都透着冬日里的踏实。

林辰看着群里的消息,胸口的玉佩依旧温热。他知道,这场从医学竞赛开始的 “基层之旅”,早已不是 “方案推广” 那么简单 —— 是李教授的秸秆草木灰、张主任的并发症口诀、赵天宇的筛选功能,是村民们匀好肥的苗、娃们不胀的肚子、师徒们找得到的案例,一起把 “神农医道” 的 “实用” 与 “仁心”,融在了每一把匀苗的肥料里,每一碗加了山楂的梨皮茶里,每一次精准的案例筛选里。

晚上,林辰在笔记本上写下:“所谓巅峰,不是赛场的金奖,是娃们捧着粥碗吃饭的香;所谓传承,不是复杂的理论,是徒弟们记在卡片上的‘黄痰胀加山楂’。” 写完,他摸了摸胸口的玉佩,暖意漫过指尖 —— 这,才是医学竞赛 “巅峰对决” 真正的延续,是神农传承最贴心的模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